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内导管相关中断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ICU收治留置导管的161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2018年12月ICU收治留置导管177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前馈控制相应的护理对策,分析两种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161例病人,导管中断事件10例,观察组177例病人,导管中断事件3例。观察组导管中断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39.71±5.29)分,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46.73±3.23)分,观察组治疗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前馈控制能有效减少导管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改善护理结局,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留置静脉穿刺针后外周静脉分层级管理用于儿科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静脉留置针后予以常规护理的45例患儿为对照组,2018年6月~2019年6月静脉留置针后予以外周静脉分层级管理的50例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静脉穿刺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舒适度、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78.00%,高于对照组的57.78%(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20%(P0.05);观察组患儿舒适度、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后予以外周静脉分层级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可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患儿舒适度和家属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对脑梗塞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8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脑梗塞留置导尿管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留置导尿管期间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留置导尿管期间行集束化引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导尿管留置时间、患者舒适度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漏尿、导尿管变形、引流不畅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方案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脑梗塞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留置导管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活动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2013年1~12月我院建立品质管理小组,学习与培训品质管理方法,培训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理论,更好地用护理不良事件品质管理来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记录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程序及处理方法的知晓率、主动呈报情况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情况,并与2012年1~12月未实施品质管理前相比较。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上升,实施品质管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质管理活动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队伍素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在外科持续腹腔冲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4 年 1 月至 2015 年 3 月,实施前馈干预措施,具体包括组建科室前馈控制专项管理小组,分层级进行护士培训和考核、使用视觉识别标识和腹腔冲洗安全查检单、建立基于现况-背景-评估-建议沟通程序的交接班报告模式、制订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与上报程、分阶段开展患者安全教育。 结果2012 年1月至2013 年12月腹腔冲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 26.19% 下降到 8.33% ;腹腔冲洗护理质量评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前馈控制应用于外科持续腹腔冲洗的安全管理中,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分层管理的规范化培训方式和方法。方法制定护士分层管理与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规范化培训方案,N0~N1层护士核心能力要求依据《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手册》,N2~N5层护士核心能力要求依据《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从2010年开始对急诊全科60名护士进行培训,比较实施前后培训效果。结果规范化培训之后的护理人员在综合能力、"三基"考核合格率、病人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危重病人风险评估、治疗护理措施落实、早期观察病情例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等重点护理质控监测指标方面均有提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科学的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体系为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工作能力、保证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10年7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8个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护士层级划分、确定各层级任职资格及能力要求、工作职责,落实分层培训与考核及改革工作模式,从2012年7月所有病区全部实施。比较2010年至2012年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基础护理合格率、专科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及住院患者满意度)上升(P0.01或P0.05);给药错误、压疮和管道滑脱发生率下降(P0.05);护士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提升护士职业价值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4月的新入职护士22名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5月的新入职护士19名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医院新入职护士临床带教中,评价两组临床教学效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患者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行之有效,能提高带教老师临床带教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效的肠内营养安全管理方法,以减少或避免肠内营养安全隐患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方法将前馈控制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82例胆胰疾病围术期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管理中,观察前馈控制的有效性。结果 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实施前馈控制后,肠内营养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行肠内营养治疗时的安全意识由57.14%上升至90.48%,应急处置能力由52.38%上升至85.71%,操作规范程度由71.43%上升至95.23%。结论前馈控制应用于胆胰疾病围术期肠内营养的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在行肠内营养治疗时的综合能力,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患者转运交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时间段将500例手术患者分为前馈控制前和后各250例,前馈控制前按照传统的手术室术前术后患者转运交接方法进行转运交接,前馈控制后将前馈控制理论应用于患者转运交接中,观察比较两组护士核对手术患者情况评分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前馈控制后护士核对手术患者情况评分优于前馈控制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和发生率低于前馈控制前,前馈控制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前馈控制应用于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管理中,能有效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的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理论在泌尿外科持续膀胱冲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12月(实施前)的96例行持续膀胱冲洗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2018年1月—12月(实施后)对本科室108例行持续膀胱冲洗的患者实施前馈控制干预措施,首先成立前馈控制管理小组、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培训和考核、使用防脱管警示标识、膀胱冲洗安全管理规范查检表,利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科室不良事件分析。