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认识,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7年4月-2009年6月收治9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中有4例曾诊为纤维腺瘤,经1~3次局部切除术。行乳房单纯切除1例,扩大局部切除8例。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行象限切除,随访3~14月。结论提高对乳腺叶状囊肉瘤认识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早期治疗采用局部扩大切除(距肿瘤边缘大于2cm),对反复复发者采用单纯乳房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27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行局部扩大切除5例,象限切除3例,单纯乳腺切除13例,根治性乳房切除1例,单纯乳腺切除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5例。随访时间1~12年(中位时间6.2年)。5年生存率为88.9%。5年局部复发率为22.2%。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可靠诊断方法是病理组织学检查。单纯乳腺切除术可降低良性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复发及恶变几率。恶性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后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是否有隔处转移及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相似文献   

3.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华伟  王征 《海南医学》2008,19(3):1-2,46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原则,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21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年龄,临床症状,肿瘤大体及组织学特征,手术方式,术后放射及化学治疗,复发率,死亡率,比较良性、恶性、交界性肿瘤的不同。结果23例患者平均年龄38岁,按WHO分类标准,其中良性11例,交界性4例,恶性8例。14例行局部切除术,5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4例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式。随访18例,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12~96个月),2例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1年死于远处转移,4例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结论保证1~2cm切缘的扩大局部切除术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首选方案,局部复发的交界性和恶性肿瘤要选择乳房单纯切除术式或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4.
黄炽明 《中原医刊》2006,33(8):27-28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原则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13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8例行局部切除术,4例行乳房单纯切除术,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部患者术后随访,随访时间4~47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3年死于远处转移,2例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结论局部扩大切除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是可行的,而对肿瘤体积较大、浸润胸肌或局部切除术后复发患者则宜行乳房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2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平均年龄34岁,但发病年龄两极分布较明显。其中19例为良性,9例为交界性。全部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乳腺区段切除术12例,扩大区段切除术15例,乳房单纯切除术1例。全部病例均术后随访,时间为6~48个月,2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发病率较低,发病年龄较广,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发病较为集中,需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及穿刺/冰冻病理等因素明确诊断。规范手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23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诊疗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行局部肿块切除术16例,行乳房单纯切除术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术后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0-56个月,平均21个月,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4年死亡,1例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结论局部扩大切除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是确实可行的。临床须结合病史、肿块大小及病理类型等各种因素,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幸小均 《吉林医学》2013,(29):6109-6110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例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组织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诊断均为乳腺纤维腺瘤,所有病例均仅做包块单纯切除术。随访结果表明,3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良性乳腺叶状肿瘤(PTs)的治疗,一般认为术后局部复发与切除范围密切相关,由于PTs多呈分叶状外观,单纯包块切除难以保证切缘阴性,所以一般认为手术时应有2 cm以上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8.
