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肢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64—89岁,平均78.2岁。骨折类型Evam分类:Ⅱ型6例,Ⅲ型4例,Ⅳ7例,Ⅴ型1例。结果18例病人中获随访13例,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与受伤前比较,其中10倒恢复至术前功能水平,3倒碗关节疼痛。X线片示假体位置佳,无下沉及松动。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安全、创伤小、费用少、效果好、一般病人均能接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疗效与方法。方法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1骨折。本组34例,男性11例,女性23例;年龄74—90岁,平均79岁。骨折按Evans分类。Ⅰa型4例,Ⅰb型12例,Ⅰc型7例,Ⅰd型8例。EvansⅡ型3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通过手术,3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48个月,平均16个月。住院平均21天。手术后平均负重时间为13天,手术后并发髋关节疼痛的3例。结论应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功能恢复好,能早期离床负重下地,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2008年12月-2012年12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29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南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DHS内固定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指标,以及术后1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问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②方法应用人工双极股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18例。其中骨折按Evans分型,Ⅲ型6例,Ⅳ型11例,Ⅴ型1例。③结果对18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随访标准按与受伤前关节功能比较,有13例恢复至术前功能水平。X线片示假体位置佳,无下沉及松动。④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效果好、能尽快恢复劝能的特点,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务纯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3):337-338
[目的]探讨保留髋关节动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保留髋关节动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股骨头采用骨水泥型普通双极人工股骨头,采用保留髋动力:大粗隆及小粗隆骨折钢丝固定;股骨距缺损采用骨水泥填充;基底部完整者,股骨颈截骨变粗隆间骨折为股骨颈骨折,保留股骨距,插入人工股骨柄固定。[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晚期关节松动、脱位及感染病例,优良率达88%,患者均术后1~2周下床功能锻炼。[结论]采用保留髋关节动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恢复股骨近端解剖,稳定髋关节,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6月~2010年1月我院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应用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20例,应用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12例。分析其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32例患者成功渡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85.5±20.5)min,手术出血量(640.4±56.5)ml,手术输血量(602.5±20.5)ml,术前Harris评分(39.5±11.5)分,术后Harris评分(91.5±6.5)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64,P<0.01)。术后随访6~24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并发症中,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临床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病人股骨粗隆同骨折的效果.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2年期间,选我科住院的高龄病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并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B组给予人工殿骨头置换,治疗后随访2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6-18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人在术后2~7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无术后疼痛、人工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情况发生.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可以早期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减少术后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时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比2组手术指标并随访1年,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91.11%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有显著疗效,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从1998年以来用DHS内固定治疗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析和术前、中、后的处理及疗效进行评价,平均随访1年半;结果:本组全部随访,疗效满意;结论:作者认为DHS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PFN股骨近端骨髓内钉用于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 年2月采用PFN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1岁(63岁-82岁);按A0分类:31-A2型27例,31-A3型11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8分-75分,平均46分;术中出血量为60ml-200ml,平均80ml;1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转科治疗,其余无明显并发症.随访4月-12个月,平均3.7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采用parker活动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行走能力,9例(23.6%)恢复至伤前的90%。结论:闭合复位PFN内固定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7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7例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长柄人工股骨头治疗。并进行了10~48个月的随访。结果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判定。本组优良(t〉80分)23例,占85.2%;尚可(70~79分)4例,占14.8%;差(〈70分)0例。随访期间未发现置换关节松动和下沉。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卧床并发症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安岳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5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n=32)及髓内钉固定组(n=33),半髋关节置换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髓内钉固定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内科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为(94.9±14.6)min,髓内钉固定组手术时间为(106.2±18.7)min,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短于髓内钉固定组(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为(436.4±37.6)m L,髓内钉固定组术中出血量(419.6±40.2)m L,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为9.4%,髓内钉固定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为30.3%,半髋关节置换组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髓内钉固定组(P<0.05)。术后12个月半髋关节置换组髋关节功能分级优于髓内钉固定组(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方法本组选择35例,年龄在70~86岁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类型按Evans分类:EvansⅢ型23例,EvansⅣ型12例。合并内科疾病者请内科医生协助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35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无住院死亡病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无关节畸形及脱位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能生活自理。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低的优点,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采用PFN治疗高龄(平均年龄77.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27例临床资料。骨折均为闭合型,按AO分类3-1A1型5例,3-1A2型14例,3-1A3型8例。采用闭合复位穿钉、锁定技术。结果随访27例,随访时间5~18个月,3~4月内全部骨折愈合。按Charnley髋关节疗效标准评分,27例患者中,优12例,良14例,差1例,优良率达96.30%。无术后感染,无股骨头坏死,1例近端锁钉穿出股骨颈。结论采用PFN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肯定,创伤小,固定可靠,患者可早日下床活动,适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成DHS组和PFNA组。两组分别采用DHS内固定及PFNA内固定。结果60例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PFNA组优秀率83.33%,高于DHS组优秀率60.00%,差异具有显著性(P〈O.05);PFNA组手术平均用时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DHS组,PFNA组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佳,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而且也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针(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应用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按AO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A1.1型9例,A1.2型7例,A1.3型8例,A2.1型5例,A2.2型10例,A2.3型3例,A3.1型7例,A3.2型3例,A3.3型4例,应用PEN进行治疗。结果: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有5例死于其他系统疾病。余51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周。结论: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对局部血运干扰小,固定牢固,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吉林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法治疗,PFNA组(30例)采用PNFA法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5.2±9.8)min、术中出血量为(98.1±23.2)m 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11.2±10.2)min、术中出血量(221.3±28.7)m L(P<0.01)。Harris标准评分,PFNA组优良率为86.7%,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66.7%,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内固定法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的优点,更适用于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