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体中的毒素包括外来的和内生的,外来之毒如大气污染、农药化肥、食物添加剂等;内生之毒如正常新陈代谢中产生的代谢废物、代谢紊乱中产生的废物等。根据病症寻找天然的解毒药,可以让你简单又自然地拥有健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排毒"概念深入人心.在中医看来,毒的含义非常广泛,有"邪盛谓之毒"的观点,凡是对机体有不利影响的物质或因素,无论其来自外界或体内,统称为毒.因此,"毒"分外来之毒、内生之毒两大类. 以人体为界,凡来源于身体之外、有损身体健康的物质,叫做"外来之毒",如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戾气、杂气、病原微生物、大气污染、农药、化肥、化学药品、噪声、电磁波、超声波等对人体的干扰等,均是外来之毒.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排毒"概念深入人心。在中医看来,毒的含义非常广泛,有"邪盛谓之毒"的观点,凡是对机体有不利影响的物质或因素,无论其来自外界或体内,统称为毒。因此,"毒"分外来之毒、内生之毒两大类。以人体为界,凡来源于身体之外、有损身体健康的物质,叫做"外来之毒",如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戾气、杂气、病原微生物、大气污染、农药、化肥、化  相似文献   

4.
排毒,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医传统的排毒理论。中医排毒理论认为人体内的淋巴管、气管、血管、汗腺、泌尿道、消化道等管道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运动。在与外界不断地进行交换的过程中,机体具有自身免疫排毒和新陈代谢功能,但在许多情况下,机体会受到各种外来之毒和内生之毒的困扰,从而引发诸如便秘、腹胀、全身臃肿不适、痤疮、颜面色斑等多种病症。  相似文献   

5.
脏腑功能失调、精神过度刺激、生活没有规律,也能引起上火。上火可分为外来之火,内生之火。比如感冒时发热,嗓子痛属外生之火。内生之火是七情致火。中医将内火分为心火、肺火、胃火、肝火和肾火几种。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  相似文献   

6.
方兰 《健康》2012,(8):75-75
上火可分为外来之火和内生之火。比如感冒时发热,嗓子痛属外来之火。内生之火是七情致火。当脏腑机能失调、精神受到刺激、生活没有规律时,也能引起上火。中医将内火分为心火、肺火、胃火、肝火和肾火几种。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痛音哑、潮热盗汗等。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稍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等。  相似文献   

7.
《现代养生》2015,(3):36-38
很多人都知道毒素积聚会引起疾病、应该排毒,却不知道那"毒"到底是什么;很多人都选择洗肠、吃药来排毒,却不知道那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其实,"毒素"包括各种对健康不利的物质,既有外部环境带来的,也有自身产生的。中医认为,体内湿、热、痰、火、食,积聚成"毒",其中宿便的毒素是万病之源。  相似文献   

8.
追究"毒"的本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写道:"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草为何成了"害"?在畜牧时代,草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到了农耕时代,草成了农作物的大敌。因此人们开始痛恨草,"害人之草"的观念由此产生。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出"毒"的含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善而厚"演变为"恶而厚",而后者最后成了人们固定认识的"毒"。  相似文献   

9.
鸡蛋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然而鸡蛋黄却有人避之,其理由是含胆固醇多,易招致动脉硬化。 10O克蛋黄含蛋白质13.6克,钙134毫克,磷532毫克,铁7毫克,维生素A3500国际单位。含脂类高达3O%,其中胆固醇为1.3%。吃1—2个蛋黄不会招致胆固醇升高,而且外来胆固醇有抑制内生胆固醇之作用,所以大可不必介意吃鸡蛋黄之害。恰恰相反,蛋  相似文献   

