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和影响因素讨论应对方法。院前急救主要分为基层医疗方和呼救方,基层医疗方的影响因素包括管理、调度、急救医师护师、救护车驾驶员等,呼救方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或家属、呼救的路人、事故或纠纷处理人员等。除此之外,环境、交通以及到院交接等也是影响院前急救的因素。应对方法有加强管理、建立一流的急救团队、提高公众对院前急救的认识、规范操作等。  相似文献   

2.
福州第八医院120急救出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近年的120急救出诊现状,探讨120急救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以我院120出诊登记本为依据,统计分析近年出诊次数、出诊原因、呼叫—反应间期、出车时间、空车率、现场抢救成功率、出诊收入与欠费情况及影响院前急救的因素等。结果近年我院出诊次数逐年上升,年增长率在20%以上,出诊的原因分别是外伤、车祸、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疾病、急性中毒及其它原因;呼叫—反应间期超过10分钟,但逐年缩短;2005年前平均出车时间白天超过1分钟,夜间超过3分钟,2005年白天与夜间分别接近1分钟与3分钟;近年出诊空车率均在10%以上,出诊现场抢救成功率在94.5%以上;除去空车及无法收到的出诊费用,出诊平均收入不超过95元/(人.次),无法收到费用的出诊次数逐年上升。结论120急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医院自身加大投入,更需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特别是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稳定急救队伍,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增加急救设备的投入是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孙翠 《中国实用医药》2013,(34):265-266
目的探讨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本院2009年-2012年院前急救资料进行预测性分析。结果医护人员专业素质、风险意识、院前急救设施、院前急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影响医院院前急救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急诊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完善医院急救设施,规范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是院前急救成功和提高急救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王旭东  袁华  彭璐  郭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568-2569,2572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患者临床特点,为制定院前急救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12月院前急救的3 294例急救患者资料,分析其疾病谱、年龄、月份、时刻等分布特点。结果院前急救患者以男性为主,年龄以40岁年龄段最多,疾病以损伤和中毒,神经、循环、消化、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结论根据院前急救疾病的变化规律与特点,实时调整急救工作及培训重点,合理利用急救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在院前急救中的影响。方法:选取院前急救患者997例,急救半径分别取3km、5km,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别选取10min、15min,分别对患者进行急救,观察急救成功率及患者对本次急救的满意度。结果:对比白班、夜班接警受理时间、出车准备时间、应急反应时间以及急救反应总时间发现,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比白班与夜班急救成功率发现,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不同急救反应时间以及急救半径发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结论:急救半径、急救应急时间影响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应尽可能划分急救范围,建设急救点,缩短急救半径和急救应急时间,确保患者的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的心脑血管疾病院前急救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和社区急救的现状、社区急救在心脑血管疾病抢救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来阐述社区急救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从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原则和未来社区急救事业发展的构想来阐述如何搞好社区急救能力建设、提高社区急救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急救成功率,促进社区急救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120网络医院院前急救能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急救医务人员、卫生行政机关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广州市120网络医院院前急救能力现状,从急救人员的业务能力、制度及运行状况、急救硬件配置、人员培训等方面对广州市院前急救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院前急救能力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院前急救是指从救治现场到医院之前进行的抢救、监护及送往医院的过程,同时也是急救医学中的重点内容。职业暴露则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实验等活动中被化学、物理及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情况[1]。院前护理工作属于一项特殊性的工作,导致医务人员容易暴露在各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因此必须提高对院前护理急救职业暴露的重视,以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障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吕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41(10):1012-1013
<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交通事故等意外,突发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人们的健康意识愈来愈高,经济发达城市对公民平均急救水平也有较高要求,因此需要尽早对公民平均急救水平给予关注。院前急救对于救治  相似文献   

