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为了解接种甲肝疫苗以来虹口区甲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改进甲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虹口区1992~2005年甲肝发病资料、甲肝疫苗接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虹口区年均甲肝发病率5.71/10万,1992—2005年甲肝发病率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成人、学生发病率显著高于学龄前儿童,2000年甲肝发病率显著升高,一季度为甲肝发病的高峰,2002年调查学龄前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为23%。结论 虹口区实施甲肝疫苗免疫策略后,甲肝发病率显著下降,为阻断甲肝后续的周期性流行,发病率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甲肝疫苗接种率务必达到有效免疫屏障的要求,建议在本区把学生作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一甲肝疫苗的首选接种对象,在发生甲肝流行时,学龄前儿童务必接种甲肝疫苗。  相似文献   

2.
王海丽 《医学动物防制》2016,(4):446-447,449
目的了解2008-2014年西宁市0~14岁健康儿童麻疹免疫状况,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并为制定免疫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每年随机选择西宁市的一个区(县),在0~岁、1~2岁、3~4岁、5~6岁、7~14岁年龄组随机抽取儿童各30名,7年共计抽取1 050名健康儿童的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在采集的1 050份血样中阳性999份,阳性率95.14%,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38%、94.29%、94.29%、98.10%、96.67%,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P<0.05)。男性儿童、女性儿童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41%、95.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19,P>0.05)。常住儿童(98.34%)抗体阳性率高于流动儿童(7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9,P<0.05)。结论西宁市0~14岁健康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5.14%,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消除麻疹队列人群免疫力95%的指标,建议继续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尤其是流动儿童应强化免疫;同时继续加强麻疹监测,建立人群牢固的免疫屏障,最终阻断麻疹在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乌鲁木齐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了解2~6岁儿童甲肝疫苗接种情况及甲肝抗体水平,为完善该市免疫规划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对2015-2019年乌鲁木齐市甲肝病例的流行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在七区一县抽取2~6岁健康常住儿童进行甲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崔咏望 《海南医学》2013,24(9):1313-1315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在儿童中的流行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2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儿血清特异性IgM,分析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及流行分布特点。结果①患儿血清肺炎衣原体IgM阳性率为35.2%。2010年阳性率最高,为42.6%,2009年阳性率最低,为29.2%。②0~6个月患儿肺炎衣原体IgM阳性率最低,为12.0%,明显低于总体水平(P<0.01);10~12岁IgM阳性率最高,为45.9%,7~9岁、10~12岁IgM阳性率明显高于总体水平(P<0.05)。③12月份受检患儿肺炎衣原体IgM阳性率最高,为44.7%;8月份受检患儿阳性率最低,为2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道疾病患儿肺炎衣原体感染率较高,春季和冬季是高发月份,衣原体感染可能与患儿机体免疫力及交叉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大连市15岁以下儿童进行甲型肝炎抗体动态监测,了解不同地区甲肝的流行状况及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 用ELISA方法对大连市15岁以下儿童进行甲肝肝炎抗体(抗-HAV)测定.结果 共采集样本680份,测得抗-HAV阳性者369份,阳性率为54.26%;郊区与市区阳性率有显著差异(χ2=17.93,P<0.05),男、女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50,P>0.05).结论 大连市2~15岁以下儿童甲肝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甲肝疫苗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宣威市1990~200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宣威市1990~2004年报告的甲肝发病资料进行年份、地区、人群、职业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全市15年共报告甲肝2260例,平均发病率为15.12/10万,占同期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4.10%,占病肝的42.65%,波动在3.45/10万~35.75/10万之间,最高达35.75/10万(1998年),地区分布主要在板桥、榕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8月开始上升,到10月达高峰,持续到12月才有所下降;男、女发病高峰均在1~19岁年龄组,25岁前男性高于女性,25岁后男女性别差异不大;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占35.18%),其次是散居儿童(占26.15%)、农民(占22.21%).结论肝炎在宣威市近年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已成为重点防制的传染病,预防甲肝的主要策略是对儿童实施常规免疫接种并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尽可能扩大人群覆盖范围,对入托入学新生漏种者给予补种;加强疫情监测、疫源地终末消毒、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解海口市儿童甲型病毒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杭体水平,以便调整儿童肝免疫策略。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竞争抑制法(EIA)检测甲肝抗体。结果 对533名儿童进行甲肝抗体检测,抗体阳性者81人,阳性率15.20%;有甲肝疫苗接种史和无接种史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37%和9.80%,差异有显著性(x2=4.84,P<0.05)。讨论 该幼儿园儿童的甲肝抗体水平较低,接种甲肝疫苗后仍未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8.
