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侧唇腭裂患者与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在颅面部的形态结构上的差异。方法:样本包括39例12~15岁的单侧完全或不完全唇腭裂患者,均在2-3岁前行唇腭裂修复术;另外选取40例12~15岁前牙反(牙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反(牙合)组患者均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两组之间进行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比较分析。结果:唇腭裂患者的上下颌骨的发育均较前牙反(牙合)患者小,同时唇腭裂患者的下颌角较大,下颌平面较陡,相比安氏Ⅲ类组有高角型错(牙合)的趋势;而唇腭裂组患者的上前牙较为直立,下切牙的位置两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唇腭裂组患者的上下颌骨发育较安氏Ⅲ类患者小,下颌角较大,下颌平面向下向后旋转。  相似文献   

2.
唇腭裂患者与安氏Ⅲ类错牙(牙合)患者的颅面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军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2004,13(4):268-270
目的比较单侧唇腭裂患者与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在颅面部的形态结构上的差异.方法样本包括39例12~15岁的单侧完全或不完全唇腭裂患者,均在2~3岁前行唇腭裂修复术;另外选取40例12~15岁前牙反(牙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反(牙合)组患者均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两组之间进行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比较分析.结果唇腭裂患者的上下颌骨的发育均较前牙反(牙合)患者小,同时唇腭裂患者的下颌角较大,下颌平面较陡,相比安氏Ⅲ类组有高角型错(牙合)的趋势;而唇腭裂组患者的上前牙较为直立,下切牙的位置两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唇腭裂组患者的上下颌骨发育较安氏Ⅲ类患者小,下颌角较大,下颌平面向下向后旋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婴儿早期行唇腭裂手术对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 35 例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分为2 组,婴儿期接受唇腭裂手术的20 例为唇腭裂一期修复组,随访时平均年龄(9.99± 0.84) 岁;15 例于婴儿期行唇裂手术未接受腭裂修复的为单纯唇裂修复组,随访时平均年龄(10.24± 1.14) 岁;另20 名无先天性唇腭裂的10 岁龄学童作为正常对照组;3 组分别取头颅侧位片与上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2 组唇腭裂患儿之间的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生长抑制.结论:婴儿期行唇腭裂手术的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10 岁左右上颌骨发育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差异,腭裂手术不是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可早期完成该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唇腭裂修复术对下颌骨形态和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1例非唇腭裂患者(非裂患者)作为A组(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13.10岁),19例单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作为B组(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11.57岁),17例双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作为C组(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12.50岁)。在正畸治疗前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下颌骨的形态和位置,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3组患者的测量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单侧唇腭裂患者与非裂患者在ANSMe、SNB、BaNPog和CoGo-MP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CoGo、GoGn、CoGn、SGo和NMe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双侧唇腭裂患者与非裂患者在GoGn和SN-MP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SNB和CoGo-MP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唇腭裂修复术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偏后,下颌体长度减小,下颌支高度降低以及下颌骨向后、向下旋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非气管插管麻醉中112例呼吸意外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小儿各年龄段及呼吸意外发生的时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诱导期呼吸意外发生率与手术期及苏醒期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3个月~2岁年龄段与3岁~4岁及5岁~6岁年龄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呼吸意外大多发生在麻醉早期阶段,年龄愈小愈易发生呼吸意外,早期发现呼吸意外的有效监测是SpO2。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研究正常儿童与唇腭裂患儿舌系带过短的发生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3个月-12岁的485例唇腭裂患儿作为观察组,5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舌系带过短的调查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政党儿童舌系带过短发生率为3.4%,唇腭裂患儿舌系带过短发生率达7.8%。结论 唇腭裂患儿并发舌系带过短畸形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两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新辅助化疗对OSCC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口腔鳞癌(OSCC)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32例T3、T4 OSCC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单纯手术)75例:Ⅱ组(新辅助化疗+手术)57例,应用SPSS 10.0软件统计分析两组5年生存率和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①Ⅰ组和Ⅱ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8%、55.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有效者和无效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6.5%、45.9%,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中新辅助化疗无效者和Ⅰ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9%、42.8%,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Ⅱ组生存质量总分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中新辅助化疗有效者显著高于无效者(P〈0.05);Ⅱ组中新辅助化疗无效者与Ⅰ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新辅助化疗能显著提高OSCC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口腔医学》2017,(12):1104-1107
目的调查成人和青少年唇腭裂患者口腔健康、功能及生活质量状况,比较两组年龄段人群在此的差异,为提高唇腭裂患者生活质量而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例成人唇腭裂患者(19~28岁,G1)和20例唇腭裂青少年患者(10~18岁,G2)纳入实验组;对照组为20例健康成年人(19~28岁,G3)和20例健康青少年(10~18岁,G4)。运用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表(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四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唇腭裂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1.成人唇腭裂组在口腔健康影响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14,OHIP14)和美学评价方面得分显著高于成人对照组(P=0.002);在口耳鼻功能、咬合功能和治疗满意度方面得分与成人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2.成人唇腭裂组在OHIP14(P=0.024)和美学评价(P=0.008)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青少年唇腭裂患者;在口耳鼻功能、咬合功能和治疗满意度方面得分与青少年唇腭裂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人唇腭裂患者生活质量和口腔健康状况偏低。  相似文献   

9.
