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乌体林斯和胸腺肽对初治涂阳肺结核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15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第一组为常规抗结核药物+胸腺肽,第二组为常规抗结核药物+乌体林斯,第三组为单纯抗结核药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末X线胸片显示病变吸收情况、痰菌的阴转情况以及测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末3组病变吸收和痰涂片阴转率没有明显差异;治疗2个月末,胸腺肽组和乌体林斯组病变吸收率和痰涂片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组CD3、CD4升高,CD8降低,CD4/CD8升高,NK细胞降低,且胸腺肽、乌体林斯2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乌体林斯和胸腺肽能明显改变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病变的吸收及痰菌的阴转速度,两种免疫辅助药物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和评价化疗并用乌体林斯治疗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191例初、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A、C组 (各50例)分别采用2H3R3Z3S3/4H3R3和2H3R3Z3E3S3/6H3R3E3加乌体林斯方案治疗;B组 (46例)、D组 (45例)单纯用2H3R3Z3S3/4H3R3和2H3R3Z3E3S3/6H3R3E3方案治疗。观察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情况。结果 2月末痰菌阴转率:A、B组分别为96.0%和78.3%;C、D组分别为92.0%和68.9%;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A、B组分别为98.0%和87.0%;C、D组96.0%和77.8%。疗程结束胸部X线改善有效率:A、B组96.0%和84.8%;C、D组92.0%和73.3%。空洞闭合A、B、C、D组分别为80.9%、63.2%、76.0%、60.9%。结论 乌体林斯能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提高免疫细胞活性,是一种较好的免疫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和评价乌体林斯在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法将72例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分为乌体林斯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化疗方案均为2HRZE/4HRE,治疗组加用乌体林斯治疗2个月,对照组不用乌体林斯.结果 治疗组第1个月痰涂片阴转率38.9%,培养阴转率44.4%;第2个月痰涂片阴转率77.8%,培养阴转率80.6%.对照组第1个月痰涂片阴转率16.7%,培养阴转率13.9%;第2个月痰涂片阴转率50.0%,培养阴转率52.8%.前2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满6个月后治疗组痰涂片阴转率97.2%,培养阴转率94.4%;对照组痰涂片阴转率91.7%,培养阴转率91.7%.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痰菌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灶吸收好转及空洞缩小关闭速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乌体林斯能加快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痰菌阴转、促进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乌体林斯可用于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5.
乌体林斯对COPD缓解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体林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乌体林斯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病率、住院次数,并对治疗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进行比较。结果乌体林斯治疗组发病次数、住院次数均减少;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及CD4^+/CD8^+、NK细胞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体林斯能够提高COPD缓解期患者的免疫功能,是一种良好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6.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好发于颜面及上肢,影响美观与情绪.治疗上目前采用方法较多,如抗病毒药物聚肌胞、病毒唑、板蓝根等全身治疗,但疗效难以令人满意[1].有文献记载应用免疫疗法有效率可达83%[2,3],疗效较好.韩钢文[4]等研究表明,外用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可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而尖锐湿疣与扁平疣都是由HPV感染引起,为了进一步探讨治疗扁平疣的有效疗法,我科于2007年6月至2009年3月应用乌体林斯与干扰素凝胶联合治疗扁平疣160例,以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联合乌体林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化痰、氧疗、平喘、解痉、并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皮下注射胸腺肽和深部肌肉注射乌体林斯,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两组均跟踪观察1年,每2周电话随访1次,并于治疗后3、6、9及12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查,观察咳嗽、咳痰和喘息等临床症状,记录肺功能FVC、FEV1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在治疗后的3、6、9及12个月的检查中,治疗组患者再次发生急性加重的间隔时间比对照组的明显延长,发生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乌体林斯对COPD急性加重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能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急性加重的频率。 相似文献
8.