10.
基层医院影响院前急救质量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影响基层医院院前急救质量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之间在金坛市人民医院急救的14645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随访,并结合急救患者及家属对急诊科投诉和纠纷处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影响基层医院院前急救质量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急救能力、救护人员服务态度、院前急救设施缺陷、院前急救网络缺陷和院前急救管理缺陷等方面。结论建立健全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强化院前急救细节管理意识和提高急诊医务人员自身素质是保证院前急救成功和提高急救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开展全民急救普及培训是提升院前急救水平的关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急救是现代医学中一门极其重要的分支,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急救从医院内迅速延伸至病家或事故现场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拯救一些急、危、重病人的生命起了关键的作用。虽然急救医学发展很快,但院前抢救率并不高,根本原因是人门缺乏院前急救知识,所以开展全民急救普及培训是提升院前急救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对城市特殊人群的院前急救培训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城市特殊人群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 ,达到缩短院前急救的“无治疗期”时间。方法 :对城市中的特殊人群 ( 1 1 9消防哉警 1 1 0公安巡警 )分批进行院前急救培训 ,采用边讲理论 ,边在模型上操作实习的授课方式 ,使受训人员掌握呼吸心跳骤停及各种创伤的诊断、现场急救和转运技术。结果 :培训 61 4人 ,参加考试 60 4人 ,平均成绩 92 7分。调查表反馈 ;有 1 0 0 %学员都认为培训课程设置合理和在工作中需要急救知识 ,。 98%学员 ,认为培训时间合理。 4 9 6%对学习心肺复苏与创伤急救感兴趣。结论 :通过培训的特殊人群可发挥急救作用 ,这样既弥补了现时院前急救体制不完善又弥补了医疗卫生机构对院前急救多样化不适应之处 ,缩短了无治疗期 ,减少医疗纠纷 ,扩充了急救资源 ,提高了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院前急救处于急救医学的最前沿,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能迅速地把急救医疗送到急、危、重症患者的身边,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的“无治疗期”。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分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治和重症监护室救治3部分。所谓院前急救是从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的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后将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急性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效果观察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研究将1997年10月至2002年3月对急性颅脑损伤采取了现场急救、安全转运、及时急救等院前急救措施的418例患者设为院前急救组,并与1995年3月至1997年9月未行院前急救的335例患者设为院前未急救组,比较院前急救的效果,对接受院前急救患者的预后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9 358例院前急救内科疾病谱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为有针对性地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合理配置急救资源、提高院前急救诊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对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的“120”指挥调度的群众呼救内科疾病的信息进行分析。在受理的9 358例群众呼救内科疾病中,呼救病种的构成前三大类依次是脑出血、肺源性心脏病、梅尼埃病,4年的疾病谱相对稳定。急救过程中所需操作技能前2类为监护仪的使用和静脉穿刺术。急救对象以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居多,冬季发病率最高,急救高峰时段为5:00—8:59。急诊科医护人员应重视脑出血、肺原性心脏病、梅尼埃病等疾病的急救处置流程和监护仪使用、静脉穿刺术操作技能的训练,合理进行急救资源的配置和调整急诊预案。  相似文献   

16.
当前煤矿经济不断发展,成为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而矿井存在多种不安全因素,影响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加强对矿山急救现状的认识对于更好的组织抢救有重要意义。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至关重要,应加强护士的急救意识、加强急救药品和物品管理、组织积极的院前急救、加强与患者交流等,提高矿山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阿记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60-161
目的:本文对某市2004~2009年度急救死亡病例进行了急救心肺复苏(CPR)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查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降低急救病死率,评估并进一步完善全市急救网络。方法:使用《心肺复苏观察表》统计患者资料,观察不同性别患者的心肺复苏和CPR效果,以及第一目击者急救、人工通气方法和电击对患者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的心肺复苏患者院前急救中女性患者急救效果优于男性,但在急诊科急救中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CPR患者2054例,院前急救有年龄记录的患者1180例,平均(40.667±24.427)岁;经急诊科急救有年龄记载患者848例,平均(35.630±22.256)岁;以院前组年龄为高(t=4.82788,P=0.000)。另第一目击者急救、人工通气方法和电击对患者复苏效果的影响明显。结论:急救中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第一目击者急救、人工通气方法和电击对患者复苏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院前急救也称现场急救,它是急诊医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严密防范院前急救医疗行为中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和事故隐患,妥善处理已发生的医疗事故。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是院前急救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对维护和保障院前急救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法国院前急救体系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上有两大院前急救模式:一个是美、英模式。一个是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模式。美国院前急救模式讲究的是先把伤员在事故现场进行简单处理,然后送往附近医院。所谓“拉了就走”。法国的急救模式则是侧重现场急救,即将“医院急诊室搬到急救现场”,通过专业急救人员现场抢救,稳定患者病情。然后根据病情将病人转送到相关医院。我国的急救模式更接近于法国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唐山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及其变化规律,发现问题并找到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和2010年2年间唐山市院前急救患者共20092例。将每位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急救车到达现场时间、主诉、急诊诊断、治疗方法等相关内容登记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年中,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前6大类疾病均依次为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疾病高发年龄段均为50~79岁;均以11、12、1三个月为发病高峰期;各时段急救车到达现场平均时长排序:需时最长均为7:00~9:00和17:00~19:00两个时段,且2010年各时段均明显长于2008年。结论以上调查结果可以作为有关部门决策调整的依据。急救中心可据此合理调整工作安排及人员培训、急救设备的配置。院前急救工作目前存在困难较多,但最为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行不畅的问题。院前急救属公益事业,仅靠急救人员本身努力远远不够,更需要卫生及交通主管部门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