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石立立  徐友娣 《海南医学》2011,22(11):98-99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产生并发症的原因,降低手术风险。方法对110例再次剖宫产术与300例初次剖宫产术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再次剖宫产组的盆腹腔粘连率、子宫破裂率、前置胎盘率、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率分别为40.91%、8.18%、10.91%、3.64%、2.73%,均明显高于初次剖宫产组(5项P〈0.05);②初、再次剖宫产术间隔时间≤2年者发生子宫破裂的比例明显高于间隔时间〉2年者(P〈0.05)。结论降低剖宫产率,避免两年内再次剖宫产,正确分析、处理再次剖宫产相关危险因素,是降低手术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杨丽琼  何丛妍 《四川医学》2013,34(7):924-926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212例再次剖宫产术(研究组)与1000例初次剖宫产术(对照组)病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再次剖宫产组的盆腹腔粘连率、子宫破裂率、前置胎盘率、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率分别为43.40%、6.60%、10.85%、4.72%、3.30%,均明显高于初次剖宫产组(P均<0.05);②初、再次剖宫产术间隔时间≤2年者,发生子宫破裂的比例明显高于间隔时间>2年者(P<0.0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孕产妇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分析、处理再次剖宫产相关危险因素,是降低产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临床资料。结果①术中粘连率、子宫破裂率、子宫切口延裂率、宫缩乏力率、产后出血率分别为:43%、6.5%、9%、4.1%、3.25%,均比初次剖宫产组显著升高(前4项P〈0.01,最后一项P〉0.05)。②术后间隔〈2年者发生孕晚期子宫下段疼痛,子宫自发破裂者明显高于间隔≥2年者(P=0.01)。结论再次剖宫产易发生盆腔粘连、子宫破裂、子宫切口延裂、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手术难度加大,手术时间延长,因此降低剖宫产率,积极预防并发症应重视并落实。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并发前置胎盘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87例因剖宫产术致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因多次妊娠、多次人工流产、多次刮宫操作所致前置胎盘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并将研究组按照此次与上次分娩间隔时间分为研究1组(≤2年)和研究2组(〉2年)。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及研究1组与研究2组孕产妇和围产儿的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产妇胎盘植入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和子宫破裂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孕产妇子宫破裂发生率较研究2组更高(P〈O.05);在围产儿早产率、胎儿窘迫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可增加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并发症与风险的发生率,两次分娩间隔时间短者更易发生子宫破裂,临床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并指导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合理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选择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产妇再次行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需行再次剖宫产的孕妇122被按初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具新式剖宫产术史,观察组具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史。两组均按原术式再次进行剖宫产术,观察并记录两组孕妇行再次剖宫产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进腹时间、总手术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少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手术疤痕宽度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腔总粘连率分别为68.8%和82.0%,观察组总粘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粘连和轻度粘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中、重度粘连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较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小,可作为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112例,按照是否满足阴道分娩条件分为试产组51例和剖宫产组61例,同时按照1∶1比例随机抽取我院同期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与试产组比较分析其分娩结局;随机抽取同期剖宫产初产妇与剖宫产组比较分析其手术情况;同时比较试产组与剖宫产组间的母婴结局。结果试产组共51例,其中试产成功47例,成功率42.0%,与经阴道分娩初产妇相比,试产组在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共65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象异常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剖宫产初产妇组(P〈0.05);在手术复杂性及风险性方面,剖宫产组胎盘异常(胎盘前置、粘连、植入)率21.54%显著高于剖宫产初产妇组(P〈0.05),子宫破裂率3.08%,高于初产妇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产组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新生儿体重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二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及产褥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在按照高危孕产妇管理,经仔细筛选符合试产条件和严密监测产程及时发现并采取处理措施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初次剖宫产、再次剖宫产围手术情况,提高手术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有Stark's剖宫产术史和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史与无妇产科手术史行剖宫产术孕妇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再次剖宫产组较初次剖宫产者组开腹时间、腹腔粘连程度、开腹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术对再次妊娠手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对有剖宫产指征者应依受术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刘立纯 《中外医疗》2011,30(15):71-71,73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对产妇及围产儿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行再次剖宫产的1120例产妇资料,随机选取同期行初次剖宫产手术的16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产时产后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再次剖宫产组平均年龄为(34.1±3.9)岁,平均孕次为(3.6±1.3)次;初次剖宫产组平均年龄(30.3±4.5)岁(P〈0.05),平均孕次(1.9±1.4)次,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再次剖宫产组盆腔粘连发生率12.9%,高于初次剖宫产组的0.5%(P〈0.01);再次剖宫产组平均分娩孕周为(37.9±2.0)周,与初次剖宫产组的(38.7±1.9)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显著增加盆腔粘连的发生率,但并不增加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应用欣可聆联合糜蛋白酶预防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初次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00例患者采用常规剖宫产手术方式治疗(对照组),另200例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欣可聆联合糜蛋白酶预防术后盆、腹腔粘连(观察组)。观察两组术后盆、腹腔疼痛、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及粘连率。结果首次剖宫产术后观察组盆、腹腔疼痛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再次剖宫产时可见观察组盆腔总粘连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欣可聆联合糜蛋白酶预防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义娜 《中外医疗》2012,31(3):101-101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再次剖宫产手术病例191例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不同分为3组:改良腹部横切口式剖宫产者61例(A组),Stark式腹部横切口剖宫产者48例(B组),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者82例(C组)。对比3组腹壁、腹腔粘连情况。结果 A组腹腔粘连的发生率(49.2%)明显低于B组(91.7%)和C组(89.0%);B组重度粘连的比率(70.9%)明显高于A组(42.6%)和C组(11.0%)。