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母儿ABO血型不合的治疗及母体血清抗体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孕期治疗以及分娩前母体血清抗体效价与新生儿黄疸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母儿ABO血型不合患者的孕期治疗资料。62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为口服茵枝黄、静脉注射茵枝黄、静脉注射茵枝黄 免疫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清抗体效价下降以及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采用SPSS10.0的Mann-Whitney检验。对3组治疗前后的抗体效价变化值进行两两比较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的直线回归(1inear regression)对分娩前母体血清抗体效价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免疫治疗组分别与口服组(P值:抗A0.010,抗B0.024)、静脉组(P值:抗A0.027,抗B0.011)相比,治疗前后抗体效价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分娩前母体血清抗体效价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无显著相关关系,[TBILr=0.082,P=0.812;DBTLr=0.300,P=0.370]。结论 母儿ABO血型不合患者。一旦发生溶血,其严重程度并不像其发病率一般与分娩前母体血清抗体效价显著相关。为降低发病率,宜在孕期积极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必要时加用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茵、陈蒿汤配合西药治疗孕期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孕16w后开始检测母亲ABO血型抗体,效价超过1∶64为阳性,治疗组56例,给予口服中药茵陈蒿汤及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未治疗。结果治疗组56例新生儿无1例死亡及病理性黄疸发生;对照组30例分娩死婴2名,4例新生儿严重黄疸,其中1例死亡,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孕期ABO血型不合,效果满意方便经济,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产前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302例O型足月孕妇的血清IgG抗体效价及其新生儿血型、体重、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清胆红素。将302对母儿分为ABO血型不合与相合二组。统计结果表明,两组的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的新生儿体重、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清胆红素亦无明显差别(P>0.05),血清胆红素与孕妇抗体效价无明显相关(r=0.0785,P>0.05)。另外测定了40例16-36孕周的O型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及其胎儿血型。资料显示,仅根据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不能诊断ABO血型不合及预测ABO溶血病,产前测定胎儿血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AB0血型抗体效价的检测与母儿血型不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母儿血型不合是婴幼儿溶血病的重要原因 ,严重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为此 ,我们在遗传优生咨询门诊病人中 ,除了针对病因进行有关的产前诊断以外 ,还开展了母儿血型不合 -ABO血型抗体效价的检测和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病源来自院门诊妇产科 ,优生遗传咨询门诊及外院转诊患者。女方为O型血 ,男方为A型、B型、AB型血 ,包括孕前、孕期及产后。采用盐水试管凝集法 ,进行IgG抗A或抗B的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不完全抗体快速反应剂采用南京天鼎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 1∶6 4以下为正常 ,>1∶6 4为异常。结果检测 6 6 4例… 相似文献
5.
母儿ABO血型不合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母亲孕期血型血清学的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2168例ABO血型不合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分娩前孕妇最后一次IgG抗A(B)效价值为标准,效价≥1∶64者列为研究范围。新生儿HDN则观察溶血3项筛查指标及其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等。结果 2168例ABO血型不合孕妇中血清IgG抗体效价1∶64有710例,1∶128有800例,1∶256有519例,效价≥1∶512有171例。HDN发病患儿共529例。2次及以上妊娠孕妇的抗A、抗B抗体效价值大于1次妊娠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30-40岁组孕妇的抗A和抗B抗体效价高于21-29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母亲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的发生率相关,r=0.8119,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血型免疫性抗体IgG是引起HDN的主要原因,且随着IgG抗体效价的增高,HDN的发病率也增高,但不是HDN发病的唯一因素,妊娠次数的增多、年龄增大、不良生育史等因素可加重IgG抗体效价对H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艳春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10(5):91-92
目的 严重新生儿母婴ABO型不合溶血病可致高胆红素脑病。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所有孕妇及其配偶于产前检测ABO血型。对于丈夫为A、B或AB型的O型血孕妇 ,则加测IgG抗A和抗B抗体效价 :新生儿出生后 ,留取脐带血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和血清游离抗体测定。一旦确诊 ,立即采取光照疗法等 ,以降低胆红素。结果 46例患儿生后 4h~ 6h内确诊 ,并给予及时干预 ,无 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可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病例 :患者 ,女性 ,2 7岁。平素月经规律。 1998年 9月及 1999年 8月分别于妊娠 32w和妊娠 37w发生胎死宫内。2 0 0 2年 1月 2 2日来我院产前检查 (此次妊娠末次月经 2 0 0 1年 9月 3日 ) ,查血型为Rh阴性 ,O型 (以前未查过血型 )。其丈夫血型为Rh阳性 ,A型。查抗体效价 (抗人球蛋白介质 ,以下同 ) 1∶12 8。门诊给予中药治疗 ,每 2w复查抗体效价一次。 2 0 0 2年 3月 11日查抗体效价升至 1∶2 5 6。继续给予中药及血浆置换等方法治疗。 3月 2 9日查抗体效价 1∶10 2 4 ,B超提示胎儿腹水 ,即入院。患者及家属要求保胎 ,给予宫内监测 ,口服… 相似文献
8.
