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应用不同剂量盐酸吡格列酮对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30名单纯饮食、运动治疗无效或单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双盲给予15或30mg/d国产盐酸吡格列酮治疗12周,对治疗前后的各项疗效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15或30mg/d吡格列酮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效果良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5mg/d吡格列酮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无变化,30mg/d吡格列酮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均明显下降。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耐受性好;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10mg·kg-1·d-1灌胃,其余2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3组大鼠断尾测空腹血糖(FPG),心包取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观察3组大鼠FPG、FINS、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比较。结果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吡格列酮组FPG、HbAlc、FINS、HOMA-IR水平降低(P〈0.05);糖尿病对照组、吡格列酮组FPG、HbAlc、FINS、HOMA-IR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10mg·kg-1·d-1灌胃,其余2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3组大鼠断尾测空腹血糖(FPG),心包取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观察3组大鼠FPG、FINS、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比较.结果 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吡格列酮组FPG、HbAlc、FINS、HOMA-IR水平降低(P<0.05);糖尿病对照组、吡格列酮组FPG、HbAlc、FINS、HOMA-IR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胰岛素和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3例使用胰岛素增敏剂以外的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良而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倒)单用胰岛素,治疗组(28例)予胰岛素+吡格列酮,疗程均为12周。在开始和结束时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体重、甘油三酯。结果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明显,HbA1c水平则较低(P〈0.01),甘油三酯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体重较治疗前均增加,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T2DM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加用吡格列酮,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更好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5.
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采用吡格列酮30 mg/d联合胰岛素治疗,B组采用吡格列酮15 mg/d联合胰岛素治疗,C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3组病例的FPG、2HPG、HBA1c、HDL、LDL、TG等指标。结果A组、B组的FPG、2HPG、HBA1c值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P<0.05),C组无明显变化。A、B两组HDL升高、TG降低,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B两组间比较无差异;A、B两组LDL略升高,但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水平,且此种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可有效改善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6.
谢晓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71-2272
目的:观察使用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肝功、肾功、血脂及体重指数的变化。方法:观察17例曾使用胰岛素联合一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血糖控制差的病人,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前后之疗效。结果:加用吡格列酮后FBG、2hPG、HbA1C、胰岛素用量显著下降,肝功、肾功、血脂、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吡格列酮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患者降糖效果显著,可以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且无明显肝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8.
刘建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57-15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用量。方法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注射胰岛素,试验组除单纯注射胰岛素外,还加服吡格列酮15mg,qd在早餐前服用。以上两组患者可根据自身血糖情况,在允许范围内适当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直至血糖达标。共观察6周。记录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情况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6周后,两组在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比对照组胰岛素的用量明显降低。结论吡格列酮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将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口服吡格列酮,每日30mg;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各118例,疗程12周。结果 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有明显下降(P<0. 01);糖化血红蛋白2组均有下降,试验组为-1. 06%,对照组为-0. 51%,均P<0. 01。2组胰岛素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试验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了0. 11mmol·L-1 (P<0. 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了0. 21mmol·L-1(P<0. 01),血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 01),体重指数升高了0. 36 (P<0. 01)。试验组中,仅1例因中度肝功能异常退出试验,水肿较常见,程度轻。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2组相近。结论 口服降糖药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盐酸吡格列酮30mg,可显著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高血压状态,病人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杨逸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54+58-54,58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对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将符合2型糖尿病(T2DM)诊断并伴有超重的患者68例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予口服吡格列酮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患者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外周胰岛素敏感性提高,体重指数(BMI)无明显变化,未出现肝功能损害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结论:吡格列酮对提高外周胰岛素敏感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汤筱池 《中国药业》2010,19(17):60-61
目的比较胰岛素及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口服降糖药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8例磺脲类降糖药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胰岛素治疗,治疗组29例给予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12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以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和HbA1C均控制良好,其中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脂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甘油三酯较对照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口服降糖药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HbA1C均控制良好,同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已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而血糖控制仍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胰岛素治疗日剂量大于50单位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胰岛素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8 mg,qd,对照组继续胰岛素治疗,治疗16周,治疗前后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Flns)、C肽水平及胰岛素日剂量的测定。结果:观察组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降低Flns、C肽水平,胰岛素日剂量也明显减少(P〈0.01),且无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并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盐酸吡格列酮与人胰岛素对糖尿病的协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人高血糖低胰岛素水平状态下瑞彤 (盐酸吡格列酮 )与人胰岛素的协同作用 ;方法  以瑞彤 +人胰岛素为治疗组 ,二甲双胍 +人胰岛素为对照组 ,空腹血糖≤ 7mmol· L - 1与餐后两小时血糖≤ 9mmol· L - 1为控制达标 ,观察两组治疗至血糖达标所需的胰岛总量及治疗 12周后维持血糖达标的单日胰岛素总量。结果  治疗至血糖达标所需的胰岛素总量两组无差异 ,维持血糖达标每日所需胰岛素用量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瑞彤与外源性胰岛素在低胰岛素水平状态下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显著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用量 ,可能对糖尿病人的心血管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瑞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7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瑞彤口服治疗,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瑞彤能改善EDN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尿白蛋白的排泄率,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患者血糖指标及HbAlc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本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观察,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胰岛素组和联合组,每组各75例。胰岛素组采取胰岛素治疗,联合组采取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比不同方案对血糖的控制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低于胰岛素组(P0.05);联合组低血糖发生率1.3%较胰岛素组4.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可提升患者血糖及HbAlc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洪亚君  郭维英 《中国药房》2010,(24):2258-2259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血糖和胰岛素指标的变化。结果:连用6个月后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2h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FPG、P2hBG、HbA1c、FINS、P2hINS、HOMA-IR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少,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状态,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CSII)对确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T2DM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经CSII治疗。B组采用胰岛素诺和锐30皮下注射治疗。对比治疗2周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HomaIR明显降低(P〈0.05),Homap显著升高(P〈0.05)。结论CSII治疗能显著恢复T2DM患者胰岛素D细胞的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学龄期1型糖尿病(T1DM)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郑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初诊住院、血糖控制稳定后出院门诊长期随访的学龄期T1DM患儿64例,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应用睡前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三餐前短效胰岛素联合睡前中效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晨起空腹血糖、C肽、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情况。结果:出院治疗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C肽、晨起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6个月内,观察组发生非严重低血糖12例次,对照组发生62例次(χ2=7.14,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结论: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能够较好地控制学龄期T1DM患儿的血糖,减少非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且不增加胰岛素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2018年2月入院治疗妊娠糖尿病的82例患者分为两组,甲组采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PG、2hPG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乙组治疗后的FPG、2hPG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且治疗安全性更高,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治疗糖尿病伴甲亢的临床疗效。结果: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糖尿病伴甲亢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38例。常规组患者单纯给予甘精胰岛素进行注射,研究组在甘精胰岛素注射基础上联合复方甲亢片进行治疗,并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另外,将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3.68%;研究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天数等指标分别为(10.62±9.34)d、(43.12±10.34)U、(6.38±2.30)d,常规组为(19.73±8.67)d、(60.75±19.43)U、(9.75±4.80)d;研究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较于单一疗法,将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运用于糖尿病伴甲亢患者治疗中,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维持血糖水平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