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Avastin(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Avastin的用法为5mg/kg,在化疗的第2天静滴,2周后重复,至少用4次。化疗方案不限,采用3周重复,一般完成3个周期化疗与使用4次Avastin治疗同步,即评定疗效。结果9例中PR2例,SD6例,PD1例。毒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结论该治疗方法显示了Avastin作为肿瘤分子靶向联合化疗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VEGF靶向药Avastin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vastin(Bevac izum ab)是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它可抑制VEGF介导的肿瘤血管生成,以“饥饿”疗法促进肿瘤消亡,并减少肿瘤转移途径。该药已在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成为首个在临床试验中显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于2004年经美国FDA批准上市,作为一线药与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5-Fu/LV)为基础方案联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我们对该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VEGF与肿瘤肿瘤的存活需要充足血供支持,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1]。血管生成是一个多步骤复杂过程,需要大量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VEGF的单抗制备及胃癌细胞MGC803表达VEGF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从胃癌细胞MGC803克隆并在体外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利用VEGF121单克隆抗体对其产物进行鉴定,为进一步明确肿瘤组织中VEGF来源,并以VEGF为靶点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用杂交瘤技术制备VEGF121单克隆抗体,通过ELISA、^3-TdR掺入检测其活性;用RT-PCR从MGC803细胞克隆VEGF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2T重组,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以Wester  相似文献   

4.
5.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简略介绍目前处于临床Ⅲ期研究中的几个单抗并重点讨论了已上市的三个单抗herceptin、rituxan(rituximab)和panorex(mAb17-1A)在乳腺癌、淋巴瘤和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以帮助临床医师了解单抗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6.
7.
朱洪新  李锦军  万大方 《肿瘤》2002,22(3):248-250
血管新生 (Angiogenesis)是在体内已存在血管的基础上形成新生血管并随之与其吻合的过程。包括活化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浸润、管状结构形成和新生血管的成熟几个连续的步骤。近年来 ,随着对血管新生研究的日益深入 ,产生了各种血管新生抑制剂 (angiogen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制备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因子(VEGF)受体KDR抗体,通过免疫组湍不同来 的表达,为探讨VEGF及其受体对肿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提供可能方法 采用RT-PCR方法,从人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克隆KDR胞外Ⅴ-Ⅶ区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用传统的杂交瘤融合技术制备小鼠KDR单克隆抗体。通过组化及Western-blot鉴定KDR单抗的特生,最后采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对不同来源的115例  相似文献   

9.
抗VEGF肿瘤靶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顺江 《癌症进展》2010,8(2):175-179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信号蛋白分子为靶点的治疗已进入肿瘤的临床治疗,这一类药物主要特点是特异性高,针对性强,毒副作用相对较低,已逐步被国内外肿瘤领域医师所认同。这类药物目前主要包括单抗类、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抗血管生成制剂和小分子多靶点制剂。  相似文献   

10.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冲  汤钊猷 《肿瘤》1994,14(3):170-172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曾昭冲,汤钊猷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用不同动物宿主的免疫血清作被动免疫治疗肿瘤患者,已有百年历史[1]。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基本达不到疗效[2]。杂交瘤技术的出现,用抗肿瘤相关抗原的鼠单克隆抗体治疗相...  相似文献   

11.
肿瘤免疫显像和治疗是近几年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核医学放射免疫显像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优势,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新的肿瘤诊治方法。它展现了肿瘤诊治研究的突破性前景。本文就肿瘤免疫显像和治疗中单克隆抗体标记进行综述,详述了在标记核素及单克隆抗体类型的选择,介绍了目前所应用的抗体标记方法、注意事项、存在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肿瘤抗体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生物学疗法已成为治疗肿瘤有效的手段。随着新的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肿瘤免疫机制及对抗体结构特性的不断认识,寻找生物学治疗的新方法,新途径已不再困难。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抗体治疗的发展,从辅助免疫机制的激活到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药物的结合,单抗与细胞毒性的酶类结合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展望了抗体治疗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VEGF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吴胤瑛  李恩孝 《现代肿瘤医学》2005,13(5):i0005-i0008
肿瘤的生长依赖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家族是重要的血管生成正性调节因子,VEGF家族包括VEGF-A﹑VEGF-B ﹑VEGF-C﹑ VEGF-D ﹑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本文旨在对VEGF家族的结构、功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Zhen ZJ  He YJ  Sun XF  Ling JY  Zheng L  Luo WB 《癌症》2008,27(4):354-358
背景与目的:肿瘤血管功能缺陷导致肿瘤间质压力高、缺氧及酸中毒,影响化疗药物的抗瘤作用。本研究观察Avastin治疗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后肿瘤血管功能的动态改变,并探讨此改变对Avastin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M)协同抗瘤效应的影响。方法:培养人NB细胞并接种于裸小鼠形成NB裸鼠移植瘤。由裸鼠尾静脉注入Avastin5mg/kg。于Avastin治疗后6h、第3天、第6天、第9天将裸鼠分批处死,用荧光素Hoechst33342标记法检测Avastin治疗后不同时点的肿瘤血管功能。将Avastin联合CPM治疗NB荷瘤裸鼠,比较于Avastin用药后第1天予CPM化疗(联合方案Ⅰ组)或于Avastin用药后肿瘤血管功能得到最大改善的时间点予CPM化疗(联合方案Ⅱ组)的抗瘤效应。结果:Avastin治疗后第6天肿瘤血管功能得到最大改善。用Avastin和/或CPM治疗NB裸鼠移植瘤3周后,Avastin单药治疗组、CPM单药化疗组、联合方案Ⅰ组、联合方案Ⅱ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6.4%、38.2%、55.9%、66.8%。Avastin与CPM联合给药时,在Avastin用药后的第6天比第1天予CPM化疗效果较好(P<0.05)。结论:利用Avastin治疗后肿瘤血管功能得到最大改善的时机,予以CPM化疗能增加Avastin与CPM的协同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体导向治疗曾大大提高了抗肿瘤药物的选择性,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难题,诸如定位并进入肿瘤的抗体量较少,对正常组织的毒性较大,以及单抗本身或其携带的效应基因因具免疫原性而诱生体内免疫反应等。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使我们得以克隆抗体基因并在分子水平上进行重组拼接,从而使新一代单抗具有高选择性,高亲和力,高穿透力及低免疫原性等特征。同时放射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宽的适于肿瘤放射性诊断及治疗的同位素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6.
17.
靶向VEGF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的基础。目前,研究表明VEGF及其家族成员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制VEGF的表达、活性和其下游信号传递可取得明显的抗肿瘤效应,表明VEGF是一个有效的肿瘤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很早就懂得利用栓塞肿瘤的滋养血管、切断肿瘤血供来治疗肿瘤。近年来,以肿瘤血管为目标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日益引起重视。我们就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单抗靶向治疗肿瘤显示了良好前景。在基础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将抗体与化学药物、酶、放射性核素、毒素和生物诱导剂等偶联后直接杀伤肿瘤或者利用抗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在临床已有多种单抗药物投入使用,其中用于造血系统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实体肿瘤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20.
EGFR单抗与肿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通过与其配体结合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其过表达和突变体借助于信号转导使细胞生长失控和恶性化,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基于此优点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制备出针对对其的特异性抗体将给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