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壁切口疝168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方法从切口类型大小、缝合技术、材料、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年龄、体重、营养和发生时间等方面对168例切口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切口疝患者中51~70岁者135例(80.4%),发生于腹壁纵行切口者145例(86.O%),发生于术后2-6个月者84例(50.0%).其他如切口过大、缝合技术欠佳、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超重、低蛋白血症和糖尿病等因素的存在也易诱发切口疝。结论横向切口,严格操作,严密止血,正确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防止腹内压升高,营养充足,减少体重和使用可吸收线可防止切口疝的发生。术后半年内是腹壁切口疝的高发期,需要注意防护。  相似文献   

2.
洪华金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7):494-495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病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1月-2008年5月56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壁纵行切口、切口感染、切口过大、缝合技术欠佳、高龄、糖尿病、肥胖、低蛋白血症、腹内压增高等因素的存在易诱发切口疝.56例切口疝患者中.41例大、中型及巨大切口疝采用人工合成材料修补后治愈;15例中、小型切口疝按传统方法直接缝合修补,1例术后复发,再次人工材料修补后治愈.随访0.5年-3年,无复发.结论 提倡采用横向切口,正规操作,防止切口感染或裂开,防治并发症,术后半年内尤应注意保护,防止腹内压增高、正确使用抗生素、补充营养缓解低蛋白血症、减轻体重等可防止切口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腹壁切口疝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自卓  刘瑞华 《广东医学》2002,23(5):508-50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病因,预防及切口疝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腹壁切口疝的病因及其中33例手术治疗情况。结果:50例中,60岁以上有42例(84%),纵行切口41例(82%),切口感染23例(46%);切口疝发生于半年内35例(70%),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16例(32%),手术治疗33例,25例为单纯疝修补术(疝环小于5cm),其余8例行疝成形术(疝环大于5cm),结论:腹壁切口疝的病因为腹壁纵切口,缝合技术欠佳,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高龄及合并症等。提倡采用横向切口,正规操作,防止切口感染或裂开,防治并发症,术后半年内尤应注意保护,小的切口疝,单纯行疝修补术,大的或巨型的切口疝,提倡使用聚丙烯网修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从病人手术切口类型、缝合技术、腹内压增高、切口感染、年龄和营养状况、发生时间等方面对32例腹壁切口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纵向切口、腹内压增高、切口感染、营养不良、高龄、糖尿病等是切口疝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腹部手术的病人围手术期应积极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控制血糖及治疗易引起腹内压升高的所有合并症,如前列腺增生、呼吸系统疾病、长期便秘等。手术过程中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横切口、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缝合技术、尽量保护组织。术后半年内注意防护切口,避免各种诱因。  相似文献   

