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壳聚糖对大鼠实验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壳聚糖对大鼠脂肪肝的预防作用。方法:在小剂量的四氯化碳致肝损伤的基础上,合并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壳聚糖,以肝脏的脂质含量、脂变程度为衡量指标,观察其预防效果。结果:四氯化碳损伤肝脏合并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明显的脂肪变性,表现为肝组织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增加,SOD活力明显降低,病理切片检查显示肝细胞肿胀,内部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而壳聚糖预防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肝组织TG、TC值显著降低,SOD活力逐渐升高并恢复正常,肝细胞的脂变程度明显减轻,其改善程度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壳聚糖对脂肪肝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其机理除了减少脂肪自肠道的吸收外,还可能有保护肝脏,提高肝抗氧化能力,促进其对脂质的氧化与转运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合并中药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壳聚糖合并中药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四氯化碳合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给予壳聚糖合并中药治疗,以肝脏的脂质含量及组织形态学变化为衡量标准。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四氯化碳合并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明显的脂肪变性,表现为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显著增加,病理检查显示;肝细胞肿胀,内部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壳聚糖加中药治疗组大鼠肝脏TG,TC,FFA含量显著降低。肝细胞脂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壳聚糖合并中药可明显降低肝脂肪含量,对脂肪肝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海狗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海狗油)对长期喂食高脂饲料引起的大鼠脂肪肝的预防作用。方法:于实验第1 d一次性皮下注射小剂量四氯化碳并长期喂食高脂饲料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各组分别口服灌胃(ig)等体积橄榄油(脂肪肝模型组)、辛伐他汀4 mg·kg-1(阳性药组)、海狗油0.5 g·kg-1,1.6 g·kg-1和4.8g·kg-1,每天1次,连续10周,测定血脂和肝脂,以肝脏的重量、肝脂质含量和肝细胞的脂变程度为主要衡量指标,观察海狗油预防脂肪肝效果。结果:小剂量四氯化碳损伤肝脏合并高脂饲料引起大鼠肝脏脂肪性变,表现为肝重量和肝组织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病理组织学检查苏丹Ⅲ染色和HE染色显示肝细胞肿胀,内部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而海狗油各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肝组织TG、TC、NDA和FFA值显著降低,肝细胞的脂变程度减小,脂滴减少,SOD活性逐渐升高并趋于恢复正常,并有量效关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该药物对脂肪肝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合并中药对大鼠脂肪肝治疗作用的体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壳聚糖合并中药对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小剂量四氯化碳合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给予壳聚糖合并中药治疗,通过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及立体定量的体视学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肝脂变的严重程度,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增加;治疗组大鼠肝脏TG、TC含量显著降低,肝细胞脂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壳聚糖合并中药可明显降低肝脂肪含量,对脂肪肝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脂片对大鼠脂肪肝形成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肝脂片对大鼠脂肪肝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肝脂片,以肝脏的脂质含量、脂变程度为衡量指标,观察其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肝脂片能使脂肪肝大鼠的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SOD活力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减少,肝细胞的脂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肝脂片对大鼠脂肪肝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合磷酸酯酶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连续灌胃脂肪乳剂30天,复制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造模同时给药;测定肝脏中TC、TG、MDA含量及SOD活性,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中TC、TG、MDA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肝细胞中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而复合磷酸酯酶可以降低模型大鼠肝脏TG、TC、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结论复合磷酸酯酶能够抑制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肝脏TC、TG、MDA的异常增加,增强肝脏SOD活性,减少肝脏内脂肪的沉积,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狗油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抗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小剂量四氯化碳合并高脂饲料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7周后,模型组ig等体积橄榄油、阳性药组ig辛伐他汀4mg·kg-1·d-1、海狗油低(L)、中(M)、高(H)剂量组分别ig海狗油0.5,1.6,4.8g·kg-1·d-1,连续8周,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测定血清和肝脏中的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免疫组化表达水平及脂肪肝指标即肝TC、TG、肝重、肝脏系数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海狗油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和肝组织的MDA、FF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CYP2E1免疫组化表达减弱。与之相应,大鼠脂肪肝指标肝重减轻,TC、TG减少,组织学检查显示肝细胞脂变程度显著减轻。结论:海狗油可诱导抗氧化酶SOD的活性,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从而减轻实验性脂肪肝症状,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壳聚糖合并中药对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小剂量CCl4肝损伤的基础上合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后,给予壳聚糖合并中药治疗,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壳聚糖合并中药对大鼠肝PPARαmRNA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及肝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血清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结果:脂肪肝模型组大鼠肝PPARa表达明显减少,肝脏TG、TC水平和血清ET、TNF含量均明显增加,经药物治疗后肝PPARa表达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肝TG、TC水平和血清ET、TNF含量均明显下降。