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抽取2005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353例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30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10ug加乙肝免疫球蛋白针100IU,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再次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100IU.B组123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10ug.结果:A组,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率为94.78%.B组,注射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阻断率为79.67%.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是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之一,此途径传播的婴儿至少可携带乙肝病毒十年以上.故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控制乙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在3个月前注射了第一针乙肝疫苗,医生要我1个月后去注射第二针。但我因工作繁忙忘记了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请问,我该如何进行补救?山东张翔张翔读者: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接种乙肝疫苗采用的都是"0、1、6方案",即人们完成乙肝疫苗接种需要注射三针乙肝疫苗。其中,第一针乙肝疫苗的注射时间可由接种人自行选择。在注射完第一针  相似文献   

3.
<正> 注射狂犬疫苗是被动物咬伤者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注射后能否产生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以下简称狂抗)是防止发病的关键。我站从1991年起对部分接种狂犬疫苗者进行狂抗检测,对阴性者加强接种井观察阳转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被动物咬伤后到我站注射狂犬疫苗者。 1.2 免疫方法:狂犬疫苗统一由我站到上级站购进,多厂家多批号。免疫程序采用肌肉注射5针法,于0、3、7、14、30天各肌肉注射一针,最后一针注射完15天后抽静脉血检测血清中和抗体。阴性者加强注射2针,2针之间间隔10天,最后1针注射后10天再抽静脉血检测血清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疗法临床意义。方法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从产前3个月开始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每月一次,总共3次。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15d再注射一次。同时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接种乙肝疫苗10μg/次,采用0、1、6月方案。结果母婴联合免疫阻断治疗后,婴儿免疫成功率91%。结论母婴联合免疫阻断疗法可使HBsAg的滴度下降,减少和阻断HBsAg进入胎儿体内,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5.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幼儿和高危人群(医务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职业献血员等).接种程序为全程接种3针,按照0、1、6月间隔程序,即第1针后,间隔1个月和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要求于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6.
文亮  高丽 《中国医学创新》2013,(21):135-136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注射乙肝疫苗,治疗组新生儿母亲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和出生后1个月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7.14%和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1、6、12个月的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防治乙肝病毒(HBV)感染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①孕前抗病毒治疗:对计划怀孕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应用安体维康胶囊(ATVC),每次4粒,每日3次,连续用药6~12个月,妊娠后即停药,部分孕妇加用拉米夫定(LAM)0.1 g,每日1次.②孕期免疫防护:孕7、8、9月每月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③新生儿主动和被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注射HBIG 200 IU,同时于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30 μg,出生1、6月时分别再注射乙肝疫苗30 μg.结果 治疗组27例中有26例新生儿出现抗-HBs;对照组17例中14例新生儿出现抗-HBs.结论 对HBV感染者采用孕前抗病毒、孕期免疫防护和新生儿主动被动免疫这一"四联阻断法"对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可能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的最佳注射时间进行研究性探讨。方法:对接种的1 757名儿童的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通过对检测结果的比较确定乙肝疫苗注射的最佳时间。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新生儿乙肝疫苗注射时间以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对于普通儿童,按0~1~6程序接种(即出生后24 h内及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注射)。免疫效果会维持4~5年,至3~6周岁时再加强注射一次就可产生较高抗体。通过对1 757名3~14岁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的乙肝表面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1 757名3~14岁HBs Ag成阴性的测试者中,抗-HBs Ag阳性率为67.59%,不同年龄组儿童的阳性率存在差异,其中3~6岁年龄组儿童的阳性率为78.68%,7~10岁年龄组儿童的阳性率为66.80%,11~14岁年龄组儿童的阳性率为57.2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学龄前儿童是HBV的易感者,此时接种乙肝疫苗可产生较高抗体,所以学龄前儿童是接种乙肝疫苗的最佳时期。虽然成年人和老人也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病毒感染率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单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95%-97%。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后,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大三阳"母亲的母婴传播阻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择北城街道辖区内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被诊断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76例,在出生医院行母婴阻断。对7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乙肝的阻断效果。结果:约有98.68%的新生儿在实施干预措施后能够有效阻断乙肝,93.42%的新生儿接种后可在1个月时产生乙肝抗体,5.26%的新生儿则在2个月时产生抗体,1.32%的新生儿会感染乙肝。结论:母乳喂养不会影响乙肝感染率,乙肝疫苗接种1至2针,即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效果。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丈夫是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医生建议我注射乙肝疫苗。我按规定打了三针后检查了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两对半),结果均为阴性,后来,我又打了两针加强,可再次检查两对半仍为阴性。请问,我为啥没有乙肝表面抗体?现在是否还需要继续注射乙肝疫苗?南京王楠王楠读者:乙肝疫苗接种对象是乙肝表面抗原(H BsAg)阳性者及其家庭成员,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医务人员,多次接受输血和血制品的病人,以及H BsAg和乙肝e抗原(H BeAg)同时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显然,你属于接种对象。研究证明,若能按要求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85%~95%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采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产检孕妇ABsAg阳性100例分成2组。预防组60例自妊娠28周起注射乙射1次200(HBIG)共3次,对照组40例,于婴儿出生后6h内使用HBIG使用HBIG200U肌内注射,满月再注射200u肌内注射。两组婴儿出生后12h内均使用乙肝疫苗10μg,第2个月,第6个月再加强注射1次,1岁时测定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及肝功能结果。60例预防组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g(+)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28%,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因此,孕妇于孕晚期再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出现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2014年出生的新生儿334例,按免疫程序接种3针乙肝疫苗,2个月后检测Anti-HBs,问卷调查了解孕期、婴儿出生、疫苗接种及出生后发育情况,分析出现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新生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有关联的因素有母亲乙肝史(OR=2.045,95%CI:1.008~6.356)、新生儿发育状况(OR=5.001,95%CI:1.079~7.416)。结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出现无(弱)应答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有乙肝感染史的母亲应慎重妊娠、分娩及喂养孩子,新生儿要注意营养,确保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妇及新生儿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11例乙肝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21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孕妇105例(新生儿105例)于孕20周、24周、28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B组106例(新生儿106例)孕妇于28周、32周、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两组婴儿均在出生0.5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按常规方法进行预防接种。比较两组婴儿出生时脐带静脉血和出生后12个月、24个月静脉血HBsAg、HBsAb、HBV—DNA情况。结果A组婴儿出生时、出生后12个月、24个月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P〈0.05),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婴儿出生时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婴儿出生后12个月、24个月HBV.DNA均为(-)。两组婴儿出生后12个月、24个月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出生时(P〈0.05),出生后12个月、24个月HBs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出生时(P〈0.05)。结论孕20—28周孕妇及新生儿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陈凡金  齐振标  王军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51-1452,1455
目的探讨HBV-DNA水平对HBIG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研究提高阻断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乙肝携带产妇和婴儿应用HBIG的情况按照HBV-DNA水平分层,分析HBIG不同使用方法和使用时机对阻断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儿童出生后乙肝球蛋白注射2针次与1针次的阻断成功率没有差别;HBV-DNA阳性的孕妇产前多次注射乙肝球蛋白可以提高阻断成功率。分娩方式、婴儿喂养方式对阻断成功率没有影响。结论 HBV-DNA阳性孕妇产前注射乙肝球蛋白3针次的阻断效果好,HBV-DNA阴性孕妇产前可以不注射乙肝球蛋白,而只在儿童出生后注射乙肝球蛋白,阻断效果即可达到最佳。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对婴儿是安全的,不增加乙肝感染率。儿童出生后乙肝球蛋白注射1针次就可达到效果。  相似文献   

