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姚明超  周进辉 《临床医学》2012,32(10):118-11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消心痛、美托洛尔、拜阿司匹林、依那普利及辛伐他汀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ST-T改变、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性心电图(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P<0.05);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1d3次.2组均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8%,对照组为7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与硝酸异山梨酯的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治疗组30例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30例给予硝酸异山梨酯(10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无论在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异常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可以改善心肌供血,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MRI)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抽选我院64例接受磁共振检查的脑血管病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检查。脑梗死患者分为两个亚组:即结合ASL灌注异常面积与DWI信号异常面积分成ASL>DWI组、ASL≈DWI组和ASL相似文献   

5.
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亮 《新医学》2009,40(3):178-17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氟桂利嗪每晚5mg口服,治疗2个月。对照组20例偏头痛患者仅采用氟桂利嗪治疗,每晚5mg口服,治疗2个月。比较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通心络胶囊4片/次,3次/d,口服;对照组36例,采用消心痛10~20mg/次,3次/d,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疗效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检查有效率治疗组为75.0%,对照组为52.8%,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在心绞痛缓解及心肌缺血改善等方面有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冠心病的理想而安全的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耳穴压豆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1组予以常规西药+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2组予以常规西药+通心络胶囊+耳穴压豆治疗,疗程4周。比较3组中医证候总疗效、心绞痛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积分和心电图疗效。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绞痛疗效方面,3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的疗效顺序为治疗2组治疗1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电图疗效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耳穴压豆联合通心络胶囊组通心络胶囊组西医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血液流变性指标等的改善,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拟诊为AICVD患者,于发病24h内行头颅CT平扫和全脑CT灌注(CTP)成像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4D-CTA)图;于CTP检查后24h内复查MR,分析其CTP、4D-CTA及MRI表现。结果常规CT平扫示8例有脑缺血病灶,12例未见明显异常。全脑CTP20例患者共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32个缺血灶,MRI发现26个病灶表现为梗死灶。4D-CTA显示责任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20例患者中14例血管狭窄,2例闭塞,4例正常。结论 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可同时获得CTP、4D-CTA图像,实现对AICVD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超早期脑梗死区域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全部患者发病6h内行颅脑CT扫描、CT脑灌注成像(CTP)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灌注图像,并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并与对侧未梗死脑组织比。结果 CT扫描发现9例存在早期脑梗死灶,余20例未见异常,CTP发现脑灌注异常区域;梗死区CBF、CBV较对侧明显减低(P<0.05);缺血半暗带CBF明显小于对侧(P<0.05),CBV与对侧无显著差异(P>0.05)。CTA检查显示29例患者中,12例一侧大脑动脉狭窄,17例患者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结论 CT脑灌注成像可以较好的显示脑梗死患者脑缺血病灶血流灌注情况,CTA可有效显示脑血管病变部位及程度,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可为超早期脑梗死诊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杜国良 《临床医学》2016,(12):126-126
目的分析通心络胶囊辅助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91例UA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V及EF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心脏射血功能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口服,疗程1个月,观察口服通心络胶囊对心绞痛患者症状(发作次数、时间)、心电图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9%,优于对照组,观察期间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塞,对照组2例发生心肌梗塞(5.7%),无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烟雾病治疗前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烟雾病患者术前和术后320排容积CT一站式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的常规CT图像、CTA表现及全脑灌注资料。结果 术前:常规轴位CT显示脑出血7例,脑梗死8例。CTA显示颈内动脉末段轻度狭窄1支,中度狭窄9支,重度狭窄26支;大脑中动脉闭塞19支,大脑前动脉闭塞13支;灌注成像显示脑内异常灌注区22处,与对侧相应区域比较均表现为rCBV、rCBF减低,TTP、MTT及DLY延长(P<0.05)。术后:常规轴位CT无新发出血、梗死,CTA显示血管狭窄、闭塞情况与术前相似,搭桥动脉显示率为100%;灌注成像相对应术前22处异常灌注区域rCBV、rCBF增高,TTP、DLY及MTT较术前缩短,但仅DL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不仅可显示烟雾病闭塞的血管及异常血管,还可为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提供血流灌注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卢志河  胡庆锋 《新医学》2003,34(Z1):65-66
目的观察中药通心络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10 mL/d,通心络组口服中药通心络3粒,每日3次,20日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疗效.结果通心络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0%;通心络组、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1 3)、(24±14)分,治疗后分别为(10±8)、(6±4)分,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能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心络胶囊加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32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cy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率为81.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67%(P<0.05)。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经治疗后两组Hcy水平均有改善,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加CT血管成像技术在早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108例发病在6h内临床可疑脑梗死,其中105例进行CT平扫、CT脑灌注和CTA,部分复查CTP的住院患者资料,并对影像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CT平扫7例脑实质密度轻微减低、脑沟变浅(6.6%),CT脑灌注83例显示与临床症状对应区域血流灌注异常(79.1%),与对侧比较CBF下降、CBV下降或正常、TTP延长.22例CT灌注未见异常(20.9%).CT血管成像显示53支动脉(39例)有不同密度斑块及管腔狭窄,3例检查未成功.结论 CT脑灌注加CTA成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确定缺血半暗带及病变血管,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脑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津力达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辅治糖尿病肾病效果及对其微炎症状态、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糖尿病肾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4例.观察组在糖尿病综合治疗基础上予厄贝沙坦、津力达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在糖尿病综合治疗基础上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栓前状态(PTS)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通心络胶囊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通心络胶囊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tPA抑制物-1(tPAI-1)、D-二聚体(D-D)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通心络胶囊组治疗前血浆tPA、tPAI-1活性、D-D和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心络胶囊组治疗后血浆tPA活性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P〈0.05),通心络胶囊组治疗后血浆tPAI-1活性、D-D和vWF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改善冠心病SAP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和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及P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ViminB1 100mg,VtiminB12 0.5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治疗组在次基础上使用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三次口服,疗程均为四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肌电图、腓神经的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血常规、尿常规及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0%,较对照组50%有显著差异性。神经传导速度在通心络胶囊治疗组前后明显改善,与对照组亦有差异性。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使用通心络胶囊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12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 ,对照组 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扩冠、抗凝、降低心肌耗氧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 ;疗程均为 4周 ,观察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明显提高心绞痛的疗效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