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掌握三峡重庆库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种类及密度状况,为预防控制鼠、蚤传播的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开展鼠形动物密度监测和种类调查;采用鼠笼法捕活鼠麻醉后梳检体表寄生蚤查染蚤情况.结果 2009-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平均鼠密度为1.58%,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56%,室外为1.60%;捕获鼠形动物2315只,隶属于2目2科11种,四川短尾鼩、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类,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8.75% 、25.14%和19.27%.鼠体平均染蚤率为6.74%;总蚤指数为0.29;共检获鼠蚤5种,分别为缓慢细蚤(占79.16%)、印鼠客蚤(占1.08%)、不等单蚤(占2.54%)、偏远古蚤(占8.90%)和猫栉首蚤(占8.32%).结论 三峡重庆库区存在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重要储存宿主鼠种及鼠疫重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鼠形动物结构较为丰富,但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染蚤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2.
东山口岸鼠形动物及其寄生蚤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防鼠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0年5月-2001年4月对外轮开放后的东山口岸外环境和居民区室内,采用ELT10N夹夜法和笼捕法,逐月定期进行鼠形动物及寄生蚤调查。结果 全年共捕获鼠形动物275只,隶属2目2科4种,即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鼩qing。居民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10.4%,繁殖指数53.8%,繁殖高峰在8月和9月,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65.9%.发现两种寄生蚤,蚤指数0.51,染蚤率16.5%.结论 东山口岸鼠患是严重的.应经常开展口岸灭鼠灭蚤,以褐家鼠为主要防制对象,在繁殖高峰前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黑龙江东部7个口岸鼠形动物及体表寄生蚤的种群分布,为卫生检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饶河、抚远、同江7口岸及周边地区布鼠夹,将7个口岸按地理景观分为4类生态环境,采用夹夜法捕鼠,梳刷法采集鼠体表寄生虫。结果捕获鼠形动物772只,隶属于2目4科10属13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和棕背?。采集鼠体表寄生蚤443只,染蚤率为35.49%,染蚤指数为0.63。结论7个口岸各生态环境的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种类繁多,种群生态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惠东县鼠疫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种群及分布,为我县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鼠疫监测方案》分别于2008年6~8月和2011年7~9月开展监测工作,采用夹笼法和逐日捕鼠法捕获鼠类,监测家鼠和野鼠密度;对捕获鼠类和检获蚤类进行种群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解剖鼠类观察病变,采集脏器标本进行压印培养;用鼠疫IHA方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2008年、2011年室内平均鼠形动物捕获率分别为2.44%和3.75%,野外平均鼠捕获率为5.67%和5.33%。捕获鼠类分2目2科4鼠7种,其中褐家鼠是惠东县优势种鼠,2008年和2011年捕获的褐家鼠种群构成分布分别占80.87%和87.89%;在野外监测中均发现板齿鼠,个别监测点板齿鼠是野外优势种鼠。两次监测捕获鼠体蚤均为印鼠客蚤,鼠体染蚤率分别为30%和41.25%,蚤指数分别为0.9和0.35,室内地面游离蚤指数均为0。两次监测共解剖911只鼠,全部采集肝、脾做压印培养,均为阴性;采集869份鼠血清,采用鼠疫IHA方法检验,鼠疫特异性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褐家鼠是惠东县优势种鼠,个别地区板齿鼠成了野外优势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虽未发现我县有动物鼠疫流行的信息,但鼠染蚤率较高,应继续加强鼠疫监测,积极开展灭鼠灭蚤爱国卫生运动。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种群构成及分布.方法笼夜法.在广州市12个区(县)中,每区(县)设多个捕鼠点,捕获鼠经鉴定后采集其体表蚤类,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2 987只,总密度为14.31%.啮齿目动物2 792只,分1科3属8种,其中褐家鼠占67.46%,黄胸鼠占14.30%;食虫目动物195只,为臭鼩鼱1科1属1种.捡获蚤501匹,鼠染蚤率为14.25%,总蚤指数为0.65.鼠体表蚤类经鉴定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60%.结论广州市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人间及鼠间鼠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大理州洱源县小兽类哺乳动物种群结构。方法  2 0 0 1~ 2 0 0 3年春季 ,在不同环境下采用捕鼠笼、鼠夹、电子捕鼠器等工具捕捉小兽 ,研究小兽种群结构。