唇腭裂正颌手术中应用微型钢板固定后上颌骨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例唇腭裂继发畸形患者接受LeFortⅠ型手术并采用微型钢板固定,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采用标准头影侧位片测量比较.标志点A在单侧唇腭裂组中,术后平均仅后移1.2mm,上移0.8mm,SNA角减少1.3°.双侧唇腭裂组中,前移0.1mm,上移0.3mm.SNA角增加0.3°.两组之间移动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微型钢板固定技术显著地改善了唇腭裂患者正颌手术后截骨段的稳定,但不能完全消除移动,原因主要是唇腭裂整复术遗留下的疤痕组织.  相似文献   

10.
头颈部淋巴管畸形的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头颈部淋巴管畸形的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评价。方法:149例淋巴管畸形患者中单纯手术切除106例,单纯平阳霉素硬化治疗17例,手术治疗+硬化治疗22例,硬化治疗+激光治疗4例。对本组149例头颈部淋巴管畸形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是否有伴随症状、手术切除范围及病变类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9例中治愈49例,基本治愈48例,好转46例,无效6例。1岁以内发病者复发率为37%,1岁以后发病者复发率为26%,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有伴随症状者复发率为42%,无伴随症状者复发率为28%,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单发于颈部者复发率12.5%,发生在其它部位者复发率为3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手术完全切除者复发率13%,不全切除者为4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大囊型复发率为14%,小囊型复发率为3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淋巴管畸形的预后与发病年龄、有无伴随症状并无明显关系,主要与手术切除范围、发病部位以及病变类型有关。应根据患者年龄、发病部位、大小、病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个月~30岁唇腭裂患者与正常同龄人的体重差别,分析唇腭裂患者各生长阶段影响其体重的主要因素。方法唇腭裂患者1 939例,年龄3个月~30岁,按不同年龄分组,与正常对照组分性别进行体重比较,并对单纯性唇裂及单纯性腭裂患者之间体重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各年龄组唇腭裂患者体重均较正常对照组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单纯性唇裂与单纯性腭裂患者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腭裂患者各生长阶段的体重较正常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唇腭裂患者的父母生活质量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唇腭裂患者父母的生活质量、促进唇腭裂患者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115名唇腭裂患者的父母为试验组,另选198名成人(孩子健康且年龄段与试验组相仿)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按照唇腭裂类型分为3个亚组:单纯性唇裂伴或不伴牙槽突裂组(CL)、单纯性腭裂组(CP)、唇腭裂组(CLP),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按照患者年龄分为4个亚组:0~1岁、1~3岁、3~6岁、>6岁;按照学历分为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及中专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GQOLI-74)量表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评。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试验组与对照组总体及各年龄段的各项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2)不同唇腭裂类型患者的父母GQOLI-74量表各项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3~6岁患者的父母在生活质量总分、心理功能维度及社会功能维度得分上低于>6岁患者的父母(P<0.05),0~1岁、1~3岁患者的父母在社会功能维度得分上低于>6岁患者的父母(P<0.05)。4)大专及以上学历父母的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维度得分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父母(P<0.05);高中及中专学历父母的社会功能维度得分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的父母(P<0.05)。结论 唇腭裂患者父母的生活质量与正常儿童父母无明显差异;低年龄段唇腭裂患者的父母及低学历父母的生活质量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近年来甘肃省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病情况,探讨与其发病有关的影响因素,为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统计分析2005-03—2013-03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唇腭裂手术的9 7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唇裂3 546例、唇裂伴腭裂3 888例、腭裂2 286例;男女比为1.62∶1;单侧与双侧唇腭裂比为4.44∶1;左侧与右侧比为2.07∶1;农村与城市的患儿比为5.04:1;陇南市患者占总人数的40.78%;母亲文化水平为初中以下的占总人数的85.05%。结论:陇南地区唇腭裂患者占多数;唇裂合并腭裂居多;左侧多于右侧;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遗传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可能是甘肃省内先天性唇腭裂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唇腭裂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16例伴发先天性心脏病(CHD)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的情况,对这部分患儿手术的风险进行初步评价,拟制定相应的手术指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病例资料为2004-006—2007-09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唇腭裂治疗研究中心接受唇腭裂修复术的CHD患儿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为1.7岁。