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述《黄帝内经》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张仲景《伤寒论》始有《素问》、《九卷》之称。魏晋皇甫谧《甲乙经》谓《针经》、《素问》即《内经》也。《隋书·经籍志》从之。至唐王冰又以《素问》九卷、《灵枢》九卷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后世宗此,悉以《素问》、《灵枢》为《内经》之双壁。而《九卷》、《针经》、《灵枢》等,是为同书而异本也。《黄帝内经》秉承易理,博采诸家,以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现象,以天人相应、整体运  相似文献   

2.
(一)内经的创始年代及其篇次分合问题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包括了灵枢和素问两个组成部份,书目见于汉书艺文志,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并注解说:“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汉书艺文志不曾载录“素问”和“灵枢”之名。“素问”最早见于汉张仲景伤寒论序,此外梁七录、隋书经籍志亦曾载录。“灵枢”之名则载于艺文略:旧新唐志称“灵宝注黄帝九灵经”,亦有谓“九灵”即“灵枢”者。  相似文献   

3.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黄帝内经》十八卷”,而未及《素问》之名。《素问》这一书名,首见于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集》中,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说:“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据此,则《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载《黄帝内经》之书实赅有《素问》在  相似文献   

4.
一、《内经》包括《素问》《灵枢》《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书,张仲景《伤寒论·序》称“撰用《素问》九卷”,晋皇甫谧《甲乙经·序》称“今有(《鍼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亦有所亡失。”《鍼经》即《灵枢》,较为晚出。《素问》早有残  相似文献   

5.
关于《素问》缺第七一卷的问题,唐·王冰撰《素问·序》中说:“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  相似文献   

6.
绪论〔学习要点〕 1.《内经》书名含义、成书年代、作者; 2.《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 3.《内经》的主要内容。〔书名含义、成书年代、作者〕一、书名含义《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各八十一篇。《内经》:内、外相对而言。《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黄帝外经》等。经,“常也、法也、径也”,规范、经典之意。《素问》:黄帝君臣平素问答,探讨事物本始之书。《灵枢》:又称《九卷》、《针经》,意为“神灵之枢要”,道家之语。二、成书年代《内经》出自战国。秦汉以来,代有补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二部分组成。其《素问》书名,始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中《隋书·经籍志》亦载有《素问》书名魏晋之际皇甫谧认为《素问》九卷、《针经》九卷,即是《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书名自张仲景首言以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为祖国医学最早记载按摩的医学著作。《黄帝歧伯按摩十卷》虽已散佚,但在《内经》中关于推拿之论述仍然不少,《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份,共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其中《内经·素问》中论及推拿的有十二篇,《内经·灵枢》中论及推拿的有十七篇,凡四十余条。  相似文献   

9.
<正> 《内经》简介《内经》之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它包括《素问》、《灵枢》两个部分,共十八卷。是战国至先秦时代许多医家总结了前人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以问答的形式逐步写成,托名黄帝以期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 《灵枢》是《内经》的组成部分,最早称为《九卷》,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晋代王叔和《脉经》也称《灵枢》为《九卷》,皇甫谧在《甲乙经·序》始称《针  相似文献   

11.
隋唐之际,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就《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内容分类编集并加注解,这是现存研讨考证《内经》的最早之文献。因  相似文献   

12.
《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王冰曰:“《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迺其数焉。”《素问》一书,词简而义深,披阅至感不易。隋人全元起始为之训解,其注本惜已散佚。迄唐宝应中,太仆王冰大为次注,犹是上古遗文,灿然可观。然去古已远,其术晻昧,是以文注纷错,义理混淆。宋嘉祐中,林亿等奉诏校补其书,自称“正缪误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千余条”。然犹未能精备焉。明清以后,注家益多,各演所知,莫衷一是。于是笔者不揣愚陋,撷取  相似文献   

13.
正《黄帝内经》(下称《内经》)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医学典籍,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经典之作。历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赞赏有加,并以其为指导,著书立说,行医治病。对后世临床医学影响深远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自序中明言"撰用《素问》《九卷》(即《灵枢》)"。  相似文献   

14.
明代医家马莳(字玄台,浙江绍兴人)的《内经》研究成果丰硕,他于15世纪80年代将《内经》重新分卷注释,撰成《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及《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各9卷,前者是最早的《灵枢》全注本,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由于马氏娴于针灸经脉,因此其注的实用价值更大。今就笔?..  相似文献   

15.
四关首见于《内经》一书,《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对文中所提四关,隋唐医家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诸原所生》中曰:“四关,四支(肢)也。”指出四关即四肢。明代张介宾在《类经》卷八中注:“  相似文献   

16.
“宗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共出现了8次,分别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灵枢·邪客》、《灵枢·刺节真邪》四篇之中。另外,《灵枢·五味》“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中的“大气”,也指宗气。笔者依据以上内容,系统论述《内经》中的宗气,以明确《内经》中宗气的概念、分布、功能、病证等,明晰《内经》中的宗气理论。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的书名,始见于西汉刘向所编的《七略》中,在此以前未尝见有《黄帝内经》的名称,所以《黄帝内经》可认为是西汉的作品。西汉成帝时国家进行历史上第一次校书工作,待医李柱国是校正方技(医药卫生)一类的书,刘向作《七略》志其事佚,惜《七略》已,而此事难知其详了。东汉班固作《汉书,艺文志》,是根据《七略》删其要而成,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书目。其中将医药卫生分医经、经方、神仙房中等四类。前二类是医药卫生的主要书籍。医经分黄帝、扁鹊、白氏三家。黄帝这一家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等书目。后世医家谈《内经》的,多是黄帝这一家。  相似文献   

18.
<正> 【原文】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乃其数焉。世所奉行唯素问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皇甫谧次而为甲乙,诸家之说,悉自此始。其间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哕也,谨按灵枢经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曰哕。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谨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  相似文献   

19.
一、内容提示本文选自《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校点本。《内经》是我国现存成书于战国、托名黄帝的医经汇编,包括《素问》、《灵枢》两人部分,计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内经》是古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中,对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变化、诊断治疗等问题的系统理论认识,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它深入论述了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防治未病等一系列中医基础理论问题,迄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中医古籍中“其人”之含义成书于先秦至两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非其人匆教,非其人勿授.”而《黄帝内经·灵枢·官能》篇又指出:“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都在强调“其人”作为中医事业传人的重要性.古时医家对于传业授医、选择可授人均持有非常慎重的态度.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云:“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意思是说因为找不到“其人”,《黄帝内经·素问》九卷之第七卷被师氏隐藏了,后世所奉行的,只有八卷罢了.影响之大,可见一斑.那么,何谓“其人”呢?兹试从医学史上举例分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