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为  周军  石江涛 《现代保健》2011,(1):149-150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胆汁反流件胃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莫沙必利、熊去氧胆酸联合进行治疗。结果所有78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经治疗后,显效67例,占85.9%,有效7例,占9.0%,无效4例,占5.1%,总有效率为94.9%。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莫沙必利、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杨营军  魏艳 《现代保健》2010,(11):68-69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68例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莫沙必利组给予莫沙必利5mg,3次/d,餐前口服;UDCA组给予UDCA 250mg,1次/d,餐前口服;莫沙必利联合UDCA组给予UDCA 250mg,1次/d,餐前口服,联合莫沙必利5mg,3次/d,餐前口服。3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临床疗效和胃镜随访量化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患者资料档案。结果莫沙必利联合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胃镜征象改变有效率均高于单用UDCA组和莫沙必利组(P〈0.05);且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UDCA能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Hp对其疗效可能无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3.
7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的临床特点 ,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72例确诊PBC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 72例中男 8例 ,女 6 4例 ,男 :女为 1:8,平均年龄 (5 0 .8± 12 .5 ) (2 6~ 81)岁 ,近年来确诊人数显著上升。 (2 )主要临床特征为黄疸 (93.0 % )、乏力 (87.5 % )、食欲下降 (80 .5 % )、皮肤瘙痒 (41.7% )及脾肿大 (6 3.9% )、肝肿大 (2 9.2 % )。 2 0例(2 7.8% )合并其他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 (3)主要异常检测包括 :高胆红素血症 (93% )、ALP升高 (95 .8% )、γ -GT升高 (88.9% )、AST升高 (93.0 % )、ALT升高 (80 .6 % )、血清IgM升高 (83.8% )。抗线粒体抗体 (AMA)阳性率 81.4 % ,抗M2 阳性率 70 .3%。AMA阴性PBC与AMA阳性PBC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 (4) 38例病情好转 ,总有效率 5 8.5 % ,常规保肝药效果欠佳 ,加用熊去氧胆酸或皮质类固醇有一定疗效。结论 PBC多见于中年女性 ,近年来确诊病例数显著增加。血清ALP、γ-GT、IgM明显升高及AMA、抗M2 阳性有助于诊断本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PBC患者均采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异甘草酸镁、茵栀黄的治疗方案:UDCA片,每日剂量15mg/kg,分3次口服;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mg/次,静脉滴注,每日1次;茵栀黄注射液,20mL/次,静脉滴注,每日1次。其它的保肝抗炎、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均按常规方法进行。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ALP,TBIL,ALT和AST等含量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后经疗效评定,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3%。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异甘草酸镁、茵栀黄用于治疗PBC的疗效确切,安全,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钱积娣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36-2937
目的 对比分析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期间被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共有患者42例,对照组仅服用熊去氧胆酸,共有患者3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反应并记录相关数据.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效果有明显差异,有效治疗率分别为85.7%和76.9%.结论 异甘草酸镁结合熊去氧胆酸胶囊的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疾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抑制辅助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自免肝的疗效。方法:选取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自免肝患者92例作为实验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对照组46例患者运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方式,观察组4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运用早期免疫抑制辅助治疗,着重就其疗效指标予以观察,深入探讨其应用效果。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4项血清纤维化指标值接近,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4项肝功能指标值接近(P>0.0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4项血清纤维化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4项肝功能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9.1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5.22%,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免疫抑制辅助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自免肝的疗效显著,能够抑制患者机体自...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采用中西医联合方式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所纳入的对象共74例,均为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依照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两组,每组37例。给予乙组西药UDCA(熊去氧胆酸),甲组在乙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愈肝方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相应治疗,在好转率上,甲组为83.8%(31/37),乙组为51.4%(19/37),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ALP(碱性磷酸酶)、TBIL(总胆红素)、γ-GT(γ-谷氨酰转肽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以及AL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等指标改善上,甲组要显著优于乙组(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运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既符合中医辨证治疗的思想,又对单味药的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考虑,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保肝降酶及熊去氧胆酸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益肝汤,连续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BIL、ALT、GGT、ALP明显低于对照组的TBIL、ALT、GGT、ALP,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3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4例患者中,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48.3±5.2)岁。