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手术围术期辅助循环的应用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辅助循环的经验。 方法  13例患者 (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 0 .3 7± 0 .0 6)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0例 ,机械瓣膜置换术 2例 ,马方综合征 ( Marfan syndrome)患者行 Bentall手术 1例。术后不能脱离心肺转流 ( CPB) 9例 ,术后并发心肌梗死、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 4例 ,分别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I-ABC)、转子泵或离心泵左心转流和体外膜肺氧合等辅助循环治疗。 结果  6例存活出院 ,平均辅助循环时间 4 4 .0±3 2 .5小时。不能脱离 CPB的 9例患者 ,经辅助循环支持后 7例脱离 CPB,4例存活 ;在 ICU行辅助循环的 4例患者中 ,2例存活。 结论 辅助循环是治疗心脏手术后严重心力衰竭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异位甲状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9例异位甲状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9例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辅以放、化疗。术后随访 ,5年存活率为 5 2 .0 % ,最长 1例已存活 2 4年。结论 早期发现并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异位甲状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术后给予辅助性放、化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间置治疗局限性颈段食管病变患者的手术方法。 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食管外科对3例分别因食管化学伤出现食管狭窄、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瘘患者行颈段食管切除后游离空肠间置手术,对手术技术和围术期管理进行描述。 结果2例患者均手术过程顺利,出院后随访1年,吻合口通畅,进食功能良好。1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瘘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一侧肢体偏瘫和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脑血管栓塞;经保守治疗2周后,确认移植肠管顺利存活,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存活良好,并恢复经口进食。 结论保喉的游离空肠间置治疗单纯颈段食管病变非常少见,空间局限、解剖困难、需要显微外科支持是开展此项技术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 1999年 7月至 2 0 0 2年 6月间 5 2例老年患者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患者中 ,早期给予肠内营养 (earlyenteralnutrition ,EEN) 2 7例 ,术后第 1天开始TPN支持 2 5例。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日EEN组较肠外营养 (totalparenteralnutrition ,TPN)组短 (16 3dvs 2 1 3d ,t=4 6 814 ,P <0 0 1) ,平均住院费用 /药物费用EEN、TPN组分别为 (10 5 6 3/ 4 15 1元vs136 4 0 / 6 12 6元 ,P <0 0 5 )。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TPN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TPN组治疗后肝功的碱性磷酸酶的水平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EEN支持可减少并发症 ,对肝功能影响小 ,费用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CMV)的临床特点,探讨预防和诊治巨细胞病毒肺炎的方法,提高人肾存活率。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肾移植术后发生的56例CMV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肺炎发生在术后6个月以内37例,28例患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后39例患者治愈,人肾存活,17例死亡,其中12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5例死于严重混合感染。平均住院时间32天。结论:由于CMV肺炎病情凶险,强调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早期应用抗CMV药物等综合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诊疗策略,适当调整免疫抑制方案、改善肺功能及加强支持治疗均能有效的促进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男性乳腺癌的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年间收治的1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就诊时已属晚期,活检后分别存活6个月和8个月。其余9例均手术治疗,其中3例失访,1例术后5年肺转移,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根治术后5年发现同侧腋下结节,活检为癌复发,予放疗及化疗,至今存活已逾7年,另4例术后已生存0.5~7.0年,仍在治疗中。结论重视男性乳腺癌早期诊断,行积极手术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耐激素排斥反应(EsRR)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珐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10月-2007年10月肾移植术后36例诊断为ESRR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临床表现、彩超或移植肾穿刺病理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随后采用ATG+FK506+MMF+Pred免疫抑制方案、早期血液透析及支持等治疗。结果在术后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过程中,28例患者第2天即无尿,8例第2-5天肾功能改善后又出现血尿、少尿。30例经治疗分别在15-78d逆转,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4年,肾功能维持正常。4例好转,随访2-3年血肌酐波动在150-280μmol/L,2例无效恢复血液透析。结论术后ESRR极易导致移植肾功能不全;早期诊断并采用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方案,结合血液透析和支持治疗可以有效逆转ESRR,挽救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脾肿瘤27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2 7例原性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 7例中良性肿瘤 2 0例 ,恶性肿瘤 7例 ,2 7例均行手术切除 ,无手术死亡 ,脾良性肿瘤预后较好 ,随诊的 7例恶性肿瘤中 ,2例血管肉瘤及 2例恶性淋巴瘤分别死于术后 6月、8月、2 2月、2 8月 ,3例恶性淋巴瘤存活五年以上。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原发性脾肿瘤的预后很重要 ,治疗以手术为主并根据不同性质的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本院近10年来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病例的回顾,分析该类急症的常见原因,以制定更好的预防及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所有游离皮瓣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出现术后血管危象的病例。对患者一般情况、麻醉记录、手术过程、出现血管危象后临床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统计游离皮瓣术后病例243例,其中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共23例,手显微外科病例14例,颌面外科病例9例。静脉危象20例,动脉危象3例。其中9例为术后组织水肿、血肿等导致血管受压所致,7例二次手术发现为血管吻合技术失误所致,3例为先天凝血功能障碍或肿瘤创伤血液高凝状态所致,2例为感染所致,2例为术后血管动力学不稳所致。保守治疗5例,皮瓣完全存活0例,部分存活1例。再次手术探查18例,完全存活12例,部分存活2例。出现危象8 h内探查病例15例,存活12例,部分存活2例;出现危象10 h以上探查病例3例,部分存活1例。结论研究表明游离皮瓣术后血管危象成因是多方面的,皮瓣的选择、血管条件不佳、先天凝血障碍、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血管受压、吻合技术失误是常见原因。术前进行血管条件检查及凝血功能检查,术中高质量血管吻合,维持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减少血管危象发生率。发生血管危象应首选急诊手术血管探查,结合抗凝、溶栓、抗感染等辅助治疗手段可明显提高血管危象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为3例短肠综合征患者和1例肠神经节缺失导致小肠无功能患者施行亲属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供、受者HLA配型均有4个以上抗原相合,供肠均取自回肠末端,长度为(150±10)cm,应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术后采取抗凝、改善微循环、输注人白蛋白等措施调控患者的出、凝血功能,预防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和出血,给予法莫替丁或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给予头孢三代为主的抗生素、更昔洛韦以及氟康唑预防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并注重对体表易感染部的消毒和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早期给予谷氨酰胺,尽早将营养支持治疗过渡为肠内营养,以促进移植肠功能的恢复。结果术后3d,1例患者发生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控制。1例术后5 d移植肠系膜根部出现血肿,手术清除血肿。2例消化道分泌物及大便中发现真菌生长,给予氟康唑治疗后好转。4例在术后20 d左右均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加大FK506的用量,并以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逆转。4例患者,2例获得长期存活,至今分别存活6年8个月和3年2个月,另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35 d因感染死亡。结论小肠移植术后早期的并发症较多,与小肠的生理结构有关,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成功防治是临床小肠移植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