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愈合、腹腔粘连情况与手术术式有关,改良腹部横切口式剖宫产者再次剖宫产时腹腔粘连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00例,将100例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将100例首次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00(16/1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5例胎盘粘连产妇巾,8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32.00%;4例胎盘植入产妇巾3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75.00%:9例前置胎盘产妇中5例出现产后出血,占55.56%;5例子宫破裂全部出现产后山血。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增加了剖宫产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子宫破裂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的围手术期产妇实行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2例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术的患者,按单双号方法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再次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相关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焦虑、抑郁的变化与两组新生儿评分、母乳喂养及并发症(切口感染、子宫破裂、产褥病)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护理干预组焦虑、抑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新生儿评分、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开始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切口感染、子宫破裂、产褥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的围手术期产妇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术中疼痛,使患者更好地适应和配合手术;保障母婴的安全利于术后康复,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钱慧 《河北医学》2013,(6):823-826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孕妇的分娩结局,了解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分娩的风险及并发症。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剖宫产率的提高。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15例疤痕子宫妊娠分娩(实验组)及其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120例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对照组)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疤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仍以剖宫产为主,社会因素仍是主要原因,且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胎儿窘迫、产程进展异常、脐带绕颈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子宫破裂率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O.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分娩风险明显较非疤痕子宫高,临床应该严格控制无临床医学指征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在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01~2013-01在我院妇产科行前置胎盘剖宫产的60例产妇,其中30例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的患者为观察组,另外30例行传统缝合止血和宫腔填塞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结果 所有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输血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前置胎盘再次剖宫产术中采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能获得更好的止血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7例前置胎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0例正常产妇作对照。结果研究组孕产妇年龄、孕产次、流产次数均高于对照组,有剖宫产史者和前置胎盘史者所占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剖宫产率、产科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等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置胎盘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可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加强产前保健可以降低前置胎盘发生率,也有利于降低早产率、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6.
厉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29-31
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56例,其中行阴道试产后成功经阴道分娩20例,设立为A组,试产失败再次剖宫产36例,设立为B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产妇60例,其中行阴道分娩25例,设立为C组,首次行剖宫产35例,设立为D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法、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A组的产时出血量、产程所占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住院时间各项观察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产时出血量明显高于D组(P〈0.05),但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P〈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子宫破裂情况,B组住院时间长于D组(P〈0.05),B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刮宫产率仍高,对剖宫术后再妊娠时要掌握阴道试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和处理难产,多数是可以安全地阴道分娩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行阴道分娩方式的临床产程进行观察,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从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34例,对两组产妇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住院时间、生产时间以及出血量等指标以及患者手术后子宫破裂和产后发热的情况,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子宫破裂率为0,产后发热率为3.03%;参照组子宫破裂率为11.76%,产后发热率为20.58%,实验组产后发热率和子宫破裂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阴道分娩应用在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生产中可以明显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和产后出血量,减少生产时间和住院时间,能够提高患者和家属生活质量,降低产妇遭受再次剖宫产的危险和负担。  相似文献   

18.
刘荣 《中外医疗》2016,(18):51-5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剖宫术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产科因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而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及年龄相匹配的无剖宫产史孕妇各50例,分别记录两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妊娠结局和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组具有较高的胎盘植入率(6%vs 26%)、子宫破裂发生率(0% vs 6%)、术后住院时间(6 d vs 9 d)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6%vs 23%)和较大的产后出血量(331 mL vs 513 mL),P值均﹤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具有较高的围产期并发症,对母婴危害较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秦惠琳  崔晓燕  郝艳华 《医学综述》2012,18(14):2325-2326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产科行剖宫产产妇642例中发生术后晚期出血53例为病例组,余为对照组,从年龄、再次剖宫产、糖尿病、子宫假性动脉瘤、产褥期感染、胎儿异常、切口缝合方式等方面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发生率为8.26%。再次剖宫产、糖尿病、子宫假性动脉瘤、产褥期感染、胎儿异常者高于对照组;子宫切口采取双层连续锁扣式缝合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糖尿病、子宫假性动脉瘤、产褥期感染、胎儿异常者与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发生呈正相关,采用双层连续锁扣式缝合子宫切口为保护性因素。结论结合上述结果加强危险因素的控制,可减少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