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高流行区之一.为了探讨乙肝五项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 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此五项检查简称为乙肝五项指标检查中出现任何1项阳性时对于筛选传染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重要作用,现将我院采用FLISA法检测的1 560例乙肝五项指标阳性标本(受检患者的乙肝五项指标结果中至少有一项为阳性)结果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2.
了解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的项目和意义,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及众多的乙肝病人来说十分重要。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后即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在血清中可检测出相应的抗原与抗体。乙肝病毒感染后的标志物主要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了解我院精神病患者乙肝标志物两对半的模式,为患者预防和治疗乙肝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分析的1336例患者结果,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健康人群体检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分析的1457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大三阳"结果高于健康体检人群1倍(P<0.05).精神病患者"小三阳"低于健康体检人群(P<0.05).精神病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结果低于健康体检人群(P<0.05).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单独阳性明显低于健康体检人群(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的乙肝两对半模式分布与健康体检人群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乙肝)在农村、城镇学生中的发病情况及获得免疫效果,为制定下一步的治疗和预防免疫提供参考.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即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结果 农村学生表面抗原(HBsAg)的感染率5.14%明显高于城镇学生3.71%,而保护性抗体(HBsAb)40.12%明显低于城镇学生65.46%.结论 农村地区学生乙肝病毒高感染率,获得保护性抗体的较少,而城镇学生获得保护性抗体的较多,乙型肝炎的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杨娜  胡建文  王娉 《海南医学》2011,22(6):98-99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e抗原阴性,探讨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抗体均为阳性的父亲能否引起乙肝病毒的父-婴垂直传播.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父亲及新生儿脐带血的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结果 母亲乙肝标志物5项均阴性,父亲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中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6.
近日,《Gilead Science))杂志报道了一项有关乙肝e抗原(HbeAg)阴性/乙肝e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口服抗病毒药物Hepsera 144周的临床试验数据报告。HBeAg阴性乙肝是e抗原产生能力缺乏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变异株。本项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44周的Hepsera治疗,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复制不断减少,且谷丙转氨酶(ALT)指标也持续正常化。Hepsera在治  相似文献   