母婴ABO血型不合者血型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溶血病一般特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haemolytie disease of newborn,HDN)。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大多数病例出生时与正常新生儿相似,并无明显的贫血水肿和肝脾肿大,在(1~2)d后逐渐出现贫血和黄疸,程度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9.
25例重症母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产前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5例均为经产妇及有新生儿溶血病儿死亡史,其中4例孕前有输血史。抗体类型,抗D19例,占76%,抗E4例,占16%,抗C及抗c各1例。自1985年以来采用孕期置换血浆方法,使母体内抗体效价降到1:16以下。从而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使妊娠成功率提高到76%。 相似文献
10.
患儿 ,女性 ,36 + 3 周顺产 ,Apgar评分出生 0min评 6分 ,5min后评 9分 ,体重 2 4 0 0g ,羊水Ⅲ°粪染 ,出生后予吸黏液、吸氧等治疗。查体 :唇周微绀 ,前囱平软 ,呼吸平 ,双肺呼吸音稍粗 ,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律齐 ,腹软 ,四肢肌张力稍低 ,诊断 :(1)新生儿窒息 ;(2 )早产低体重儿 ;(3)羊水吸入。出生 1日发现面部、躯干黄染 ,一般反应尚可 ,血常规 :Hb 134g/L ,RBC4 7× 10 12 /L ,血型O型 ,诊断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Rh溶血症待排 )。出生第 2天黄染加重 ,反应尚可 ,输“O”型血浆 2 5ml。出生第 3天 ,患儿反应差 ,四肢肌张力弱 ,呕吐黄…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型免疫性IgG抗体对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对临床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患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检测免疫性IgG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476例临床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中,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为59.5%(283/476).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31.4%(89/283),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为79.5%(225/283),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为100%(283/283);在283例ABO新生儿溶血病中,由IgG抗A引起者占48.1%(136/283),由IgG抗B引起者占51.9%(147/283).结论:ABO血型为A型或B型的分布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检测IgG抗体效价在诊治母儿血型不合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检测IgG抗体效价在诊治母儿血型不合中的意义。方法 对孕妇为“O”型血而丈夫为其他血型的怀疑有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产妇,在孕28周以后进行ABO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595例孕妇接受筛查,抗体效价小于64的352例产妇所生新生儿中有26例发生新生儿高胆,无1例溶血,抗体效价在64~256之间的226例产妇所生新生儿16例发生新生儿高胆,仅1例溶血,抗体效价512的12例产妇所生新生儿有3例为“O”型血,9例为其它血型,有7例发生新生儿高胆,3例溶血,抗体效价为1024的4例产妇所生新生儿2例为其它血型其中1例发生高胆并溶血,另2例新生儿血型为“O”型,抗体效价为2048的1例新生儿其他血型并发生溶血性黄胆。结论 检测抗体效价可以筛查一部份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作为监测对象加以监测,特别是抗体效价高于512时应该重点监测,但高效价并不一定代表母儿血型不合及溶血。 相似文献
13.
