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活性成分脱氧土大黄苷(desoxyrhaponticin,DES)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模拟生理条件下,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研究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机制。结果:分子模拟建立DES与HSA的结合模型,表明维持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兼有氢键作用。光谱实验表明DES与HSA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动态结合过程,结合强度较强,DES与HSA分子的结合距离r值较小,说明发生了能量转移现象。DES对HSA的结构域微区构象产生影响,使结合位域的疏水性发生改变。荧光相图技术解析出DES与HSA反应构象型态的变迁为“二态”模型。HSA与DES互作的热力学参数表明DES与HSA之间是以疏水作用为主的分子间作用。荧光偏振定量证明了HSA与DES相互作用过程中生成了非共价复合物。结论:光谱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一致,可为研究DES与HSA相互作用本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产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氧氟沙星(oflx)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用荧光淬灭反应以及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结果测得它们之间结合常数K=2.186×105 L·mol-1,结合位点数n=15.5,供体受体间结合距离R=2.39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616。结论氧氟沙星与色氨酸残基结合生成了较弱的荧光发光体,并使其荧光淬灭。  相似文献   

3.
郭明  许建婷  范文翔 《中草药》2014,45(9):1270-1277
目的 研究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SA)结合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生理条件下,光谱法测定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参数,分子模拟构建ECH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结合模型,考察药物与SA结合机制。结果 构建的药物与BSA结合模型表明,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兼有疏水作用力。光谱实验表明ECH与BSA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结合过程,结合强度较强,ECH与BSA分子的结合距离(r)值较小,说明发生了能量转移现象。ECH对BSA的结构域微区构象产生影响,使结合位域的疏水性发生改变。分析荧光相图得出ECH与BSA反应构象型态的变迁为“二态”模型。BSA与ECH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表明ECH与BSA之间是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的分子间作用。荧光偏振定量证明了BSA与ECH相互作用过程中生成了非共价复合物。结论 光谱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一致,可为研究ECH与BSA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比较金银花活性成分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与乳铁蛋白(bovine lactoferrin,BLF)及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光谱法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测定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合参数、能量转移参数与热力学函数,探讨分子作用机制并比较分析绿原酸与不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差异。结果: CGA与BLF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动态分子作用机制,而CGA与BSA结合生成静态复合物,结合强度因温度不同存在一定差异;金银花活性成分与各蛋白质的结合距离r均很小,说明发生了能量转移现象;分子模建结果显示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兼有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结论: 计算机模拟与实验测试获得了一致性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 7.4),分别评价了齐多夫定及其乙酸酯 (AZT-E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结合类型、共存金属离子对结合的影响。 方法: 在不同温度下运用荧光猝灭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AZT,AZT-Es分别与BSA的相互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 结果: 在温度为289~310 K时,AZT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以静态猝灭为主;AZT-Es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低温下为静态猝灭,高温下静态和动态猝灭共同作用;上两种体系的结合力主要为疏水作用,以摩尔比约 1:1结合;同步荧光光谱显示,AZT-Es的加入使BSA的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构象同时发生了变化,与BSA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降低;在298 K时共存Ca2+,Zn2+,Mg2+,Cu2+,Pb2+等金属离子对两种体系结合常数的影响微乎其微。 结论: 不同温度条件下AZT,AZT-Es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不同;两种体系的结合力为疏水作用;金属离子对两种体系结合常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黄芪甲苷及环黄芪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 方法: 固定BSA浓度,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或环黄芪醇,扫描其荧光猝灭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 结果: 黄芪甲苷和环黄芪醇均能对BSA的荧光发生淬灭,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在293 K下,黄芪甲苷和环黄芪醇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35×104,8.51×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726 4,0.731 2,在310 K温度下,二者与BSA的结合常数均略有下降。二者与BSA的结合过程均属于焓变小于零、熵变大于零、吉布斯自由能小于零的自发过程,与BSA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为主。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二者均对色氨酸残基构象产生影响,对酪氨酸残基构象影响较小。 结论: 本实验阐明了黄芪甲苷和环黄芪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超滤质谱技术筛选板蓝根中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板蓝根中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超滤质谱技术,筛选板蓝根中具有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并以体外神经氨酸酶活性实验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超滤质谱筛选并鉴定出与神经氨酸酶结合的成分主要是精氨酸、告依春和腺苷,其结合常数分别为(36.23±1.12)%,(32.54±1.02)%,(9.38±0.47)%;该结果与体外酶活性实验结果一致。精氨酸、告依春的IC50分别为(1.16±0.02),(1.20±0.02) g·L-1,腺苷的IC50大于500 g·L-1结论:精氨酸和告依春可能是板蓝根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为板蓝根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亦为中药药效物质的发现提供了一种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人血清白蛋白(HSA)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猝灭。结果根据Stern-Volmer方程确定了苯磺酸氨氯地平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通过计算求得生理条件下(pH7.4)苯磺酸氨氯地平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H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5.40×104和6.82×104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15和1.18。实验考察了pH及微量金属离子对药物与HSA相互作用的影响。最后根据热力学方法确定了该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实验结果有助于阐明手性药物不同对映体的药效差异。  相似文献   

9.
