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合并截瘫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对65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进行前路减压、植骨,并采用Kancda内固定和Z—Plate系统作内固定。结果:65例中40例随访1年以上,椎体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的88%,无1例矫正度的丢失,前方碎骨片都得到了摘除,截瘫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对严重暴破型骨折、骨扩:片引起硬脊膜囊受压并发截瘫者,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经前路应用中华长城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前瞻性地研究其内固定治疗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采用经胸膜外或腹膜后入路,对18例胸腰段骨折行前路中华长城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固定,前路彻底减压,取肋骨或髂骨椎间植骨。结果1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均获9个月~24个月随访,平均12.7个月。椎间植骨均获成功。随访期间未见后凸畸形复发或加重,神经功能获1级以上恢复者达92.3%.有1例发生了断钉,幸未造成副损伤。结论经前路手术减压直接彻底,可获得神经功能最大改善。中华长城钉棒系统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便,内固定材料由钛合金制造,生物相容性好,不必二次取出,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3月进行治疗的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60例和对照组(AF系统内固定组)60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脊髓功能恢复程度及术前术后脊柱畸形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脊髓功能恢复程度及术后脊柱畸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介绍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的临床应用并分析其优点和缺点。方法:报告了194例患者行前路减压复位固定术。以文献复习的方式比较了前路减压复住内固定与椎板减压术、经椎弓根椎体切除减压术、单纯后路复位固定术在减压上所具有的优点。结果;本组病例经6个月~9年,平均3.6年的随访,其中失访10例,所有病例平均神经功能有一级以上的恢复,假关节2例,内固定松动6例,均为骨库异体骨植骨及Kaneda器械固定的病例,其中1例假关节病人合并感染,取出内固定后,二期行后路内固定椎板融合术治愈,其余采用定期随访。结论: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能彻底减除压迫脊髓神经的骨折块,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椎体骨形态,但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操作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02年5月~2003年8月收治1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根损伤的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1~42岁,平均30.3岁.受伤原因:坠落伤7例,车祸3例,砸伤3例.  相似文献   

6.
郑桐斌 《当代医学》2013,(23):109-109
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将2007年2月-2011年12月驻马店市新蔡县人民医院骨科收入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给予Macs-TL、Kaneda和Ventro-Fix内固定系统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C组,术后脊柱后凸角度矫正及Frankel评分优于B组C、组(P<0.05);而3组手术时间与B、C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Macs-TL前路内固定术中出血少、术后脊柱后凸角度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是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系统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程旗  朱耀明 《重庆医学》2003,32(9):1242-1242
目的 正确选择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获最佳脊髓神经恢复和脊柱稳定,减少并发症。方法 本组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29例,术前X摄片、CT检查;术后1、2、3、6个月、1年摄片及部分CT检查,观察固定和减压效果。结果 29例经平均11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胸腰椎爆裂前路减压彻底,固定可靠,恢复椎体高度,正确掌握前路手术适应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在脊柱外科多见,由于骨折块的压迫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因骨折块常在前方压迫脊髓(马尾)而需行侧前路减压内固定以恢复椎体的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我科自2004年8月-2005年10月采用侧前路减压植骨Z-plate、Kaneda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后路组与前路组,各32例。前路组患者予以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路组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后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均少于前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可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2008年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前路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1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经8~24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5.2%,其中优31例,占50.8%;良21例,占34.4%;中8例,占13.1%;差1例,占1.6%。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能直接解除脊髓受压、重建颈椎稳定性,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 52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 ,行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 ,对其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椎体高度的恢复、椎管减压的程度、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侧前方入路手术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度为 (91±8) % ,手术后没有矫正度的丢失与内固定的失败 ;术前椎体前缘压缩为 (36 .5± 1 4 .8) % ,术后平均压缩 (8.1±1 1 .4) % ,术前椎管前后径压缩为 (46 .2± 1 2 .4) % ,术后平均压缩 (3± 4) % ,术后Frankel评分 1~ 2级及以上的恢复率为 91 %。