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天性巨结肠的病理—X线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新生儿及婴儿期先天性巨结肠(HD)的X线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并尝试与巨结肠类缘病(HAD)作出鉴别.方法 1岁以下先天性巨结肠病例的X线、手术及病理资料,其中详细分析最近100例病人的腹平片与钡灌肠表现.结果 214例病人钡灌肠诊断HD212例,手术结果全部病例均为HD;病理检查结果,HDl92例(89.2%),先天性结肠神经从发育不良22例(10.3%).100例HD的钡灌肠表现:均见不同程度痉挛狭窄段,其中45%见“S”征,77%的狭窄段僵直,63%见狭窄段不规则收缩,98%可见移行段;所有病例见不同程度扩张段,其中80%扩张段结肠袋减少或消失,47%扩张段收缩减弱.24小时后复查,94%病人见不同程度钡剂滞留.结论 钡灌肠是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一个很好的手段,正确的方法与一些特殊的征象相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与巨结肠类缘病的鉴别仍较困难.  相似文献   

2.
陈菊霞  顾志成 《医学信息》2009,22(2):99-100
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的5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儿,术前及术中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术后半年内回访48例恢复良好,4例仍反复发生不同程度腹胀、小肠结肠炎、余2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污粪。结论先天性巨结肠诊断方法多样,但常规方法对典型病例即可达到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新生儿及婴儿期先天性巨结肠(HD)的X线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并尝试与巨结肠类缘病(HAD)作出鉴别.方法 1岁以下先天性巨结肠病例的X线、手术及病理资料,其中详细分析最近100例病人的腹平片与钡灌肠表现.结果 214例病人钡灌肠诊断HD212例,手术结果全部病例均为HD;病理检查结果,HD192例(89.2%),先天性结肠神经从发育不良22例(10.3%).100例HD的钡灌肠表现:均见不同程度痉挛狭窄段,其中45%见"S"征,77%的狭窄段僵直,63%见狭窄段不规则收缩,98%可见移行段;所有病例见不同程度扩张段,其中80%扩张段结肠袋减少或消失,47%扩张段收缩减弱.24小时后复查,94%病人见不同程度钡剂滞留.结论钡灌肠是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一个很好的手段,正确的方法与一些特殊的征象相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与巨结肠类缘病的鉴别仍较困难.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畸形,其发病率为1/2000~5000,占各种胃肠道畸形之第二位。本病治疗方法有手术和保守治疗两种方式。洗肠是本病保守治疗和手术前准备最重要的手段。现就我对清洁洗肠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我院从1994年~1998年共收治先天性巨结肠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最小3天,最大6岁,手术治疗14例治愈出院,保守治疗16例,以洗肠为主好转出院。 二、洗肠方法:1.物品准备:肛管2条(根据年龄大小选择适宜的肛管),弯盘1个,治疗碗1个,50ml注射器1个,便盆1个,石腊油适量,手套一副,橡皮单(50×50cm~2)1块,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5.
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在诊断先天性巨结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在诊断先天性巨结肠中的作用潘翠玲刘钧澄刘唐彬△梁英杰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研究室、△病理学教研室,广州510089临床病理常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直肠粘膜神经,来诊断先天性巨结肠。本文就如何提高检验技术...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巨结肠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因素在先天性巨结肠病因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在分子水平对先天性巨结肠症的遗传基础进行了不少研究 ,本文对先天性巨结肠与 RET基因系统 ,EDN基因系统和同源框基因家族及其他基因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nNOS在先天性巨结肠和巨结肠同源病不同肠段中的表达与分布,并进一步研究两种疾病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5例先天性巨结肠及11例巨结肠同源病肠组织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并用10例正常结肠组织作对照。结果表明nNOS在先天性巨结肠、巨结肠同源病的扩张段及对照组均呈阳性反应(P>0.05);在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大多数表现为阴性反应,极少出现阳性反应;巨结肠同源病狭窄段可见为数不多的nNOS阳性细胞,且偶见含较多阳性细胞的巨大神经丛。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内的阳性反应,分别与巨结肠同源病狭窄段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述结果说明nNOS的表达在先天性巨结肠和巨结肠同源病中的表达有差异,提示先天性巨结肠和巨结肠同源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9.
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影像偶有发现,解剖资料甚少,伴有其它疾病的极少。局部解剖操作时发现一例先天性巨结肠,并伴有左侧腹股沟斜疝。 男尸,约50岁,身高1.72米,体胖,腹部膨隆,死因不明。 解剖发现腹壁较厚,皮下脂肪厚2.1厘米,腹肌较薄。腹腔内结肠明显大,色灰暗,回肠左下部分突入左侧阴囊。 测量结果如下:结肠全长138.4厘米,壁厚1.0±0.2毫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的结肠发育畸形。治疗有保守和手术两种方式,但不管选择何种治疗方法,都必须先进行肠道清洁洗肠,以确保患儿生命安全。我院于1994~1995年共收治先天性巨结肠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最小3天,最大6岁,术前和保守治疗均行结肠清洁灌洗。以减轻腹胀,缓解症状,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心理护理: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有时过分顺从、娇惯,在孩子生病时比较焦急,精神紧张,性情暴燥,无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巨结肠是因肠壁神经节细胞缺乏所致的一种小儿科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成人先天性巨结肠少见。成人先天性巨结肠(adult congenital megacolon),又称成人Hirschsprung’s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多数认为主要是直肠、结肠远端部分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先天性缺如、  相似文献   

12.
13.
先天性巨结肠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因素在先天性巨结肠病因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在分子水平对先天性巨结肠症的遗传基础进行了不少研究,本对先天性巨结肠与RET基因系统,EDN基因系统和同源框基因家族及其他基因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腹腔镜下超声刀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应用经验.方法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36例,手术年龄3月一9岁,体重4—26公斤.手术中建立人工CO2气腹,腹部置3-4个套管。腹腔镜直视下使用超声刀,分离病变的结肠及直肠至盆底.于肛门齿状线上1.5cm环形切开直肠粘膜并向近端游离,完整剥出粘膜长约6.8cm,切断直肠肌鞘,拖出已游离的结肠,切除病变肠管,结肠近端与直肠粘膜齿状线上切口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lmin.手术出血最多l例20ml,余均小于5ml,术后近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手术打击少,术后恢复快,应用超声刀有助于手术的施行.本法对先天性巨结肠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16.
先天性巨结肠症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因病变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致肠道平滑肌持续性收缩呈痉挛状态,导致粪便通过障碍,为彻底解除患者病痛,常需手术治疗。我院1988年以来采用Swenson改良法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常见型和长段型共1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 disease, HD)是一种小儿常见神经嵴源性的肠道异常,这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而基因遗传因素是影响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本文将针对HD分子遗传学方面发病机制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畸形,尤以婴幼儿多发,并且男性高于女性,有家族遗传倾向。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但手术能达到根治。由于巨结肠的类型不同,故手术方式的选择也不相同。1984年以来,我们根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Down‘s综合征动物模型trisomy16结肠神经系发育和先天性巨结肠(HD)病变肠管蛋白基因产物9.5的神经表达。方法:Trisomy16鼠培育,细胞遗传学分析;Trisomy16鼠结肠和HD PGP 9.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1)Trisomy16鼠结肠神经系发育异常,肌间神经丛发育迟缓,粘膜下神经丛缺失,神经节细胞缺如。结论:(1)Trisomy16鼠具有稳定的遗传学特征,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