乌体林斯联合博来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体林斯联合博来霉素(BLM)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或胸水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共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胸腔内注入博来霉素,治疗组32例,胸腔内注入博来霉素和乌体林斯。一个疗程结束后评价患者的近期疗效、行为状况和不良反应,并检测治疗前后胸水中癌胚抗原(CE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近期疗效、行为状况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胸水中的CEA显著低于治疗前而TNF高于治疗前(P均〈0.01),两者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1);治疗后毒副反应,两组发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比无差异,而治疗组消化道反应和白细胞下降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内注入乌体林斯联合博来霉素是姑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胸腺肽在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7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2RDCO/10RDOT方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胸腺肽治疗。连续6个月,比较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病灶吸收率、空洞关闭率及痰菌转阴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免疫细胞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病灶吸收率、空洞关闭率及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免疫细胞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多项免疫指标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腺肽能促进复治涂阳肺结核病灶吸收及痰菌转阴,与胸腺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纠正免疫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评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和草分枝杆菌菌苗对初治涂阳肺结核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18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疗程6个月。第一组为常规抗结核药物+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第二组为常规抗结核药物+草分枝杆菌菌苗,第三组为单纯抗结核药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末、2个月末、4个月末、6个月末时痰菌的转阴情况,X线胸片显示病变吸收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末3组病变吸收和痰涂片转阴率无明显差异;治疗6个月末,母牛分枝杆菌和草分枝杆菌组病变吸收率及痰涂片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母牛分枝杆菌和草分枝杆菌明显改变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病变的吸收和痰菌的转阴速度,两种免疫辅助药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痰结核菌培养检出时间 (DTP)和肺结核病人抗结核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6例住院肺结核病人,于疗程 0、7、14、30及 60d留痰行快速痰结核菌培养,记录培养阳性检出时间并追踪临床疗效以评价两者关系。结果 抗结核治疗后 40例病人对治疗显现良好反应同时其结核杆菌在培养管中的DTP逐渐延长。 16例痰菌仍阳性病人,其结核杆菌在培养管中的DTP没有变化或增长很少。结论 在预测治疗效果上DTP与肺结核治疗反应关系密切,可能是临床预测病人疗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TB infection of T cells spot test,TSPOT.TB)在菌阳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市胸科医院、连云港第四人民医院及盐城县人民医院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住院的菌阳肺结核患者463例,计算T-SPOT.TB的敏感率、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均值,并通过分析对比T-SPOT.TB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中影响患者T-SPOT.TB表达的因素,最后剔除上述影响因素,得出患者T-SPOT.TB的敏感率及 ESAT-6和 CFP-10的表达水平。结果共收集患者463例,其中男239例,女224例,T-SPOT.TB在菌阳肺结核中的敏感率为83.59%(387/463),其中 ESAT-6和 CFP-10斑点数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0.02±14.79(0~60)、21.19±19.40(0~80)。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复治及合并糖尿病会影响患者T-SPOT.TB的表达水平,剔除复治及合并糖尿病患者之后,T-SPOT.TB的敏感率为93.36%(211/226),ESAT-6和 CFP-10斑点数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2.31±15.62(0~60),26.64±19.74(0~80)。结论 T-SPOT.TB在肺结核患者中有较高的敏感率,在临床影响因素中,复治及合并糖尿病会影响患者T-SPOT.TB的敏感率。在临床中,我们需结合患者疾病治疗状态、合并疾病等去评估该检验结果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当剔除上述影响因素后T-SPOT.TB的敏感率明显升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初治涂阳肺结核短程化学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调查昌平区1992—1994年155例经6个月短程化学治疗的疗效及1、2、10年的随访结果 。结果 治疗结束时,痰菌阴转率、肺部病变吸收好转率各为96.8%和97.0%,治疗结束后1、2、10年的随访未见复发病人。结论 全程督导下短化具有很好的近、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作为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8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3SHRZE/6HR,治疗组肌肉注射微卡,每半月1次,共9个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1);治疗组病灶吸收,空洞关闭率分别为97.5%和9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5.0%和78.3%(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卡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可提高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TaqMan荧光PCR检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分别建立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核分枝杆菌荧光PCR对H37Rv标准菌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检测结果呈典型阳性反应,牛分枝杆菌荧光PCR对牛分枝杆菌标准菌株、BCG菌株的检测结果呈典型阳性反应,对其它分枝杆菌菌株以及常见微生物样品为阴性反应。两种荧光PCR对对应阳性重组质粒模板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单个基因拷贝,对结核分枝杆菌或BCG标准菌株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单个菌细胞。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荧光PCR对模拟感染奶样、血样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单个菌细胞。所建立的方法,全过程包括血样、奶样、痰液等临床样品的前处理、核酸提取和荧光PCR检测,可在5~6h内完成。采用上述荧光PCR方法从临床采集的疑似病人痰液中检出多份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样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适宜的初治涂阳肺结核化疗结局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利用登记治疗的118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构建了适用于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化疗结局数据模型:ln(p/1-p)=4.135—3.963·Z3—2.319·Z11—3.686·Z13—2.058·Z14,预测准确度为79.2%。结论该模型的建立为广东省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评价、预测化疗结局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