上海宝山区民工子女乙肝流行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郊区民工子女现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上海市宝山区9所民工子弟学校7~15岁非本地户籍民工子女7 239例和同年龄段城区本地户籍学生5 823例,检测外周血中乙肝标志物。调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和乙肝感染率,并与该地区本地户籍同年龄例群及该年龄段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比较。结果民工子女HBsAg阳性率为3.0%,本地户籍儿童HBsAg阳性率为0.6%,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民工子女中11~15岁组儿童HBsAg阳性率高于7~10岁组(2.0%vs 4.9%,P<0.001)。民工子女HBV感染率高于本地户籍儿童(6.1%vs 2.34%,P<0.001)。民工子女11~15岁组HBV感染率高于7~10岁组儿童(9.6%vs 3.8%,P<0.001);男生感染率高于女生(7.0%vs 5.0%,P=0.02)。民工子女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5.86%,低于本地户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94.98%),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民工子女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上海本地户籍儿童,且高于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同年龄组例群HBsAg阳性率,乙肝疫苗接种率低是其主要原因,需进一步加强民工子女计划免疫接种的宣传和监督。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喀什地区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麻疹、甲肝、乙肝免疫水平,评价预防接种效果。方法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抽取乡、村,每个村抽取10人(各年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组7个年龄组人群脊灰、麻疹、甲肝、乙肝IgG抗体。结果健康人群中脊灰、麻疹、甲肝、乙肝IgG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68.68%、62.42%、83.35%、53.02%。四者中甲肝IgG抗体阳性率最高,乙肝IgG抗体阳性率最低。结论喀什地区健康人群的脊灰、麻疹、甲肝、乙肝IgG抗体阳性率较低,不能形成牢固的群体免疫屏障,建议通过改变服务模式、规范技术操作等提高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宁夏儿童蛲虫感染现状,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每县抽取1000名的12岁以下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7042名儿童,感染人数204人,感染率2.89%。感染率最高的海原县为6.02%,最低的灵武市为1.09%;山区高于川区,农村高于城市,感染率男女性别比为1∶1.49,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P<0.05);回、汉族儿童蛲虫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区和农村儿童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应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将蛲虫感染率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北农村甲型肝炎(甲肝)在非流行期与流行期的流行强度、流行规律。方法:在正定的A乡,于1990-1992年连续3次普查1985-1989年间出生的儿童甲型肝炎病毒(HAV)的流行率,以及各年龄组HAV易感者的新感染率(非流行期);对正定的B乡,于1992年末对1987-1991年出生的儿童普查HAV感染率。3个月后,该乡发生甲肝流行,对流行期甲肝的流行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正定农村1-8岁儿童HAV感染率从约4%随年龄上升到约90%;非流行期各年龄儿童易感者的HAV感染率为7.3%-33.3%,年度间有波动。流行期HAV新感染率极高,除1-岁组为36.8%稍低外,其余均在58.9%-81.1%之间,且无组间差异。儿童感染HAV以隐性过程为主,年龄较大者,呈现显性过程者所占比较亦高。结论:甲型肝炎在正定农村呈地方性流行,甲肝流行无须外来传染源的介入。流行期HAV在一定范围内迅速广泛传播。所以,我国北方农村儿童需要甲肝疫苗的保护。安全有效的甲肝疫苗会使我们比较容易地控制农村HAV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对延吉市四所幼儿园737为名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总感染率为24.69%,其中男童感染率为25.80%,女童感染率23.64%,男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所幼儿园感染率分别为28.70%,18.57%,19.02%,29.09%,它们之间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8岁儿童以每岁为一个年龄组,经统计学处理,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海南省南端地区甲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 ,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不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 ,用ELISA实验法检测抗 -HAV。 结果 人群自然感染率为 63 0 % (5 5 4 880 ) ,其中 10岁以下感染率 41 0 %。 2 0岁以下感染率 82 9% ,差异有显著性 (x2 =114 0 0 ,P <0 0 5 ) ;性别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x2 =1 13 ,P >0 0 5 ) ;各自然村的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x2 =5 16,P >0 0 5 )。 结论 该地区是甲型病毒性肝炎人群免疫屏障较低的地区 ,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防止“病从口入”。对易感人群实施疫苗免疫接种 ,接种重点为 10岁以下儿童 ,防止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  相似文献   

14.