临床症状以黄疸、乏力及皮肤瘙痒为多见;17.6%的患者有黄色瘤,32.6%的患者出现腹水,17.6%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血清碱性磷酸酶、谷氨酰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者占82.4%,抗核抗体阳性者占47.1%,抗平滑肌抗体阳性者占2.9%。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后,70.6%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明显好转。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如中年女性患者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基转移酶明显增高时,应检测抗线粒体抗体及M2亚型,必要时行肝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应用熊去氧胆酸有助干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特征为肝内胆管进行性损害而导致肝纤维化与肝硬变。本文就PBC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组织学改变、预后及其治疗的目前进展进行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孙娜 《中国卫生产业》2012,(29):115-115
目的是在探讨熊去氧胆酸在治疗胆结石中的针对胆固醇的治疗与研究。熊去氧胆酸,其主要成分是3α,7β-二羟基-5β-胆甾烷-24-酸为有机化合物,味苦,无臭。熊去氧胆酸又名为优思弗。熊去氧胆酸在冰醋酸中易溶,在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在氯仿中不容易溶,在乙醇中比较易溶。而在医学上使胆汁成分改变,并且增加胆汁酸分泌,降低胆汁中胆固醇脂及胆固醇,便于胆结石病人的胆固醇逐渐溶解。针对胆固醇的治疗继续深入发展和研究,争取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同时也通过试验与研究深入治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马洪波 《药物与人》2014,(10):217-218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药物性肝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酯酰胆碱,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12~15mg·kg—1·d1,口服分三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监测治疗前,2周、4周肝功能变化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病确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3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免疫学标志及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临床表现以乏力(33/37,89.18%),纳差(34/37,91.89%),黄疸(29/37,78.37%)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皮肤瘙痒(12/37,32.43%)为首发症状。肝功能改变ALP、GGT升高较ALT、AST明显,TBIL升高以DBIL为主,GLB、CHO明显升高。免疫功能检查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结论 PBC患者多见于中年女性,血清中ALP、GGT、DBIL、GLB、CHO升高及AMA-M2阳性,有助于PBC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和熊去氧胆酸对72例胆汁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经食管镜检查证实的胆汁返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A组服用雷贝拉唑(10mg,每日1次),熊去氧胆酸(250mg,每日1次,睡前服用);B组服用雷贝拉唑(10mg,每日1次),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饭前30rain服用);C组同时服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熊去氧胆酸。观察治疗后烧心、返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有效率分别为84.37%、81.25%和96.87%。C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内胆汁返流消失率分别为75.00%、71.87%、和90.62%,C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和熊去氧胆酸可减少食管内胆汁返流,能有效缓解胆汁返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李同云 《工企医刊》1999,12(5):36-37
慢性丙型肝炎(CHC)迄今尚无统一疗法。笔者试用不同剂量的熊去氧胆酸(UDCA)对CHC的疗效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组74例,男55例,女19例,年龄23岁~45岁,病程1年~2年。入院时肝功ALT均异常的抗HCV阳性的CHC病人。1.2 分组与治疗随机将74例CHC患者分为4组:A对照组:17例,静滴强力宁注射液80ml,每日1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累及小叶内和间隔胆管,其特征为胆管进行性炎症性破坏,伴门脉周围炎症,继而纤维化,最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PBC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靶抗原独立活性、T-细胞的自身反应性免疫应答等有关.近来不断有新的物质被鉴定与PBC发病有关.抗线粒体抗体(AMA)为PBC所特有,尤其是AMA-M2高度阳性为PBC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目前治疗尚无法做到对因治疗,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熊去氧胆酸(UDCA)是目前唯一被公认对PBC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目前认为肝移植可提高终末期PBC患者的生存率,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力场:5227,四元数:4741,算法:2337,重力加速度:1655,姿态估计:1556,非线性估计:1351,地磁场:1331,磁场矢量:1095,磁矢量:973,载体姿态:853,动态实现:841,估计算法:812,递推估计:807,递推算法:661,测量精度:478,仿真结果:291,估计值:266,角速率:257,单位长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肥胖症,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伴发疾病的治疗方式。实验组6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商品名优思弗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德国福克大药厂)250 mg,3次/d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酶学(ALT AST GGT),血脂(TG TC)水平和肝脏影像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全部完成治疗,无一人终止治疗。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既安全,又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李常晓  张荣  王朝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658-1660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辅助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婴儿胆汁淤积症患儿分为UDCA治疗组与常规保肝药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指标的改善程度;并进一步在UDCA治疗组内对比应答欠佳者与疗效较好者,分析影响因素,并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UDCA组显效6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3%。两组治疗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均有下降,其中TBIL、AST、ALT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观察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症安全性良好,但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疗效。应答欠佳组与较好应答组相比,因肝病相关临床症状明显就诊者、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明显异常者及可疑代谢异常者可能对熊去氧胆酸的应答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