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玉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75-76,7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诊或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盐酸替罗非班组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欣维宁(国产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分级(TIMI 0~3级)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小板减少、其他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盐酸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72例PCI的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4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30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心电图改变、心功能影响以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心电图ST段下移程度和缺血导联数明显减少(P〈0.05);PCI术后心功能改善。围术期皮肤、黏膜及穿刺部位并发症较对照组略增高。结论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有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已确诊的A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30例)和对照组(常规PCI,30例)。替罗非班组PCI术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半量肝素,对照组仅应用全量肝素治疗,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TMP(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血流情况,24h及3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MP3'级为96.7%(29/30),对照组为80.O%(24/3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替罗非班组6.7%(2/30),对照组16.7%(5/30)(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安全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在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钙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d内替罗非班组的心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CS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周强  李皓亮 《中原医刊》2009,(11):36-38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常规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7例),疗程均为24h。结果替罗非班组24h及30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h:3.0%vs14.9%,30d:6.0%vs25.4%,P〈0.01)。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1.5±0.6)μg/L及24h平均水平(1.2±0.6)μ/L均明显较对照组[(2.4±0.5)μg/L和(1.8±0.4)μg/L]低(P均〈0.01)。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均未见大出血或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8%和19.1%,两组之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入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59例,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比较各亚组间48h心电图改变、住院期间及随访30d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出血的发生率等。结果示两组中替罗非班亚组心电图均明显改善(P〈0.01);内科保守治疗组中替罗非班亚组随访30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亚组显著降低(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CS患者使用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盐酸替罗非班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术后出现的事件或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结果:两组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再缺血事件的发生,在经桡动脉PCI围术期与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桔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4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前者给予替罗非班加常规治疗,后者仅以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30天内的临床疗效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同时观察出血发生率及需要输血的比例。结果:30天内的MACE发生率,替罗非班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出血、输血的比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老年ACS患者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h/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在ACS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卢云 《大家健康》2016,(4):111-112
目的:探讨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盐酸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均分的方式把本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80例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在该基础上研究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研究组治疗15 d、30 d 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要低(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基于常规治疗对非 ST 段抬高性急性综合征患者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安全可靠,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使用价值较高,建议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96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PCI+盐酸替罗非班)于术前给予常规量低分子肝素,术后在半量低分子肝素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0.1μg·(kg·min)-1。微量泵持续泵入共24h;对照组(PCI+低分子肝素)术前、术后只给予常规量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和肌钙蛋白I(troponinI,cTNI)峰值和达峰时间、术后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同时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即刻TIM13级血流灌注、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CK—MB、cTNI达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达峰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聚集率手术后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手术后出血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进行PCI时加入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冠脉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