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SVCS)病人超声引导联合心电定位技术下,经大隐静脉留置PowerPICCSOLO导管的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为此类病人血管通路优选提供依据。[方法]为23例SVCS病人在超声引导联合心电定位技术下经大隐静脉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记录病人穿刺时间(从评估血管至完成导管固定)、穿刺次数、穿刺到位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时病人疼痛评分。定期维护,跟踪随访,记录病人PICC留置效果及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病人穿刺时间为(35.56±3.88)min,穿刺次数为(1.04±0.21)次,穿刺到位成功率为100%,穿刺时疼痛评分为(2.44±0.73)分。所有病人均成功留置PICC。[结论]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人超声引导联合心电定位技术下,经大隐静脉置入PowerPICCSOLO安全可行,适用于上腔静脉梗阻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入化疗药物病人20例,使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病人置管前的外周静脉条件、穿刺静脉的选择、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穿刺成功率100%,穿刺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病人满意率100%。[结论]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在B超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6月静脉置管中心12 379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组8 156例病人采用B超引导下行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4 223例病人由主治医生采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病人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平均穿刺次数以及机械并发症发生率。调查观察组医护患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0%vs87.52%,P0.05);观察组置管平均穿刺次数(1.0次±0.2次)少于对照组(3.0次±3.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5.0min±2.5min)短于对照组(17.3min±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需更换穿刺位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20%vs 15.01%,P0.05);观察组置管的血肿形成和误穿动脉等机械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患非常满意占95%,满意占5%。[结论]专科护士独立完成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提高医护患满意度,专科护士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胡英芳  赵洪俊  杨荣雪 《护理研究》2012,26(22):2058-2059
[目的]探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入化疗药物病人20例,使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病人置管前的外周静脉条件、穿刺静脉的选择、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穿刺成功率100%,穿刺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病人满意率100%.[结论]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探讨超声引导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选择40例择期外科手术患者,均为合并外周烧伤、瘢痕、肥胖、静脉炎且需留置静脉穿刺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观察平均穿刺次数、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及患者的满意率.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的平均穿刺次数为1.05次,穿刺成功率为95%,且未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分析经胸壁段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选择腋静脉置管提供参考。方法 对295例超声引导下经胸壁段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评价指标包括置管时间、置管长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管成功率、置管总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置管时间(6.93±3.35)min,置管长度(17.26±0.77)cm,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2.2%,一次性送管成功率94.42%,置管总成功率97.29%,置管并发症发生率7.80%,导管留置时间(60.69±50.06)d,留置导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7.67%。结论 实时超声引导下经胸壁段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可行性,导管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反复无水乙醇硬化联合抗生素冲洗治疗单纯性肝脓肿的治疗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反复无水乙醇硬化联合抗生素冲洗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均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经引流管共注射无水乙醇及抗生素各670次,平均每次注射保留时间约6.3 min.随访0.5~2.0年,26个脓肿均治愈,治愈率为100%,均未出现出血与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反复无水乙醇硬化联合抗生素冲洗治疗单纯性肝脓肿,成功率和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351例恶性肿瘤病人采用在超声引导下MST行PICC。[结果]351例病人均能穿刺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100%,其中一次穿刺成功312例,二次穿刺成功31例,三次穿刺成功8例。1周内渗血18例,经更换敷贴继续加压后好转,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MST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轻了恶性肿瘤病人治疗时穿刺的痛苦,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9.
