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前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几率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发区,HBV携带率高达10~15%,而垂直传播在HBV代一代相传的恶性循环中起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对母婴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以及家庭内部接触传播关注较多,而对父婴垂直传播认识不足。自从1977年,Blumberg曾根据家系调查结果推测HBV—DNA可能整和入宿主生殖细胞基因然后在子代中传播,拉开了父婴传播的序幕。然而到目前为止,将近30年的时间,父婴传播的临床研究可供参考的文献仍有限,报道的传播几率相差悬殊。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采用Review manager4.2软件,对国内外4个有关父婴和母婴垂直传播的对照研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乙肝病毒垂直传播及其预防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乙肝病毒的高流行区,携带者多来自垂直传播。亲代所携带的HBV可通过母婴、父婴以及遗传传播等方式感染胎儿,并于出生后造成慢性感染或病毒携带状态。目前我国采用孕期母亲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生后联合免疫以及母亲主动免疫等手段有效的阻断了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精子中HBV DNA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精子是否携带乙肝病毒.方法 12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精子经辅助生育技术洗涤后制成精子涂片,应用特异性乙肝病毒DNA(HBV DNA)的探针以原位杂交法检测这些患者的精子涂片.结果 12例患者中有3例精子中检测到HBV DNA,分布于精子的核心部.结论 经辅助生育技术洗涤后的患者的精子仍存在向子代传播乙肝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与母婴传播的研究和阻断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感染是危害我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人群HBsAg的阳性率1992年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为9.75%;根据卫生部2008年发布的最新乙肝调查结果显示全国1到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以此推算,我国目前有HBsAg携带者约有9300万。1岁以内的感染HBV的婴儿有70%-90%成为新的HBV储存库和传染源,而父婴传播、母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门诊就诊的配偶为HBV携带者的孕妇共例61例作为观察对象,22例配偶为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其中28例孕妇也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仅1例孕妇为HBsAg和HBeAg双阳性。对33例本人未检出HBV抗原的孕妇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定量,对定量较低或阴性的孕妇在孕前或孕期接种国产(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根据定量接种1—2次。对孕妇也为HBV携带者和孕妇在孕末期前检验血中尚未达到高滴定度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者,在孕末期28、32、36w各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400IU。观察新生儿生后12h内静脉血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及乙肝表面抗体定性,采用酶联免疫法定性测定。结果所有观察新生儿61例生后12h内静脉血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均为阴性,以后3、6、12个月复查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未发现阳转者。33例母亲未检出HBV的新生儿生后12h内静脉血乙肝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均为阳性,28例母亲也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体均为阴性。结论对配偶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在孕前或孕期接种乙肝疫苗;对孕妇也为HBV携带者或孕妇在孕末期前检验血中尚未达到高滴定度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者,在孕末期肌肉注射较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措施可基本阻断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垂直传播(P-FT)的关系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7年01月~2008年12月因体检筛查丈夫血清HBV-DNA阳性而妻子无HBV感染的病例。妻子以乙肝疫苗(HBVac)免疫至抗-HBs抗体阳性后再妊娠的78例夫妇作为观察组,自孕28周起每4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至产前。另筛选入院时孕妇无HBV感染,而丈夫血清HBV-DNA阳性的36例夫妇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24h内采血检测血清HBV-DNA及抗-HBs抗体,观察两组新生儿HBV感染率及抗-HBs抗体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15.38%(12/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44%(16/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1.23,P0.05);观察组抗-HBs抗体阳性率为47.44%(3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3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25.28,P0.05)。结论 HBV存在父婴垂直传播而引起宫内感染,孕前肌注乙肝疫苗、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的预防免疫手段可有效预防HBV的父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睾丸中HBV DNA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睾丸活检组织是否携带乙肝病毒。方法1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睾丸活检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应用特异性乙肝病毒DNA(HBV DNA)的探针以原位杂交法检测这些患者的睾丸组织切片。结果11例患者中有5例检测到HBV DNA,分布于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及各级生精细胞的细胞核。结论男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经生殖细胞向子代垂直传播乙肝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人口HBV携带率高达10%,其中相当一部分来源于HBV携带的母婴垂直传播。所谓母婴垂直传播,是指HBsAg阳性母亲在子女的生命早期即胎儿期、分娩过程中和产后新生儿期将自身的HBV传给子女。本文通过对我院近两年住院新生儿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控制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以预防及降低人群中乙肝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浆及初乳中病毒含量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例乙肝病毒携带产妇作为实验组,21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浆及初乳中HBV DNA病毒含量.结果 对照组产妇的初乳和血液中HBV DNA均检测阴性.实验组产妇初乳中HBV DNA含量与血浆中HBV DNA含量有一定相关性,Ct值和病毒载量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31和0.8053,P值均小于0.0001.实验组血浆中HBVDNA含量明显高于初乳中HBV DNA含量10~1000倍(P<0.0001).当血浆HBV DNA国际单位(IU)的Log值下降到4.7以下时,75%的乙肝病毒携带产妇初乳中病毒DNA是低于检测限.结论 血浆和乳汁中HBV DNA载量较低的乙肝病毒携带产妇可结合其它临床检测指标部分考虑采取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HBV是我国流行最广泛的病毒之一,目前临床主要依靠乙肝血清免疫检测手段来判断病毒的传染性和预后,PreS1在急性乙肝病毒中早期出现,而HBV—DNA是检测HBV感染及复制的金标准,联合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PreS1与HBV—DNA对乙肝病毒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肝炎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亦高达10%-15%。