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化瘀止血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单纯予以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化瘀止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1,P<0.05).结论 应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化瘀止血中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化瘀止血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单纯予以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化瘀止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1,P<0.05).结论 应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化瘀止血中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应用早期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入院3 d后治疗,观察组入院3 d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完全栓塞率对比,观察组(90.57 %)高于对照组(49.0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及动脉瘤再次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尽早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完全栓塞率较高,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32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0例,围术期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202例,在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取中医治疗后预后良好(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中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能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后SAH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治疗组给予血管内栓塞联合中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有效率为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PLT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肿体积、N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手术方法、不同手术时间治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开颅镜下动脉瘤夹闭手术,对照组行血管介入手术;早期手术组均于48h内手术,延期手术组均于72h后手术,延期不超过10d;患者均绝对卧床,止血,补液,动态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采用开颅镜下动脉瘤夹闭手术,其总有效率达到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早期手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延期手术组(P<0.05)。结论:开颅镜下动脉瘤夹闭术及早期手术对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6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GO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大脑中动脉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尼莫地平可迅速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治疗脑动脉瘤时采用开颅夹闭和血管栓塞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茂名市中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栓栓塞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的方法治疗。根据两组患者不同Hunt-Hess分级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治疗后相关并发症、住院的时间、以及动脉瘤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中不同Hunt-Hess分级患者间G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动脉瘤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短,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究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 方法:于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 910 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成观 察组(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和对照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各 4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疾病 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社会、环境、躯体、心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 %,高于对照组 7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2.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动脉 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相比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能更有效地提升患者临床疗效、生活 质量,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脱水止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头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入神经内科的60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疼痛的语言描述评分法(VRS)评估,根据自身感受将疼痛分成4级.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头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头痛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重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重症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辅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经川芎嗪治疗,NF-κB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用弹簧圈栓塞成功。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9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的4例患者中,3例为脑血管痉挛,1例为肺部感染。结论:川芎嗪可以明显降低重型脑动脉瘤患者内NF-κB表达,改善患者的愈后,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随机对症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共1倒,对照组4侧,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神经介入中心2005年5月—2006年12月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接受介入治疗的78例患者资料。按Hunt-Hess分级分组:Hunt-HessⅠ~Ⅱ级为A组,Hunt-HessⅢ~Ⅳ级为B组。再按治疗时间分组:发病后3 h内手术为超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为早期组,发病后24 h后手术为晚期组。对各组资料进行比较,初步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不同治疗时机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78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1 a,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5分39例,4分10例,3分12例,2分4例,1分13例。结论超早期、早期进行血管内治疗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最适宜的治疗时机,可扩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抢救范围。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外科治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因及早期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60岁以上早期应用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或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22例开颅手术患者中,Hunt-Hess 1-3级17例,l6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Hunt-Hess 4-5级5例,3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死亡1例。45例栓塞治疗患者中,Hunt-Hess 1-3级33例,31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死亡1例;Hunt-Hess 4-5级12例,9例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在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中,Hunt-Hess 1-3级患者,预后良好,应早期积极行开颅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开颅手术与栓塞治疗在GOS无统计学差异,但栓塞治疗对患者创伤较少,在治疗老年患者中应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SAH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并发CV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予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 2组头痛缓解、颈项强直及血性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予脑脊液置换术可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治疗SAH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