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DFI)的诊断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材料与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入院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CDFI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比较血管内径、血流、流量、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检测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相关生化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中下肢动脉病变75例,与健康志愿者相比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病变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为45.3%,而双支以上血管病变发生率为42.7%,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79.7%,斑块发生率82.6%。与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流速增快,血管内径明显变小、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下肢动脉病变与高血压、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安全、可靠,血脂代谢异常、高血糖等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PAD)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筛查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下肢血管病变的踝肱指数(ABI)测定,排除掉ABI≥1.3(提示动脉钙化)患者16例,余下分为PAD组(ABI0.9)和非PAD组(0.9≤ABI1.3)。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糖尿病并发症及降糖方案等情况,对可能发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有26例患者发生周围血管病变,发病率为13.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程及低密度脂蛋白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PAD患病率,医务人员应做好早期筛查工作,教育和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血脂及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相关资料。结果除年龄、男性因素外,高血压(OR:1.138,95%CI:1.02~1.27)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bA1c≥8%(OR:0.83,95%CI:0.69~1.031)是下肢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相关性。在糖尿病病程5年的患者中,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高于颈动脉硬化,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高血压的患者易发生颈动脉硬化,而HbA1c≥8%的患者易发生下肢动脉硬化。各动脉硬化程度虽呈等级相关,但发生时间并不一致。有些患者可能在病程的早期就已经存在下肢血管病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早期识别并积极干预,对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的发生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足底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比利时RS-SCAN公司的1 m压力平板,检测357例2型糖尿痛病人赤足足底压力,比较不同病人足底压强,将有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体重指数、穿鞋习惯、周围神经病变、胼胝、密歇根州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筛查表(MNSI)得分、自护行为、年龄、性别对足底压力有影响.[结论]年龄、体重指数超标或肥胖、性别、不良的穿鞋习惯、周围神经病变、足底胼胝、MNSI得分及自护行为较差是导致2型糖尿病病人足底压力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沈静  ;刘长萍 《华西医学》2009,(6):1458-1460
目的:通过踝肱指数(ABI)检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血管多普勒诊断仪对120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测定,ABI〈0.9为PAD组,ABI≥0.9为非PAD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代谢参数。结果:检出ABI〈0.9者31例,占总例数的25.8%。与非PAD组比较,P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餐后2 h血糖、SBP、DBP、TG、LDL-C、HbA1c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BI在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具有重要意义;年龄、病程、高LDL-C、高TG、高血糖、高血压为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糖尿病病人下肢麻木症状与其他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4月住院的187例糖尿病病人的足部初筛资料[凉温觉、压力觉、下肢麻木情况、胼胝和厚甲情况、踝肱指数(ABI)、震动感觉阈值、感觉神经定量检查、糖尿病史、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和用药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下肢麻木症状的病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生率和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AD)发生率分别为70.4%和23.9%;无麻木症状病人DPN发生率为31.0%,无PAD发生;下肢麻木组病人和非麻木组病人胼胝、厚甲、压力觉异常、温度觉异常、音叉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体质指数、踝肱指数和震动感觉阈值4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结论]有下肢麻木症状的糖尿病病人DPN和PAD发生率高,且存在较多的糖尿病足高危因素;体质指数、糖尿病史、踝肱指数和震动感觉阈值是糖尿病下肢麻木症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V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对收治的2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PVD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实施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2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下肢血管病变84例占33.87%,其中轻度病变52例,中度病变18例,重度病变14例.按照患者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将其分为PVD组84例和非PVD组164例,PVD组的年龄、病程、TC、LDL-C水平及合并高血压、贫血的比例显著高于非PVD组.去除常数项后,年龄、性别、病程、TC是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老年PVD患者应早期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有助于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发现下肢血管病变,并做好早期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年6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年龄60岁以上,入院后24小时内测定Hb A1c并且出院后随访1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3例,根据Hb A1c水平分为3组,组I(Hb A1c≤5.6%,46例)、组II(5.7%≤Hb A1c≤6.4%,92例)、组III(Hb A1c≥6.5%,95例)。