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7例,按照Truelove-Witts分级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并于同期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清TNF-α、IL-6、IL-8水平。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组血清TNF-α、IL-6以及IL-8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组的TNF-α、IL-6以及IL-8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TNF-α、IL-6以及IL-8水平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TNF-α、IL-6以及IL-8水平高于轻度组。结论通过检测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可以有效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13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来源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C组)30例及正常人(对照组)30例的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TNF-α、IL-13的表达情况。 结果UC组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患者IL-1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UC组患者血清TNF-α、IL-13水平变化,作为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炎病症损害程度的灵敏的指标,对于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变化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己酮可可碱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TNF-α及IL-1β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制备大鼠UC的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C组)、TNBS损伤组(T组)、PTX治疗组(D组),从造模后第3天开始给予D组大鼠PTX腹腔注射治疗,C组、T组则注入等量生理盐水,bid,连用5 d.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处死大鼠,应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半定量检测技术,对UC大鼠结肠黏膜中TNF-α、IL-1βmRNA表达进行测定.结果:TNBS损伤组大鼠肠黏膜TNF-α、IL-1β mRNA的表达及DAI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PTX治疗组(6.85±2.78 vs 0.45±0.11,1.85±2.01;1.02±0.16 vs 0.61±0.08,0.74±0.16;0.95±0.17 vs 0.57±0.07,0.64±0.13,均P<0.05),而PTX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UC的发生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升高;己酮可可碱可能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的表达而发挥其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8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玉柱 《山东医药》2010,50(47):97-98
目的探讨TNF-α、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活动期(病情为轻度12例、中度15例、重度11例)、22例缓解期UC患者(观察组)及2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血清TNF-α及IL-8水平。结果观察组活动期患者TNF-α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5),缓解期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TNF-α和IL-8参与了UC的炎症过程;血浆TNF-α和IL-8水平可作为判断UC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和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的参与在U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发现TNF抑制剂在治疗UC中取得了一定效果[1].我们测定了26例UC血清中TNFα,IL6含量,探讨其在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活动期UC26例,年龄28岁~71岁,男15例,女11例.全部病例符合1993年UC诊断标准[2],并根据该标准将分为轻度(8例),中度(15例),重度(3例)3级.正常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1.…  相似文献   

6.
任保从 《山东医药》2010,50(26):57-57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UC患者60例(UC组),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6、IL-8、TNF-α。结果 UC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度UC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高于轻中度、中度高于轻度(P均〈0.05)。结论 UC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升高,检测血清IL-6、IL-8、TNF-α有助于UC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剂-1(TIM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黏膜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病情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I临床意义。方法收集UC不同区域的结肠黏膜组织,分为轻、中、重三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三种因子的表达。结果MMP—1、TIMP—1、TNF-α在溃疡区的表达高于非溃疡区(P〈0.05)。MMP-1、TNF-α及TIMP-1在重型中的表达高于轻型(P〈0.05)。MMP-1/TIMP-1、TNF-α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P〈0.05)。结论结肠黏膜中TNF-α表达升高,引起黏膜组织免疫失调,可能引起MMP-1与TIMP-1表达失衡,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MP-1/TIMP-1和TNF-α可作为评价UC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TNF-α、IL-8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抽取20只为模型组,另外10只为对照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造模后,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8在模型组与对照组的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结果UC模型组TNF-α、IL-8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鼠结肠黏膜中TNF-α、IL-8的表达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为未来该类疾病临床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完成治疗的29例活动期UC患者,作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肌炎血清IL-18、IL-6、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8例急性期和20例恢复期VM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8、IL-6和TNF-α水平,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与3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VM急性期血清IL-18、IL-6、TNF-α及CK-MB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1),而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VM急性期IL-18、IL-6、TNF-α与CK-MB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8、IL-6、TNF-α的表达可能在VM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成功地用于治疗克罗恩病(CD),TNFL-α在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1]。但该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远远不如CD,因此,TNF-α在UC中的作用至今尚无定论。我们通过原位杂交检测UC黏膜TNF-α mRNA的表达,联系其与UC组织学改变及疾病活动性评分的关系,探讨TNF-α在UC中的作用,拟从分子病理学的角度研究抗TNF-α单抗对UC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UC 35例,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治疗克罗恩病(CD)获得成功,TNF-α在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但其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TNF-α在UC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研究TNF-α在UC中的作用.方法:35例UC患者和15例对照者经结肠镜取活检,标本分别用于组织学诊断、分级和原位杂交检测结肠黏膜TNF-α mRNA的表达.根据Powell-Tuck评分系统对UC患者作疾病活动性评分.结果:UC黏膜TNF-α mRNA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但其表达与疾病活动性和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表达TNF-αmRNA的炎性细胞多分布于远离上皮层的固有层下部.结论:UC黏膜TNF-α mRNA的表达确有增高,但与疾病活动性和组织学分级均无明确关系.TNF-α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13.
