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结核病患者服用自备口服药正确率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选取2019年1月—2019年2月入住本院结核科有自备药的患者22例为对照组,2019年6月—2019年7月入住本院结核科有自备药的患者24例为观察组,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出患者自备药服用正确率低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观察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自备口服药服用正确的情况。结果患者服用自备药的正确率由74.51%提高到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患者药物知识知晓情况及满意度高于活动前(P0.05);护士在品管圈手法、团队精神、沟通协调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能提高住院结核病患者服用自备口服药的正确率,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能提升护士的自身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滴数正确率中的应用,以保证临床输液质量,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管圈十大活动步骤及各手法研究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滴数的不正确原因及改进的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滴数正确率从活动前的75.89%提高到88.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使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滴数正确率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圈员各项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选定品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调查201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患者的导管评估情况并进行要因分析及真因验证,并拟定及实施5个主要对策:强化落实床边评估、组织培训并制订导管评估参照文件、借助工具规范导管测量及固定、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改善病区环境嘈杂情况。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患者的导管评估正确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由70.89%提高到91.61%,但离目标设定值还存在一定差距;床边评估落实率、护士长自查导管评估正确率、患者及家属导管宣教知晓率及导管固定规范率均得到一定的提高;圈员的各项能力均较品管圈活动前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导管安全管理意识,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QCC模式在提高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的应用。方法 通过调查2019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导管评估474例,评估正确频次336例,正确率70.89%,其中导管漏评估、导管部位、类型及长度评估错误累积比率为81.16%。实施品管圈来管理导管评估的各个环节,制定四项对策:床尾设计导管评估表;制定导管评估模板和流程;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制定自查表;使用工具规范测量及固定导管。进行品管圈对提高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的效果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由70.89%提高到91.61%。圈员在个人素质修养、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均较活动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导管评估正确率中效果显著,不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保证导管安全,同时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导管安全管理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规范化了导管评估。  相似文献   

5.
路霞  徐艳丽  王燕 《当代护士》2017,(12):109-111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皮肤科住院患者外用药有效涂擦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选题,对皮肤科住院患者外用药用药不能规范使用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皮肤科住院患者外用药规范、有效涂擦率显著提高,其中涂擦外用药方法不正确率由32.9%降至9.6%,涂药间隔时间不符要求由29.9%降至8.9%,漏涂由20%降至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进行分析,有效提高了外用药用药规范及有效涂擦率。  相似文献   

6.
曹娟  张文霞 《当代护士》2018,(9):181-183
目的运用品管圈方法,探索提高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准确性。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方法进行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利用查检表掌握现状,设定改进目标,采用鱼骨图解析主要原因,根据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对于效果显著的措施标准化后予以推广。结果应用品管圈方法后老年住院患者服用口服药物准确率由84%提升到94%。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减少了老年住院患者不准确口服药物的发生次数,强化了老年患者对口服药物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口服药物准确率,保证用药安全及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高了科室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eol Circle,QCC)在提高ICU护士规范接诊患者正确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对ICU护士规范接诊患者流程进行质量分析、持续改进,并对品管圈活动前后接诊正确性分项进行对比。结果护士规范接诊患者正确率由活动前的77%提高到活动后的94.9%;QCC活动前后接诊患者错误项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改进工具可有效的提高ICU护士规范接诊患者正确率,确保患者安全。科室形成标准的接诊患者流程及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活动过程中圈员应用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存在的问题,个人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此方法值得在重症监护病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骨科患者踝泵运动正确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对骨科患者踝泵运动正确率低的现状进行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及实施,效果确认等。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患者踝泵运动正确率由59.6%提高到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开展期间患者踝泵运动人数明显多于品管圈活动前。品管圈活动目标达标率为:92.62%,进步率为:53.52%。结论品管圈管理方法的应用提高了骨科患者踝泵运动正确率,患者住院期间足下垂、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发率中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找出住院患者口服药漏发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口服药漏发率为15.99%,目标值为6.95%,活动后降至1.72%,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82%上升至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优化发药流程,改善不规范护理行为,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发率,减少药物浪费,确保患者服药到口,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合理膳食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综合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影响移植中心肾移植术后患者合理膳食正确率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比较活动前后肾移植术后患者合理膳食正确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合理膳食正确率由实施前的78.86%提高至93.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合理膳食正确率,实现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内科心衰患者记录入水量正确性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脉动圈护理品管小组,选取2015年3月15日~4月11日住院心衰患者30例,为活动前对照组,将2015年4月21日~6月21日住院心衰患者32例,为活动后干预组.通过品管圈活动实践,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入水量记录的正确率.结果 QCC活动后,患者入水量登记的正确率由活动前的38.72%上升至活动后的78.18%(P<0.05),本次QCC活动目标达成率为108.71%,进步率为101.89%.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明显提高心衰患者记录入水量的正确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总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质量管理小组,对介入手术安全核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对策。结果:介入手术安全核查的正确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46.23%上升到活动后的89.62%。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的正确率,从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看服到口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圈名为"成管圈"的活动小组,选定主题、进行要因分析及真因验证、研究对策、优化工作流程等,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口服药看服到口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口服药看服到口率高于活动前(P0.01),全体圈员品管圈手法运用、沟通技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成长。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看服到口率,帮助护理管理者理顺工作流程,提高住院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提高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执行正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执行正确率"为活动主题,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执行正确率由59.03%提高到91.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规范儿科住院患者咽拭子标本采集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规范儿科住院患者咽拭子标本采集"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咽拭子标本采集时间正确率从83%上升到96%,咽拭子标本采集部位正确率从77%上升到91%,咽拭子标本采集时手卫生依从性从51%上升到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规范儿科住院患者咽拭子标本的采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心力衰竭患者静脉输液速度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圈名、圈徽,确定本期主题。运用品管圈活动十大步骤的方法,通过主题选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等步骤,比较活动前后心力衰竭患者输液速度的正确率。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输液速度的正确率由活动前的62.22%升高到活动后的89.33%。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输液速度正确率,而且使圈员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由9人组成的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寻找口服药发放错误及患者漏服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住院患者口服用药错误率从12.4%降到1.3%,目标达成率为132.1%。每位圈员均掌握了品管圈管理工具的应用手法,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护士对发放口服药重要性、患者对口服药重要性的认识均有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用药错误发生率,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及护患双方对口服药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患者出院用药依从性方面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明确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影响老年患者出院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得到明显改善,使老年患者出院用药依从率由25%上升到7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出院用药依从性,保障老年患者出院后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丰富了优质护理的内涵和提升老年专科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呼吸科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的影响,以达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品管圈活动前后各40例使用吸入剂患者进行调查,对影响患者正确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确立并落实了3项改进措施。结果 经过品管圈活动,患者吸入剂使用正确率由52.25%提高到85%。 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患者吸入剂使用的正确率,提高了药物疗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肿瘤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漏服率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意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成立品管圈,开展以"降低口服药漏服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发生漏服药物的原因,制订并落实相应的措施,行效果评价,进行推广。结果口服药漏服发生率由改善前的8.3%下降到改善后的3.7%,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3,P=0.000 6)。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的正确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在神经肿瘤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也有显著的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