祁春华  韩凤梅  曹燚  陈勇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3):1822-1825
 目的研究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之间的非共价结合特性。方法应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别测定葛根素、人血清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及其所形成复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结合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计算复合物化学计量比;通过Scatchard方程拟合计算复合物结合常数(K);根据热力学常数△H、△S推测复合物间的作用力类型。结果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形成的复合物的结合常数分别为7.59×104和8.01×104mol·L-1,最大表观化学结合计量比分别为1∶5和1∶8。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间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引力。结论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是一种研究药物与蛋白间非共价结合的灵敏快速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E)-2-[2-(4-甲氧苄基)肼基]-4-苯基噻唑(MHP)与人血清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揭示噻唑类衍生物与DNA作用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根据MHP与HSA相互作用的荧光敏化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及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处理实验数据,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MHP对HSA构象的影响. 结果: 实验发现MHP可以使HSA的荧光增强,表明两者之间发生了能量转移,能量转移的机理是MHP与HSA结合形成了复合物.荧光增强(敏化)效应主要源于给体-受体间的偶极-偶极作用的能量转移. 结论: 能量转移的结果为内原发色基团的荧光被猝灭和外源发色基团荧光被敏化,计算得到其敏化常数为-2.620 8×104.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相互作用引起HSA构象变化,提示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根皮素(phloretin)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研究phloretin与HSA之间的猝灭类型,计算二者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距离等.结果:Phloretin能使HSA发生内源荧光猝灭,属静态猝灭机制.在298,303,313 K下,phloretin与HSA结合常数分别为1.518 1×105,9.441 2×104,5.417 8×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近似为1;热力学分析表明phloretin与HSA间结合力为疏水作用;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二者结合距离为4.27 nm;同步荧光光谱表明phloretin对HSA构象影响较小;金属离子的介入会影响phloretin与HSA的结合能力.结论:荧光光谱法适合于研究根皮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光谱法研究槲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芸  崔力剑  王建明  陈晨  窦玉红  韩冬 《中草药》2011,42(4):676-679
目的研究槲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并探讨葡萄糖对二者结合的影响。方法应用光谱法研究槲皮苷与HSA的作用机制,以双对数方程和能量转移原理计算槲皮苷与HSA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结合距离;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二者的作用力类型;用同步荧光光谱考察槲皮苷对HSA构象的影响;观察葡萄糖浓度对反应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影响。结果槲皮苷对HSA的荧光猝灭过程为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合距离小于7 nm;二者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槲皮苷与HSA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色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葡萄糖的加入使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均增加。结论槲皮苷能与HSA结合并改变HSA的构象,生理浓度的葡萄糖可增加槲皮苷与H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研究川芎嗪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川芎嗪与HSA的相互作用。结果紫外光谱测定:川芎嗪与HSA结合常数K=1.57×104L/moL。荧光光谱测定:川芎嗪对HSA的内源荧光有显著的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川芎嗪与HSA形成1∶1复合物,结合常数K=1.58×1 04L/moL。川芎嗪与HSA间的结合距离r=3.5 5 nm,其作用力以静电作用力为主。同步荧光光谱测定:结合位点靠近色氨酸,并使色氨酸的疏水性增强。共存金属离子(Co2+、Zn2+、Cu2+等)对川芎嗪与HSA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影响。结论通过测定川芎嗪与HSA结合的相关参数,建立川芎嗪与HSA的体外结合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葫芦巴碱与人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在pH 7.4作用液、286nm激发波长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来研究不同浓度的葫芦巴碱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当作用温度为37℃和47℃时,葫芦巴碱与人血清蛋白间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749.03L.mol-1和106.29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077和0.7625。结论:葫芦巴碱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发射有一定的猝灭作用,并且温度的升高不利于两者的结合;同时还证明葫芦巴碱与人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力主要是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进一步全面研究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和封闭蛋白3(claudin 3,CLDN3)两者的分子间作用机理,提供借鉴和有益参考。方法 利用光谱分析法结合物理建模和网络药理学,来研究SIN与HSA和CLDN3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论表明,SIN与HSA和CLDN3两个蛋白的结合参数与已验证靶点相似,可发生相互作用。光谱实验表明,SIN与HSA和CLDN3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微环境的疏水性增强,与HSA/CLDN3分子间作用的位域以色氨酸残基为主,产生了稳定的非共价复合物。由理论分析可知SIN与HSA/CLDN3的反应机制是静态猝灭,构象型态变迁过程是1个“二态”模型,仅存在1个结合位点,相互作用主要为疏水作用力、氢键和范德华力,两个体系均符合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物理建模结果表明,在SIN与HSA和CLDN3的分子间作用中,疏水作用力和氢键起着关键作用,且结合物稳定,与光谱实验结果一致。结论 HSA作为输运蛋白,CLDN3作为与子宫内膜癌密切相关的靶点蛋白,本研究将网络药理学、光谱分析和物理建模结合起来,在不进行细胞实验的情况下,就可验证该反应通路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地鉴定中药制剂中是否添加西地那非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C18(4.6mm×250mm,5μm),流速200μL·min-1,乙腈-0.05mol·L-1乙酸铵(1:1)流动相进行分离。在ESI正离子采集模式下,采用LC/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对西地那非进行定量监测,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本方法满足分析要求,并对12种市场上中药中西地那非进行定量测定。结论目前市场中药制剂中存在添加西地那非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