慢性HBV携带者超过1.2亿,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慢性HBV感染有效手段,但现行的免疫措施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时,仍有免疫失败发生。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有学者运用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HBsAg阳性孕妇的流产死胎肝细胞内检测到HBV-DNA和HbsAg,从而证实了宫内感染的存在。宫内感染为母婴传播方式的一种,其他还可通过分娩、哺乳、喂养等方式。上述方式所引起的HBV感染约占我国婴幼儿HBV感染的1/3。故了解其传播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阻断母婴问的乙肝病毒传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现将不同免疫策略的母婴传播阻断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单个核细胞(PBMC)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新生儿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选择HBV257例感染产妇,检测新生儿脐血血清和脐血单个核细胞(UBMC)中的HBV—DNA;所有新生儿出生24h内和生后2w分别注射HBIG 200IU,1月时按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并在1岁时检测血清HBsAb和HBV—DNA。结果正规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后,UBMC中HBVDNA阳性的婴儿1岁时HBsAb阳转率明显低于血清HBV—DNA阳性、UBMC阴性者(50.00%vs.77.78%,P〈0.05)。而且,UBMC阳性组有15.79%的婴儿1岁时血清HBVDNA阳性。结论HBIG联和乙肝疫苗能够阻断PBMC感染HBV新生儿HBV的垂直传播,但存在部分病例的阻断失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在临床上验证急性乙型肝炎(乙肝)时,血清中HBV—DNA被清除机制。方法 总结12例急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定量和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66.7%的患者血清HBV清除发生于患者入院之前。乙肝病毒标志物中HBsAg、HBeAg的吸光度(A值)在住院期间逐渐下降,直至阴转。结论 急性乙肝时,绝大部分患者HBV—DNA的清除可能是通过非细胞溶解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克拉玛依市公共服务场所使用器械和从业人员感染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状况,为制定和调整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全市美容院、理发店、洗浴、修脚店公共服务场所58家,应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出所有调查的从业人员和公共服务场所器械HBV感染标志物.结果 调查公共场所从业人员236人,HBV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率为3.39%,大、中、小型公共服务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率分别为3.08%,3.13%和11.11%;理发从业人员HBsAg携带率较高(5.46%).公共服务场所使用器械HBsAg和HBV检出率分别为0.47%和1.86%,刀具HBsAg和HBV检出率分别为1.14%和4.55%.结论 全市公共服务场所存在传播感染乙型肝炎危险性,应加大公共服务场所器械的消毒与使用监督管理,加强人群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乙肝疫苗接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的产前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达1.2亿人,而乙肝患者已达3000万。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有40%~60%是通过母婴传播的r2],即孕妇HBeAg阳性及HBV-DNA阳性时期胎儿感染率高。因此,做好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能力,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具有积极的作用。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产科门  相似文献   

16.
脐血检测HBIG免疫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免疫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 .方法对孕妇HBV阳性者进一步进行HBV DNA检测,根据病情分别采用乙肝疫苗和HBIG免疫阻断,并对新生儿脐血进行HBV M及HBV DNA检测,以了解新生儿感染情况.结果采用HBIG 阻断HBV新生儿发生HBV感染率显著降低.结论孕期及时检测HBV M,早诊断、早干预和早治疗,是阻止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多数人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Y)感染是通过了宫内、产道损伤和哺乳围产期的母子垂直传播.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遗传传递的甚少。研究表明,HBV感染损伤了患者的遗传物质(DNA),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显著增高。本文通过研究乙肝患者(HBP)父子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了解DNA损伤在父子间的垂直传递,探讨遗传传递在乙肝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全球性传染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人群中乙肝病毒(HBV)携带者高达10%~15%,其中孕妇的携带率为5%~10%[1,2].HBsAg阳性的母亲将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使40%~70%的新生儿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并伴有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的母亲,新生儿感染率可达90%[3].因此,如何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控制HBV感染率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干预手段,在乙型肝炎防治中有重要的作用.现将我们对HBV携带产妇及及家属健康教育的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乙肝病毒母婴宫内垂直传播的探讨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的传播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性问题.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甚高,达10.9%,约有1.2亿人,其中50%以上为母婴垂直传播所致[1].乙肝病毒感染,男女性别无差异,故约有6千万女性,这其中有三分之一涉及到生育[2].以往认为,胎盘屏障有保护胎儿不受外界有害物质的损害,乙肝病毒很少通过胎盘.据文献[3]报道:乙肝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率甚高.新生儿感染乙肝后,其中85%发展为慢性乙肝携带者.婴幼儿乙肝感染率为30%.围产期感染乙肝男婴50%可能死于乙肝相关疾病,女婴14%.因此,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为慢性乙肝感染的主要原因;成人期乙肝急性感染的慢性转化率不足3%.本文就乙肝病毒母婴宫内垂直传播进行了调查和探讨,并介绍了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乙肝病毒DNA以及乙肝两对半(HRV M),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用于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的意义.方法 共检测276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两对半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 血清中HBeAg、前S1抗原和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6.5%、73.9%和76.0%;HBeAg阳性的156份标本中,HBV DNA的阳性率(94.8%)与前S1的阳性率(92.3%)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的120份标本中前S1的阳性率与HBV 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 DNA高拷贝组[1.0×(105~108)、1.0×(103~105)]前S1抗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拷贝组(<1.0×103)结论 前S1抗原、HBeAg与HBV DNA符合率较高,对无条件检测HBV DNA而HBe Ag阴性的血清,检测前S1抗原可起到提示病毒是否复制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