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院护士医疗锐器伤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发放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护士锐器伤登记表,对本院护士的医疗锐器伤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368名护士中有248名曾发生过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69.27%。结论护士锐器伤的发生与工龄、操作环节不规范、医疗锐器种类有关,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以减少护士的职业暴露,保证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吴金秀  罗采芹 《江西医药》2011,46(6):589-590
近年来多数医院以及管理部门将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对护士的职业暴露尤其是锐器伤关注甚少,为此作者对50例曾在或正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改进前,59名)和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改进后,62名)在我院手术室工作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PDCA循环方法降低手术室护士的锐器伤发生率,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年的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士考核合格率由改进前的69.49%上升到9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284,P〈0.05)。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人均次数由1.58次降到0.69次;血源性暴露锐器伤发生例次率由13.56%降到6.4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手术室锐器伤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防范锐器伤的意识,降低锐器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护理人员锐器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锐器伤的防护。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制定的问卷对117名护士锐器伤情况调查。结果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职业安全意识不强,对锐器伤危害性和重视程度不够。结论预防锐器损伤,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培训,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减少锐器对护理人员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提出对策。方法:对3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9名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为92.56%,且随院内感染知识的普及,上报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普及和认识,以降低锐器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职业性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与控制对策,为采取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187例护士锐器伤情况,总结锐器伤的主要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结果:187例护士100%发生锐器意外损伤,主要致伤原因为注射器针头,主要发生在抽血或治疗环节.加强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由于锐器伤所致的血源感染...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害原因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造成锐器伤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情况,对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造成锐器伤害的危害因素及所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制定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的标准,预防锐器伤害的发生,增强护士自身的防护意识;改变不良的操作习惯,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对锐器伤后的紧急处理等防护措施,减少了锐器伤害,改善了护士的健康状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结论严格规范操作,增强防护意识,减少或消除造成锐器伤害的各种原因足防护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基层医院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管理对策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笔者所在医院各个科室的临床护士展开关于锐器伤的发生率、发生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内容展开问卷调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调查88名临床护士,其中发生锐器伤的有62名,占70.45%。并且锐器伤的发生率同护士的工龄呈现反比关系;并且锐器伤的发生率还与护士的职称呈现一定的关系。结论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现象比较常见,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使锐器伤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提高护士的工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4月20日—4月22日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调查表》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锐器伤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参加调查的481名,医务人员中259名过去1个月曾经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53.85%。不同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59.83%。工作年限<2年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于其他组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7)。针头和玻璃为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刺伤器具,分别占47.60%和40.12%。受伤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掰安瓿时、回套针头帽时和分离针头与注射器时。发生锐器伤后有55.69%的医务人员未上报,未上报原因最主要的是认为扎伤器具为清洁器具,不需要上报,占45.35%,发生锐器伤后95.63%的医务人员都能正确及时的处理伤口。结论医务人员锐器伤暴露普遍存在,亟须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制定实施针对性职业防护措施,建议加强重点人群、高危环节的培训,掌握锐器安全操作方法,避免和减少锐器伤发生。  相似文献   

10.
马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769-770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分析主要原因及探讨有效防护对策。方法根据本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统计2007~2011年上报的39例锐器伤资料,对发生原因、受伤经过、受伤前后防护处理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病区、手术室是锐器伤高发科室。病区发生锐器伤构成比占43.6%,手术室发生锐器伤构成比占28.2%。工龄11~20年、护士、低年资的医务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结论加强重点科室、重点人群针刺伤的管理,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和制度,规范操作,标准预防,正确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预防医务人员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1.