对比前馈控制实施前后持续膀胱冲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前,膀胱冲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6.25%下降到0.93%(P0.05);实施后,持续膀胱冲洗专科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前馈控制理论应用于泌尿外科持续膀胱冲洗的安全管理中,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专科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68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8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6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规范化管理,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警标识在腹部创伤术后病人腹腔引流管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42例腹部创伤术后行腹腔引流的病人分成观察组72例(腹腔引流管288根)和对照组70例(腹腔引流管285根)。观察组实施管道预警标识和健康教育评估,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病例护理隐患及缺陷率、病人健康行为依从率和病人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士对多管道识别准确率提高,护理隐患及缺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病人行为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标识可提高护士的视觉识别,有效缩短护理时间,降低腹腔引流病人管道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病人健康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前馈控制管理在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21年8月-11月符合标准的295例全麻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47例和对照组148例。对照组采用围麻醉期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管理下的围麻醉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躁动情况,拔管时与术晨的血压、心率,躁动引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拔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与术晨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前馈控制管理可显著降低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许阳子  金琳  徐娟华  叶静  李泳 《护理学报》2012,19(14):33-35
目的 观察前馈控制的管理方法在肿瘤科新入职护士临床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11名新入职护士发生的记录在案的26起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为:专科知识缺乏;责任心不强;法制观念淡漠;操作技术不规范;思维片面、缺乏应急性、预见性及沟通技巧欠缺等.2009年1月开始,针对原因采取前馈控制的方法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临床培训:成立护士培训前馈控制管理小组;建立三级临床培训质控体系,改进带教模式,实施导师负责制,即带教老师全程负责新入职护士1年培训期间所有的带教工作;改进培训措施,如根据肿瘤科的专科特点进行专科知识技能培训,每季度定期讲授沟通技巧等,根据医院制定的护理应急预案,结合本科实际进行培训;改变以往功能制的排班方式,实行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和责任制护理等.结果 实施前馈控制管理后新入职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7起)较实施前(26起)明显减少.结论 将前馈控制的管理方法应用在新入职护士临床培训中,保障了护理安全,提升了护士整体素质,提高了培训效果及护理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在肿瘤内分泌科新护士轮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新护士到科室培训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2008年~2011年的20名新护士列为对照组,2012年~2015年的20名新护士列为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轮科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观察组在传统轮科规范化培训计划中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对每个完成轮科培训的护士进行9个月追踪评估,比较两组护士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新护士工作满1年时,获得科室上级护士及医生的满意人数。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2例(1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50.0%)(χ~2=8.62,P0.05);观察组获得上级护士及医生满意的人数有18人(90.0%)高于对照组的14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P0.05)。结论在新护士轮科培训中应用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保障护理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查检表在肿瘤病房留置针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需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控制(质控)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肿瘤科住院的需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外周留置针置入和日常维护集束化查检表进行护理质控。比较2组护士静脉留置针规范化使用情况,包括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正确率、护士日常维护正确率和静脉留置针导管固定正确率;比较患者因留置针并发症(静脉炎或导管堵管)致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观察组护士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正确率、护士日常维护正确率和静脉留置针导管固定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因静脉炎和导管堵管致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查检表简便、可操作性强,有助于推动护士同质化、规范化操作行为,可有效降低肿瘤科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年轻护士受生活事件刺激的状况,为护理管理者促进护理质量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分别对321名年轻护士和300名社会女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人群生活事件刺激量。结果年轻护士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和负性生活刺激量高于社会女性人群(P0.05);年轻护士的工作学习压力大、生活规律重大改变(饮食、睡眠)、对现职工作不满意、扣发奖金或罚款和被人误会、错怪、诬告、议论5项负性事件刺激量显著高于社会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正常人群差,生活事件刺激,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刺激,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之一,应给予针对性培训与干预,将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和前馈控制更完善。  相似文献   

19.
刘志梅 《护理研究》2011,25(25):2322-2324
[目的]分析ICU导管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导管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确保危重病人的导管安全。[方法]分析我科2005年8月1日—2007年8月31日55起导管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应用前馈控制管理方法对ICU各类导管进行管理,并与实施前馈控制的2007年9月1日—2009年8月31日导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前馈控制管理方法后ICU导管安全不良事件发生23起,少于前馈控制前(55起)。[结论]前馈控制管理是ICU导管安全护理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查对制度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6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实施查对制度情景模拟训练,分别观察2015年1—5月(培训前)和2015年6—12月(培训后)查对制度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培训后低年资护士对情景模拟演示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查对制度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培训前显著降低(P0.05);培训后护士GSES评分(3.14±0.23)分,较培训前的(2.56±0.25)分显著提高(P0.01);培训后护士对情景模拟训练能够"提高规范操作能力""提高专业发展能力"的满意度均95%。结论查对制度情景模拟训练教学能够降低年资护士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士的规范操作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