分析三组患者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in adverse card iac events,M ACE)和全因死亡率,了解患者入院后Hb A1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1年以上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随访平均(977±438)d,随访1年死亡12例(5.2%),发生不良心脏事件18例(7.7%)。将入选患者分为否认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否认糖尿病组患者1年内MACE发生率与死亡率三组均一致,组III(12.5%)明显高于组II(2.6%)和组I(0%;P=0.026),但组I与组II之间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患者将组I与组II合并后与组III比较在1年内的MACE发生率(P=0.059)及死亡率(P=0.328)上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因素后,Hb A1c是患者长期(1年以上)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HR:1.258;95%CI:1.114~1.421;P0.001)。结论:在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b A1c是长期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对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患者,Hb A1c≥6.5%与其1年内发生死亡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在糖耐量正常(NGT)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市首钢四个社区糖尿病普查人群的资料,所有参加者进行人体学测量、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检测Hb A1c、空腹血糖(FPG)、OGTT后2 h血糖值(2 h PG)及血生化。将9 711名符合入选标准的NGT人群的结果纳入分析,比较Hb A1c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及老老年组)的差异;根据Hb A1c水平分为≤5.6%、5.7%~6.4%和≥6.5%三组,比较三组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与Hb A1c相关的因素。结果 (1)Hb A1c在NGT人群呈正态分布,平均(5.69±0.44)%,95%CI为4.83%~6.55%;男性与女性之间Hb A1c的水平有差异(P<0.05),尤其在老年组(60~79岁)差异显著(P<0.01)。(2)Hb A1c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Hb A1c、FPG及2 h PG在青年组(16~44岁)与中年组(45~59岁)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Hb A1c、FPG在青年组、中年组都与老年组(60~79岁)和老老年组(≥80岁)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2 h PG与老老年组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和老老年组无统计学差异。(3)Hb A1c≤5.6%与Hb A1c 5.7%~6.4%和≥6.5%组之间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FPG和2 h PG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而Hb A1c 5.7%~6.4%与≥6.5%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 A1c与性别、年龄、BMI、WHR、SBP、TC、FPG呈正相关,与DBP、HDL-C呈负相关。结论 NGT人群的Hb A1c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并与FPG呈正相关;处于高危Hb A1c范围的非糖尿病人群应加强对FPG、2 h PG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动静脉足泵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经皮氧分压测试为微循环轻度受损的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注射治疗,B组加用足底动静脉泵物理治疗,C组用前列地尔联合足底动静脉泵共同治疗,两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经皮氧分压的数值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而C组较A、B组的改善效果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和足底动静脉泵均可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而将两者联合使用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其改善下肢微循环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PVD)的特点,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住院糖尿病患者1260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彩超检查分别判定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种诊断标准的差异。以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为标准,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其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有无差异。将所有患者分为PVD组和无PVD组,所有患者均测定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发现下肢血管病变175例,彩超检查发现下肢血管痛变485例。年龄小于50岁与年龄大于50岁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相比,x2检验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男女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相比,x2检验P:0.443,无显著差异.Logis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收缩压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彩超检查有利于尽早发现周围血管病变;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收缩压是糖尿病P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的关系,分析NLR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683例T2DM患者,根据ABI水平分为外周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s,PAD)组(ABI0.9)和无外周血管病变组(ABI≥0.9),比较两组间NLR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T2DM患者发生PAD的危险因素。结果:ABI异常组年龄、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中性粒细胞、NLR、血肌酐(creatinine,Cr)、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脑梗死患病率均高于ABI正常组(B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高龄、收缩压升高、HbA1c升高、NLR升高、CHD均是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NLR与PAD之间有相关性。