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态经皮测胆红素联合血清学最终检测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具有病理性黄疸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采用NJ33A经皮胆红素仪监测胆红素,联合血清学最终胆红素检测为观察组,利用传统目测观察并经血清胆红素检测为对照组.结果 2组在确诊病理性黄疸和符合黄疸干预推荐方案的足月新生儿时龄、日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新生儿生后2周后黄疸消退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经皮测胆红素明确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的阳性率高达91.5%.结论 对经皮测胆红素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和黄疸干预推荐方案的新生儿,同时血清胆红素最终检测,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得以早期明确诊断和干预治疗,明显降低了新生儿黄疸消退延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生后会出现黄疸,它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致脑损伤.在当今具有光疗、换血等有效治疗手段的情况下,胆红素脑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目前在临床上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两种特殊的现象,一是对高胆红素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脑病和核黄疸的担心而出现过度诊断和治疗;二是对早期黄疸的监测不足而出现延误诊断和治疗而导致核黄疸.  相似文献   

3.
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经皮测黄疸仪作为胆红素浓度的动态监测和筛查工具,有研究已经证实经皮测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呈较高的正相关,但对测定部位尚无统一的标准.我们对新生儿的额部及胸部经皮测胆红素值与血清胆红素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提高经皮测黄疸的可信度和准确度.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12月在我科住院且目测有黄疸表现的新生儿148例,男98例、女50例,出生日龄0~28天、平均14.5天,其中足月儿82例、早产儿56例、过期产儿10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皮黄疸仪对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方法 对250例新生儿,依据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和血清胆红素值,分别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结果 经皮胆红素测定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灵敏度为89.57%,特异度为90.51%,准确度为90.07%,阴性预告值为92.5%,阳性预告值为88.79%,漏诊率为10.43%,误诊率为9.49%.结论 经皮胆红素测定(经皮黄疸仪)对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蕊  姚友东 《吉林医学》2012,(32):6971-6972
目的:探讨早产儿黄疸血清胆红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对85例早产儿和258例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临床分析,统计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分布规律。结果:早产儿黄疸出现时间较足月新生儿晚,持续时间也较长,血清胆红素低于足月新生儿胆红素的水平,早产儿黄疸血清胆红素与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黄疸出现时间较晚,黄疸持续时间越长,血清胆红素明显低于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为临床制定早期干预指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的测定在诊断不同类型的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国际临床化学学会所推荐使用的对于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的测定方法.结果:对于临床黄疸新生儿,无论是间接胆红素阳性的黄疸新生儿,还是由于非肝内胆汁瘀积而引起的直接胆红素性的黄疸新生儿,其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的活性均没有明显的改变,只有由胆汁瘀积所引起的直接胆红素性的黄疸新生儿,其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的活性才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增高.结论:临床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的测定在诊断不同类型的新生儿黄疸中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对于由胆汁瘀积所引起的直接胆红素性的黄疸新生儿,更有直接的临床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邱宝强 《微创医学》2000,19(4):524-525
一般认为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迄今尚无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但最近有人测定脑干听觉诱发反应发现,一组胆红素浓度在256.5~427.5μmol/L的母乳性黄疸婴儿有1/3显示异常反应,若将胆红素降至正常,则此改变很快消失,提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因此对血清胆红素浓度高的母乳性黄疸应给予积极治疗.为此我科于1998年6月至1999年10月对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母乳性黄疸25例予四磨汤和整肠生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大部分新生儿黄疸均较轻微.部分新生儿可发生重症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severe hyperbilirubinemia)引起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或核黄疸(kernicterus),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早期诊断和治疗胆红素脑病尤为重要.本文就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沉积在皮肤表面,引起皮肤或其它器官黄染的现象。临床上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临床上应早诊断,早治疗,早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70例临床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黄疸消退时间,同时做血清胆红素值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两组患儿临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加用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黄疸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现象,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观察其临床表现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是每个儿科护士必备的基本素质.关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学生只有在掌握胆红素代谢特点的基础才能了解.但由于胆红素的代谢过程比较抽象,教学效果一直欠佳.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新生儿黄疸又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的累积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既可为生理性也可为病理性,且后者的病因复杂,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需即时对其进行辨认.为此,首先要掌握胆红素正常代谢及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这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疸是由于血液的胆红素浓度增高,致使巩膜、粘膜、皮肤及某些体液发黄。正常血液胆红素浓度为0.1~0.8毫克%,当超过2毫克%时,临床上即有黄疸出现。黄疸一般分为阻塞性、肝细胞性及溶血性三种。黄疸仅为一种症状,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临床表现复杂而多变,常常造成诊断与鉴别诊断困难,因而如何鉴别阻塞性与非阻塞性黄疸在临床上显得非常  相似文献   

