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临床因素。方法将收治的15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出现心房颤动的8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出现窦性心律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上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左心房内径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成正比例,左心室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房颤动成负相关。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主要与患者心脏结构的变化、血流动力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出现心房颤动的有关因素.方法 选择14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患者有心房颤动,B组患者有窦性心律,对2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实施统计,并对全部患者实施心脏超声检查,对2组患者左、右心房直径和右心室直径进行测定,同时对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和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检测并对比,各指标简写为LAD、RAD、RVD、LVEDD和LVEF.结果 A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B组;A组LAD、RAD、RVD、LVEDD指标数值分别为(58.4±12.5)、(41.9±9.2)、(42.2±6.7)、(50.3±4.1),B组各指标分别为(44.1±8.5)、(30.6±7.4)、(31.8±7.5)、(55.8±4.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和心房颤动的出现呈现正相关,LVEDD和LVEF与心房颤动呈现出负相关.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出现心房颤动,与心脏结构改变和血流动力学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
例1患者女性 ,52岁 ,风湿性心脏病20年 ,于2002年9月27日突发心前区压榨样痛并向左肩部放射 ,伴心悸、胸闷、气促、恶心、呕吐而入当地医院治疗。心电图检查结果为快速型心房颤动 ;V4 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达1~2mm ;Ⅱ、Ⅲ、aVF、V4~V6T波深倒置 ;心肌酶谱检查结果显示肌酸激酶1001U/L、肌酸激酶同工酶90U/L、乳酸脱氢酶677U/L、乳酸脱氢酶同工酶439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88U/L。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等治疗症状缓解。次日心电图检查结果为V4 导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按是否合并心房附壁血栓分为两个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AF患者左房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单纯二尖瓣狭窄;联合瓣膜病;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结论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是RHD合并AF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单纯二尖瓣狭窄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存在使左房血栓形成的风险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在临床上使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期间该院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50例,将其随机数字表分对照组(常规临床给药)、观察组(常规联合胺碘酮治疗),各75例,对比2组ICU监护、住院时间,术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等各项指标的数据。结果观察组的ICU监护平均(1.59±1.52)d、住院平均天数(10.26±1.75)d,术后7~30 d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61.33%、57.33%、53.33%)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前后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我院收住的风湿性心瓣膜病并行瓣膜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371例,根据术前心律分为两组:房颤组(n=165)和窦性心律组(n=206),对两组患者房颤相关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左房直径、心胸比、二尖瓣面积、是否合并左房血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中,术后有97例术后转为窦性心理律;在瓣膜置换的同时行改良迷宫手术的患者较未行改良迷宫手术的患者转复率高(P<0.01);术后规律服用胺碘酮的患者较未服用胺碘酮的患者转复率高(P<0.01)。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伴心房颤动的患者,心房颤动的原因和患者的年龄、左房直径、心胸比、二尖瓣面积、是否合并左房血栓有关;瓣膜置换术后可使部分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在瓣膜置换的同时行迷宫手术可增加术后窦性心律的转复率;瓣膜置换术后规律服用胺碘酮,可以有效地维持转复的窦性心律,预防心房颤动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运用超声心动图测量31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的左房内径。其中风心病患者心房颤动15例,左房内径大小为(40.72±3.68)mm;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16例,左房内径大小为(32±7.5)mm。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与左房大小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与左房大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侯鑫磊 《中外医疗》2012,31(20):30-30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 53例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并施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对照组22例患者行术后导管介入消融术。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瓣膜置换数、心脏自动复跳例数、LVEF、术后心室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时合并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临床效果确切,并能扭转并稳定窦性心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35例风湿性心脏病病例分析中观察到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心房颤动与患者年龄大,病程长,左房内径增大(>52mm),二尖瓣病变有关,其中左房内径增大是主要因素,尤其同时伴有年龄大,病程长者心房颤动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瓣膜置换组(23例)与联合组(27例).瓣膜置换组接受瓣膜置换术,联合组接受射频消融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比较两组术后...  相似文献   

11.
风心病合并房颤占风心病患者的70%,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仍有房颤存在,影响其生活质量。1996年4月至1997年12月我们对6例风心病并房现行改良Cox-maze手术,效果较好。本文就其方法、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法,基础理论予以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风心二狭)患者心房肌组织HCN4基因表达及动作电位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为风心二狭房颤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手术患者心耳组织100mg,提取RNA后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mRNA含量,并对PCR产物测序分析;以HCN4基因mRNA和内参β-actin含量的比值作为评价HCN4基因mRNA表达水平指标;采用急性分离心肌细胞的方法将其分为MS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组和窦律(Sinus rhythm,SR)组,记录两组的动作电位(AP),观察两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的改变。结果:风心二狭房颤组及对照组HCN4基因mRNA与β-actin含量的相对表达值比值分别为0.696±0.257和0.125±0.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病人心房肌APD、APD复极至50%的时程(APD50)及APD复极至90%的时程(APD90)较窦性心律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心肌细胞HCN4基因的过度转录表达及APD缩短可能共同参与了调控风心二狭房颤的发生过程,揭示了风心二狭房颤发生的分子机制及电流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9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麻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麻醉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毕安全转运至重症监护病房。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对麻醉要求较高,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良好的麻醉管理为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就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40例和非手术69例心房纤颤复律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就两组复律前的准备、奎尼丁用量、转复电量、即时纠复率(包括单纯药物纠复率)、近期复发率、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瓣膜置换组显示奎尼丁用量小,即时纠复率高,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心功能改善明显等特点。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建议风心病房颤纠复指征,重点应转移到已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TGF-β1 mRNA表达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技术,对15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与15例正常人TGF-β1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以TGF-β1/β-actin光密度值之比作为半定量结果.结果:两组受检者均可见TGF-β1 mRNA的表达,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TGF-β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t=2.134,P<0.05).结论:风心病患者不仅存在瓣膜局部TGF-β1的表达增强,还存在外周血淋巴细胞TGF-β1的表达增强,但它在风心病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分离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7例,全部获得成功,扩张后二尖瓣口面积从0.78cm~2~0.90cm~2增至1.2cm2~1.9cm~2,左房压明显下降,心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19.
测定40例风心病患者和24例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结果表明:风心病患者tP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AI-1则明显升高;且风心病合并房颤者tPA活性明显低于无房颤者,PAI-1则明显高于无房颤者。提示风心病患者存在纤溶功能的障碍,合并房颤者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对30例风心病心衰及15例无心衰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正常组对照,发现心衰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心衰组则不增高。提示心衰时血浆大分子物质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液粘度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