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凤梅  林瑞芳  卜法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73-1673,1676
目的:评价缬沙坦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91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天80 mg,随访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 VS 62.8%,P<0.05),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 mm VS (41.82±11.60) mm],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预防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缬沙坦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91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天80mg,随访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VS62.8%,P<0.05),左房内经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mmVS(41.82±11.60)mm],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预防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心功能在Ⅲ级以下(除Ⅲ级)的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9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和胺碘酮加缬沙坦组(Ⅱ组,n=45),治疗随访时间为1.5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6、12、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房内径大于Ⅱ组(P〈0.05)。试验终点时,Ⅰ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7.14%,Ⅱ组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优于单用胺碘酮,并且能够抑制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5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组应用胺碘酮加缬沙坦,观察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增大,但较对照组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应用能提高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且延缓左心房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沈保祥  苗忠  陆进 《吉林医学》2008,29(21):1919-1920
目的:了解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选52例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且都为24h内发作,并且都已经被胺碘酮转复为窦性心律。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胺碘酮+缬沙坦治疗组,观察6个月和12个月,两组窦性心律维持效果。结果:25例胺碘酮组和27例胺碘酮+缬沙坦组,随访12个月时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2.1%和87.9%(P〈0.05),两组左房内径分别平均为36.13mm和33.02mm(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可能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缬沙坦治疗组42例和非洛地平对照组40例,两组均联用胺碘酮,分别观察治疗1年后对窦性心律维持的效果和左房内径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对窦性心律的维持,减少房颤的复发优于对照组(P〈0.05),减小左心房内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后窦律的维持,减少房颤的复发以及缩小左心房内径优于非洛地平加胺碘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22例),对照组为碘酮组(23例),治疗随访时间为12个月,比效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窦性心律维持率的比较,治疗后第3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69.56%、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点时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52.17%、80.4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例数对照组和治疗组相近,两组差异显著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与单用胺碘酮胺相比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研究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2例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给予单纯胺碘酮治疗,试验组36例给予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情况;结果:在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窦性心律维持率方面试验组稍高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6个月及9个月,两组患者在窦性心律维持率方面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左心房内径方面试验组稍小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6个月及9个月,两组患者在左心房内径方面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有助于增加窦性心律维持率,且能减慢左心房进一步扩大,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转律及窦性心律维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应用胺碘酮基础上加服厄贝沙坦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心房颤动转复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组LAD明显缩小、LVEF明显升高,房颤转复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 hs-CRP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可明显抑制心房重构、改善心功能,提高阵发性房颤患者心律转复率,降低复发率,作用优于单独应用胺碘酮,并能有效降低血清 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3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给予胺碘酮和缬沙坦治疗。在治疗的第4、8、12、16个月确认窦性心律维持例数;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8、12、16个月测量患者左房内径。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8、12、16个月,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前,治疗第4、8个月左房内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2、16个月左房内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防止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1.
    
耿继光 《安徽医学》2012,33(1):49-50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预防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26例),对照组为单用胺碘酮组(23例),随访时间为12个月,比效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6个月时,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6.92%与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65.38%与4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例数两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相比单用胺碘酮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郁文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47-47,57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患者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转复心律,预防房颤复发。对照组用胺碘酮转复心律,预防房颤复发。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可以明显减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将65例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予胺碘酮,试验组予胺碘酮+缬沙坦。入选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即为试验起始时间,试验终点为转复后12个月。终点事件:症状或无症状房颤首次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左心房内径。结果:有63例完成试验,其中对照组31例,试验组32例,试验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1%与51.6%,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左心房内径(LA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对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方法 将100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贝那普利+胺碘酮组,共50例)和对照组(非洛地平+胺碘酮组,共50例),治疗1年后,计算两组治疗后第4、8、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后第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 治疗组45例,对照组47例完成研究.治疗后第4、8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87%、80%,高于对照组的81%、72%,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3%,对照组为53%,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7.1±1.9)mm、(37.21.9)mm、(37.3±2.0)mm,对照组为(36.9±2.1)mm、(37.5±2.1)mm、(38.2±2.2)mm,两组治疗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压下降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可抑制左房扩大,预防房颤复发的疗效优于非洛地平联合胺碘酮.  相似文献   

15.
刘蓉昕  吕晓红  程苏晶 《吉林医学》2009,30(23):3018-3019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胺碘酮复律,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小剂量缬沙坦(40mg),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变化。结果: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组治疗阵发性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独使用胺碘酮。结论:缬沙坦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防止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阵发性房颤8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胺碘酮+厄贝沙坦)45例和对照组(单用胺碘酮)40例。结果(1)两组治疗后窦性心率维持率比较:治疗第3、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12个月窦性心率维持率两组比较,观察组37例(82.22%),对照组24例(60.00%),观察组窦性心率的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比较:对照组治疗前为(37.22±1.25)mm,治疗后12个月为(37.01±1.45)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为(37.65±14.2) mm,治疗后12个月为(34.62±1.24) 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且能抑制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酯联合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老年病科和心内科83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试验组给予胺碘酮+坎地沙坦酯,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0%对65.9%,P〈0.05),左心房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34.1±5.8)mm对(37.8±6.4)mm,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对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可能与坎地沙坦酯抑制心房电及结构重构,从而抑制左心房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76例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9个月后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对照组左房内径明显大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94.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用药原因的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有维持窦性心律和抑制左心房扩大的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周勇  卿胜强 《中外医疗》2010,29(31):118-119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福辛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常规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口服胺碘酮加福辛普利,观察2组治疗12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房内径亦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福辛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有效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用缬沙坦、卡托普利治疗伴左房扩大的阵发性房颤的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将84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28)。胺碘酮+缬沙坦组(Ⅱ组,n=29)及胺碘酮+卡托普利组(Ⅲ组,n=27)。治疗随访时间为2年,比较三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以圾治疗后6、12、18及24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6个月后,Ⅱ组、Ⅲ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优于Ⅰ组(P〈0.05),而Ⅱ组、Ⅲ组间无统计学意义。Ⅰ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6%,Ⅱ组为82.1%,Ⅲ组为78.5%。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室内径大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左房扩大阵发性房颤窦性心律的维持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用胺碘酮,且可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