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防治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并发症。[方法]医院成立PICC穿刺小组,提出PICC置管出现或潜在的护理并发症,利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PICC置管并发症文献,寻找实证,并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中。[结果]经过偱证护理,减少了PICC置管并发症,延长了PICC的留置时间。[结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偱证护理可减少PICC置管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总结50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置管过程及并发症,提高 PICC 置管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躯体的痛苦和经济损失,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尚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2406-2407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防护措施,提高临床护士对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60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提高了护理效果。结论对PICC置管术后的患者采用防护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患者的信任。  相似文献   

4.
许容芳  陆勤美  黄胜  袁丽  马平平 《护理研究》2015,(11):1382-138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要素质量改进对置管并发症、置管成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3年5月—2013年10月PICC门诊置管病人120例为要素质量控制前,2013年11月—2014年2月PICC门诊置管病人120例为要素质量控制后,比较PICC置管中要素质量控制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成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控制要素质量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下降,置管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上升。[结论]PICC置管要素质量控制可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置管成功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 CVC)在胰腺炎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减少静脉营养患者并发症及再次静脉穿刺发生率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胰腺炎需行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分为两组,50例PICC置管为A组,50例CVC置管为B组,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B组相比,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导管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A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B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和CVC置管有各自的优缺点,与CVC置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置管方法,对于需较长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PICC置管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肘部静脉与经股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2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5例,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对照组67例,经肘静脉置入PICC导管,分别对两组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中,经股静脉PICC置管不仅可以作为经肘静脉PICC置管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也可以作为其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7.
冯菊华 《华西医学》2014,(9):1720-1722
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CQI)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一12月收治且行PICC置管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找出PICC置管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PICC置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予以实施,并另选择2012年1月一12月49例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就实施CQI前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CQI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实施前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上升至87.8%,比实施CQI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CQI有利于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经股静脉及经肘静脉2种PICC的留置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行经股静脉置管,对照组行经肘静脉置管;观察2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实验组在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经股静脉置管可为临床上优先选择的PICC置管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8例需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3例。治疗组采用改良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舒适率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治疗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舒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舒适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右侧乳腺癌左侧头臂静脉闭锁改行下肢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置管前对静脉通路的选择进行评估,发生置管困难时采取多学科团队合作分析讨论,选择最优路径置管,置管后预防并护理相关并发症。最终患者成功建立下肢大隐静脉PICC静脉通路,导管共留置154 d,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错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PICC术肿瘤化疗病人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PICC置管错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PICC置管错位率为6.25%,对照组病人PICC置管错位率为17.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有助于减少置管并发症,并能够有效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工作流程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完整的、系统的PICC置管工作流程,并对临床各科室各级护士进行导管维护的培训,专科护士在流程应用过程中进行临床管理和质量监控。结果申请PICC床边置管会诊的护士能熟练掌握PICC置管适应证及其维护技术,降低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同时提高了患者及临床医生对PICC置管的满意度(P0.01)。结论 PICC置管工作流程的应用,能提高置管成功率,保证有效静脉通道的通畅和正常使用,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护士静脉输液技术水平,避免了相关的医疗纠纷,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在静脉化疗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股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比较。方法回顾分析17例PICC置管患者与46例股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分析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PICC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6.4%(13/17),置管时间36~162 d,平均84 d。股静脉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3%(42/46),置管时间3~71 d,平均36 d。PICC置管较股静脉置管皮下血肿及血管栓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结论 PICC置管较股静脉置管具有并发症少、置管时间长、护理方便,更宜于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乳腺癌患者合适的中心静脉输液途径。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409例,将植入VPA的191例设为VPA组,植入PICC的218例设为PICC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VPA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ICC组患者(P0.05)。结论VPA具有安全、舒适的优点,是乳腺癌患者静脉输液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老年脑血管病病人中应用的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对老年病人治疗的最安全途径.[方法]采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术共364例进行比较分析,其中PICC 157例、锁骨下静脉置管98例和股静脉置管109例,分别比较安全性、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3种不同途径穿刺成功率结果比较,股静脉穿刺具有较高穿刺成功率(P<0.05);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经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对于老年脑血管病病人各有所长,老年病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易出现穿刺并发症,股静脉穿刺置管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虽然存在置管期间并发症,但置管操作过程最安全,留置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效果,为肿瘤患者选择静脉输液治疗通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206例需中心静脉置管给药治疗的肿瘤患者按置管方式不同分为2组:PICC组106例采用直视穿刺和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入PICC导管,CVC组100例在麻醉师会诊后按操作规程置入CVC导管。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满意度。结果 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CVC组(96.2%比86.0%,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VC组(6.6%比16.0%, P〈0.01);导管留置时间PICC 组为(140±9)d,CVC 组为(30±11)d,PICC 组较 CVC 组显著延长(P<0.01)。置管满意度PICC组为96.2%,CVC组为85.0%,PICC组较CVC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PICC导管与CVC导管比较并发症少,更安全,留置时间更长,是肿瘤患者化疗和支持治疗较满意的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治疗管理组对PICC置管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通过静脉治疗管理组对操作者资质审核、规范PICC置管技术、维护流程,制定护理质量标准,置管安全评价指标。 结果 静脉治疗管理组成立前后的一次置管穿刺技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经统计学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静脉治疗管理组对PICC置管技术进行的系统规范管理,有利于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专科护士的培养及专科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减轻了病人因反复穿刺及输注刺激性药物带来的痛苦,而由中心静脉置管引起的并发症却不能忽视,其中置管所致静脉血栓形成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约15%的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发生并发症,血栓形成位居第二(发生率约为2%~26%)。研究表明,股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的并发症为21.5%,锁骨下静脉为1.9%,颈内静脉置管的血栓形成的危险约为锁骨下静脉的4倍。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由于导管材质的改进,尚未见报道因PICC置管所致的静脉血栓形成。我科自2004年2月-2005年2月10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病人中9例发生静脉血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形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技术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操作实施方法,减少导管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延长PICC使用寿命。方法 查阅国内外PICC操作技术的相关文献并结合静脉治疗专家的工作经验,形成初版《共识》;通过3次专家论证、审核、证据总结,对各条目进行调整、修改,形成终版《共识》。结果 《共识》的内容覆盖了PICC置管操作各个环节,包括PICC禁忌症与适应症、基本要求与基本原则、置管前评估、置管操作流程与操作要点、置管中的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导管尖端定位等方面。结论 《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较强临床实用性,可为PICC置管操作技术提供教学及临床实践指导,从而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本院NICU行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儿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比较2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1次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1次置管成功率、新生儿家属护理服务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ICC置管辅以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在NICU新生儿中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率,保证置管效果,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