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 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的水平及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ACS患者35例(作为实验组),其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P)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18例.同期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2例和健康查体者25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血清BNP和cTNI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和健康查体组血浆BNP水平分别为336.7 pg /mL±103.0 pg /mL,172.2 pg /mL±58.8 pg /mL,55.1 pg /mL±29.9 pg /mL 和16.9 pg /mL±10.6 pg /mL,AMI组患者最高,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cTNI水平分别18.13 ng/mL±7.21 ng/mL,0.61 ng/mL±0.33 ng/mL,0.22 ng/mL±0.11 ng/mL和0.18 ng/mL±0.14 ng/mL,AMI组患者最高,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AIM组患者血浆BNP与cTNI之间存在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86(P<0.001).结论 血清BNP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AMI患者升高最为显著且与cTNI存在正相关,BNP、cTNI可作为辅助诊断急性心梗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有无差异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ACS患者4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2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P)19例,同期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31例和健康查体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上述患者血清BNP和c Tn I水平,并比较四组患者BNP、c Tn I水平有无差异及BNP和c Tn 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血清BNP分别为(330.5±93.9)pg/ml,(164.3±54.9)pg/ml,(57.6±27.0)pg/ml和(18.2±10.2)pg/ml,AMI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 Tn I水平分别(19.2±8.2)ng/ml,(0.62±0.36)ng/ml,(0.26±0.14)ng/ml和(0.16±0.12)ng/ml,AMI组患者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BNP作为鉴别诊断AMI与UAP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95%CI:0.88~0.96,P0.01),最佳Cut_off值为BNP=214.5pg/ml,该Cut_off值下鉴别AMI与UAP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81.8%。AIM组患者血清BNP与c Tn I之间存在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为0.69(P0.01)。结论与健康人比较,ACS患者血清BNP和c Tn I显著升高,其中AMI患者升高最为显著。血清BNP鉴别AMI与U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辅助诊断AMI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脑钠肽(BNP)、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疾病的相关性、危险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近1年我院心内科以诊断为ACS而收入院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1例为实验组,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为对照组;另42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组,对3组患者的血浆BNP、和肽素以及血清hs-CRP水平进行检测,分析BNP、和肽素及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以及左主干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BNP,和肽素,hs-CRP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CS患者BNP及和肽素水平,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左主干病变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BNP、和肽素和hs-CRP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ROC曲线探讨肌钙蛋白I(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6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61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59例)患者及健康者(对照组,60例)血清样本,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TnI,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NT-proBNP,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绘制ROC曲线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在UA、NSTEMI及STEMI诊断中的作用。结果:除UA组TnI外,ACS 3个组中血清TnI、hs-CRP与NT-proBN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独检测相比,3项指标联合检测时,UA组、NSTEMI组和STEMI组ROC曲线下面积(AUC)[(0.858±0.051)、(0.988±0.013)和(0.998±0.004)]最大,灵敏度(57.8%、95.9%和99.1%)和特异度(94.7%、100.0%和100.0%)也最好。结论:联合检测TnI、hs-CRP和NT-proBNP有助于老年ACS中UA的诊断,对NSTEMI与STE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也能达到最优化,但对区分NSTEMI和STEMI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李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21-3222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中老年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粥样斑块不稳定使冠状动脉狭窄加重或发生闭塞是发病的共同机制之一〔1〕。近年来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以导致粥样斑块纤维帽基质降解,从而导致粥样斑块不稳定〔2〕。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脑钠肽、和肽素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脑钠肽、和肽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1),而高敏C反应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凝血因子Ⅰ (FG)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ACS患者各组与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ACS)组患者血清CRP、FG、肌钙蛋白I(cT nI)、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PK MB)、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AD)和谷草转氨酶 (GOT)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清CRP、FG、cTnI、心肌酶谱 (CPK、CPK MB、LDH、α HAD、GOT)峰值水平均显著高于NACS组 (P <0 .0 1 ) ;ACS患者中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AMI)、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NSTAMI)患者组血清CRP、FG、cTnI、心肌酶谱峰值水平均显著高于NACS组 (P <0 .0 1 )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组CRP、F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cTnI、血清心肌酶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CS患者CRP水平与血清cTnI、心肌酶谱峰值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FG水平与α HAD峰值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与疾病严重程度 (心肌损害)呈正相关。提示CRP可作为ACS发病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ACS患者血浆BNP浓度做动态监测,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7例,包括STEMI、NSTEMI、UA,于入院即刻留取静脉血,并于胸痛24h、72h、二周后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行BNP及CK-MB、cTnI测定,并于一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三组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显示:NSTEMIBNP水平最高且与LVEF%测值成正相关,其次为STEMI组,UA组最低。各组不同时段BNP水平显示在胸痛24h水平最高。结论ACS患者急性期各时段血浆BNP明显升高,且各临床类型的血浆BNP水平存在差异,BNP水平与ACS患者心功能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患者74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7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以同时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24例)。分别检测血清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分组后比较上述指标水平。