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重建术与他汀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三十余年的实践证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痛的主要进展之一,改善劳力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并延长了某些患者的生命。同样,冠状动脉介入技术(PCI)的兴起也是冠心病治疗领域的巨大成就。人们在为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感到欣慰和惊喜的同时,也在为技术带来的新问题如血管的再狭窄或闭塞等努力寻求良方。其中他汀类药物(以下简称他汀)  相似文献   

2.
许妙红 《中国药业》2013,22(11):82-8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12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这3种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血脂状况,也降低了冠心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应在对冠心病患者做好各方面护理干预的前提下,积极有效地加强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胆固醇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冠心病的死亡率与血清胆固醇(TC)水平直接相关。新型调脂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药物)的发展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对调脂治疗的一个重要贡献。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除其降脂作用外,其调脂治疗对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时间更早,程度更显著。这可能与它所具有的非降脂作用有关。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及非降脂作用的临床应用作一陈述。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Ⅲ。冠心病可造成严重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高,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他汀药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单双数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抗凝药物、扩张血管药物),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及症状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冠心病症状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可以有效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减缓冠心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降胆固醇药物可防止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新型调脂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药物)的发展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对调脂治疗的一个重要贡献。他汀类药物问世至今20年,在国际上已上市品种的共有6种,其降血脂药理及许多新的适应证已被FDA认可。本文对他汀类调脂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冠心病(CHD)是由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堵塞导致的心肌功能疾病,不仅可以由动脉硬化引起,炎症、堵塞等也可能引起其发生。研究发现,在CHD患者病情发展和预后,血脂和炎症反应发挥了重大作用[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疏通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灌注,是治疗CHD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CHD患者PCI术后,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脂和炎症反应。他汀类药物是强效降血脂药,还具有抗炎、防止  相似文献   

8.
<正>1977年9月Gruentzing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以PTCA为基础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中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但是支架的植入导致了血管壁、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抗动脉继样硬化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临床8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他汀类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Tc和LDC,也降低TG水平和轻度升高HDL。此外,他汀类药物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和稳定斑块的作用,这可能与冠心病的减少有关。结论他汀类药物是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内易损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而炎症反应是导致冠脉内结构性易损斑块向功能性易损斑块进展的重要环节.临床实验和基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但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主要作用,而且还涉及不依赖于其降血脂特性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如抗炎性反应、促进斑块稳定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改善内皮功能等.基于以上作用机制,目前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基石.下面我们主要就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抗炎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抗动脉继样硬化治疗效果。方法收集If缶床8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他汀类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TC和LDC,也降低TG水平和轻度升高HDL。此外,他汀类药物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和稳定斑块的作用,这可能与冠心病的减少有关。结论他汀类药物是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的出现在冠状动脉病治疗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的探索性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该病有明显疗效。近年来所做的许多前瞻性大规模临床试验都一致证明,用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病患者进行降胆固醇治疗使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降低。大量资料提示,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应早期开始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以减少复发性缺血。这种疗法不仅高效而且安全。对于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也进行过多项研究,表明其具有多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于降低血管炎症反应的协同作用。方法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晚)、阿托伐他汀+雷米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晚、雷米普利5 mg/d联合治疗);6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作为对照组。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均P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药物与冠心病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预防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300例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观察不同时期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心血管事件。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患者的TC与LDL-C、升高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预防及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显著的调脂作用,能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不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首要致死病因,也是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首要致死病因。而高胆固醇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是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冠心病的死亡率与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直接相关。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已证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HMG—CoA RI),可以大幅度降低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降低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确切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的凋脂治疗对减少冠心病的临床事件及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比TC及LDLC的降低更显著;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治疗对减少冠心病的临床事件及心血管病死亡率要比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学改善发生时间更早,程度更显著,这可能与它所具有的非降脂作用有关。本文着重讨论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叶颖 《中国药房》2007,18(14):1113-1114
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以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为基础的疾病。临床治疗中,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小板治疗是两项基本的而且是重要的治疗措施。目前已经证实[1],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可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2]。因此,他汀类药物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在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就他汀类药物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1他汀类…  相似文献   

17.
那开宪  余平 《首都医药》2007,14(2):38-39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冠心病的高危患者不论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处于高水平、正常水平,甚至低于治疗指南中建议的目标值均可从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获益[1]近些年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是具有多向效应的药物,除有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的作用[1][2][3].由于他汀类药物具有这些功能,故近些年来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有益于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2].  相似文献   

18.
刘庆飞  张万银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423-2424
高脂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积极降脂治疗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显著减少与其降脂和抗炎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对比观察脂必泰与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且具有冠心病中、高危人群的调脂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又称他汀类药物)目前已成为冠心病标准治疗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效果显著。最近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在降脂作用发生前就开始起作用,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消炎、心肌保护、减少血小板黏附、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这种与降脂作用无关的作用称其为多效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相关的心肌损害和炎症是心血管病治疗中的一个并发症。本文就近年来的临床试验,对PCI病人术前他汀类药物预治疗的消炎和心肌保护作用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早期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是最近两年中的热门研究课题。对于ACS患者 ,有效治疗开始越早 ,就越能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率。降脂治疗可预防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并降低已形成的粥样斑块中胆固醇的含量从而稳定斑块。其改善冠心病预后的作用已被临床多项大规模试验所证实 ,故已成为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以前的临床试验多选择病情稳定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一般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后 3个月~ 6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