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集束化泌乳干预对初产妇泌乳时间、喂养率及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200例分娩的足月初产妇,根据时间将2016年1月—2016年8月产妇分为对照组(n=100),2016年9月—2017年4月产妇分为观察组(n=100)。对照组产妇产后行产科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产后集束化泌乳干预。比较两组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产后42d母乳喂养率及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产妇干预后喂养意愿、哺乳技能、乳房护理、婴儿护理、产后保健及自我护理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2.5d±0.8dvs 5.2d±0.6d,P0.05),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93%vs 74.0%,P0.05)。[结论]产后集束泌乳干预可提高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缩短产妇泌乳时间,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产后泌乳评价表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情况的影响,为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泌乳的评价提供临床实践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的6月医院自然分娩病例中,因各种原因其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产后1、2、3 d应用产后泌乳评价表进行系统评价。比较两组泌乳启动时间、泌乳量、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两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泌乳量、乳房肿胀率及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应用产后泌乳评价表可以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为今后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7月来我院门诊产检并在我院住院分娩母婴分离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产科促进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奶胀发生率和产后42d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奶胀55例(55.0%),对照组发生奶胀76例(76.0%),观察组奶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42d产后母乳喂养率为73%,对照组产妇42d产后母乳喂养率为30%,观察组产后42d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采取早评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提早泌乳始动时间,降低产后奶胀发生率,提高产后42d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恢复及泌乳的影响。方法:将3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泌乳频率、纯母乳喂养率;出院前1 d评价产妇自护能力、产妇新生儿护理正确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泌乳频率、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自护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的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促进初产妇产后早期离床和泌乳,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及新生儿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舒适度、并发症及产后泌乳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接受剖宫产的产妇6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产妇给予协同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舒适度、并发症情况、首次泌乳时间、泌乳量、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舒适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首次泌乳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剖宫产产妇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剖宫产产妇的首次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在临床中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及对泌乳始动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月我院住院的产妇118例,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产后早期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48 h泌乳量、乳房肿胀硬度、乳房疼痛状况及产后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产后48 h泌乳量较对照组多(P0.05);乳房肿胀硬度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产后4 d乳房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产后7 d纯母乳喂养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实施早期乳房护理,可显著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明显增加泌乳量,同时可减轻乳房疼痛及肿胀状况,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已出院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随机分组方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指导基础上施行产后访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喂养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产妇(P0.05),且观察组产妇产后第4天、第5天的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产后第4天、第5天,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6,9个月的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成功,还可提高后续母乳喂养率及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康抚按摩对剖宫产妇术后泌乳效果及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220例单胎妊娠初产的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产后行常规护理、早吸吮、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产后12 h内开始进行乳房康抚按摩。观察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泌乳时间、泌乳量及全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48 h、72 h乳房胀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开始泌乳时间为(16.2±3.8)h,对照组平均开始泌乳时间为(28.3±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及42 d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乳房康抚按摩能促进乳腺管通畅和泌乳,减少乳房胀痛,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协同理念的母婴同室护理对产妇情感状况及婴儿照护能力的影响。方法住院产妇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母婴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协同理念的母婴同室护理。对比2组产后6 h、出院前的爱丁堡产后抑郁表(EPDS)评分,并比较2组产妇婴儿抚触技术使用率、胎儿母乳喂养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6 h、出院前的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婴儿抚触技术使用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基于协同理念的母婴同室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产妇产后抑郁症状,提高产妇对婴儿的照护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和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包括刺激乳头、乳房按摩、母乳喂养知识强化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首次泌乳时间、泌乳量、乳房胀痛发生情况及产后42 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且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干预能缩短产妇首次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及提高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对提高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和促进持续母乳喂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该院拟行剖宫产的产妇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2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4d内乳汁分泌量、母乳喂养率及产妇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泌乳始动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4d内泌乳中等以上者(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61.82%)(P0.05),观察组4d内母乳喂养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0.91%)(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有助于剖宫产产妇保持情绪稳定,掌握正确哺乳技巧,缩短其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泌乳量和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哺乳质量与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7月产科分娩