IL-6、TNF-α与绝经后骨质疏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与雌激素衰减、细胞因子改变有密切的关系。雌激素在基因水平抑制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IL-6、TNF-α的基因表达增加,体内IL-6、TNF-α水平升高,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融合,使骨吸收增加,骨代谢偶联失衡,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或右心房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检测,探讨两种炎症因子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 59例首选射频消融术治疗方案的心律失常患者,59例患者心脏皆无结构性病变,其中包括房颤患者42例(阵发性房颤24例、持续性房颤18例)、预激综合征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共17例,分别纳入房颤组及非房颤组。术前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左房和右房中血液,并通过ELISA方法对血清样本的TNF-α、IL-6水平进行检测,应用心脏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 在两组比较中,房颤组LAD(36±7)mm显著高于非房颤组(31±4)mm(P<0.01);TNF-α水平及IL-6L水平在房颤组的左、右心房的血清中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房颤组,依次为P<0.01及P<0.05。在对房颤组中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的组内亚组比较中:持续性房颤血清IL-6(17±9)pg/m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12±5)pg/ml(P<0.05),而持续性房颤及阵发性房颤的血清TNF-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心房血清TNF-α、IL-6水平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房颤有相关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心房血清IL-6 水平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有升高趋势,可以作为房颤持续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1月1日~2004年2月28日入本科的全部肿瘤病人,有糖尿病史或治疗前发现糖尿病者进入糖尿病组,无糖尿病史治疗前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进入空腹血糖损害组,与之匹配的血糖正常的癌症患者及健康人作为对照组.TNF-α及IL-6用ELISA检测.结果糖尿病29例,占全部入组病人的9.95%.IFG24例,占全部入组病人的7.82%.糖尿病及IFG合并计算则占全部入组病人的17.26%.癌症合并糖尿病或IFG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癌症病人伴发糖尿病及IFG远高于一般人群,其血清TNF-α和IL-6的高表达有可能是癌症病人糖尿病、IFG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部分研究显示细胞因子改变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不同的细胞因子产物与基因启动子、信号序列、基因内含子中的单核苷酸多态现象有关.目的:测定UC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浓度,从而探讨TNF-α、IL-6与UC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60例UC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的TNF-α、IL-6基因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浓度.结果:UC患者TNF-α-308、IL-6-174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UC病变位于全结肠者的TNF-α-308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组和直肠组(P<0.05).UC患者血清TNF-α、IL-6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C患者不同基因型间血清TNF-α和IL-6浓度相比无明显差异,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308、IL-6-17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UC发病的易感性无关;TNF-α-308GG基因型可能与UC病变范围有关;健康人中TNF-α、IL-6基因型是其血清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而UC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行气活血化瘀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42例U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治疗组2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化瘀宁肠愈疡方灌肠,治疗4 w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更能显著降低UC患者血清TNF-α、IL-6的水平。结论行气活血化瘀法治疗UC疗效显著,其调节UC患者细胞因子的作用,可能是该病的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法(EIISA),检测53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20名健康儿童血清中TNF—α及IL-6含量。结果心肌炎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526.7±32.9)mg/L和(3.23±0.53)mg/L,而健康组分别为(383.1±27.5)mg/L和(1.63±0.22)mg/L,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后,心肌炎组TNF—α及IL-6分别降至(407.3±34.4)mg/L和(1.97±0.29)mg/L,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NF—α及IL-6血清水平及其变化,有助于判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病情及心肌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背景:部分研究显示细胞因子改变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不同的细胞因子产物与基因启动子、信号序列、基因内含子中的单核苷酸多态现象有关。目的:测定UC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浓度,从而探讨TNF-α、IL-6与UC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60例UC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的TNF-α、IL-6基因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浓度。结果:UC患者TNF-α—308、IL-6—174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UC病变位于全结肠者的TNF-α-308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组和直肠组(P<0.05)。UC患者血清TNF-α、IL-6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C患者不同基因型间血清TNF-α和IL-6浓度相比无明显差异,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308、IL-6—17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UC发病的易感性无关;TNF-α-308GG基因型可能与UC病变范围有关;健康人中TNF-α、IL-6基因型是其血清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而UC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以Ranson和APACHE—Ⅱ评分为标准,把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轻症胰腺炎组(MAP)及重症胰腺炎组(SAP)两组,选择年龄匹配的13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Con);在患者入院24h内采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 三种细胞因子血清水平均为SAP组最高,Con组最低,其中IL-6水平在三组之间、两两之间均有显著差异,IL-8和TNF—α水平在Con组与SAP组之间、MAP组与SAP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而Con组与MAP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IL-6、IL-8、TNF—α对早期诊断鉴别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