14.
<正>胆红素[1]是血液循环中衰老红细胞在肝、脾及骨髓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分解和破坏的产物。有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之分,两者之和为总胆红素。在肝胆疾病发生时,胆红素代谢发生障碍,其各种成分在血清中可出现一系列变化,故胆红素相关检测是临床上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胆红素测定对于肝病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对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不敏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黄疸类型密切相关,可根据胆红素水平并结合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黄疸为溶血性、  相似文献   

15.
白银松 《四川医学》2004,25(10):1127-1127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根据病因分为感染、围生因素、溶血、混合、其它5组。并依据黄疸出现时间、达峰值时间、胆红素峰值描述其特点。结果:感染是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第一位因素;溶血组黄疸出现最早,进展最为迅速;围生因素组胆红素峰值最高,但与其余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感染是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首要发病原因。黄疸的出现时间、进展情况、有无围生期致病因素及感染征象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指导意义。黄疸指数的绝对值高低对鉴别病因指导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6.
广西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测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定广西正常足月新生儿(1~7 d)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值,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1)用微量法测定56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记录围产期可能与新生儿黄疸有关的因素.(2)将研究对象按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正常组和高胆红素组,比较两组间各种围产因素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结果 (1)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第二、三天出现黄疸,第四天到达高峰,峰值为(186.46±34.23)μmol/L,≥220.5 μmol/L者占28.68%,峰值的95%区间的上限为253.55μmol/L;男性与女性、汉族与壮族血清胆红素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围产期因素中,正常组与高胆红素组的婴儿出生体重、母亲孕次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母亲年龄、孕周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 正常足月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及峰值与国内外报告相似,将本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峰值的95%区间的上限作为生理性黄疸的上限值,当血清胆红素值≥253.55 μmol/L,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晚期(日龄>7 d)母乳性黄疸患儿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晚期母乳性黄疸的患儿52例.血清胆红素≥300μmol/L观组30例为住院患儿,对照组22例为门诊随访患儿.观察组予以光疗、静脉补液、停母乳48~72 h,对照组仅停母乳48~72 h.住院儿或门诊患儿均于住院或就诊第2、3日分别作经皮胆红素测定,于第4日测血清胆红素.结果:第2日经皮胆红素测定,观察组胆红素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X23.86,P<0.05),第3日经皮胆红素测定,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X2=1.67,P>0.05),第4日血清胆红素测定两组比较,亦无明显差异性(X22.07,P>0.05).结论:正常足月儿晚期母乳性黄疸并非一定要作光疗才能避免核黄疸,但必须密切观察胆红素水平及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8.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新生儿黄疸较常见,临床上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原因多而复杂,且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新生儿死亡或严重后遗症.为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实施新生儿黄疸的健康宣教十分重要,可以使家长了解和掌握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有效地减少病理性黄疸引起的并发症.现将临床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时宣教的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比较亚临床黄疸病人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和症状、体征,探讨双羟二丁基乙醚(DHBE)治疗亚临床黄疸的疗效.结果发现DHBE胶囊治疗亚临床黄疸,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缓解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20.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约6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的毒性,少数患儿可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害.对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是国内外医学界多年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