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福州海港口岸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并掌握其菌种基因类型、遗传特征和变异关系,为该菌种的溯源及鼠传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1月,随机抽取福州海港口岸4个监测点,采用鼠笼法捕获鼠形动物,解剖取其肝、肾,研磨后提取核酸,进行PCR扩增,并对所得产物进行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捕获212只鼠形动物,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目2科3属4种,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群,占39.62%,臭鼩鼱和褐家鼠分别占33.96%和23.59%。鼠密度2.31%。2只雄性黄胸鼠检出巴尔通体,感染率为0.94%。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本次检测到的巴尔通体与B.taylorii以及对人类有致病性的B.tribocorum的遗传关系最近。结论福州海港口岸鼠形动物中存在巴尔通体感染,而且携带人类致病性巴尔通体,存在人群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不同环境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地区、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方法 对2003年6~7月在云南省3种不同气候类型共5个县、市不同生境中捕获的鼠形动物采集股动脉血,用含5%去纤维兔血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置于35℃含5%CO_2培养箱中分离培养巴尔通体,疑似菌落用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特异基因片段,电泳图中出现目标带即判断为阳性菌株。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278只,接种鼠血标本176份,共检获巴尔通体疑似菌株79份,经PCR证实69份为巴尔通体。6种被检动物中有4种动物检出巴尔通体,感染鼠分属于家鼠属、绒鼠属、小鼠属。总检动物巴尔通体分离率为39.2%;其中以黄胸鼠分离率最高为42.0%。除大理市外,剑川、祥云、云龙和云县等县捕获的鼠类标本均分离到巴尔通体,鼠类生境涉及室内、庭院、溪场灌木丛、山地灌木丛,跨越暖温带季风气候、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河谷少雨气候三种气候类型。结论 研究再次证实云南鼠类宿主,特别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家栖鼠类巴尔通体感染率较高;巴尔通体在多种鼠类、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环境中均有分布,呈现出对不同地理和气候环境具有广泛适应性及宿主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湛江地区家栖鼠形动物种群构成,为科学灭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每月选择一个乡镇,采取逐日捕鼠的方法,实施监测和调查。同时将捕获的鼠形动物鉴定及解剖,观察并记录妊娠情况。结果广东省湛江地区乡镇居民区鼠形动物的笼捕率平均为10.93%,其中鼠类的笼捕率为6.59%;2年共捕获鼠形动物3 178只,其种群构成方面褐家鼠占36.47%、黄胸鼠占25.27%、臭鼩鼱占38.20%、小家鼠占0.06%;褐家鼠年均妊娠率为7.16%,平均每胎妊娠胎仔数为7.18;黄胸鼠年均妊娠率为8.76%,平均每胎妊娠胎仔数为4.17;臭鼩鼱年均妊娠率为21.34%,平均每胎妊娠胎仔数为3.36。结论在乡镇居民区臭鼩鼱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群,黄胸鼠为常见种,小家鼠为少见种;褐家鼠和黄胸鼠一年有春秋季2个繁殖高峰,其中春季的繁殖高峰超过秋季;臭鼩鼱也有2个高峰,前峰出现在3~6月,后峰在10~12月。建议湛江地区实施春秋两季灭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陕西省定边县鼠疫疫区啮齿动物巴尔通体感染情况及携带种类,为巴尔通体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在定边县鼠疫疫区的2个乡镇捕获啮齿动物,无菌取鼠脾,分离培养巴尔通体,疑似菌株提取DNA,PCR扩增glt A基因,测序并根据序列应用Mega 6.06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巴尔通体属种。结果共捕获3种223只啮齿动物,分离巴尔通体78株,感染率为34.98%,其中主要啮齿动物长爪沙鼠的感染率为34.72%;序列分析表明定边县鼠疫疫区共检出4个巴尔通体种群:伊丽莎白巴尔通体(B.elizabethae)、格拉汉姆巴尔通体(B.grahamii),另外2个种群与泰勒巴尔通体(B.taylorii)、文森巴尔通体阿鲁潘亚种(B.vinsonii subsp.arupensis)亲缘关系较近,有待进一步确认。结论陕西省定边县鼠疫疫区啮齿动物中有巴尔通体感染,存在人群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丽水市鼠肝脾组织进行巴尔通体检测,为控制人巴尔通体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丽水市鼠的肝脾标本,采用PCR法检测巴尔通体gltA基因片段(379 bp),确定阳性标本。结果:在丽水市捕获鼠467只,巴尔通体总感染率为15.20%,宿主动物有黑线姬鼠、社鼠、小家鼠。