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柔性管理对骨科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截取柔性管理实施前(2016年3—6月)和实施后(2016年7—10月)2个时段各5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前采用传统分诊方法,将25名护士按能级标准分为4级,每天安排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轮流担任分诊工作;实施后在传统分诊方法基础上加强预检分诊服务标准化柔性管理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骨科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工作满意度.结果 柔性管理实施后的漏诊率、误诊率低于实施前,而分诊的准确率及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柔性管理实施后医护人员对工作总体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柔性管理能够明显提高骨科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专病门诊挂号.方法 通过提升护士内在素质、优化服务质量,制定专病分诊依据,加强专病患者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等措施实施分诊挂号一体化护理.结果 分诊挂号一体化护理提高了分诊正确率和患者满意度.结论 实施分诊挂号一体化护理是专病门诊正常运转的前提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子叫号系统与二次分诊相结合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作为常规阶段,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作为实验阶段。分别在2个时间段内各选择43例门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患者(即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阶段采取常规的护士叫号分诊方式。实验阶段采取电子叫号系统与二次分诊相结合的分诊方式。对比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对于门诊护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93. 02%)显著高于常规组(76. 74%)(P 0. 05);实验组患者再次分诊2. 33%(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 95%(6/43)(P 0. 05)。结论电子叫号系统与二次分诊相结合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显著,能够显著改善门诊分诊的质量与效率,可以显著改善和优化患者的等待情绪,降低护患矛盾的发生率,值得门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流程优化分诊对门诊分诊准确率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1000例,以实施流程优化分诊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分诊,观察组采用流程优化分诊.比较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分诊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挂号和就诊的等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流程优化能够提高分诊的准确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时段现场预约配合走动式管理在提高门诊就诊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就诊的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022年1~5月采用门诊常规管理模式, 共56例, 设为常规组, 2022年6~10月采用分时段现场预约配合走动式管理, 共80例, 设为管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挂号情况(挂号时间、退号率、挂错号率)、就诊情况(就诊等待时间、分诊时间)、患者满意度(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门诊护理质量(门诊部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表)。结果管理组相较于常规组, 其挂号时间、退号率、挂错号率、就诊等待时间、分诊时间均更低(均P<0.05), 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门诊部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表得分均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时段现场预约配合走动式管理可促进门诊高效开展挂号及接诊工作, 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 对提高服务质量及医院声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门诊分诊护士岗位准入管理模式,为规范门诊分诊护士岗位管理提供依据及实践指导.方法 通过门诊分诊护士岗位准入培训及实施准入管理,即成立培训专家小组,拟定分诊岗位准入基本条件,制定培训方案,实施岗位培训、准入考核等培训管理模块.结果 实施门诊分诊护士岗位准入管理后分诊准确率由87.06%提高至95.56%(P<0.001);门诊患者、医生满意度均提高(P<0.001).结论 门诊分诊护士岗位准入培训开创了门诊分诊护士培训新模式;实施门诊分诊护士岗位准入管理可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集急诊分诊、信息化分析监控及挂号为一体的全信息化分诊流程的构建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和使用急诊分诊管理软件,在急诊分诊台由分诊护士一次性完成分诊、信息录入和挂号工作。随机抽取全信息化分诊流程实施前后各500例急诊患者就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分诊与挂号时间、分诊准确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 使用全信息化分诊流程后,分诊时间减少,准确率提高,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提高。结论 全信息化分诊流程促进了急诊分诊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提高了分诊效率,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门诊质控管理中采用护士分时段现场预约与走动式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4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质控管理;同时选择2020年5—9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护士分时段现场预约与走动式管理;对比两组诊疗服务效果、就诊质量、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挂号时间、候诊时间、诊疗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务情况、就诊环境及诊疗体验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护理、药物管理、导诊服务、宣教水平、院感控制及行为规范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质控管理中应用护士分时段现场预约与走动式管理效果显著,有效提高门诊的护理质量,缩短就诊、挂号时间,保证就诊顺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元化服务在门诊就诊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7月门诊就诊的211例患者,接受优化门诊环境和挂号分诊、安装自动叫号系统、建立分诊健康教育系统的多元化服务措施,记录实施前后患者等候时间,调查患者对就诊流程、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患者对就诊过程满意度。结果实施多元化服务后患者等候时间为(14.32±3.44)min,低于实施前的(38.57±6.72)min;患者就诊流程知晓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7.63%和98.58%,均高于实施前(P0.01);患者对门诊环境和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为96.68%和98.10%,均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多元化服务可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助于提高患者就诊效率,提升患者对门诊环境及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对新护士门诊预检分诊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柔性管理前(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与实施柔性管理后(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2个时间段内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柔性管理前采取传统分诊制度,实施柔性管理后加用标准化柔性管理措施,对比实施前后新护士门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50例患者漏诊率6.00%(3/50)、误诊率10.00%(5/50)、分诊准确率为84.00%(42/50),实施后50例患者漏诊率2.00%(1/50)、误诊率4.00%(2/50)、分诊准确率为94.00%(47/50),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50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6.00%(43/50),实施后50例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00%(49/50),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为80.77%(21/26),实施后为96.15%(25/26),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性管理不但能够提高新护士门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提高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陈文静  莫霖  林静  漆锐 《当代护士》2017,(12):97-99