结论:该复方中药能显著促进脂肪肝大鼠肝细胞PPARa表达,可能是其治疗脂肪肝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蒜油对大鼠实验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蒜油对长期喂食高脂饲料引起的大鼠脂肪肝的预防作用。方法于实验第一天一次性注射小剂量四氯化碳并长期喂食高脂饲料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大蒜油低、中、高组分别灌胃相应浓度大蒜油,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同时灌胃等体积蒸馏水、玉米油,1次/d,连续8周,测定血脂和肝脂,以肝脏的重量、肝脂质含量和肝细胞的脂变程度为主要衡量指标,观察大蒜油预防脂肪肝效果。结果大蒜油各组与模型组相比,肝组织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血清中的葡萄糖(GLU)、TC、TG、FFA、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降低,病理检查苏丹Ⅲ染色肝细胞脂变减轻。结论大蒜油对大鼠实验性脂肪肝的形成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红脂肝清胶囊对复合因素所致的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在小剂量四氯化碳致肝损伤的基础上,合并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于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药物,以血清及肝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及肝脏游离脂肪酸(freefatty acids,FFA)含量为衡量标准,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大鼠脂肪肝模型组相比较,丹红脂肝清胶囊高剂量组(0.4 g.kg-1)血清TC、肝脏TG有显著降低(P<0.05);丹红脂肝清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1、0.2、0.4 g.kg-1)血清TG、肝脏FFA含量有显著降低(P<0.01,P<0.05);丹红脂肝清胶囊中、高剂量组(0.20、.4 g.kg-1)肝脏TC、血清MDA有显著降低(P<0.01,P<0.05);丹红脂肝清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1、0.2、0.4 g.kg-1)血清SOD有显著升高(P<0.01,P<0.05)。丹红脂肝清胶囊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病理形态学改变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丹红脂肝清胶囊对复合因素引起的脂肪肝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复方制剂对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研究壳聚糖复方制剂对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小剂量CCl4 致肝损伤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 ,给予模型大鼠壳聚糖复方制剂 0 .7g·kg- 1·d- 1灌服 8wk ,检测肝脏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TC)、血清及肝脏游离脂肪酸 (FFA)含量 ,检测肝脂变面积及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Cl4 损伤并高脂饮食可引起实验性大鼠肝脏明显脂肪变性 ,肝脏TG ,TC ,FFA及血清FFA含量升高 ,肝细胞PPARαmRNA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 ,壳聚糖复方制剂能明显降低肝脏TG ,TC ,FFA及血清FFA含量(P <0 .0 1) ,提高肝细胞PPARαmRNA的表达(P <0 .0 1)。结论 :壳聚糖复方制剂对实验性脂肪肝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诱导PPARα表达 ,促进肝脏摄取、氧化脂肪酸有关。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gypenosides from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on fatty liver disease (FLD) were examined in rats treated with high fat and cholesterol diet and alcohol. Male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seven groups: control, model, lovastatin, silymarin, gypenosides high-, medium- and low-treatment groups. The latter 6 groups were fed high-fat and cholesterol diet and administered alcohol intragastricly once a day. Body weight was measured every week for 10 weeks, and the hepatic index was measured after 10 weeks.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levels of serum triglyceride (TG), total cholesterol (TC), free fatty acid (FFA),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level, malondialdehyde (MDA),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activity, and hepatocyte apoptosi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gypenosides groups; while serum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in both serum and hepatic tissue and mRNA and protein level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α (PPAR-α)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oreover, hepatic steatosis and mitochondrial damage were improved.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gypenosides could prevent liver fatty degeneration in fatty liver disease through modulating lipid metabolism, ameliorating liver dysfunction and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对实验性脂肪肝大鼠肝及线粒体的体视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低剂量CCl4 后肢注射 ,并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 ,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壳聚糖灌胃 ,通过计算机彩色图象分析及立体定量的体视学分析方法 ,测定脂肪肝大鼠肝脂变严重程度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4g/ (kg·d)以上的壳聚糖可明显减轻脂肪肝大鼠肝脂变程度 ,改善肝细胞线粒体体视学参数 ,促进线粒体功能恢复。结论壳聚糖可通过受损线粒体结构功能的恢复 ,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 ,而对脂肪肝的形成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洪汝涛  田图磊 《安徽医药》2012,16(7):885-887
目的探索一种相对简单可靠的方法制作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方法采用乙醇灌胃法结合高脂饮食,在6周时间内建立酒精性脂肪肝模型。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生化法测定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肝脏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 6周末,酒精引起了明显的肝脏脂肪变性;血清ALT活性以及TBIL、TG水平升高;肝匀浆SOD、G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肝组织TG含量升高。结论采用高脂饮食结合酒精灌胃法,可成功制作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  相似文献   

15.
