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互助献血与无偿献血方式的血液筛查结果及影响献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在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互助献血者1907例、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18731例进行登记,并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NT)、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互助献血中,18~30岁年龄段、本科以上学历及公务员占比例最高,汉族高于维吾尔族,无偿献血与互助献血结果基本一致;互助献血不合格数明显高于无偿献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助献血是无偿献血方式的有益补充,是保障临床用血需求的一种特殊献血模式,但互助献血多为有目的性的被动献血,故应该把握好互助献血方向使其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成分献血者招募工作中实施的新策略与管理,满足日益增长单采血液成分的需求。方法制定新策略包括成分血捐献流程改进;固定成分血捐献递增式激励措施;完善服务设施;推动互助成分献血。对献血者、工作者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措施。结果 2012年,参加成分献血者2556人次,采集成分血3882个治疗量,重复献血比例达78.8%以上,新招募成分献血比例占全年总人次的21.2%,为临床提供充足、日益增长成分血的需求。结论招募成分献血者的新策略实施后,我站的成分血需求虽然增长了32%,成分血初次献血比例上升到11%;互助献血比例达到10.2%,这两比例人群的增加,不但临床供应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是调节定期捐献者不延时献血,献血热情不受影响,招募新策略的制定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使我们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发展壮大成分血捐献队伍,满足了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3.
依据《南宁互助献血登记表》,了解南宁市互助献血开展情况。指出互助献血是志愿无偿献血的有益补充。血站应严格把握互助献血方向,规范互助献血流程,以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人员构成和血液安全性差异. 方法 统计2012年长沙地区互助献血群体和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学历构成及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进行对比. 结果 互助献血人群年龄和学历构成比较均匀,而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人群以18~35岁的年轻人为主,学历越高,献血意愿越强;互助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率高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人群. 结论 互助献血存在的血液安全隐患更大,应当适度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互助献血和无偿献血的血清学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探讨互助献血的风险。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符合献血条件的1 834例互助献血者以及217 323例无偿献血者进行了血液采集和留取ETDA抗凝样本,进行ALT、HBsAg、Anti-HCV、Anti-HIV、梅毒共5个项目的初复检。结果互助献血(8.67%)的总阳性率要高于无偿献血组(6.31%),但两组的AL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互助献血组的HBsAg、Anti-HCV、梅毒均高于无偿献血组。结论无偿献血群体的血清学安全指标优于互助献血组,是血源性传播疾病较低的低危人群,应该是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群体;对互助献血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后,能确保其安全指数与无偿献血等同,可作为无偿献血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杨重旺 《健康研究》2014,(4):455-456
文章随机抽取自愿无偿献血者和互助献血者各100例,调查其对互助献血的认可度及再次献血意愿,了解互助献血对献血者献血意愿的影响,为无偿献血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互助献血是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一种献血形式,但是作为一种新模式存在利弊关系。互助献血的利处:有利于缓急临床用血的不足,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有利于壮大固定献血力量,增强稀有血型储备;有利于献血者及时享受还血政策优厚待遇。互助献血的弊处:潜在献血的强迫性;潜在输血传染风险;互助献血制度的另一个弊端,是催生了"血托"和卖血牟利现象。从而得知互助献血的利处是大于弊处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单项ALT不合格的原因,探讨如何减少单项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对我站2012年10月2013年9月参加献血的26 452人次无偿献血者,从性别、年龄、季节、献血方式、献血次数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对引起ALT增高的诱因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无偿献血者ALT单项不合格率2.8%,性别、年龄、季节对AL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互助献血比其它献血者ALT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献血次数对ATL增高无统计学意义。单项ALT增高大部分是生理性增高,与饮酒、进食油腻、疲劳、剧烈运动有关。结论加强献血前的宣传和教育,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ALT的快速筛查,降低单项ALT不合格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淮安市互助献血与普通自愿无偿献血血液在献血前筛查结果和献血后血液检测结果,分析两种不同献血类型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方法在献血前分别对3207例互助献血与58264例普通自愿无偿献血者进行征询、体检、初筛;在献血后分别对2165例互助献血与54920例普通自愿无偿献血者进行血液检测,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种献血类型在献血前征询、体检、初筛中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互助献血组血液筛查结果不合格率高于自愿无偿献血组;献血后两种献血方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合格率高,仍应是无偿献血的主体力量,亲友互助献血在献血前应加强征询、体检化验,只能作为一种紧急缺血时的临时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金华地区互助献血与无偿献血在献血前筛查结果、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数及献血后初复检5项血液检测结果,分析两种不同献血模式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方法在献血前分别对4976例互助献血与27647例无偿献血者进行征询体检、初筛等献血前筛查,合格后再献血;在献血后分别对3187例互助献血与25694例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初复检5项血液检测,所得数据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互助献血组在献血前征询体检初筛不合格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献血过程中献血不良总反应程度及献血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献血后互助献血组初复检ALT、HBs Ag、TP及合计5项不合格率均高于无偿献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合格率高,作为无偿献血的主体力量,仍应是献血事业的发展方向;互助献血作为一种紧急缺血时的补充,应在征询体检及初筛等方面加强限制,建立长效的无偿献血机制是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攀枝花市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模式的利弊,为机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3年1089人次机采血小板献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采互助献血者476人次复检不合格率3.15%,自愿机采献血者613人次复检不合格率0.82%,前者明显大于后者(χ^2=8.107,P〈0.01),其中抗-TP不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0.379,P〈0.005)。机采互助献血中初次献血率达71.64%(341/476),自愿机采献血中初次献血率仅0.98%(6/613),两种献血者的初次献血率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16.180,P〈0.001)。结论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血小板紧缺的状况,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对无锡市近几年开展互助献血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工作中遭遇的困难和挑战,制定对策实施办法.加强献血宣传和献血服务,提高人群的献血认知;制定工作流程,开展相关培训;积极推进互助献血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3.
互助献血是保障急救和临床医疗用血需求的一种特殊模式。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医院输血科、血站等协调统一,共同做好互助献血的宣传与动员,并制定互助献血流程,实施血液严格检测,以确保血液质量与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互助献血实施办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很多采供血机构依据献血法“第15条: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启动和开展了互助献血,以弥补无偿献血的不足,保证临床急救用血。但国家对互助献血的实施办法没有具体界定,很多采供血机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了亲友互助献血的实施办法。1 亲友互助献血可以发生的几种形式1.1 亲友替代等量调节无偿互助献血患者亲友献出患者所需量血液,由采供血机构统一调节血液给患者使用,献血者发给无偿献…  相似文献   

