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痰标本送检率达到93.3%、痰培养标本送检合格率达到91.8%,较活动前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呼吸科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对呼吸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过程中可能影响标本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护理措施。结果影响呼吸科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的主要原因为科室缺乏痰培养采集标准流程的制定及培训、护士宣教未落实、护士未区别对待不同患者正确采集痰培养、部分患者不能配合。经规范痰培养标本采集及送检标准操作规程并培训、制作宣传手册落实宣教效果、与后勤及检验科通力合作、制定完善的反馈机制等,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合格率达到90.72%,检测阳性率达到47.12%,均较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呼吸科患者留取痰培养标本时,要仔细分析可能影响痰培养标本质量的原因,并根据其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痰培养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规范痰标本的采集、运送及接收流程的方法。方法由8名组员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住院患者的痰标本采集质量及影响原因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痰标本合格率由81.81%上升到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提高了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1~7月开展品管圈专项活动,以提高痰标本采集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患者的痰标本采集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痰标本送检率达到90.05%,送检合格率达到81.98%,较活动前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痰标本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痰培养标本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改进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为活动主题,应用品管圈方法解决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问题,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痰培养标本的送检率与合格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与合格率分别由65.9%与45.1%提高到80.2%和81.2%,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改进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质量,提高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与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群 《护理与康复》2010,9(3):253-254
目的探讨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5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需采集痰标本的患者按年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自然咳痰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痰标本采集的方法;观察两组标本合格率、痰培养阳性率。结果标本合格率对照组34.45%、观察组58.62%,两组比较x2=25.13,P0.01;痰培养阳性率对照组39.08%、观察组75.28%。结论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可提高细菌学检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痰标本不同采集时机与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相关性,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环节。方法对使用抗菌药物前(A组)和使用抗菌药物后(B组)的患者采集的痰标本分别进行微生物培养,比较病原菌分离阳性率。结果 374例痰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24株(包括复数菌株),病原菌分离阳性率33.16%,其中A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39.20%(69/176),B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27.78%(55/198),两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分析前痰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先采集痰标本做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能够提高痰标本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标本采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常规护理质量控制时采集的3150份标本作为对照组,并选取质量改进后2013年7~12月采集的3420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及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6个月后血液标本采集合格率从实施前的95.24%提高到98.16%;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由90.56%上升到99.44%,对采血技术满意率由86.11%上升到97.5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正确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喉镜直视下采集婴幼儿痰标本的质量,以提高婴幼儿痰培养阳性率。方法:将喉镜直视下采集的痰标本与传统吸痰法采集的痰标本制成涂片行革兰染色,于显微镜低倍镜下检查,观察白细胞及扁平上皮细胞存在情况:白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上皮细胞(10个/低倍镜视野为质量合格痰标本,以此筛选出合格的痰标本做痰培养。结果:喉镜直视下采集的婴幼儿痰标本合格率为92.2%,传统吸痰法采集的痰标本合格率为64.3%,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喉镜直视下采集婴幼儿痰标本的质量明显高于传统采集法。  相似文献   

10.
呼吸科与ICU病房肺炎患儿痰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呼吸科与ICU病房肺炎患儿痰培养真菌检出率及菌株分布情况,提高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无菌操作采集呼吸科收治6 576例、ICU收治541例肺炎患儿晨痰标本进行真菌培养,比较2个病房痰标本真菌检出率、真菌培养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及真菌分布特点。结果:(1)235例检出真菌,总检出率3.30%(235/7 117);(2)ICU病房痰标本真菌检出率、真菌培养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13.68%(74/541),45.95%(34/74),54.05%(40/74);呼吸科病房分别为2.45%(161/6 576),6.21%(10/161),93.79%(151/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痰真菌培养真阳性者分离出真菌60株,假阳性者分离出真菌196株,2个病房痰培养最常见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其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结论:ICU病房痰标本真菌检出率及真菌培养真阳性率均高于呼吸科病房,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常见感染菌株。  相似文献   

11.