7.
马华 《中外医疗》2008,27(35):143-14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五项检验结果 ,为乙肝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测定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的含量.结果 HBsAg阳性率92.0%,抗-HBc阳性率为80.0%.其中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皆为阳性)49例,小三阳(HBsAg、抗-HBe、HBc-Ab皆为阳性)26例,抗-HBs、抗-HBe、抗-HBc三项阴性者14例,抗-HBs、抗-HBc二项阳性者4例,HBsAg、HBeAg二项阳性者4例.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查乙肝五项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某大学入学新生随机抽取8个系进行乙型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随访一年。观察目前大学生在集体生活条件下,乙肝的可能传播概率。 于新生入学体检时,每人采血作谷丙转氨酶(SGPT)测定,凡SGPT属正常者作为观察对象,共843例,男426人、女417人。一年后再次采血化验。两次血清同时应用同一批试剂,采用ELISA法,由专人检测。检测标志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检测结果,进而加大病毒学检验的精准程度,提升乙型肝炎的临床确诊率。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68例乙型肝炎者予以病毒血清学测检,采集血液,经检测试剂盒对血液予以测检,并对乙型肝炎者的化验结果(病毒学)予以分析,如:表面抗原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指标(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以及核心抗体(乙肝病毒)。结果:在68例乙型肝炎者中,58.8%HBeAb(e抗体)显阳性,30.8%(e抗原)显阳性,10.2%HBsAb(表面抗体)显阳性,75%HBsAg(表面抗原)显阳性,70.5%HBcAb(核心抗体)显阳性。结论:采用病毒学检验,精确的检查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指标,对乙型肝炎的有效防治具有很大的意义,非常值得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结果,进而加大病毒学检验的精准程度,提升乙型肝炎的临床确诊率。方法:2011-02-01到2013-02-01,我科接诊乙型肝炎患者107例。对107例乙型肝炎者予以病毒血清学测检,采集血液,经检测试剂盒对血液予以测检,并对乙型肝炎者的化验结果(病毒学)予以分析,例如:表面抗原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指标(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以及核心抗体(乙肝病毒)。结果:在107例乙型肝炎者中,73.83%HBcAb(核心抗体)显阳性,54.21%HBeAb(e抗体)显阳性,43.93%抗原)显阳性,14.02%HBsAb(表面抗体)显阳性,84.11%HBsAg(表面抗原)显阳性。结论:实施病毒学详细检验,使乙肝五项指标于乙型肝炎者中得以精确检查,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有效度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一半幸福一半悲伤的读书生涯查出自己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时候,我已经被某大学的医学院录取了,顺利成为了医学生中的一员。入学体检的时候,学校附属医院的医生告诉我,我是乙肝大三阳,当时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于是上网百度了一下,所谓"大三阳",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e抗原(HBe 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所致的免疫复合物肾炎,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作者采用ELISA法对住院47例肾小球疾病进行检测,分析如下。材科和方法一、对象为1989年2月至1991年2月我院儿科肾小球疾病患者。二、诊断标准依1984年南宁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为诊断分型标准。三、血清病原学检测方法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IgG)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由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讨论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并对乙肝五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研究中抽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检查的78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乙肝五项指标进行检测,其中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最高,为89.74%,而核心抗体(抗HBc)、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及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分别为85.90%、79.49%、87.18%及84.62%,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五项作为乙肝患者临床检验的关键标志,直接影响着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柳宁 《微创医学》2002,21(6):787-78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猪苓多糖合并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疗效.方法对门诊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辩证治疗)、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对照组予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血清胆红质(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核心抗体IgM(抗-HBcIgM)、HBV-DNA(PCR)等,治疗后3个月比较.结果除HBsAg外,TTT、ALT、AST复常率,HBeAg、HBV-DNA阴转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猪苓多糖加乙肝疫苗取得较好的疗效基础上联用中药可提高治疗慢乙肝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免疫学     
盯似幻套式聚合阵链反应检测人乳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王小青…//中华妇产科杂志一1卯6,31(l)一36一37 对40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的产妇乳汁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闭代R)进行HBV~DNA检侧。其中抗原阳性25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21例,合并乙肝e抗原(珊eAg)阳性4例。抗体阳性巧例,乙型肝炎表抗(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一HBc)、乙型肝炎e抗体(抗一EEe)一项至三项阳性者。选10例血清HBV阴性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结果:抗原阳性组HBV一DNA检出率为44%(11/25),其中4例HBsAg合并HBeAg、抗HBc阳性者均检出H…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从国内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正常人群乙肝携带者为10~15%。由于传染面广,危害严重,因而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很快。目前已知乙型肝炎病毒有三大抗原、抗体系统,即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 抗原(HBeAg)、e 抗体(抗-HBe)、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体(抗-HBc)。除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出外,其他五种均可在血清中测出,通称为“两对半”。我院自1985年开展“两对半”以来  相似文献   

17.
乙肝"小三阳"就是医学上所说的"乙肝病毒e抗原呈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此类乙肝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而不是e抗原)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均呈阳性,其乙肝病毒DNA也可呈阳性.其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水平可持续或反复地发生异常,经作肝组织学检查可发现其肝脏内有炎症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五项测定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20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进行检测,分析HBV-DNA定量结果,观察乙肝五项对于乙型肝炎的诊断意义。结果本研究200例患者中,均显示不同指标阳性,其中HBsAg阳性率最高,为95.5%(191/200);其次抗-HBc 阳性率为81.0%(162/200)。患者30~3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乙肝五项对于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72年Magnius和Espmak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中发现了一新的抗原即e 抗原(HBeAg),并证明HBeAg、e 抗体(Anti—HBe)系统不存在于HBsAg 阴性血清中,随后有人证明HBeAg 持续存在标志着乙肝病人的予后  相似文献   

20.
袁平戈 《肝博士》2006,(2):22-23
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 后,HBV感染者血清中可检出HBV 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 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和乙型肝炎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