目的通过调查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分时段预约挂号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为完善儿科门诊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15年、2016年内外科分时段预约挂号情况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果分时段预约挂号实施后,2015年内科门诊量为601405人次,外科门诊量为139920人次;2016年内科门诊量为595791人次,外科门诊量为135504人次,门诊量基本保持不变;第三方患者满意度由2015年91.2%提升至2016年93.2%;停诊率由2015年内科6.9%、外科7.8%降至2016年内科4.3%、外科3.1%;预约率由2015年内科34.7%、外科33.5%增长至2016年内科44.3%、57.8%。结论分时段预约挂号可改善患者就诊体验,但医患双方仍需不断完善和努力,方可使有效的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提高门诊分诊工作质量的做法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门诊分诊工作质量,方便病人就诊。方法 设置医疗事务处,应用分诊排队叫号系统,改进分诊护士的丁作模式,加强分诊护士综合能力的培训。结果 改善了就诊秩序,门诊病人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5.24%提高到98.75%;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护上的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合格率由92.08%提高到96.67%。结论 应用分诊排队叫号系统和更新分诊护十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门诊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的导医模式引导门诊患者就医,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分析门诊分诊前移对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科门诊2015年5~6月接诊的导诊护理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5月1~31日作为对照组,2015年6月1~30日作为研究组,各自100例患者。研究组开展门诊分诊导诊前移,而对照组常规排队至挂号才进行分诊挂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错诊率、挂号时间、患者焦虑情绪、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错诊率减少,挂号询问时间缩短(不包括办理就诊卡时间),患者情绪稳定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均值96.00%;对照组则为85.0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诊导诊前移服务护理,可减少挂错号,缩短挂号询问时间,患者情绪稳定,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急诊分诊、挂号、实时分诊质量监控三位一体的急诊分诊管理软件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和使用急诊分诊管理软件,在急诊分诊台由分诊护士一次性完成分诊、收费与挂号工作。对急诊分诊管理软件使用前后各200例急诊患者就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分诊与挂号时间、分诊准确率及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急诊分诊管理软件使用后,分诊与挂号时间由原先的(177.18±62.85)s下降到(30.89±10.27)s(P<0.01),分诊准确率由以前的92.5%上升到99.0%(P<0.01),患者对病情分级、分区救治、分科以及分诊与挂号流程满意率明显提高(P<0.01),但软件使用前后患者对等待就诊时间和服务态度的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分诊管理软件促进了急诊分诊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分诊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芳 《妇幼护理》2023,3(14):3440-3441
目的 探讨门诊开展护理管理流程优化对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我院 2018 年 6 月到 2022 年 7 月收治的 300 例患者,按 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150 例。对照组实施门诊常规分诊模式,实验组开展门诊护理管理流程优化模式。 比较两组的分诊、等候、挂号以及总就诊时间,投诉情况和好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分诊、挂号和总就诊时间均低于 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投诉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诊开展护理管理流程优化,能够缩短就诊时 间,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使用电子排队叫号系统前后门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5~12月使用人工排队叫号前的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1 120份,抽取2010年5~12月使用电子排队叫号的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1 120份,计算并比较他们在就诊过程中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使用电子排队叫号后的就诊患者对门诊各项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使用电子叫号前人工分诊叫号的就诊患者(P<0.05)。结论:使用电子排队叫号系统,能够有效避免门诊患者插队拥挤现象,使患者感到医院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诊诊间预约挂号服务模式,以优化预约挂号流程。方法前期做好筹备工作,并对社会广泛宣传;制订诊间预约挂号的有关管理规定,按照规定组织实施;规范专家门诊的管理。结果开展诊间预约挂号服务后,门诊量、预约数、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无一例患者投诉。结论开展诊间预约挂号服务,可以优化门诊流程,节省患者时间和费用,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缩短患者挂号排队等候时间,减少患者来院次数和在院停留时间,减少其往返于挂号窗口与诊室的频次,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对全院门诊不同时段的挂号量、门诊量、预约挂号量进行数据分析,对挂号流程再造并且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 门诊挂号流程规范化管理后,患者纠纷与投诉由平均每月20起下降到每月2起,预约挂号由12%提高到15%,患者满意度由89%提高到95%,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结论 门诊挂号流程再造及规范化管理后,促进挂号流程有序、快捷进行,是挂号优质服务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诊分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门诊分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门诊收治的16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基础资料匹配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分诊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分诊护理管理基础上应用门诊分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两组分诊护理质量、就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分诊时间为(2.01±0.56)min,短于对照组的(3.23±0.43)min(P<0.05);观察组就医满意度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86.25%(P<0.05)。结论:门诊分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门诊分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能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分诊时间,有助于提升病人就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专家门诊管理,提高医院门诊医疗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要,在原有人工导诊的基础上,增设了“电子叫号分诊系统”。电子呼叫分诊系统由电脑主机及局域网络、彩色电子呼叫显示屏、电脑语音系统、16个医生呼叫器、分诊台控制系统等组成,同时配合分诊台及分诊护士、候诊区、专家诊室的设置。通过以上的改进措施,提高了分诊护士的工作质量,改善了候诊秩序和门诊管理质量,患者对专家门诊的就诊环境满意率达99%,对医生诊治满意率达98%,在候诊区进行卫生宣传使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5.5%。2005年至今,专家门诊未发生一起医疗护理投诉或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