14.
沈寅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7):57-57
ABO血型不合99%发生在孕妇O型血者,易引起流产、死胎及新生儿溶血症。本文收集有ABO血型不合的育龄期妇女122例,了解ABO血型不合与妊娠及自然流产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脐血穿刺技术用于母儿血型不合诊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脐血穿刺用于指导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 对考虑存在母儿血型不合的15例孕妇采用脐血穿刺检查脐血溶血3项、Hb、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胆红素、血型等指标综合分析。结果 15例高危孕妇母儿血型吻合5例、ABO血型不合9例,其中8例发生胎儿溶血。Rh血型不合1例,出现胎儿溶血。2例胎血Hb≤140g%,立即终止妊娠。结论 脐血穿刺用于母儿血型不合的诊断,病情评估、指导处理意见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发病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11例(A组)与同期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80例(B组)新生儿高胆进行分析。结果①91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新生儿中合并G-6-PD缺陷症11例(12.1%)。②新生儿高胆发病日龄:两组均以1~2 d为主(A组9例占81.82%,B组67例占83.75%);高峰日龄:两组均以2~3d为主(A组9例占81.82%,B组73例占91.25%);消退时间:两组均在〈6天内。发病日龄、高峰日龄、消退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新生儿贫血程度:两组之间中度贫血无显著差异(P〉0.05),但轻度贫血及血红蛋白正常者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11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新生儿:①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中合并有G-6-PD缺陷症的几率为12.1%。②高疸发病日龄基本在1~2d内,高峰日龄基本在2~3d内,消退时间均在〈6天内,与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基本相同。③新生儿轻度贫血较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明显,表明溶血会加重,但只要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病因之一.一年来,笔者对本院产科出生的244例黄疸患儿进行了HDN血型血清学检验,现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8.
背景:ABO血型不合供受者之间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受者血型的转变、移植后输血的选择等问题。
目的:观察ABO血型不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和近远期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2008武警总医院收治的10例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资料。总结植入效果,血型转变,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恢复造血功能,血型转变为完全供者型,1例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恢复,但红细胞植入延迟。所有患者在输注移植物时未出现短暂的血红蛋白尿,无严重急性溶血和迟发型溶血的发生,1例出现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见ABO血型不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移植疗效无明显影响,红细胞植入延迟的预防和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孕期夫妇血型血清学检测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HDN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1680对夫妇进行ABO 及Rh(D)血型鉴定。对妻O型夫非O型者再进一步作IgG抗A(B)效价测定及抗体特异性鉴定。对Rh(D)阴性者, 查抗D IgG抗体。对产前夫妻ABO血型不合,IgG抗A(B)抗体效价≥64或有抗D抗体者,所生新生儿结合临床作ABO 及Rh血型鉴定,Combs实验,游离抗体和抗体释放实验。以验证产前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结果 1680 对夫妇中,妻O型,夫非O型者472对,占27.5%;妻Rh(D)阴性5例,占0.30%;夫妻血型不合者不规则抗体2例占 0、42%。有流产史IgG抗A(B)抗体效价>64占夫妻血型不合者24.8%。135例IgG抗A(B)效价≥64或有抗D抗体者,因母婴型不合而发病者,占32.8%。结论 1.夫妻血型不合引起的IgG抗体效价的高低,与流产次数呈正相关趋势。 2.产前IgG抗体效价高低与产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率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针对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疾病患者采用茵陈蒿汤、维生素C联合用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患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80例孕妇,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以维生素C、苯巴比妥用药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IgG抗体效价疗效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抗体效价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7.50%、0,低于对照组的17.50%、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疾病患者采用茵陈蒿汤、维生素C联合用药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避免新生儿溶血症的出现,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