10.
外来化合物常规毒理学检测的新终点及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外来化合物常规的毒理学检测中建立了许多新的方法,新的毒效应终点得以检测,提高了毒理学实验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主要方法和终点,对其原理及应用价值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展以及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人们与空气中毒物接触的机会也不断增多。经呼吸道吸入的毒物可直接损害呼吸道与肺,经其它途径吸收的毒物也可作用于肺。因此毒物对呼吸系统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肺脏的功能不仅仅是呼吸,还有对外来物质的防御,内源性物质包括众多激素,递质、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以及活跃的生化功能。肺内存在的丰富的酶系对外来化学物的生物转化(包括增毒和解毒作用)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对肺的非呼吸功能的认识在研究呼吸系统毒理学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职司疏泄,性喜调达而恶抑郁,这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特点。而肝脏一个重要的病理特点恰恰是肝气易郁。既喜调达又易郁结,这一矛盾决定了肝经气郁是肝病的主要病机之一。举凡外来情志刺激、内生郁闷烦恼或诸种毒邪内侵等,皆可导致肝气郁结。同时,疾病过程中所产生的湿热、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亦可阻滞肝经气机,使肝气郁滞而不行。而肝气一郁,既犯他脏,或横逆,或上逆,或流窜三焦,扰乱气血,又可郁久化火,气滞而血瘀,引发种种病变。因此,疏肝解郁、行气导滞为肝病最为常用之法,即所谓“木郁达之”。  相似文献   

13.
古人的抗疫     
瘟疫侵袭人类,从古至今,都有发生。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疾疫"、"疾年"等文字记录。两汉时期是古代对瘟疫记录最多的时期,东汉时期暴发的"毒言"是汉代在热带地区流行的通过唾液传播的一种皮肤性传染病。东汉的王充在《论衡·言毒篇》中对该瘟有载:"太阳之地,人民急促,促急之人口舌为毒。"同代的《睡虎地秦墓竹简》还有关于防治"毒言"的立法,清晰记录有对"毒言"者,知情者应主动断绝与其接触,不与患者一起饮食,或  相似文献   

14.
人体"毒石"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正常代谢中产生的废物,二是来源于外环境污染。中医将所有人体不需要的、过剩的、不能顺畅排除的东西统称为毒。体内湿、热、痰、火、食,积聚成"毒",继而凝聚成毒素结石,其中五脏的毒石是万病之源。人体有毒的表现排便不畅、不足、便秘、消化不良、口气、臭汗、暗疮、色斑、肥胖、出现蜂窝组织和橘皮纹、皮肤松弛、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西藏林芝市外来务工人员误食野生毒蘑菇引起中毒的事件,为预防类似中毒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中毒事件中共同食用蘑菇家庭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品进行形态学鉴定,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此次事件共8人中毒,罹患率72.7%(8/11),均为外来务工人员;将患者家庭剩余未加工的菌类进行形态鉴别,其中一种为豹斑毒鹅膏菌。结合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调查,判定是一起误食豹斑毒鹅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食品安全宣传,重点要对林芝市常年易发生中毒事件的毒蘑菇进行图片展示。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认为生命的关键在于平衡,五脏气血调和,人体阴平阳秘,则既不会感受外来邪气,亦不会自有内生之邪。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的养生呢?《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天有四季,而冬季正是补养的最佳时机《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  相似文献   

17.
"神农"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上古农业开创时期众多先驱人物形象的集合。卸掉神话的外衣,"神农尝百草"是由无数个医学先驱识别中草药的经历构成的故事。神农"一日而遇七十毒"的描述,足可让后人想象当时那些优秀的祖国医学先驱为探寻中医药学的奥秘所遭遇的危险,而最终神农死于断肠草的传说,也暗示了他们为此付出的昂贵代价——生命。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个典故为《淮南子.修务训》中所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相似文献   

18.
人体的免疫系统好比一个国家的军队和武装警察,人体内是时刻进行着"免疫之战"。随时抵御着外来入侵的细菌、病毒,不停地监视着体内的非己成分。俗语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已为人体的免  相似文献   

19.
外来骨科手术器械集中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规范外来骨科手术器械的使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医院运行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法对医院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现状的各个层面的逐一分析,找到目前制约医院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的真正问题,制定"关于外来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规范"。结果外来骨科手术感染发生率由2009年11月前的2.13%降至2010年12月的0.5%。结论医院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多方协作,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20.
正感冒是小病也是常见病,可是面对众多的感冒药,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呢?感冒,在我国传统医学中也称外感,顾名思义,就是感受了外来的邪气(致病因素)所导致的内在不平衡的一系列症状。所以,治疗的大原则是:一要把外来的邪气赶走;二要纠正内生的不平衡。根据这两大原则,研制出了平时我们见到的各种中成药,下面以我院目前常用的药物为例,为大家普及一下感冒用药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