15.
黄学忠  潘乐乐 《现代医院》2011,11(4):143-145
目的利用LIS-Excel平台建立临床互助献血信息管理系统。方法通过Query向Excel中引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并建立各种互助献血信息透视图表。结果使用Query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后,不必重新在Excel中键入需要分析的数据,且在每次打开工作簿时能够自动刷新Excel数据透视图表。结论通过Excel透视图表实时监控系统对临床互助献血信息实施动态管理,有效解决了临床互助献血动员与医师绩效考核的有机结合,使无偿献血、亲友助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谢英 《中国卫生产业》2013,(31):31-31,33
目的 了解不同组织形式下献血者捐献血液不合格原因分布,为招募血源确定献血者目标群体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及复检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兰州地区2012年无偿献血者初筛检测中团体自愿无偿献血者成功献血的比例高于个人自愿无偿和亲属互助献血者,血液复检结果合格率由高到低分别是团体自愿无偿、个人自愿无偿、亲属互助献血.结论 在血液紧缺的地区应加大团体献血者的招募力度,并积极动员亲属参加互助献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托无锡市广泛开展并已取得显著成效的“互助献血”全新模式,从顺畅机制、生动宣传、着力组织、完善服务、规范管理等诸多方面对成功开展“互助献血”加以论述,以期努力促进我国献血事业健康发展,有效缓解我国医疗救治用血紧缺状况.  相似文献   

18.
刘荣敏 《中国保健》2009,(15):676-676
晕厥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也是常见的献血反应。若观察处理不及时可发生严重后果而增加献血者的痛苦,给采血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笔者统计2007年我站无偿献血者26122人次,其中167例发生献血晕厥反应,现将晕厥发生的诱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献血法》第15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补献血。可见,互助献血是在血液供应紧张时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它适用于择期手术的病人。互助献血只是一项补充性措施,不是临床用血  相似文献   

20.
在采血工作一线实行双向选择管理模式,赋予采血小组长更多的管理权限,给员工提供选择自身工作环境的权利,营造职业危机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激活采血小组工作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了采血工作能力。实施1年来,全血无偿献血人次同比增长2.69%,全血捐献同比增长6.1%;互助献血人次下降78%,互助献血量下降76.4%;街头献血人次同比增长39.93%,献血量增长46.1%;团体献血人次同比增长94.23%,献血量增长106.31%;献血者满意度提升至97.99%;街头捐血屋自主招募团体由8个增加到81个。实行双向选择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采血一线工作效率,增加了血液库存,切实保障了临床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