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锐针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该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使用钝针扣眼穿刺(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锐针穿刺(25例),比较2组患者的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感染率、渗血率及疼痛程度。结果穿刺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渗血率、感染率与疼痛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钝针扣眼穿刺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点渗血和局部感染,减轻穿刺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陶玲玲曾财花殷鹭程静李敏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22,23(5):70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钝针扣眼穿刺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利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的患者70例,按住院床号数分为A组40例、B组30例,A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B组采用绳梯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和疼痛程度。结果 A组血管瘤的发生率、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和对穿刺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较为理想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钝针扣眼穿刺法实施效果分析,探讨适合透析病人的穿刺方法。[方法]将60例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实施钝针扣眼式穿刺方法,不能成功实施的,改为锐针穿刺,尽量使用绳梯式方法。24个月后对退出钝针扣眼穿刺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并对不同穿刺方法的并发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3例病人可继续实施钝针扣眼穿刺法,占38%,37例病人由于穿刺点瘙痒、硬结、感染、穿刺不顺等各种原因退出。所有病人对钝针扣眼穿刺法认同度比较高,认为减轻疼痛、止血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锐针绳梯法在血栓形成方面优于钝针扣眼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臂高位内瘘、肥胖病人、穿刺血管短、位置深、痛觉特别敏感的非糖尿病病人适合选择钝针纽扣穿刺法。血管表浅、长度适宜、依从性差的内瘘病人适合选择锐针绳梯式穿刺法。区域式穿刺不被推荐,但无法完全避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探讨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进行血透患者50例,其中前臂内瘘48例、上臂内瘘2例。随机分为扣眼穿刺组25例和绳梯穿刺组25例,透析后内瘘止血方法均为弹力绷带压迫法。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内瘘止血时间、闭塞、感染和动脉瘤等情况。结果扣眼穿刺组患者6个月后内瘘止血时间较6个月前减少下降,而绳梯穿刺组前后止血时间无显著变化;绳梯穿刺组6个月后内瘘横径显著增大,而扣眼穿刺组前后横径无显著变化;绳梯穿刺组内瘘发生闭塞6例,形成动脉瘤9例,显著高于扣眼穿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内瘘发生感染分别为2例和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减少血透患者内瘘止血时间,降低内瘘闭塞、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探讨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血透室维持性血透2~25 年患者50例,其中48例前臂内瘘、2例上臂内瘘。常规血液透析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随机分为扣眼穿刺组(A组)25例,绳梯穿刺组(B组)25例,透析后内瘘止血方法为弹力绷带压迫法。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内瘘血流量、出血时间、内瘘闭塞、感染、动脉瘤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流量及出血时间在实验前及实验后均无统计学差异;绳梯穿刺组6个月后内瘘横径显著增大(P<0.05),而扣眼穿刺组实验后横径无显著变化;绳梯穿刺组内瘘发生闭塞、形成动脉瘤的分别为6例和9例,显著高于扣眼穿刺组(均为1例,P<0.05);两组患者内瘘发生感染的分别为2例和1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减少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闭塞、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对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扣眼穿刺法与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影响,选取适合AVF患者的最佳穿刺方法,更好地保护内瘘。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lsevier、Wile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和万方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扣眼穿刺法与绳梯穿刺法对MHD患者影响的相关研究,由2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进行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研究,共7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MHD患者中,扣眼组的感染发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大幅上升,随访时间≤6个月时,虽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但扣眼组的感染发生率是绳梯组的3.42倍[RR=3.42,95%CI:(0.86~13.69)],随访时间>6个月时,扣眼组的感染发生率增至绳梯组的14.43倍(RR=14.43,95%CI:3.50~59.55),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8.33,95%CI:3.17~21.88,P=0.000);绳梯组血管狭窄或阻塞发生率低于扣眼组(RR=4.64,95%CI:2.01~10.72,P=0.000);2组患者血肿(RR=0.70,95%CI:0.42~1.16,P=0.170)和血栓(RR=0.83,95%CI:0.43~1.58,P=0.570)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AVF患者穿刺时,绳梯法比扣眼法有助于降低远期并发症,更利于保护内瘘血管功能以延长AVF使用寿命。我们需要更多研究来帮助制定改进扣眼穿刺技术的策略,而不是禁用此技术。作为绳梯穿刺法的有益补充,应使扣眼穿刺法发挥其优势作用,更好地服务于AVF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区域穿刺组)和研究组(钝针扣眼穿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0.82±0.46)分]低于对照组[(3.72±1.08)分],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大大减轻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痛苦,内瘘的血流量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 目的 观察并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和锐针绳梯式穿刺法对血液透析疑难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瑞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疑难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60例,其中血管条件不良穿刺困难病人28例,可穿刺血管短者17例,高位内瘘者15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扣眼穿刺组30例和绳梯穿刺组30例。