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规范拔尿管方法、降低男性患者拔除尿管疼痛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男性患者拔尿管疼痛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应用PDCA循环原则实施各项对策。结果:我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制订了规范化的拔尿管方法和流程,使男性患者的拔除尿管疼痛率由95.0%降至15.0%,护士的各项隐性能力也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拔除尿管方式进行管理控制,规范了尿管拔除方法和流程,降低了男性患者的拔管疼痛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此种方法和流程值得在临床科室推广。该活动同时增加了护士的主动管理能力,便于更好地促进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留置尿管患者舒适度的实施效果。方法开展以"提高留置尿管患者舒适度"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把握教学现状、设定目标、解析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通过上述5个步骤来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舒适度。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不适率从73.2%降至44.4%,其舒适度提高的目标达成率为74.6%;护理人员责任心品管手法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责任荣誉均有所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留置尿管患者的舒适度,也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意外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质管理圈管理方法管理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意外拔管率从10.90%降低至4.20%,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意外拔管率效果明显,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鼻饲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晓霞  董敏  吴玲燕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49-165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老年鼻饲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降低老年患者鼻饲管非计划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老年患者鼻饲管非计划拔管率由改善前的18.8%降低至改善后的7.6%。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老年患者鼻饲管非计划拔管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 科室成立品管圈,共有成员9名,以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应用品管圈活动的PDCA循环管理办法,通过鱼骨图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评价效果等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后,ICU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8.95%降至5.9%,运用品管圈后ICU非计划性拔管率显著降低。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整个活动过程使护理人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12月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3例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选择2012年1~9月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3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立"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管理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喉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意外拔管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应用品管圈管理中的路径管理对五官科喉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结果运用品管圈管理五官科喉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意外拔管率从8.1%降低至1.2%,基本达到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五官科喉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意外拔管率有较好效果,保证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降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开展"降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现状进行分析,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观察实施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由活动前的31.7%降至活动后的14.3%(P0.01);QCC目标达标率为113%;进行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综合能力普遍得到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率方面效果显著,可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参与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腹水患者腹腔穿刺置管意外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主题后制定目标与计划,分析感染科腹水患者腹腔穿刺置管意外拔管的原因,采取规范固定方法、加强操作培训和护理评估、严格交接管理等对策,观察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腹水患者腹腔穿刺置管意外拔管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腹腔穿刺置管意外拔管率由5.5%降至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腹腔穿刺置管意外拔管率,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质管理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降低胃肠减压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比较活动前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胃肠减压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率由活动前的16.8%降低至活动后的6.3%。结论品管圈对降低胃肠减压患者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深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改进对策,制定管道固定的流程和护理措施。将实施品管圈前后深静脉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品管圈活动前深静脉拔管率为10.8%,活动后拔管率为4.1%,比活动前降低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平均置管时间液明显少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圈员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管理意识,规范管道固定方法和护理流程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拔除留置尿管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拔除留置尿管的适宜时间,为临床早期安全拔管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7-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选择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3天及第5天拔除留置尿管。比较拔管后急性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及下尿路不适症状的情况,同时对拔管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e多元回归分析。结果3组患者拔除留置尿管后急性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组泌尿系统感染率低于术后第3天拔除尿管组及术后第5天拔除尿管组;3组患者拔管后下尿路不适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组患者不适症状最轻,术后第3天拔除尿管组次之,术后第5天拔除尿管组不适症状较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自主神经保护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自主神经保护患者拔管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危险是完全自主神经保护患者的7.42倍。结论自主神经保护是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拔除留置尿管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主要危险因素。与术后第3天及常规第5天拔管相比,直肠癌术后第2天拔除留置尿管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对于完全自主神经保护或中高位直肠癌的患者而言,术后第2天为适宜的拔除留置尿管时间。部分自主神经保护或低位直肠癌的患者应适当延长留置尿管时间,以减少拔管后急性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血栓形成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血栓形成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应用PDCA循环原则实施各种对策。结果我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制定了规范的PICC置管流程及管道维护流程,同时制订了标准化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使PICC血栓形成率由7.4%下降到1.5%,护士的各项隐性能力得到提升。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对PICC置管及管道维护进行质量控制,规范了PICC置管和维护方法以及流程和健康教育内容,降低了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血栓形成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给科室和医院带来创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2015年科内拔管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对策并组织实施,再次调查成果,整理、规范方法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科室内拔管率低于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拔管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总结分析神经外科患者留置胃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并评估活动后的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神经外科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降低,由活动前的23.35‰降至10.73‰,目标达成率为108.89%,进步率为54.05%。圈员们在品管圈法的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助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神经外科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既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超早期拔除尿管的可行性及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甲乳外科、肝胆外科、耳鼻咽喉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1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13例)和对照组(114例)。干预组经评估Steward评分≥1分(即对痛刺激有反应)在麻醉恢复室实行超早期拔除尿管方案,对照组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结果 干预组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尿管相关性疼痛、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或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拔管后尿管重置率、自行排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超早期拔除尿管是安全可行的,减轻了患者尿道疼痛或尿路不适等负性体验,还降低了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同时不增加拔管后尿管重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以降低ICU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选题,对患者留置针留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评价其效果。结果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相比,活动实施后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由85.3%降低到37.3%,目标达成率为48%,改善幅度为37.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ICU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尿管拔除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缩短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减轻病人痛苦,预防或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方法]将240例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留置尿管病人随机分成3组,实验A组病人术后感觉尿管不适即"随意"排空膀胱拔出尿管,实验B组术后24 h后待膀胱充盈时拔出尿管,对照组在术后于镇痛泵使用完毕且等待膀胱充盈时一起拔管.[结果]实验A组、实验B组和对照组拔管后自然排尿率分别为82.50%、56.25%和41.25%,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A组排尿痛消失时间最短,拔管后第1次排尿量最多.[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如感觉尿管不适即"随意"排空膀胱拔出尿管,无须等24 h或到停止镇痛泵后拔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品管圈项目在降低肝胆外科术后胃管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开展以"降低肝胆外科术后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肝胆外科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计划拔管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项目前后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50例患者中,共7例患者出现胃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4.00%,固定方法不妥、患者舒适度改变、健康宣教不到位是发生胃管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2.00%(1/50)明显小于实施前14.0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98.00%(49/50)明显优于实施前76.00%(3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项目在降低肝胆外科术后胃管非计划拔管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减少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分析心脏外科ICU患者在桡动脉置管后发生意外脱管的原因,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桡动脉置管意外脱管率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成立品管圈,以"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桡动脉置管意外脱管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然后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策略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桡动脉置管意外脱管率从活动前的12.80%下降到活动后的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桡动脉置管的意外脱管率,并能改善医护合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