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动态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监测及预后邱元福顾福宝曹卫红江岸青(北京军区总医院内五科北京100700)关键词心肌缺血心电描记术,便携式1992年12月~1996年12月我们共收治了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于第1d~第7d内进行...  相似文献   

2.
1070例老年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最低心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并随访分析1070例老年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的最低心率。结果:(1)老年人最低心率不随年龄增长而下降;(2)最低心率77.2%发生在睡眠时;(3)DCG中最长R-R间期可达2秒,相当于心率低于30次/分,属于安全范围。并对分析DCG上最低心率时应注意的事项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胃镜检查术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9例行纤维胃镜检查术患者(观察组)进行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检查,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诱发HRV降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患者多于对照组(P〈0.01)。提示对行胃镜检查术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年龄大、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提倡术中监测动态心电图及HRV。  相似文献   

4.
<正> 作者自1993年1月至1994年6月,从住院和门诊患者中筛选出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50例,男46例,女4例,年龄60~79岁,平均65.5岁。50例均经临床实验检查符合冠心病,其中1例合并脑梗塞,2例合并肺心病。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之前,50例均作了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作者采用"3个1"的标准:即ST段呈水平或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病的病因及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动态心电图检测出的908例室性心律失常病例进行病因及临床相关因素分类,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有、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患者中均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由多至少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心肌病、先心病、病因不明、病窦+房室传导阻滞(SSS+AVB)、糖尿病。而相关因素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依次为左室肥大、心功能损害及心房颤动。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能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利于心脏病及心律失常的诊治,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中检出的心肌缺血改变,在临床上同时出现胸痛、胸闷等与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时谓症状性心肌缺血,反之则谓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SMI是患者确有临床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而缺乏与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的一种隐袭性的心肌缺血状态,但却可能是某些急性心肌梗死(AMI)、致命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急性左心衰的先兆.作者对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动脉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心电图中检出的心肌缺血改变 ,在临床上同时出现胸痛、胸闷等与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时谓症状性心肌缺血 ,反之则谓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 SMI是患者确有临床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 ,而缺乏与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的一种隐袭性的心肌缺血状态 ,但却可能是某些急性心肌梗死(AMI)、致命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急性左心衰的先兆。作者对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2 0 0 0年住院冠心病患者 92 (男 60 ,女32 )例 ,年龄 33~ 84(5 7.3)岁 ,符合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 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异常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复极改变和心律失常情况及其与岛叶病变的关系。方法 检测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9例对照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其心电图复极改变和心律失常。结果 右侧大脑半球岛叶梗死患者急性期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和房颤发生率明显增高;左侧大脑半球岛叶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电图ST段降低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左侧和右侧大脑半球梗死对心脏的影响不同,岛叶病变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律紊乱、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探讨黄新国任国铨(济南军区总医院济南250031)关键词心电描记术,便携式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和/或电解质紊乱或代谢病的基础上,常伴有胸痛、胸闷、憋气、心悸、晕厥、乏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人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状况。方法应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531例老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比较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结果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右心室室性期前收缩(P<0.05);左心室心尖部及前壁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流出道和其他部位(P<0.05)。各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均>50.0%。结论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较右心室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左心室心尖部和前壁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最高;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半数以上合并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损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改变,了解急性脑损伤致心电异常的特点及其与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损伤患者56例,经Glasgow评分分型,脑CT确定损伤部位,并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急性脑损伤后心电异常的发生情况,并根据脑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分组观察,以了解其心电异常的特点。结果:急性脑损伤患者心电异常发生率为57.14%,其中50%患者出现ST-T异常。急性脑损伤后血肿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心电异常的发生特点也不同,按部位分脑内血肿心电异常率最高,达71.43%,按Glasgow评分重型脑损伤心电异常率最高,达73.08%(P均〈0.05)。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心电异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和ST-T异常,且与脑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83例起搏器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后随访的意义。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83例置入心脏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分析,并与常规心电图进行比较,判断起搏器起搏、感知状况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分析起搏器与自身心律相互作用的心电图改变。结果 DCG检测出起搏器功能障碍14例,检出率为16.9%,常规心电图检出起搏器功能障碍4例,检出率为4.8%,两者检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CG检出与起搏器无关自身心律失常55例,与起搏器相关性心律失常5例,发现伪融合波15例。结论 DCG起搏器功能障碍检出率高,可为起搏器置入后临床随访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同时检测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8例AMI患者,根据室性早搏Lown分级AMI患者被分为高危组(41例)和低危组(37例);另选择无心血管疾病者61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HRT参数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年龄的影响。方法:比较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HRV的变化,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中年与老年组的差异。结果:(1)与正常人比较,高血压患者HRV明显降低(P<0.05-<0.01);(2)老年组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最大、最小心率差,较中年组(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显著下降(P<0.05);(3)高血压病人房、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多于正常人(P<0.01),老年组更高于中年组(P<0.05-<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增龄可加重其损害,且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窦性心率震荡指标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对63例确诊为UAP的患者(UAP组)和49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其窦性心率震荡(HRT)指标;根据GRACE评分UAP患者被进一步分为UAP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比较各分组间HRT指标的差异和HRT异常的发生率。结果:UAP组震荡初始(TO)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30±1.53)%∶(0.08±1.79)%,P〈0.01];震荡斜率(T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90±0.56)∶(4.22±3.77),P=0.001]。UAP组不同危险分层亚组中,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有TO增大、TS减小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高危组TO则显著增大[(0.55±1.61)%∶(2.05±1.21)%,P〈0.01]、TS显著减小[(2.20±0.59)∶(1.71±0.44),P〈0.01]。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HRT2异常率有升高的趋势,差异无显著性(x2=2.385,P=0.063),高危组HRT2异常率显著升高(x2=9.227,P=0.01)。结论:结果提示窦性心率震荡指标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分层的一项新的心电学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6.