结果 ACS组外周血MPO、hsCRP、NT-proBNP和cTnI水平高于SAP组,但SAP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狭窄程度分组之间,MPO浓度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而hs-CRP、NT-proBNP和cTnI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MPO可能是ACS的标志物之一,其浓度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EH+DM)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左室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单纯高血压病患者104例,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hs-CRP、BNP,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相关指标,结合体表面积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两组患者血浆hs-CRP、BNP水平及与LVEF及LVMI关系。结果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LVMI及血浆hs-CRP、BNP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而LVEF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偏相关分析hs-CRP、BNP与LVMI正相关,r值分别是0.44、0.54(P〈0.01);hs-CRP、BNP与LVEF负相关,r值分别是-0.32、-0.31(P〈0.01);hs-CRP与BNP正相关,r值为0.62(P〈0.01)。结论 hs-CRP和BNP对评价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68例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4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水平,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的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功能.结果 ACS组血浆BNP水平和hsCRP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多支血管病变患者BNP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者.在ACS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LVEF<50%)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LVEF正常(LVEF≥50%)的患者(P<0.01).ACS组血浆BNP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387,P<0.01).结论 血浆BNP和hsCRP水平在ACS患者中显著升高,血浆BNP的升高水平与LVEF异常明显相关.检测血浆BNP和hsCRP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PTX-3)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联。方法选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吴忠市新区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132例,男性81例,女性51例,年龄范围40~75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35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UAP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32例(NSTEMI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9例(STEMI组)。另选同期年龄、性别相匹的正常体检者共35例(正常对照组)。检测PTX-3、hs-CRP水平,并随访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P组、NSTEMI组和STEMI组患者PTX-3、hs-CR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97例ACS患者随访1年MACE的发生情况,33例发生MACE。通过ROC曲线计算血浆PTX-3、hs-CRP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cut off value)分别为PTX-3=6.05μg/L,hsCRP=8.21 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8、0.58。结论 PTX-3水平能够预测ACS患者MACE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36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31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71例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34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AG)阴性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检测NT-proBNP、hs-CRP、CK-MB及cTnI并进行分析。结果 ACS综合征组血浆NT-proBNP、hs-CRP、CK-MB和cTnI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且由对照组、UAP组、NSTEMI组及STEMI组依次呈现增高趋势,各组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NT-proBNP与hs-CRP存在正相关(r=0.553,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NT-proBNP、hs-CRP联合检测可作为传统的心肌酶谱检测的补充,对评价ACS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3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134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患者49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患者37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患者48例。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TnT、NT-proBNP,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通过绘制ROC曲线和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在UAP、NSTEMI及STEMI诊疗中的作用。结果 UAP组(除外cTnT)、NSTEMI组及STEMI组患者血清cTnT、NT-proBNP、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nT、NT-proBNP、hs-CRP单独检测比较,3项指标联合检测ACS各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结论联合检测cTnT、NT-proBNP、hs-CRP能明显改善ACS中UAP的诊断效果,对于NSTEMI和其他急性心肌梗死也能使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最优化,但对区分NSTEMI和其他急性心肌梗死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3例,随机分为A组(22例,阿托伐他汀10mg/d)、B组(20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C组(21例,阿托伐他汀80mg/d),均于确诊后24小时内开始给药,其余用药按常规进行。所有患者均于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及服药后24小时、3天、7天采集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MMP-9水平。结果3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治疗前比较服用阿托伐他汀3天后,C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明显减低(P〈0.05),而A、B两组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天后,3组患者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组患者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3组均未发现阿托伐他汀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短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发挥其强大的抗炎作用,明显降低血浆hs—CRP和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mptom,ACS)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ACS组ACS病人6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病人40例,对照组为40名健康人,检测血清IL-6、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0.05);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942,P<0.01).结论 ACS病人血清IL-6和hs-CRP升高,其水平变化反映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ACS患者81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组3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42例,于入院后即刻检测血清BNP水平,并检查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左室射血分数,分析BNP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心脏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BNP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并且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3支病变BNP水平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s=0.813,P<0.01);随着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BNP水平逐渐升高,两者呈负相关(rs=-0.846,P<0.01)。结论:血清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功能相关,可用于ACS患者的危险评估。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不稳定型心绞痛(UA)、Q波型心肌梗死(QMI)、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和心源性猝死这样一组临床病征。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新近发展的心肌组织所特有的心肌酶学标志物。本文对cTnI的生物化学特点、检测方法、cTnI与ACS的联系进行评价。cTnI在诊断心肌损害方面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诊断时间窗口宽,明显优于传统心肌酶,对ACS可进行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价,并可预测UA患者复杂冠状动脉形态,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