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和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研究   总被引:72,自引:6,他引:72  
目的 建立高脂血症和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0 )和模型组 (n =2 0 )。对照组喂普通饲料 ,模型组喂普通饲料并给予脂肪乳剂灌胃 (10ml·kg-1)。动态观察一般情况和血清TG、TC、ALT、AST、MDA、SOD和肝脏TG、TC、MDA、SOD的变化 ,并行病理检查。结果  1wk后 ,模型组血清TG和TC明显高于正常组 ,形成了高脂血症模型。 2wk后 ,随机处死模型中的 10只 ,与正常组相比 ,发现血清TG、TC、ALT和肝脏MDA均明显升高 ,而肝脏SOD则明显降低 ,病理显示有 2只轻度脂肪变性。在第 3wk处死剩余动物 ,发现肝指数、血清脂质、ALT、AST、MDA和肝脏TG、MDA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 ,而SOD则明显降低 ;光镜下所见模型组均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 ,并有炎症病灶。结论 通过 1wk脂肪乳剂的喂养 ,形成了高脂血症模型 ;继续给予脂肪乳剂 ,2wk后形成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构建中肝脏脂变程度与高脂饲料内胆固醇含量和造模时间的动态关系,以找到合适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造模方法。方法 SD雄性大鼠70只,饲喂不同胆固醇含量的高脂饲料,分别检测14,21和28d大鼠血清ALT,AST,TC,TG,LDL-C和HDL-C,并观察肝脏脂变情况。结果造模2,3和4周后高脂饲料中胆固醇质量分数1%组与1.5%组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性均无显著区别。其中21d后,所有的大鼠均发生了肝脏脂肪变性;28d后,大部分大鼠发生了肝脏重度脂肪变性,质量分数1.5%胆固醇组大鼠肝脏发生了炎症浸润和点状坏死。结论实验较好再现了高脂饮食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的全过程,其中高胆固醇的质量分数为1%和1.5%的高脂饲料对大鼠肝脏脂变程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张介眉  郝建军  时昭红  常青  邴飞虹 《医药导报》2008,27(12):1431-1435
[摘要]目的探讨华夏小葱制剂对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华夏小葱低、中、高剂量组以及复方蛋氨酸胆碱(东宝肝泰片)组,每组10只。用高脂饮食、乙醇溶液并结合皮下注射小剂量四氯化碳的方法建立脂肪肝模型。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 1值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华夏小葱低、中、高剂量组及复方蛋氨酸胆碱组TC、TG、NO、NOS、VEGFmRNA、ICAM 1值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华夏小葱制剂对脂肪肝大鼠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脂、减少活性氮及细胞因子对机体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程勤  陈来旺 《淮海医药》2014,(6):521-523
目的探讨正常饮食和高脂肪饮食对小鼠体重、血糖、葡萄糖耐受、血脂、脂肪肝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MD10%和MD45%脂肪含量饲料组,喂养3个月,检测动物体重、血糖、葡萄糖耐受、血脂,以及主要脏器重量及肝脏脂质含量。结果与正常组(MD10%脂肪含量)相比,高脂组(MD45%脂肪含量)动物体重显著增加,出现明显的糖耐量异常和血脂水平升高,同时伴有肝脏脂质含量增加。结论高脂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强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