结论 侧前方减压一期植骨加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非常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采取不同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2月于本院骨科进行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椎板间植骨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周后进行相关肢体功能锻炼活动,禁止负重行走,术后随访10个月,记录和统计患者骨折恢复和椎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前后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1级和2级的人数分别为11例和22例,良好率高达66%,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例和12例,良好率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观察组有1例患者愈合不良,经治疗后无恙,无任何患者出现断钉和螺钉松动的情况。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采取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椎板间植骨治疗方案效果显著,提高了术后良好率,帮助患者恢复脊髓正常功能,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择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45例对照组行单纯减压植骨融入术,45例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征、JOA评分、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4.52±1.21)min、术中出血量(40.64±2.31)mL及JOA评分(13.30±2.53)分均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上肢疼痛及颈肩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疼痛及颈肩痛评分均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取新鲜尸体标本4具制作FSU试件8个,仿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制作3种实验模型,进行三维运动生物力学评估,对试件施加2.34Nm的最大力矩,测出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的运动范围(ROM)。结果显示:(1)在屈曲运动时,稳定性骨折组(SF)植骨后刚度增加平均29.8%,不稳定性骨折组(NF1)植骨后,较之正常组刚度下降8.6%,但上钢板后刚度增加18.9%;(2)在过伸运动时,稳定性和不稳定性骨折组植骨后均未能增加刚度,上钢板后则刚度增加明显;(3)在侧弯时,不稳定性骨折组上钢板后(NF2)刚度增加10%~15%;(4)旋转时,不稳定性骨折组,植骨和上钢板后刚度与正常组比较仍有差异。为此,我们建议在稳定性植骨组没必要上内固定;在不稳定性组,植骨后应上内固定。不论哪种类型,可靠的外固定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颈椎损伤手术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移植或钛网加自体骨移植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32例。结果32例术后随访6月-4年6月,平均2年7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级以上改善,未见内植物松动、脱落及断裂者,植骨在4个月内融合。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损伤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和评估USA-Plate和Z-Plate在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19例胸腰段陈旧性骨折患者行椎管侧前方减压,USA-Plate内固定11例,Z-Plate内固定8例,观察术前、术后神经损伤ASIA分级。结果:随访时间6月-18个月,平均10.6个月。ASIA分级:术前A4例,B3例,C7例,D5例;术后A3例,B1例,C4例,D3例,E7例, 1例失随访。结论:USA-Plate和Z-Plate具有稳定性好,使用方便、安全,不影响MRI检查,是理想的前路短节段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的手术特点、适应症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9月以来,对6例平均年龄32岁,受伤平均12d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行前路减压、植骨与Z-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C级4例,D级2例;脊柱后凸角(cobb法)15~40°;术前椎管占位50%~60%。结果本组经6~16月(平均11月)随访,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胸腹部感染,脊髓神经损伤无加重,植入物无松动,断裂,按ASIA神经功能评价: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2级;Denis腰背痛指数评价:5例轻度腰背疼痛,1例有中度疼痛,需偶尔服药治疗,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脊柱排列基本正常。结论胸腰椎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减压充分,骨融合可靠,可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寇剑铭  程兆明  张学康 《河北医学》2006,12(10):1023-1025
目的:探讨颈前路开槽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法:对48例脊髓型颈椎病采用经颈前路开槽式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后定期X线检查并随访所有病例。结果:随访时间平均23个月,植骨于术后3个月骨性愈合,无植骨块移位、钢板断裂或螺钉松动、脱出及断裂等,椎体间高度得到恢复并可维持良好的颈椎生理曲度。手术有效率为100%(48/48),优良率为89.6%(43/48)。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开槽式潜行充分减压,使脊髓功能尽可能恢复,植骨内固定使颈椎更稳定,也利于植骨节段融合,其临床疗效更趋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予以评价,并与前路手术进行比较。方法1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中行前路手术65例,其余65例行后路手术,对后路手术与前路手术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后路手术与前路手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手术比前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后路手术组术后1年脊柱植骨融合率优于前路手术组(P〈0.05)。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有差异(P〈0.05),前路手术组较后路组压缩程度重。术后随访,椎体前缘丢失率前路、后路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椎体后缘丢失率前路、后路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Cobb角由术前恢复到术后,前路、后路手术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前路无明显丢失,后路丢失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后路手术同前路手术相比,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效果一样,但后纵韧带要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