结果 捕获小兽 3目 5科 8属 17种共 661只。野外生境捕获小兽 3目 17种 ,以大绒鼠和齐氏姬鼠为常见种 ,分别占 3 2 .71%和 2 3 .5 9%。室内生境捕获小兽 2目 4种 ,褐家鼠为优势种 ,占 77.43 % ,黄胸鼠次之 ,占 18.75 %。结论 野外生境小兽种群丰富 ,室内较单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于2006—2010年每年的3—10月在广州市的12个区按市区、郊区、郊县区域划分,每年选取不同的4个区县作为监测点,每监测点根据不同生态环境选取多个捕鼠点,采用夜笼法进行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5年共收有效笼36 549笼次,捕获鼠形动物4 082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1.17%,鼠密度(捕获率)为10.40%(其中黄胸鼠鼠密度为1.40%),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3 800只,食虫目动物282只。啮齿目动物主要鼠种是褐家鼠73.24%(2 783只);在493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109只,平均鼠染蚤率为22.11%。染蚤鼠中检获蚤240匹。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占97.92%;总蚤指数为0.47;检测鼠血清3 719份,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广州市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泉州市丰泽区鼠形动物及其寄生蚤的种群分布及数量。[方法]对2002-2006年丰泽区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捕获鼠形动物965只,平均鼠密度6.3%。鼠种构成比居前3位的是褐家鼠(51.0%)、黄胸鼠(27.6%)和臭鼩鼱(19.1%)。共检出寄生蚤1408只,印鼠客蚤占98.6%,鼠体平均染蚤率32.1%,体外蚤指数大于1。黄胸鼠染蚤率较褐家鼠高。[结论]结合自然和社会因素,丰泽区基本具备鼠疫流行的条件,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灭鼠灭蚤工作以降低鼠蚤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鼠形动物特征和环境因子与鼠形动物寄生蚤的关系,明确影响云南剑川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和丰富度的因素。方法 选取剑川县作为采样点,分别在4个季节不同海拔梯度进行鼠形动物、寄生蚤、环境因子取样。使用跨栏模型分析环境因子(季节、生境、海拔)和鼠形动物特征指标(种类、性别、年龄、体长、体重等)与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和丰富度的关系。结果 寄生蚤丰盛度跨栏负二项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染蚤率分别降低了68%、78%、45%。与耕地相比,林地中野外鼠形动物染蚤数量减少了35%。与齐氏姬鼠相比,大绒鼠的染蚤率增加了0.41倍,中华姬鼠的染蚤率降低54%,其他种类的鼠形动物染蚤率降低了39%;中华姬鼠的染蚤数量降低60%。雌性鼠形动物染蚤率降低了25%。成年的鼠形动物染蚤数量降低了44%。体长>100 mm、耳高>13 mm的鼠形动物染蚤率分别增加了0.48、0.53倍。尾长>13 mm的鼠形动物的染蚤数量降低了49%。寄生蚤丰富度跨栏Poisson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染蚤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新疆乌拉斯台口岸地区啮齿动物及体外寄生物的种群组成及分布。〔方法〕调查以口岸为中心,在不同生境采用5m夹线法,捕获啮齿动物和采集其体外寄生物。〔结果〕共捕获啮齿动物307只,经鉴定隶属4科9属9种;共采集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768只,经鉴定隶属4科14属21种。〔结论〕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和灰仓鼠为优势种,其中灰仓鼠的主要寄生蚤短须双蚤和距细蚤为该地区的优势蚤种。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大理市小型哺乳动物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云南省大理市小兽类种群结构。方法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2月 5月 ,在不同生境采用捕鼠笼、鼠夹、电子捕鼠器等工具捕捉小兽 ,研究小兽种群结构。结果 :捕获小兽 3目 6科 13属 2 3种 ,共 113 2只。室外生境捕获小兽 3目 2 3种 ,以齐氏姬鼠和大绒鼠为常见种 ,分别占 2 7.3 8%和 16.15 %。室内生境捕获小兽 2目 3种 ,褐家鼠为优势种 ,占 72 .2 0 % ,黄胸鼠次之 ,为 2 7.41%。结论 :室内、室外生境小兽的种群结构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省鼠疫历史疫区宿主动物、媒介的种类构成和密度,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在浙江省20个鼠疫历史疫区县(市、区)捕鼠和检蚤,进行分类鉴定,并计算捕获率、染蚤率、蚤指数等。结果浙江省鼠疫历史疫区2000-2006年共捕获鼠形动物3目5科(亚科)12属19种;家栖鼠类主要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野栖鼠类主要有黑线姬鼠、臭、黑腹绒鼠和黄毛鼠;室内外平均捕获率分别为4.49%和4.60%。发现鼠体寄生蚤类4科9属10种,缓慢细蚤和不等单蚤占绝对优势,平均染蚤率和总蚤指数分别为7.57%和0.246。结论浙江省鼠疫历史疫区的宿主和媒介种类构成保持稳定,密度低,但仍应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异常信号,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防止鼠疫复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滇南山地小区小兽及其体表蚤类群落结构。