李侠  杨水秀  余淑敏 《全科护理》2012,(30):2833-2834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更好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其痛苦,更好的保护静脉。[方法]选择意识清醒的、需要静脉输注的老年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应用两种不同的进针手法,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疼痛感觉。[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4%,观察组疼痛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1)。[结论]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采用改进后的穿刺法更好,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方法,观察不同路径行锁骨下静脉(SCV)穿刺置管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住在苏州科技城医院重症医学科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42)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n=42)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锁骨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记录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计算穿刺一次成功率、二次成功率和失败率。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成功穿刺病例的穿刺时间为(6.25±3.84)min,少于对照组(14.11±5.6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失败率分别为92.9%和0,均高于对照组(61.9%和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实时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不仅可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还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和穿刺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桡动脉采血在ICU困难穿刺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ICU桡动脉穿刺困难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直接穿刺采血法(触摸法),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采血法,记录2组的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所需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平均穿刺次数较少,平均穿刺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困难穿刺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采血进行血气分析可以减少穿刺次数,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血气分析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肥胖小儿浅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常见的护理难题,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置管已在临床上逐渐广泛应用,本文探讨超声引导下肥胖小儿浅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中的优点。方法选择100例需行外科择期手术的肥胖小儿,随机分为采用常规直视下穿刺置管的对照组(50例)和超声引导下浅静脉穿刺置管的超声组(50例),比较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48例(96%),二次成功2例。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26例(52%),二次成功19例,两次以上成功5例。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肥胖小儿浅静脉穿刺置管与传统常规穿刺置管相比,具有穿刺损伤轻,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万永慧  冯翎  陈三妹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670-1671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在静脉置管困难病人应用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选择需长期静脉治疗的静脉置管困难者入组。入选标准:肘部血管无法触及的肥胖病人、长期化疗4~6周期以后、长期静脉治疗外周血管损伤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80岁以上,小儿患者7岁以下。对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静脉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结果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在静脉置管困难病人的应用中穿刺成功率为100%,大大减少了穿刺次数,缩短了穿刺时间,避免了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在静脉置管困难病人的应用,将盲穿改为可视置管,具有准确的定位导针系统,易于掌握,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床边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7例肿瘤病人,肘部静脉情况良好者作为对照组(109),差者为实验组(78例)。对照组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通过超声波影像技术选择上臂中下部的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并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术后病人带管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1),静脉炎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01),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术后带管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病人舒适度高,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触摸非穿刺侧桡动脉对穿刺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12例拟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6例,操作前均给予血氧饱和度探头监测脉率、操作中进行疼痛评分,对照组按常规超声引导下置管操作规程进行置管,实验组在穿刺时由助手触摸病人非穿刺侧桡动脉给予干预,置管后比较两组病人穿刺前、穿刺时脉率及疼痛评分、靶静脉在屏幕上显示情况、操作总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采用助手触摸病人非穿刺侧桡动脉,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降低穿刺时病人的脉率,增强靶静脉的显示清晰度,缩短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技术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7月拟行外周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时间不同分为传统组(通过肉眼选择血管和穿刺点)和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静脉导管穿刺)。比较2组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疼痛情况、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组置管成功率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χ^2=5.881,P=0.015;χ^2=14.011,P<0.001),穿刺次数及穿刺时间显著少于传统组(Z=417.510,P<0.001;Z=398.720,P<0.001)。2组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Z=183.530,P=0.980;χ^2<0.001,P=0.992)。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提高肥胖患者外周静脉留置导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缩短操作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3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为合理选择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病人选择的穿刺方式,将入组病人分为3组:A组为常规穿刺组;B组为非超声引导下MST穿刺组;C组为超声引导下MST穿刺组;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在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置管术后渗血情况低于A组;3组PICC置管期间机械性静脉炎及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比其他两组血栓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低。[结论]超声引导下MST穿刺术可以解决血管条件差的病人穿刺困难的弊端,但常规穿刺法对血管条件好的病人是最适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在锁骨下静脉置管前利用彩超进行辅助定位对置管的成功率、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11-03-2011-10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前利用彩超探查血管走形进行定位的患者共20例作为超声协助组,并随机选择同期传统盲穿法患者20例作为盲穿对照组,观察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一次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结果:超声协助组穿刺时间为5.3±0.83min,盲穿对照组穿刺时间为7.3±2.71min。超声协助组穿刺一次成功率100%(20/20);盲穿对照组一次成功率75%(15/20)。超声协助组并发症发生率0%(0/20);盲穿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4/20)。结论:在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前利用彩超探查血管走形可以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设备要求低,作为锁骨下静脉置管前的保障措施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数控气压止血带在肥胖病人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行静脉穿刺的择期手术的肥胖病人1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穿刺时采用常规橡胶止血带结扎,试验组穿刺时采用数控气压止血带充气加压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浅静脉充盈度、穿刺点浅静脉截面积变化情况及穿刺时间。[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充盈度、穿刺点浅静脉截面积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肥胖病人静脉穿刺时使用数控气压止血带加压止血能有效促进浅静脉充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准备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多普勒引导组(A组)、超声多普勒定位组(B组)和传统置管组(C组),每组各20例.A组、B组均应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实时立体定位.A组在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直视下进行操作;B组先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继而完成操作.C组采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完成操作.比较三组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等.[结果]A、B组穿刺置管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P0.05).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B组为95%,均显著高于C组(P〈0.01),A组亦显著高于B组(P〈0.05).A、B组未见明显并发症,C组穿刺后出现一侧并发症发生率20%.[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成功率最高,操作时间最短,并发症最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