16.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62-62,66
目的:探讨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的188例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怀孕28周起开始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每隔1个月注射1次,共3次。对照组产前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观察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及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率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5例,感染率为5.3%;对照组94例,新生儿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45例,感染率为47.8%;治疗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70例(74.46%);对照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2例(2.12%)。结论: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蛋白被动免疫方式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加强产时、产后新生儿主被动免疫,减少了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乙肝传播。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米兰大学病毒研究所Zanetti等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婴儿和青少年时期进行首次乙肝疫苗接种10年后机体仍可保持较强的免疫记忆,无需为确保长期的保护效果而注射疫苗加强针。该研究分别纳入了分别在婴儿和青少年时期接种过乙肝疫苗的1212名儿童和446名空军士兵,检测了他们的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浓度,并给表面抗体浓度低于10IU/L者注射疫苗加强针,并在2周后重复检测抗体浓度,如浓度仍不能达到10IU/L则第3次注射双倍剂量的疫苗加强针并在1个月后重复检测抗体浓度。  相似文献   

18.
信息动态     
蔡大川 《肝博士》2016,(4):62-64
肝博士,你好!我是一名怀孕6个半月的孕妇,以前患有乙肝小三阳。最近检查报道单显示乙肝表面抗原0.731、乙肝表面抗体2.019、乙肝E抗原1.137、乙肝E抗体0.354、前SI抗原1.212。另报告单:血红蛋白126、红细胞4.11、红细胞压积37.60、红细胞平均体积计91.50、平均血红蛋白量30.70、平均血蛋白浓度335.00。请问:(1)我这种情况是否存在乙肝病毒啊?(2)是属于正常的,还是携带者?(3)需要打什么针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大学生群体不同剂量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方法:对我校2005级新生(561人,A组)和2006级新生(644人,B组)分别进行不同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A组剂量为5μg&#215;3,B组剂量为10μg&#215;3,均按0、1、6个月程序作乙肝免疫注射,在接种第3针后1个月、12个月时观察两组阳转率。结果:两组乙肝疫苗接种第3针1个月后,B组阳转率为92.54%,明显高于A组的75.76%;女生阳转率为87.02%,明显高于男生的78.67%;两组乙肝疫苗接种第3针后12个月时,B组阳性检出率为78.07%,明显高于A组的64.47%。结论: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时,宜优先采用10μg&#215;3的方案,尤其对接种前免疫力检测效果较差的男生,可适当加大免疫剂量,以增强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百白破三联制剂系用百日咳菌液、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后加氢氧化铝吸附剂制成 ,用于预防儿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使用时振药后应是均匀乳白色混悬液。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外缘皮下深部注射 ,儿童出生后满 3个月开始接种第一针 ,连续接种三针 ,每针间隔不少于 4周 ,每针注射剂量为 0 5毫升。第二年加强注射一针 0 5毫升。以后可根据疫情流行情况用百日咳菌苗、白类、破类等进行加强免疫。但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过敏反应 ,现将我科于 98年 3月 9日 11时 10分接种一位儿童出现的过敏反应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 流行病学经过  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