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的持续质量改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晓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46-1747
目的探讨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的护理措施。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调查归档病历620份,分析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低的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使呼吸内科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由72%上升至95.1%,平均留取天数由5.5d减至3.5d。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标本送检率,缩短标本留取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呼吸科与ICU病房肺炎患儿痰培养真菌检出率及菌株分布情况,提高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无菌操作采集呼吸科收治6 576例、ICU收治541例肺炎患儿晨痰标本进行真菌培养,比较2个病房痰标本真菌检出率、真菌培养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及真菌分布特点.结果:(1)235例检出真茵,总检出率3.30%(235/7 117);(2)ICU病房痰标本真茵栓出率、真菌培养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13.68%(74/541),45.95%(34/74),54.05%(40/74);呼吸科病房分别为2.45%(161/6 576),6.21%(10/161),93.79%(151/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痰真菌培养真阳性者分离出真菌60株,假阳性者分离出真菌196株,2个病房痰培养最常见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其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结论:ICU病房痰标本真菌检出率及真菌培养真阳性率均高于呼吸科病房,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常见感染菌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对口支援背景下,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内科9个科室12名护士组成QCC,调查痰标本采集合格率,收集导致痰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设计查检表,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解析,制定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以及标准化。结果经过5个月的品管活动,痰标本采集合格率从53.35%上升至66.51%,目标达成率为99.5%。结论采用QCC对患者痰标本的留取进行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痰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在小儿痰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将儿科2015年1~3月留取痰培养标本的1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法留取痰标本;将2015年4~6月留取痰标本的10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理四个阶段进行管理。针对痰培养标本存在的采集合格率、阳性率低下的问题,找出原因,制订对策并实施干预,不断改进,再进入下一个循环,并对比两组痰培养标本采集合格率、阳性率。结果 PDCA循环管理组痰培养标本采集合格率、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能有效提高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和痰培养结果准确性,对护理质量管理具有积极的影响,是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痰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加强肺部感染病人抗生素应用的监测。方法:观察组采用规范的痰标本采集和质量控制方法,考察其痰标本采集合格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痰标本的规范采集和质量控制后,其合格率和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宣教,加强对患者采集痰标本的正确指导和规范操作,同时加强与微生物实验室的沟通,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提高痰标本的合格率和痰培养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内科病区痰培养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15年1~3月本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282份痰培养标本作为品管圈活动前组,采集2015年5~7月住院患者306份痰培养标本作为品管圈活动后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呼吸内科病区痰培养标本合格率"作为活动主题,对病区痰培养标本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痰培养标本合格率低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呼吸内科病区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标本的合格率从57.44%上升到8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呼吸内科病区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并且培养了科室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改善儿科血培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住院的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89例,观察组686例。对照组按标本采集及送检常规进行操作,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进行血标本的采集及检查,比较两组血培养相关知识、血培养标本采集规范率以及血培养假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血培养相关知识得分由(68.5±6.2)分上升提高至(91.2±5.1)分,护理人员血培养标本采集规范率由干预前的50.0%上升至干预后的90.0%,血培养假阳性率由36.8%降低至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儿科血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环节质量管理在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及降低不合格率中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7月痰培养检查患者1364例为对照组,2015年8月-2016年1月痰培养检查患者128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宣教方式;观察组患者应用环节质量管理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整改,比较两组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及不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9%vs 73.5%,P0.05)。观察组标本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环节质量管理可明显提高痰标本送检率及培养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病患者痰标本留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血液病患者痰标本的留取过程中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内容包括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存在问题、拟定并实施相应对策,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痰标本的合格留取率。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痰标本的合格留取率高于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病患者痰标本留取中的应用,能提高痰标本的合格留取率,也为临床抗生素的及时使用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留痰标本困难及痰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为AECOPD患者留取痰标本提出有效方法。方法:对呼吸内科收治的469例AECOPD患者的1 348份痰标本进行采集,由检验科对痰标本进行质量控制,对未能留取的痰标本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不同原因的构成比。结果:1 348份痰标本中,质量不符合要求被检验科拒收的有97份;痰标本未能完成留取的有451份,其中患者因素为379份、占84%,医护人员因素为72份、占16%。结论: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责任心,做好AECOPD患者健康宣教,可提高痰标本留取质量及留痰标本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