结论:NLR是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可作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湖南省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1月16—20日湖南省32家二级、三级综合性医院内分泌科1043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通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55.99%(584/1043)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高脂血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时点患病率较高,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高脂血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提高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重视度及筛查力度,并早期干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Hb A1c与OGTT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40例疑似为DM患者,均予以OGTT与Hb A1c测定,对比两种检测方法诊断价值。结果 OGTT诊断DM假阳性率13.2%,IGT假阳性率为40.0%;Hb A1c诊断DM阳性率85.5%,IGT假阳性率50.0%。152例DM患者中,Hb A1c≥6.5%检出率68.4%;FPG≥7.0 mmol/L检出率75.0%;2 h PG≥11.1 mmol/L检出率为86.8%;OGTT+Hb A1c诊断DM阳性率98.7%;可见,OGTT诊断DM最好,其次是FPG,最后是Hb A1c。2 h PG诊断率明显高于FPG、Hb A1c(P0.05),FPG高于Hb A1c(P0.05)。结论 Hb A1c与OGTT在DM诊断中虽然存在一定价值,但单独应用依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误诊或漏诊,两种方法联合可提高DM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病变程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分析不同程度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583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下肢血管病变,将检测结果分为无下肢血管病变组(无PVD组)、有下肢血管病变组(PVD组),根据下肢血管病变程度,PVD组内又分为3个亚组:轻度病变组(Ⅰ组)、中度病变组(Ⅱ组)、重度病变组(Ⅲ组),同时观察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病变的危险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检查显示有下肢血管病变者占28.30%.年龄、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比例在PVD组中均显著增高(P<0.01).总胆固醇、LDL-C水平在各不同病变组(Ⅰ、Ⅱ、Ⅲ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病程、低密度脂蛋白是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病程、LDL-C,LDL-C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3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踝肱比指数、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28例患者中28例踝肱比指数<0.9,占8.5%,并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25例提示双下肢动脉硬化及斑块,阳性率89%,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体重指数,而相关分析显示下肢血管病变者病程与踝肱比指数呈负相关。结论:年龄、体重指数是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踝肱比指数使用简便、经济与下肢血管彩超相关性好,是临床筛查下肢动脉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的发生除了与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足部胼胝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足底胼胝的存在增加了足底压力,胼胝下的正常组织由于受到过度持续的挤压而极易发生病变产生溃疡,严重时溃疡可并发感染,甚至导致截肢。溃疡表面的胼胝质地坚硬、与周边组织紧密粘边,难以去除,这给溃疡的愈合造成困难。本文报道1例高龄糖尿病患者因足底胼胝致使深度溃疡合并感染的病例,经过6周时间,精心护理,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十分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通常糖尿病患者血管闭塞的典型部位在血管远端,易于产生微循环障碍,进而引发与下肢远端神经功能异常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或深层组织破坏,诱发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血管病变占所有非外伤截肢原因的50%,且截肢后3年生存率小于50%[1]。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治疗周期长、经济负担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健康。因此早期预防下肢动脉血管病变速度,改善周围循环障碍对降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患病风险至关重要。中医药防治本病有其独特优势,因其所带来的痛苦少,疗效确切而被临床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病机梳理探析我院亓鲁光教授自创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基础方脉通方的组方原理,并结合典型病案分析以便更好理解脉通方临床作用机制,从而指导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病变程度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相关性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2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轻中度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50例、重度NPDR组28例以及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组)14例;同时根据患者Hb A1c水平分为A组(Hb A1c9%)9例、B组(Hb A1c7%~9%)28例、c组(Hb A1c7%)55例。结果重度NPDR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NPDR组及正常对照组,PDR组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高于NPDR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重度NPDR组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高于NPDR组及PDR组(P0.05);A组视网膜动脉、静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B组、c组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患者不同病变程度的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存在一定差异,且随Hb A1c水平升高,其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相应增高,但对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蔡青  白姣姣 《护士进修杂志》2023,(5):417-419+423
糖尿病足溃疡(DFU)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足底压力异常是DFU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足底压力变化可提示糖尿病足的发生,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高危足是糖尿病足的前期阶段,其发生足底压力异常更容易导致足溃疡的发生。本文就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底压力异常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展开综述,以期为改善患者足底压力异常、延缓或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