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429/467),巴尔通体感染率为16.08%(69/429)。结论:丽水市鼠中存在巴尔通体自然感染,且宿主动物呈多样性,为进一步深入进行巴尔通体病疫源地的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950~2000年间湛江地区鼠形动物种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整理湛江地区50年来的鼠疫监测资料,依次按年代进行鼠形动物的分类统计。结果 50年来共捕获家栖、野栖鼠形动物2目7属11种共计237831只,其中家栖鼠形动物2目3属4种157412只,以黄胸鼠为优势种,臭鼩鼱和褐家鼠为常见种;野栖鼠形动物2目7属8种共计80419只,以黄毛鼠和板齿鼠为优势种,海南屋顶鼠和臭鼩 鼱为常见种。结论 在城镇家栖鼠类中,褐家鼠已逐渐取代黄胸鼠的优势种群地位,但在农村家栖鼠类仍以黄胸鼠为主。野外生境黄毛鼠的数量在逐年减少,但板齿鼠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海南省小型兽类巴尔通体感染状况以及携带巴尔通体的种类,为巴尔通体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鼠笼法捕获小型兽类,取心脏血,抗凝,取100μl抗凝血用胰酶大豆肉汤按1∶4稀释后接种于含5%去纤维羊血的胰酶大豆琼脂培养基上,置含5%CO2的培养箱中37℃培养45d。挑选疑似菌落涂片,革兰染色、Gimanez染色后做镜检进行初筛,将革兰阴性杆菌用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然后对其PCR产物测序,将所测核酸序列提交到GenBank,做相似性比较及序列分析。结果从65份样本中分离培养出疑似菌落6株,革兰染色镜检均见阴性小杆菌,Gimanez染色为红色杆菌,经PCR证实6株均为巴尔通体,其中分离自黄毛鼠和屋顶鼠各2株,针毛鼠和臭鼩鼱各1株。经过序列分析证实,所分离到的巴尔通体与Bartonella rattimassiliensis、B.tribocorum和B.queenslandensis3种巴尔通体相似度最高。结论海南省小型兽类中有巴尔通体感染,存在人群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浙南沿海地区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和鼠疫耶尔森菌携带情况监测结果,为制定该地区鼠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浙南沿海地区6个鼠疫历史疫区设监测点,参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分别开展宿主动物、媒介昆虫、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 2010-2012年6个鼠疫监测点捕获宿主动物3目4科10属13种共12 233只,其中啮齿目2科7属10种,食虫目1科1属1种,食肉目1科2属2种.主要宿主动物为臭鼩鼱、褐家鼠和黄胸鼠,分别占41.03%、35.02%和13.30%.室内鼠密度为8.96%,室外为7.31%;平均染蚤率为4.63%,总蚤指数为0.134;鼠体蚤以缓慢细蚤为主,占73.55%.宿主动物血清学和病原学分别检测11 714份和10 799份,均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 在浙南沿海地区未发现鼠疫活动迹象,但是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分布广泛,种群较多,应加强鼠疫宿主和媒介监测以及病原学检测,积极防范鼠疫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宁波市农村地区鼠形动物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消长规律.方法:整理1996-2011年间鼠情监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年来共捕获6个种的2 390只鼠形动物,其中褐家鼠为优势种,小家鼠和臭鼩鼱为常见种.农村野栖鼠种主要为褐家鼠.农村地区鼠形动物种群密度在3~4月和9~10月呈现两次高峰.结论:在每年的春、秋两季,选择杀灭效果较好的毒饵,采用合理的投饵方式,分别开展一次主要针对褐家鼠的灭鼠活动,以降低鼠类的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珠江水域广州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口岸鼠形动物防控、完善传染病防控机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笼)夜法调查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繁殖及体表寄生虫等情况。结果全年共捕获鼠形动物1984只,隶属于2目2科3属8种,其中施氏屋顶鼠是广州地区口岸首次发现;优势种为臭鼩鼱和褐家鼠;年平均鼠密度为2.26%;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9~11月和6月。结论本次调查掌握了珠江水域广州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合浦县啮齿动物的种类、构成与分布,为鼠疫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用笼捕法对家栖和野栖啮齿动物进行调查,并进行分类。结果黄胸鼠和褐家鼠是室内优势鼠种,黄毛鼠和板齿鼠是室外优势鼠种;平均鼠密度为10.75%,室内(11.46%)高于室外(10.04%);黄胸鼠、褐家鼠、臭鼩鼱、黄毛鼠和板齿鼠的密度分别为4.09%、3.88%、3.20%、6.86%和2.51%。结论黄胸鼠、褐家鼠、臭鼩鼱、黄毛鼠和板齿鼠均是合浦县鼠疫预防控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2.