方法于1997、1998、2001、2004年对滇南山地8个县(市)的现场抽样调查,用群落生态学中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J')及生态优势度指数(C’)等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共捕获小兽3184只,隶属于4目5科13属21种。黄胸鼠、卡氏小鼠、锡金小鼠、褐家鼠、大臭鼩、斯氏家鼠及针毛鼠为优势小兽;从小兽体表共采集蚤类1767匹,隶属于5科13属15种,印鼠客蚤、伍氏病蚤及缓慢细蚤为优势蚤种。结论滇南山地的蚤类分布较少,生物多样性相对于其他区域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大理市小型哺乳动物种群的分布。方法 选择调查点,采用捕鼠笼、捕鼠夹和电于捕鼠器等工具捕捉野外和室内的小型哺乳动物,鉴定其种类。结果 以哀牢山捕获小兽种类最多为20种,野外以齐氏姬鼠、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常见种,室内仅捕获褐家鼠;苍山捕获小兽15种,野外以斯氏家鼠、中缅树鼩和齐氏姬鼠为常见种,室内为褐家鼠;凤仪捕获小兽10种,以斯氏家鼠、齐氏姬鼠和中缅树鼩为野外常见种,黄胸鼠和褐家鼠为室内常见种;湾桥捕获小兽10种,野外常见种为齐氏姬鼠和大绒鼠,室内优势种为褐家鼠。结论 大理市不同调查点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分布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及其相关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布尼亚病毒科的病毒构成与分类、病毒的基因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在全球的地理分布及主要传播媒介;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引起的相关人畜疾病.介绍我国已发现和新发的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及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6.
毛德强  李洪  陈小兵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50-4552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开县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及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193只,总鼠密度为3.56%,黄胸鼠总密度为2.63%.啮齿目动物161只,分1科3属6种;食虫目动物32只,为1科1属1种.检获蚤107匹,鼠染蚤率为18.65%,总蚤指数为0.565,其中黄胸鼠染蚤率为18.88%,蚤指数为0.566.鼠体表蚤经鉴定分3科3属3种,缓慢细蚤(96.33%)占绝对优势,主要来自黄胸鼠,印鼠客蚤占2.75%.采集193份鼠血清和20份犬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全部阴性.共布放3 000张粘蚤纸,捕获地面蚤6匹,蚤指数0.002.结论 三峡库区开县尚未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但啮齿类动物和媒介蚤类种群和分布广泛,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鼠疫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的分布、动物区系组成、宿主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类的种群结构以及动物鼠疫的流行动态.方法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方法以及生物化学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 准噶尔盆地共有小型哺乳动物7科11属17种,其中啮齿动物13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类8科10属19种;大沙鼠洞群平均覆盖率22.5%,洞群平均密度15.9个/hm2,洞群平均栖息率为70.2%;在大沙鼠洞群鼠类群落中,大沙鼠占总捕获数的72.9%,子午沙鼠占24.5%;夜行鼠类群落中,子午沙鼠占总捕获数的64.0%,三趾跳鼠占15.1%.准噶尔荒漠鼠类群落中大沙鼠的染蚤率最高,为84.9%;染蚤种类有16种,总蚤指数为8.58,以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准噶尔荒漠啮齿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平均阳性率5.5%.其中,大沙鼠阳性率12.1%,占阳性总血清的94.3%,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7%和0.9%;自大沙鼠、子午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臀突客蚤、同形客蚤指名亚种、长吻角头蚤和簇鬃客蚤共分离出鼠疫菌26株,其中自大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24株,占92.3%;该区域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是麦芽糖、阿胶糖、甘油阳性,鼠李糖和脱氮阴性,对小白鼠强毒.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涉及整个准噶尔区域,有12个县(市)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确定克拉玛依、博乐、吉木萨尔和奇台4个县(市)为鼠疫疫源县(市).疫源地动物、媒介组成复杂,生态系统稳定,主要宿主动物为大沙鼠,鼠疫菌生化型属中世纪型,为中国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8.
对黄石地区宠物皮肤真菌感染情况及其豢养者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