乳腺叶状肿瘤30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确诊的30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良性叶状肿瘤16例,交界性叶状肿瘤9例,恶性5例。行局部肿块切除8例,单纯乳房切除术8例,改良根治术13例,姑息性肿块切除术1例。其中20例获随访1~24年,随访期间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存活,其中4例因肿瘤复发再行乳房单纯切除或改良根治术。结论 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预后影响较大,扩大的局部切除或单纯乳房切除为推荐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总结17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治状况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施行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及术后病理检查,其中良性11例,交界性4例,恶性2例。3例行局部切除术,5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8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部患者获随访;复发4例,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2年半死于肺转移。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术前诊断困难,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价值有限,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避免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本科1995年4月~2010年5月收治的8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良性4例,交界性2例,恶性2例.扩大局部切除术4例,单纯乳房切除术4例.随访6例,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13~144个月),1例恶性患者术后2年半,死于远处转移.结论 乳腺叶状囊肉瘤不适当的局部切除易复发,首次治疗时应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或乳房单纯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早期明确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355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的导管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355例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的乳腺肿瘤(良性肿瘤334例,乳腺癌21例)的导管造影表现:226例分布在主导管及一级分支导管(良性肿瘤221例,乳腺癌5例),129例分布在二、三级及小分支导管(良性肿瘤113例,乳腺癌16例),348例导管内充盈缺损(良性肿瘤334例,乳腺癌14例);86例导管中断(良性肿瘤76例,乳腺癌11例),131例导管壁破坏(良性肿瘤117例,乳腺癌14例),173例导管扩张(良性肿瘤168例,乳腺癌5例),6例导管狭窄(良性肿瘤3例,乳腺癌3例);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癌在肿瘤发生导管部位、充盈缺损形态、导管中断、导管壁破坏上具有统计学差异。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和乳腺癌导管造影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1%、76.2%、76.2%。 结论 乳腺导管造影对鉴别导管内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327例椎管内肿瘤,就其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脊髓肿瘤发病率为脑瘤的1110,胸颈腰段分别为57.5%.20.49%和20.18%。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瘤和先天性肿瘤分别占29.05%,25.38%,14.69%和18.05%。良性肿瘤占3/4。结论:脊髓肿瘤发病率低,胸腰段多发,多为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瘤和先天性肿瘤。良性肿瘤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近15年乳腺肿瘤的发病趋势和发病特点,为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思路,并对乳腺肿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材料取自1990~2004年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病理科外科手术和活检病理档案中的全部乳腺肿瘤病例,以Microsoft excel的形式储存,将数据导入SPSS11.0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统计出乳腺肿瘤1777例,占全部肿瘤病例的10.4%,其中良性肿瘤1079(例,占60.7%,恶性肿瘤698例,占39.3%;良性肿瘤的高发年龄为20~39岁,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为40~59岁;乳腺良性肿瘤中以纤维腺瘤最多见,而恶性肿瘤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多见;乳腺癌患者中ER、PR受体均阳性者比例较高.结论:乳腺肿瘤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急需分析相关因素,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定期普查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步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乳腺肿块作为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和手术确诊。回顾性分析78例良性乳腺肿块和12例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分级、RI值。结果 90例良恶性乳腺肿块中,78例为良性肿块,其中乳腺增生40例(包括腺瘤样增生及囊性增生),纤维腺瘤35例,脂肪瘤3例;12例恶性肿块中浸润性导管癌9例,原位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彩色多普勒(CDFI)特点:良性肿块血流分级以0~I级为主93.6%(73/78);RI<0.7。恶性肿块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91.7%(11/12);RI>0.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乳腺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性质以及血流情况等,能初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11例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病例相关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 本组11例患者,除1例肾上腺肿瘤较小未手术未明确病理类型外,其他1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5种病理类型的肿瘤发生。其中胃肠道间质瘤4例,恶性周围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1例,成熟型畸胎瘤1例和乳腺浸润性导管腺癌1例。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肿瘤复发带瘤生存,7例术后无瘤生存。结论 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肿瘤是一类特殊的肿瘤,具有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困难、病理类型多、预后较相应散发性肿瘤差的特点。开展针对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群的定期体检,提高该类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可能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细胞外基质蛋白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1(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ECM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肝脏、乳腺、直肠组织(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ECM1的表达,比较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淋巴结转移肿瘤和淋巴结未转移肿瘤之间的ECM1表达差异.结果:ECM1的表达如下:正常肝组织阳性率20.0%(4/20),肝癌组织阳性率85.4%(70/82);正常乳腺组织阳性率9.1%(1/11),乳腺癌组织阳性率60.0%(18/30),其中淋巴结(-)者为37.5%(6/16),淋巴结( )者为85.7%(12/14);正常直肠组织阳性率11.8%(2/17),直肠癌组织阳性率54.5%(18/33),其中淋巴结(-)者为33.3%(6/18),淋巴结( )者为80.0%(12/15).统计分析表明,对ECM1的表达,肿瘤组织高于正常组织,淋巴结转移性肿瘤高于非转移性(P<0.01).结论:ECM1在肿瘤组织中过表达,并且与肿瘤的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7.