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511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用乳胶颗粒凝集法检测患者急性期血清MP-IgM。结果:511例患儿中,急性MP感染89例(17.4%),感染率随年龄段增加呈升高趋势(P<0.01)。连续2年MP急性感染率分别为14.5%、19.6%。不同季节MP感染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感染率秋季最高(27.27%),春季最低(10.2%)。MP-Ig M阳性率随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1)。MP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发病年龄11月~12岁,平均年龄(5.5±3.0)岁,所有患者均有咳嗽,52.8%有发热,13.5%有喘息;肺炎96.4%,其次是支气管炎2.2%、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1.1%。肺炎儿童胸片显示肺部斑点或斑片渗出阴影占61.8%,伴有间质改变9%,大病灶炎症或节段性炎症占29.20%。结论:肺炎支原体是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重要的致病原,感染率随年龄增高加而升高,秋季为感染发病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磁县西部山区一般人群病毒性肝炎免疫水平及感染状况。方法按照地理区域对磁县西部山区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个乡镇1个行政村,对该村1~59岁居民以户为单位采用系统抽样随机抽取居民户作为调查对象,并兼顾不同年龄组人群,采集204人份血清用ELASA方法检测抗-HAV、HBsAg、抗-HBs、抗-HBc、抗-HCV、抗-HEV。结果被调查人群抗-HAV阳性率为78.43%,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3,P<0.01);抗-HBs阳性率为31.86%,抗-HBs阳性率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19岁年龄组阳性率为59.70%,显著高于20~59岁年龄组的阳性率18.25%(χ2=35.61,P<0.01)。HBsAg阳性病例全部为男性,其它检测指标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检测结果显示,磁县西部山区低年龄组甲型肝炎的免疫水平远低于高年龄组,进一步加强儿童甲肝疫苗接种质量,提高免疫水平,对预防甲肝暴发流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拉影镇与芒市遮放镇少数民族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近况及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为该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病的普查防治工作及采用规范药物进行驱虫等防治手段提供参考。方法在拉影镇和遮放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选择一个学校的儿童,收集粪便,一份标本分别采用饱和盐水浮聚法和离心沉淀法两种浓集法检查肠道寄生虫卵。结果共检查粪便199份,肠道寄生虫感染36例,阳性率为18.09%。其中拉影镇感染率为16.16%(16/99);遮放镇感染率为20.00%(2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共检出3种肠道寄生虫卵:钩虫感染率为5.53%(11/199);蛔虫感染率为12.06%(24/199);带绦虫感染率为3.52%(7/199),蛔虫感染率显著高于带绦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调查发现,随着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结论两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其中蛔虫感染率最高。有计划地在这些地区和人群中开展卫生宣教和药物驱虫,是有效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2005-2008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5-2008年甲肝流行情况,提出防控对策.方法 对广州市2005-2008年法定传染病综合年报表进行分析.1~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来自广州市2008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发生情况来自广东省免疫预防信息系统.结果 广州市2005-2008年甲肝年均发病率2.96/10万,无暴发疫情.0~14岁低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同期甲肝总报告病例数的5.5%.农民发病所占比例最高为17.0%,其次为离退人员12.8%、家务待业12.7%、民工11.5%、工人10.9%.1~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为61.0%(95%CI 54.9%~67.1%).2005、2006年广州市无因接种甲肝疫苗引起的副反应(AEFI)报告,2007、2008年甲肝疫苗AEFI发生率分别为3.14/10万、4.88/10万.结论 广州市甲肝发病低且平稳,甲肝疫苗安全,对甲肝的控制有明显的流行病学效果.建议加强健康教育、改善流动人口聚居地的基础卫生设施、加强外来儿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有效地预防、控制甲肝.  相似文献   

18.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研究了太原市家鼠型 HFRS 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状况。结果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率为1.13%。其中学生为最高(1.87%),其次为儿童(1.10%),最低为干部(0.47%)。爆发流行单位隐性感染率(2.23%)高于非爆发流行单位(0.27%),二者差异非常显著(x~2=16.95,P<0.01),而不同年龄,性别问隐性感染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隐性感染产生抗体滴度较低,多数在1:80,超过1:320者少见。隐性感染与鼠接触有关,居室内鼠多,其隐性感染率上升(趋势 x~2=12.20,P<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估计我国不同地区自然人群甲肝的平均感染力,为甲肝免疫策略定量研究提供基础参数。方法依据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按各地调整的甲肝抗体流行率将全国划分为高度、中高度、中度、中低度和低度流行区。用简单催化模型对不同流行区的甲肝流行率资料进行拟合,估计甲肝的平均感染力。结果甲肝的平均感染力从高度到低度流行区分别为44.02%、23.09%、17.50%、10.24%和5.26%,拟合优度χ2检验后,P值均大于0.05。结论在自然人群中用简单催化模型拟合甲肝流行率资料,效果良好,获得的平均感染力数据可作为甲肝免疫策略定量研究中的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海南农村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进行现状分析,为制定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干预政策和干预重点提拱依据。方法利用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海南省儿童"六·一"体检项目,通过建立全省儿童营养评价网络平台,收集15个市县农村34097名0~60个月儿童体检信息,对儿童营养不良分类、地区分布特点、年龄、性别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海南15个市县农村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体重低下患病率为12.4%,发育迟缓患病率为18.7%,消瘦患病率为10.0%,其中海南西部地区和经济较贫困县发病率更高;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高发年龄为1~2岁和4~5岁;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结论海南农村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问题仍是近期公共卫生领域干预的重点,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