动态心电图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诊断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方法筛查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2例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但无胸痛主诉的体检者,常规行Holter检查,评价其TIB,对达标者(TIB≥60mm.min.24h-1)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进行Gensini积分评价,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2例(42/112)提示有TIB达标。对其中38例(38/42)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9例(76.3%)经造影确诊为冠心病,9例(23.7%)造影无明显异常。相关性分析表明TIB的大小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r=0.749,P<0.01)。结论:Holter诊断TIB的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心肌缺血的程度,对于冠心病患者特别是SMI的检出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80岁以上高龄患者动态心电图的特征及意义.方法 分析568例住院的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 80岁以上住院高龄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在缺血性ST-T改变的3800阵次中,无症状ST-T改变2852阵次,占发作总数的75.05%.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凌晨6:00~11:59发作频率最高.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律失常370例(65.14%),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272例(47.89%),房性心律失常289例(50.88%),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233例(41.02%),窦性心律失常98例(17.25%),房室及束支阻滞235例(41.37%).心律失常的种类与所患疾病有显著关系.结论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应常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及早发现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预防猝死及手术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老年SH患者ABPM指标与LVH、MI及心律失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SH)患者的血压各项指标与左心室肥厚(LVH)、心肌缺血(MI)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临床已确诊有左心室肥大、心肌缺血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36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动态血压(ABPM)和动态心电图(DCG)同步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BPM多项指标即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脉压、血压负荷值(收缩压)增高,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DCG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ABPM多项指标与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与肾功能恶化发生有统计学关联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观察肾功能恶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住院心衰患者肾功能恶化发生率31%,入院肌酐水平及心功能分级与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2.248(95%CI1.088~4.647,P=0.029)和2.485(95%CI1.385~4.459.P=0.002).发生肾功能恶化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6.7%比2.1%,P=0.000),调整混杂因素后,肾功能恶化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3.824(95%CI2.452~5.137.P<0.015).结论 肾功能恶化在住院心衰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与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相关.入院肌酐水平偏高及心功能差为发生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worsening renal function (WRF)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 CHF) and WRF influence on prognosis. Methods A case-control study were undertaken to analyz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statistically related to incidence of WRF, an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WRF on prognosis. Results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WRF were creatinine level at admission (OR 2.248,95% CI 1.088-4.647, P = 0.029) and NYHA class on admission ( OR 2.485, 95% CI 1.3854. 459, P = 0.002).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 with WRF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during hospitalization( OR 3. 824,95% CI 2. 452-5. 637 ,P <0.015). Conclusions WRF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CHF, and is obviously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during hospitalization. Higher creatinine level and weak heart function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incidence of WRF of patients with CHF.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心率变异性减低在预测心血管事件中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评价老年人心率变异性 (HRV)减低在预测心血管事件中的价值。 方法 对我院 192例干部查体者进行了 2 4h动态心电图HRV检查者进行随访。HRV分析包括正常R R间期的标准差 (SDNN) ,5min平均R R间期的标准差 (SDANN )等。对每例查体者进行随访 (2 1 2±7 3 )个月 (10d~ 3 2个月 ) ,确定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计算HRV指标在预测心血管事件中的OR和95 %可信限 (95 %CI)。 结果 有 2 4例查体者发生心血管事件。HRV时域指标SDNN <10 0ms和SDANN <10 0ms发生心血管事件的OR和 95 %CI分别为 6 0 5和 1 98~ 18 47及 5 0 0和 1 43~17 5 4。对性别及年龄进行校正后 ,SDNN <10 0ms的OR和 95 %CI为 3 13和 1 16~ 8 47。进一步对影响HRV的临床疾病 ,即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进行校正后 ,SDNN <10 0ms的OR和 95 %CI为 9 17和 1 61~ 5 2 63。 结论  2 4hHRV的SDNN是一项除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外的可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