5.
腹壁切口疝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病因。方法:从切口类型、切口感染情况、年龄、缝合技术、疝发生时间等方面对32例切口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直切口占51.3%(17/32),50--79a者占78.1%(25/32),切口感染者占34.3%(12/32)。术后半年内发生切口疝者占56.2%(18/32)。其它如缝合技术、糖尿病、腹内压增高等也是诱发切口疝的病因。结论:预防切口疝的发生应注意:①有条件者尽量采用横切口;②防止切口感染;③加强营养,促进切口愈合;④术后应注意避免诱发腹内压增高因素。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1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措施.方法 切口裂开者均立即采取切口裂开缝合术后,分层或全层分缝合.结果 及时清创减张缝合,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13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 重视对手术前后危险因素的处理,正确运用缝合技术,可有效预防腹壁手术切口裂开.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临床常见,多与全身的营养状况、切口的切开缝合技术、腹腔内压力增高有关.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围手术期的有效处理预防其发生,一旦发生,通过及时、正确措施可使患者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方法 从切口类型、缝合技术、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年龄、营养状况、发生时间、合并症等方面对28例腹壁切口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壁纵向切口、腹内压增高、切口感染、营养不良、高龄、糖尿病等是切口疝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腹部手术的病人围手术期应积极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控制血糖及治疗易引起腹内压增高的所有合并症,如前列腺增生、呼吸系统疾病、长期便秘等;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横切口;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尽量保护组织;术后半年内注意防护,避免各种诱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原因、预防及切口疝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腹壁切口疝的原因及其中26例手术治疗情况。结景:40切口疝病例中,60岁以上者32例(80%),纵行切口33例(82.5%),切口感染18例(45%);切口疝发生于半年内28例(70%),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16例(40%)。手术治疗26例中,20例为单纯疝修补术(疝环小于5cm),6例行疝成形术(疝环大于5cm)。结论:腹壁切口疝的原因为腹壁纵切口、缝合技术欠佳、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老龄及出现合并症等。宜采用横向切口,正规操作,防止切口感染或裂开,防止并发症,术后丰年内尤应注意保护。小的切口疝行单纯疝修补术,大的或巨型切口疝多使用聚丙烯网修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壁切口裂开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妇产科手术腹壁切口裂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中,年龄27~67岁。妇科手术9例,其中妇科恶性肿瘤5例,异位妊娠4例。产科手术14例,其中急诊剖宫产13例,择期剖宫产1例。腹壁纵切口裂开17例,横切口裂开6例。所有裂开伤口均用0.9%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冲洗2~3天。待组织新鲜后,对5cm以下的裂开,可伤口处撒白糖并用蝶形胶布拉紧固定隔日换药一次8天治愈,5cm以上的行Ⅱ期缝合10~12天治愈。结论手术切口裂开与患者体质、免疫力、肥胖、感染、腹压增高及缝合技术有关。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选择适当切口并预防感染,合理换药可防止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10.
张沁 《中国伤残医学》2009,17(3):116-117
婴幼儿腹部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婴幼儿生命健康,给家长带来思想负担,也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常见原因有:营养欠佳,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因素,术中切口缝合不当等。护理对策:术前向家长交待切口裂开可能,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术后积极应用有效抗生素,查看切口换药及加强局部理疗预防切口感染;预防咳嗽、腹胀、哭吵、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且切口采用纵切口及减张缝合法,腹部加压包扎,以预防和减少切口裂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我院外科2004年至2009年腹部手术,术后32例切口裂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 腹部切口裂开与感染、术后腹内压升高、缝合不当及全身情况较差有关.治疗宜采取早期全层减张缝合. 结论 预防感染,重视围术期处理,提高缝合技术,能有效预防腹部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我附院普外科1999年至2004年腹部手术,术后48例切口裂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腹部切口裂开与感染、术后腹内压升高、缝合不当及全身情况较差有关。治疗宜采取早期全层减张缝合。结论:预防感染,重视围术期处理,提高缝合技术,能有效预防腹部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外科手术虽然已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但切口裂开仍是外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不仅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还给病人带来病痛。切口裂开分为完全裂开和不完全裂开,不完全裂开除皮肤线完整外,深层组织全部裂开,如皮肤能顺利愈合,则后期形成切口疝。由于腹部手术切口其局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并且易受污染和腹内压影响而切口裂开也更常见。术后切口裂开的影响因素涉及术前、术中及术后治疗全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揭育畴  林国庆 《中外医疗》2013,32(1):112+114-112,114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方法以该院于2005年2月-2011年2月期间腹部手术治疗后出现腹部切口裂开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分析及治疗观察,探讨症状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患者出现腹部切口裂开原因主要是身体较弱导致切口愈合能力差、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后,效果比较显著。结论通过对腹部切口裂开进行观察分析,采取防治措施,重视围手术期患者的处理,提高切口缝合技巧和做好感染预防工作,指导患者对症改善身体情况,能有效预防腹部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15.
段珊  张成友 《海南医学》2002,13(1):29-30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41例 ,男 34例 ,女 7例 ,年龄2 2— 77岁 ,平均年龄 5 6 .4岁 ,5 0岁以上者 35例 ,其中患慢支炎、肺气肿合并低氧血症者 18例 ,贫血、低蛋白血症 8例 ,恶性肿瘤合并有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 7例 ,阻塞性黄疸合并低蛋白血症 3例 ,糖尿病 2例 ,切口感染 2例 ,麻醉意外后出现去大脑强直、腹内压增高 1例。41例中取上腹正中切口 4例 ,右旁正中切口 16例 ,右侧经腹直肌切口 2 0例 ,左上腹旁正中切口 1例。连续缝合腹膜 12例 ,间断缝合腹膜 2 9例。 2 3例在原切口旁放置有引流管或烟卷引流。切口裂开中全层裂开 30例 ,不全裂开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室17例不同大小腹部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4例,3例失访,本组大部分疝发生在术后1年内(10例),其余4例均发生于术后1年以上.结论 防止切口感染或裂开可采用横向切口,防止腹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17.
单层连续缝合与分层间断缝合关闭腹正中切口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筋膜缝合技术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170例腹部正中切口,以0#ETHICON普迪思圈套可吸收缝线,将腹膜与腹白线作单层连续缝合95例,丝线分层缝合病例75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层缝合:术中无腹膜撕裂现象,无伤口裂开、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伤口局部皮下积液、感染5例(5.3%);分层缝合组:术中腹膜撕裂10例(13.3%),切口裂开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伤口皮下液化、感染8例(10.7%)。结论:使用延时吸收缝线连续全层缝合腹白线技术简便、省时易掌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 ,文献报道发生率在 2 %~ 11% [2 ] ,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近来 ,国内学者相继报道了一些修补方法[3,4 ] 。笔者对本院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11例腹壁切口疝采用自体组织重叠修复治疗 ,取得满意结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 4例 ,女 7例。年龄4 0~ 72岁 ,平均 5 7岁。发生切口疝均为腹壁直切口 ,其中右上腹直肌切口 6例 ,右腹直肌剖腹探查切口 3例 ,右下腹直肌切口 1例 ,下腹正中切口 1例。因术后切口感染 7例 ,切口裂开再缝合 3例…  相似文献   

19.
罗毅  周旭坤  李平  李忠 《新疆医学》2008,38(7):7-10
目的:分析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方法:对10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从年龄、体重指数、切口性质、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腹内压增高、其它合并症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中55岁以上68人(66.67%),体重指数几何均数为25.35(公斤/米2),纵形切口79例(77.45%),38例有术后切口感染病史(37.25%),25例(24.51%)有术后慢性咳嗽病史,12例(11.76%)合并2型糖尿病.结论:切口疝容易发生在老年病人、肥胖、手术纵形切口、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腹内压增高、糖尿病等都是术后发生腹壁切口疝的危险因素,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腹壁切口疝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赵建国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78-287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普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16例诊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切口裂开愈合,1例并发切口疝。结论注重全身治疗、重视术后腹压增高因素处理、预防切口感染,是防止切口裂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