其中未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4例,已接受手术的患者为1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胸片、心超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全麻插管下接受唇腭裂修复手术,观察患儿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6例患儿营养状况为中等偏下水平,4例患儿心前区听诊有杂音,但血常规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3例胸片显示有心影增大,心超检查均无明显手术禁忌。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麻插管麻醉,术程30~70 min,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此类患儿,术前必须严格排除手术禁忌,尤其是肺部炎症。全麻插管麻醉需控制深度,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量是保证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唇腭裂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分析1995~2008年1209例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先天性唇腭裂患病状况与特点。结果唇腭裂患者中,主要以单侧唇裂、单侧唇裂伴腭裂、双侧唇裂伴腭裂为主,分别占27.55%、27.05%和19.69%。除单纯腭裂外,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唇腭裂患病左侧比右侧多见。唇腭裂畸形与患者的胎次关系中第一胎、第二胎、第三胎、第四胎、第四胎以上的构成比分别为24.73%、25.14%、21.34%、14.56%、14.23%。母亲中共有193例(15.96%)妊娠前3个月有接触风险因素。不同遗传亲属级别间发生唇腭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3,P〈0.01)。结论唇腭裂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胚胎发育早期的环境因素、药物影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唇腭裂患儿母乳喂养现状并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以促进唇腭裂患儿的母乳喂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994—2017年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00例唇腭裂患儿,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唇腭裂患儿母乳喂养的现状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400例唇腭裂患儿中,184例(46%)接受母乳喂养,女性患儿的母乳喂养率是男性患儿的1.868倍(95%CI:1.241~2.812),家长接受过母乳喂养专业医疗咨询患儿的母乳喂养率是家长未接受咨询患儿的1.560倍(95%CI:1.018~2.391),唇裂组的母乳喂养率是唇裂伴腭裂组的4.904倍(95%CI:3.028~7.943)。不同类型唇腭裂患儿之间的直接母乳喂养率、软质塑料奶瓶和硬质奶瓶使用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01),单侧唇裂患者的直接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其他唇腭裂患者,单侧唇裂伴腭裂的患者软质塑料奶瓶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唇腭裂患者。不同季节出生的患儿,母乳喂养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1374)。结论 本组唇腭裂患儿的母乳喂养率低于全世界范围内的非唇腭裂人群,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专业人士的医疗指导以及腭裂的存在与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侧不对称性唇裂在先天性唇腭裂疾病中的发病比例并评价其目前的整复方法。方法:对自2007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所有唇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对纳入研究标准的双侧不对称性唇裂患者通过3dMDpatient软件及SPSS17.0软件进行指标测量分析来评价双侧不对称性唇裂的各种整复方法。结果:在4467个唇腭裂患者中,双侧唇裂964人,其中双侧不对称性唇裂患者294人,约占先天性双侧唇裂的30.4%;采用单侧分期修复的患者有3项测量指标(除唇峰一人中点外)统计结果均为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采用双侧唇裂修复方法同期整复及单侧唇裂的修复方法同期整复的患者,其4项测量指标的统计结果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不对称唇裂在先天性双侧唇裂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且采用单侧唇裂的修复方法同期整复获得的手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2447例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先天性唇腭裂的患病状况及特点 ,寻找与唇腭裂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 ,为唇腭裂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1989~ 1998,10年间在原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 2 4 4 7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 ,唇裂 6 4 8(2 6 5 % )、唇腭裂 996 (40 7% )、单纯腭裂 80 3(32 8% )。唇裂伴或不伴腭裂中 ,男多于女 (2 .14∶1) ,单纯腭裂女多于男 (0 77∶1)。单侧唇腭裂明显多于双侧 ,两者之比为 4 84∶1,其中左侧者多于右侧者 ,两者之比为 2 14∶1。有遗传史的病例占病例总数的 7 4 % ,其中唇裂伴或不伴腭裂有遗传史者占唇裂伴或不伴腭裂患者的 8 2 % ,单纯腭裂有遗传史者占单纯腭裂患者的 6 5 %。母亲怀孕前 3月经历危险因素有 95 4例 ,占 39 0 % ,其中唇裂伴或不伴腭裂者 70 0例 ,占唇裂伴或不伴腭裂患者数的 4 2 6 % ,单纯腭裂2 5 4例 ,占单纯腭裂的 31 6 %。A型和O型血患者比例高于正常人群比例 ,而B型血者比例低于正常人群比例 ,单纯唇裂出生于 4~ 6月者人数小于其他季度 ,而单纯腭裂出生于 7~ 9月者人数少于其他季度 ;19例双生子中 ,均为其中之一发病 ,无同时发病者。唇腭裂伴发畸形者共 4 1例 ,占总病例数的 1 7%。结论 本资料提示唇腭裂的发生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2012年,我院收治的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56例,采用正颌联合正畸的方法进行治疗。随访624个月,观察牙颌面畸形改善情况。结果:56例患者面形改善明显,咬合关系良好,随访无复发。比较手术前后的头影测量值进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颌外科联合术前、术后正畸,可明显改善面部畸形,减少术后复发,是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