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1例肾盂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包括平扫、常规三期增强以及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结果所有患者CT平扫图像均显示为肾盂内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肿块未见明显强化。尿路成像显示为肾盂内的不规则形充盈缺损。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已成为诊断肾盂癌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侵犯肾实质而肾盂占位不明显的肾小管逆行浸润型肾盂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9例浸润型肾盂癌患者的术前多排螺旋CT平扫、皮髄交界期和实质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本组患者的患肾位于右侧6例,左侧3例;8例患肾形态无明显改变,另1例患肾隐约隆起;浸润型肾盂癌病灶形态均不规则,肾盂壁与肾实质分界不清,肾窦脂肪均消失。CT平扫病灶呈等高密度5例,等或稍低密度4例;有钙化或结石3例,出血2例,肾盂内均无明显肿块;CT值17.6~31.5Hu,平均24.6Hu。CT动态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呈相对较低密度,CT值29.4~55.2Hu,平均39.8Hu;实质期呈相对低密度,CT值38.2~73.2Hu,平均51.0Hu。结论浸润型肾盂癌从肾盂壁向肾实质浸润生长,患肾肾盂、肿瘤和肾实质分界不清,占位效应不明显,病灶呈轻中度进行性持续强化。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对19例肾盂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肾盂癌主要发生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诊断手段常用于静脉肾盂造影和B超检查,目前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检查已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方法,在评估肾实质侵犯、邻近脏器受累和转移方面起重要作用犤1,2犦。1996年11月~2001年4月,本科使用螺旋CT检查及手术病理学检查诊断了19例肾盂乳头状移行细胞癌,现对其CT表现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为44~76岁,平均65.3岁。主要症状为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11例作了静脉肾盂造影(IVP… 相似文献
6.
7.
肾盂癌是起源于泌尿道上皮的恶性肿瘤,大多数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其发病率占肾肿瘤的7%-10%。肾盂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静脉肾盂造影、B超、CT、MR,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的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越来越高。本文分析2005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盂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CT对下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或局部活检病理证实的36例下咽癌的CT图像.结果 梨状窝癌26例(72.2%),主要表现为梨状窝前壁、侧壁或后壁明显增厚,杓会厌皱襞增厚,梨状隐窝狭窄或消失,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咽后壁癌或环后区癌7例(19.5%),主要表现为咽后软组织增厚,杓椎距或环椎距明显增宽.混合型癌3例(8.3%),主要表现为下咽区广泛的软组织增厚,咽腔变窄.结论 CT可较准确地显示下咽癌形态、周围结构的侵犯,明确受侵器官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肝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2月-2005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12例小肝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通过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部分延迟扫描均可对小肝细胞癌作出定性诊断。结论螺旋CT作为非创伤性容积扫描技术对小肝细胞癌的早期检出、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中1例合并结节硬化症,11例行手术切除。结合其临床、影像学表现与手术所见和病理变化对照研究,探讨了该病的影像学诊断,重点讨论了其CT表现及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几种常见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表现,探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4月至2005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1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7例,单发结节51例,其中甲状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甲状腺癌26例;多发结节76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69例,甲状腺癌7例。CT对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3.6%,对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75.8%。结论掌握各种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隐匿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隐匿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隐匿性肝癌破裂出血病人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扫肝内呈混杂密度影,边界欠清晰,5例肝、脾周见液体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可见不均匀强化,1例肿瘤可见包膜及裂口,5例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多条裂隙;静脉期2例可见门静脉癌栓;造影剂渗漏均不明显。结论CT诊断隐匿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三期增强扫描十分必要,对于肝癌破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CT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表现,包括恶性淋巴瘤15例,胸骨后甲状腺肿11例,胸腺瘤8例,神经源性肿瘤7例,生殖细胞肿瘤4例,心包囊肿2例,淋巴管瘤1例。结果不同类型的纵隔肿瘤有其好发部位及特殊CT表现,术前CT诊断准确率达95.83%(46/48)。结论CT检查对纵隔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熟悉其征象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PBAC)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PBAC的螺旋CT表现.结果 累及1个肺叶3例,多个肺叶19例,片状阴影22例,蜂窝征22例,枯树枝征15例,CT血管造影征3例,片状磨玻璃影3例,叶间裂膨隆、牵拉、僵硬18例,邻近纵隔胸膜面的"线样征"13例.病灶周边及远处多发结节影9例,结节内伴空泡征7例,少量胸水5例,纵隔淋巴结大2例.本组病例中15例有CT复查资料,显示病灶范围扩大、密度变实.结论 通过对PBAC的螺旋CT表现的正确分析,有助于临床上及时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