观察12个月,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内瘘堵塞、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拔针后止血时间。结果 扣眼穿刺组和绳梯式穿刺组均未发生动静脉内瘘堵;扣眼穿刺组内瘘动静脉端一次穿刺成功率较绳梯式穿刺组显著提高(P<0.01);扣眼穿刺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渗血发生率较绳梯式穿刺组显著减少(P<0.01);扣眼穿刺组拔针后压迫止血时间较绳梯穿刺组明显缩短 (P<0.01);扣眼穿刺组患者疼痛均值较绳梯穿刺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扣眼穿刺法在疑难内瘘穿刺中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保护内瘘,降低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扣眼穿刺法在疑难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明显优于绳梯式穿刺法,疑难内瘘临床可推广优先选择纽扣眼穿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钝针与锐针扣眼穿刺法用于自体动静脉内瘘中对血液透析患者局部血流与动静脉内瘘保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200例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A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B组采用锐针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86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绳梯穿刺,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感、止血时间、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人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点出血、穿刺点红肿、穿刺点感染、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穿刺疼痛感,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穿刺满意率,效果优于绳梯穿刺。 相似文献
14.
张艳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9):60-62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9例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病例资料,按穿刺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区域法进行内瘘穿刺,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时疼痛情况和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时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血栓形成、动脉瘤、内瘘狭窄/闭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内瘘感染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能减少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与传统区域穿刺法比较疼痛感低。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对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穿刺前对内瘘的评估与去痂,穿刺时的定人、定点,血液透析过程中针眼渗血情况的观察和处理,血液透析后内瘘的自我保护与宣教。认为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安全、实用、有效,是较为理想的穿刺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王君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7):2912-2913
目的 探讨内瘘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使用新内瘘终末期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逆血流方向和顺血流方向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2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瘤、内瘘狭窄、闭塞、皮下血肿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进穿刺方法,可以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使用效率和时间.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钝针与锐针扣眼法穿刺技术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金华光福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0例共100个扣眼法穿刺针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钝针扣眼法和锐针扣眼法进行穿刺。比较2个月后两组患者在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KT/V以及内瘘血管瘤、穿刺失败致皮下血肿、透析过程皮下血肿和疼痛等方面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KT/V测定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钝针扣眼组内瘘血管瘤及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锐针扣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扣眼法穿刺采用钝针可有效地保护血管,降低穿刺技术难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30-4231
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区域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效果。30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组和区域穿刺组各150例。比较两组疼痛严重程度及两组血管异常狭窄、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血管瘤形成、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钝针扣眼穿刺组无痛、轻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区域穿刺组(P<0.05),而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区域穿刺组(P<0.05);钝针扣眼穿刺组血管异常狭窄、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血管瘤形成、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组(P<0.05)。钝针扣眼穿刺法较区域穿刺法可明显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疼痛严重程度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顺穿法,对照组采用逆穿法,比较2组动脉出路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及透析2年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X2检验.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透析2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启用动静脉内瘘可以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