的产妇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在产后1周、6周、3个月、6个月采用母乳喂养技能评估表(LATCHES)评估产妇的哺乳技能,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测母乳喂养自信心,比较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同时在产后6个月统计母乳喂养中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6周、3个月、6个月哺乳技巧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552,6.198,6.178,P0.05),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446,4.165,6.222,7.800,P0.05),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559,2.501,3.583,2.041,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哺乳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23,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产妇产后的哺乳技能和纯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哺乳自信心,减少产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及喂养技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于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13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其中常规组产妇于产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产前和产后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时间和纯母乳喂养率,并对两组产妇的喂养技巧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后的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常规组,且观察组产妇产后第2天和第4天的泌乳量明显多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0 d内的纯母乳喂养率为76.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哺乳技能评分为(32.41±2.56)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缩短产妇产后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明显提高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和喂养技巧,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熨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及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选取在本院建立分娩档案的220例初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产后给予常规性乳房护理;观察组产后行乳房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热熨。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48,72 h及42 d母乳喂养率、泌乳量及产妇产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4,48,72 h及42 d母乳喂养率及泌乳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评分、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恶露消退时间、子宫复旧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热熨可促进初产妇产后泌乳,减轻产妇乳房胀痛,提高母乳喂养率,并有利于产妇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干预对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12月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的120例足月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并对其进行品管圈干预,另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足月初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产后常规性护理,2组产妇均于干预前及产后42 d对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进行评价。记录2组产妇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及产后42 d母乳喂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42 d技能纬度、内心活动纬度及自我效能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为(2.5±0.8)d,母乳喂养率为85.0%(102/120),对照组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为(5.2±0.6)d,母乳喂养率为65.0%(78/1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增强初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化人文护理配合电动吸乳器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母婴分离的产妇20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规范的个性化人文护理配合电动吸乳器刺激乳房,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d母乳量和母乳喂养例数、乳房硬度及出院4周后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新生儿体重增长率。[结果]观察组产后4d内泌乳量、母乳喂养例数多于对照组、乳房硬度低于对照组,出院4周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人文护理配合电动吸乳器刺激乳房可以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保持泌乳,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治疗仪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产后治疗仪联合乳房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开始时间、乳汁分泌量、母乳喂养成功率、子宫复旧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泌乳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其产后第2,3天的乳汁分泌量、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宫底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产后护理过程中加以产后治疗仪联合乳房穴位按摩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的乳汁分泌、子宫复旧,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促进母要分离产妇持续泌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 2012年1月在我院分娩且因各种原因新生儿转入儿科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15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模拟早吸吮,热敷、按摩乳房,模拟按需哺乳,每隔2~3h用吸奶器吸奶或用手挤奶,适时送到病房喂哺婴儿.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1,2,3,4d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产后4d内,观察组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42d时随访,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乳房肿胀率,增加产妇喂奶的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及健康足月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母婴皮肤接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6-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产妇分娩后即刻给予母婴皮肤接触1h,对照组产妇分娩后给予母婴皮肤接触至会阴伤口缝合完毕,约20~30min,评价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吸吮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情况、产后第1天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出院当天泌乳量及出院时的喂养方式。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首次母乳喂养吸吮时间为(17.06±8.66)min,长于对照组的(12.11±9.0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7,P0.05);观察组产妇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第1天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出院当天泌乳量及出院时的纯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产后持续1h的母婴皮肤接触有利于促进初产妇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殷爱平 《妇幼护理》2023,3(9):2055-2057
目的 探讨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在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于常州市妇 幼保健院分娩后母婴分离的产妇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摸球法将产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 42 例。对照组予以系 统护理方案,观察组予以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分泌量和产妇满意度。结果 对 照组 0~1 周、1~2 周、2~4 周的母乳喂养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 0~24h、24~48h、48~72h 母乳分泌量,均低于观 察组(P<0.05)。对照组产妇的产后满意率(85.71%)低于观察组(100.00%)(P<0.05)。结论 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可以 提高母婴分离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促进乳汁分泌,提高产妇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