厦门市区家栖鼠形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数量季节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厦门市家栖鼠形动物有2目2科3属4种,其群落结构为褐家鼠+臭 +黄胸鼠+小家鼠,4类生物小区的群落结构为:住宅小区与饮食小区均为褐家鼠+臭 +黄胸鼠+小家鼠;食杂小区为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臭 ;市场小区为褐家鼠+臭 +小家鼠。市区家栖鼠形动物全年数量变动曲线呈马鞍形,出现初春与夏末二次数量高峰(3~5月和8~9月).各类生物小区的捕获率差别较大,即市场小区的捕获率最高,其次为饮食和住宅小区,而食杂小区较低。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进一步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云南省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固定监测点及面上常规调查中采集人血清、鼠血清和鼠肺做汉坦病毒(HV)抗体和抗原检查。结果2004年全省共报告HFRS 55例,死亡2例,年发病率0.13/10万,病死率为3.64%。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和楚雄州。在固定监测点泸西、寻甸和永胜县捕获鼠类10种803只,采集鼠血清314份,人血清313份,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带病毒率为3.89%(26/668),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臭鼩鼱和短尾鼩;对鼠及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0%和2.24%。在滇西地区10个县(市)采集到16种896份鼠肺标本,带病毒率为3.01%(27/896),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足鼠、短尾鼩、高山姬鼠和臭鼩鼱。结论进一步证实云南省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姬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的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种群构成及分布.方法笼夜法.在广州市12个区(县)中,每区(县)设多个捕鼠点,捕获鼠经鉴定后采集其体表蚤类,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2 987只,总密度为14.31%.啮齿目动物2 792只,分1科3属8种,其中褐家鼠占67.46%,黄胸鼠占14.30%;食虫目动物195只,为臭鼩鼱1科1属1种.捡获蚤501匹,鼠染蚤率为14.25%,总蚤指数为0.65.鼠体表蚤类经鉴定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60%.结论广州市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人间及鼠间鼠疫.  相似文献   

15.
赣州市区家栖鼠类群落结构及季节消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赣州市区鼠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夹夜法。结果共捕鼠297只,隶属2目2科3属4种,其群落结构为褐家鼠 小家鼠 臭鼩鼱 黄胸鼠,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主要构成,鼠密度平均为3.09%。市区家栖鼠全年数量变动曲线出现初春(3~5月)与夏末(8~10月)两个高峰。结论赣州市区鼠类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主要防制对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根据惠州市惠城区的鼠情监测结果,分析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特征,为开展灭鼠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鼠笼法。结果 惠州市惠城区鼠类群落由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臭鼩鼱组成, 鼠密度较高(12. 4 % );市区和城郊地区、重点行业均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结论 重点行业仍是今后鼠害防治的重点生境类型。城郊地区则应以褐家鼠为主要防治目标,市区应采取以防鼠设施为主的全面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清远市城区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清远市城区的鼠情监测结果,分析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特征,为开展灭鼠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鼠笼法.结果清远市城区鼠类群落由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臭鼩鼱组成,鼠密度较高(12.4%);市区和城郊地区、重点行业均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结论重点行业仍是今后鼠害防治的重点生境类型.城郊地区则应以褐家鼠为主要防治目标,市区应采取以防鼠设施为主的全面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监测点采集人群血清、鼠血清和鼠类肺脏做汉坦病毒抗体和抗原榆测。结果2005年全省共报告HFRS46例,年发病率为0.103/10万,无死亡病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在国家级监测点泸西县、省级监测点寻甸县和永胜县捕获鼠类8种713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带汉坦病毒率为3.22%(23/713),带病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高山姬鼠、大绒鼠、臭朐鼯;采集鼠血清262份、人血清407份进行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96%(13/262)和3.19%(13/407)。其中,泸西县春夏季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00%(3/100),秋季为5.13%(4/78),秋季感染率明显高于春夏季。结论进一步证实云南省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姬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的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汉坦病毒普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厦门港区4种类型码头即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煤码头和客运码头的残存鼠群落结构进行研究。以探索防制对策。方法 夹夜法。结果 集装箱码头和散货码头残存鼠群落结构相似。为自JuQing 褐家鼠 黄胸鼠;煤码头为臭JuQing 黄胸鼠 黄毛鼠;客运码头以臭JuQing为主。臭JuQing是港区的优势鼠种。结论 不同类型码头的残存鼠生物多样性指数各不相同。以集装箱码头最高。集装箱码头和散货码头鼠类群落间相似性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