<正>临床工作中锐器伤对医务人员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可忽视。由锐器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日趋严重,有报道称锐器伤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我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工作3年以内的医院新职工(医生和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达95.66%,而锐器伤后报告者仅占7.67%。没有报告将导致职业暴露后不能获得有效的专业指导和相应的医学处理,对锐器伤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贵州省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防护行为,为职业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调查表",对贵州省第十期重症医学护士专科培训班的31家医院58例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使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使用锐器盒依从性较低,治疗车上备锐器盒(3.37±1.76)分,95%CI(2.88,3.86);治疗盘内备锐器盒(2.26±1.56)分,95%CI(1.83,2.69);为病人动静脉抽血、注射及拔针时使用带锐器盒的治疗车或治疗盘均低于3.0分,锐器盒满3/4更换(3.98±1.29)分,95%CI(3.63,4.33);接触锐器时的防护行为不规范,使用后的注射针不回套针帽(3.19±1.52)分,95%CI(2.78,3.6);需要套针帽的情况下用单手套针帽(3.36±1.24)分,95%CI(13.01,3.71);使用后注射器针头在原地立刻放入锐器盒(3.31±1.55)分,95%CI(2.88,3.74);用锐器盒卡槽分离注射器针头(3.3±1.4)分,95%CI(2.91,3.69);拔头皮针后不将针头插入瓶口或莫非氏滴管内(3.65±1.45)分,95%CI(3.24,4.06);折安瓿时用纱布包裹(2.4±1.27)分,95%CI(2.05,2.75)。结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防护行为较差,职业防护管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锐器伤的自我防护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照组:分析2006年器械护士锐器伤52次发生的原因;观察组:2007年针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严格操作规程,简化工作流程,避免疲劳综合征,树立自我防护的安全意识。结果观察组器械护士锐器伤18次,比对照组52次明显减少,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器械护士自我防护措施得力,可预防锐器伤的发生,对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我院104名临床一线医务人员1年内锐器伤的有关情况。结果不同年限锐器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P<0.05);锐器伤的致伤环节明显;普遍医务人员能正确处理伤口,但进行血液检测率、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率、上报率、佩戴手套率不容乐观;72.36%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后存在心理压力。结论强化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实施锐器伤后的规范处理流程和人性化关怀,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5.
张荣惠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737-1737
医院供应室是职业暴露的高危部门.供应室护士担负着各种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的任务。各科室使用后的器械沾有大量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在进行回收、清洗、包装时很容易引起针头刺伤或其它锐器割伤。医务人员的皮肤被锐器损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经常接触血液或被针刺伤的工作人员,乙肝感染发生率比一般工作人员约高8倍,乙肝发生率为2.0%~4.0%,丙肝发生率为3.0%~10.0%,艾滋病感染发生率为0.2%~0.5%。我院是肝炎、艾滋病、结核等传染病集中的地方,供应室护士成为锐器伤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锐器伤的种类及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对95名在岗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进行医疗锐器伤登记和数据统计。结果本组护士发生锐器伤种类以针刺伤、玻璃伤居多,发生率分别为68.4%和24.2%;整理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发生率为23.2%;受伤后挤出血并消毒处理的占44.2%;影响操作不愿戴手套者占32.6%;未按种乙肝疫苗者占42.1%。结论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因素复杂,应予以防范,以保障其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为86.7%,致伤的锐器主要为手术缝针、注射器针头、安瓿,以手术缝针刺伤最常见占66.7%,发生的环节是术中缝针的交接和传递。结论手术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健全职业安全制度,采取防护措施促进医务人员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本地区3所二级医院的170名护士采用问卷调查。结果:121名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发生率为71.18%。其中,护生发生率为89%,护士发生率为45.71%。伤后伤口处理仅有21.88%的护士和2.25%的护生规范,受伤后有21.88%和10.11%的护生主动上报。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算器伤发生率高,发生率与工龄,自我防护意识谈薄,缺乏职业安全教育,操作不规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社区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的防治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社区1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护士,对针刺伤防治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的一年内,16人就发生过针刺伤,人均针刺4.7次。结论社区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应规范护理操作,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建立健全针刺伤的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20.
邵文琳 《江西医药》2010,45(7):738-738
锐器损伤是临床护士在诊疗操作过程中造成的皮肤深部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害。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