3582例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对北京妇产医院 1982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的卵巢肿瘤的病理资料 ,按WHO标准进行登记统计。结果 :18年共收治 3582例卵巢肿瘤患者 ,按良恶性分类 ,良性肿瘤 30 6 8例 ,占85.6 5% ;恶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 514例 ,占 14 .35% (其中恶性肿瘤 4 19例 ;占 11.70 % ;交界性肿瘤 95例 ,占2 .6 5% ) ;按组织学类型分类 ,上皮性肿瘤 136 2例 ,占 38.0 2 % ;生殖细胞肿瘤 190 8例 ,占 53.2 7% ;性索间质肿瘤 2 80例 ,占 7.81% ;转移性肿瘤 18例 ,占 0 .50 % ;非特异性软组织肿瘤 14例 ,占 0 .4 0 %。恶性卵巢肿瘤中 ,以上皮性肿瘤所占比例最高 ,占 6 6 .73% ,其次为生殖细胞肿瘤占 16 .95% ,性索间质肿瘤占 13.0 3%。 2 0岁以前的恶性卵巢肿瘤中 ,生殖细胞肿瘤占 71.87% ;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平均年龄 ( 47.8± 11.0 )岁。结果提示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较上皮肿瘤更常见 ,恶性肿瘤中以上皮性肿瘤最常见 ,2 0岁以前的卵巢肿瘤中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占多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经手术治疗的46例腮腺Warthin瘤。男性40例,女性6例,男女比例为6.7:1。肿瘤全部发生在腮腺,占全部腮腺肿瘤的128%。患者年龄74%在50~70岁,其中54%在50~59岁。11例为多发性肿瘤,表现为:1)双侧腮腺发生;2)同侧腮腺多个发生,且见于脱腺后下极;3)与其他类型肿瘤相伴发生。在治疗上,采用腮腺浅叶或大部切除术,或肿瘤连同部份腺体及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Zhou B  Yang DQ  Qiao XM  Tong FZ  Cao YM  Liu P  Liu H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1):769-772
目的探讨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后的疗效及原发肿瘤缩小后保乳手术的可行性.方法自2001年7月至2003年4月用表阿霉素60mg/m^2,d1静注,紫杉醇150mg/m^2,d2持续3 h静滴,作为NCT方案治疗ⅡB和ⅢA期乳腺癌30例,21d为1个周期,术前共用3~4周期.化疗后肿瘤缩小至3cm以下者行保乳手术或改良根治术,无效者行改良根治术.结果乳腺癌原发肿瘤总有效率(ORR)为93%(28/30),15(50%)例临床完全缓解(cCR),7(23%)例病理完全缓解(pCR),13(43%)例临床部分缓解(cPR),2(7%)例无变化(no change,NC),无进展病例.26(87%)例临床TNM分期达到了降期目的, NCT前原发肿瘤中位最大径4cm(范围3~10cm),化疗后中位最大径缩小至0.8cm(范围0~6cm).3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18(60%)例符合保乳适应症.11(37%)例行保乳手术.结论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的NCT治疗可手术乳腺癌获得较高疗效,能明显地缩小甚至消灭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可以扩大保乳手术的适应证,使相当部分病人获得保乳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的MRI 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以提高该病 术前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PTB的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信号特点、动态 增强扫描病变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1例PTB术后病理诊断良性6例, 交界性2例,恶性3例,11例均表现为乳内边界清晰、分叶状肿块。MRI上病灶均表现为分叶状,MRI平扫T1WI与乳腺 实质比较,4例呈稍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T2WI 5例呈等、高混杂信号,6例呈高信号;4例肿瘤内见出血区,表现为 T1WI和T2WI均见片状高信号影;动态增强后病灶均有不均匀强化,11例均伴有不强化分隔;7例TIC呈缓慢上升型(I 型),4例呈上升平台型(II型)。结论:PTB的MRI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的特点,认识其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PTB的诊 断,但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