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辨治急性血性中风病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出血性中风病,是一种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中经络、中脏腑两型。其中,中经络可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淤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淤证;阴虚风动证五型。中脏腑分为闭证、脱证两型。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急性出血性中风病,是一种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中经络、中脏腑两型。其中,中经络可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淤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淤证;阴虚风动证五型。中脏腑分为闭证、脱证两型。运用中医辩证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刘曼  刘晓亭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467-2468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风辨证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证型,其中中风中经络又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闭阻脉络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中医护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笔者主要就中风中经络的不同证型浅谈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  相似文献   

4.
论针灸医学的特色与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WH  Wang F  Wang LL  Yang YQ  Du YH  Cheng K 《中国针灸》2011,31(8):673-678
详细论述了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四个特色、五大优势.四个特色是:①以经络腧穴、气血运行理论为核心的理论特色;②通过刺激于外、调整于内达到防治疾病的效应机制特色;③以综合运用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和腧穴诊断为主要内容的临床诊断特色;④由独特的治疗工具和特殊的操作手法构成的技术特色.五大优势是:①诊断优势:简单、快速、准确;②技术优势:容易掌握、操作简便;③疗效优势:见效快,疗效明显,适宜病症广泛;④安全优势:无毒,极少不良反应;⑤经济优势:治疗成本相对低廉.指出针灸医学应该能够在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26例中风患者辨证分型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风患者126例,分为中经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风痰瘀血、闭阴经络、阳明腑实、气虚血瘀兼风邪入中、阴虚风动),中脏腑(风火上扰清窍、痰浊蒙蔽清窍、痰热内闭、元气败脱、心神散乱)型。经观察痊愈40例,占31.7%;显效54例,占42.8%;有效21例,占16.8%;无效6例,占4.7%;恶化5例,占4.0%。总有效率91.3%。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中医辨治脑梗死期刊文献的医案、验案为对象,探讨脑梗死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以期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脑梗死经验性诊治病案,建立医案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脑梗死主要病位证素为经络、肝、心神,主要病性证素为痰、动风、湿、血瘀、阴虚。病位与病性证素可组成证名,中经络: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风动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虚阳脱证;中脏腑:风火闭窍证、痰火闭窍证、痰湿蒙神证等。证素聚类规律:经络、痰;肝、动风;肾、阳虚、气虚、血虚;热、阳亢、阴虚;心神、闭;湿;血瘀。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脑梗死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组合规律与临床实际相符,可作为临床辨证辅助的参考,有助于中医证型标准化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中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IL-6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L 6 )与中风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检测急性期中风患者及健康人的外周血清IL 6浓度。结果 :中经络、中脏腑患者IL 6血清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中脏腑患者血清IL 6浓度高于中经络患者 (P <0 0 1) ,中经络组中气虚血瘀、阴虚风动、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组血清IL 6浓度高于肝阳暴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组 (P <0 0 1) ,而痰热腑实、风痰上扰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脑梗塞、脑出血组患者血清IL 6浓度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TIA)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血清IL 6水平升高可能与中风的发生有关 ,中风中医辨证分型与IL 6存在一定关系。补气活血化瘀药对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状态 ,调节细胞因子含量可能会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选出1个正确答案)1.1桂枝加葛根汤证的治法是() (答案下期刊出)在备选答案中1.12大承气汤中大黄正确的煎法是(①解肌祛风,调和营血②解肌祛风,生津止利③解肌祛风,生津止渴④解肌祛风,生津舒经1.2“亡血家,不可发汗。”是因为()①热盛伤阴,阴血不足②久患失血,气血水亏③心肾不交,阴虚火旺④阳衰阴盛,虚阳上浮1.3大青龙证中烦躁的病机是(寻)①无形邪热,内扰心神②浊邪上干,犯扰心神③寒邪束于外,阳热郁于内,无从渲泄④太阳中风,热邪内扰1.4小结胸病的病机是()①痰热互结于心下②水热互结于胸肠、心下③痰热互…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眩晕证范畴,由人体营卫气血、脏腑、经络失调所致,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彻底治疗,风寒湿邪进一步侵害人体,深入脏腑,即发展成痹证,甚至痿证。我院中医病区于1994年1月~1997年1月,共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42例,采用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病例42例,男8例,女34例;年龄20~82岁,平均60.5岁。分四型:①痰浊中阻型15例;②肝肾亏虚型7例;③气虚下陷型9例;④瘀血阻窍型11例。1.2 治疗方法 遵循中医祛湿化痰通络;行气活血散瘀;滋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睡眠呼吸改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湘芳  粟俊 《中医杂志》2005,46(2):128-130
目的:观察脑梗死、脑梗死兼睡眠呼吸紊乱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对住院治疗的90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72小时内行多导睡眠图监测,作出睡眠呼吸障碍诊断,并对所有的患者按中风(中经络)分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3型.结果: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紊乱,血压变化大,心脏变异性较差,血氧饱和度下降.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患者的呼吸暂停指标最高,而脉络空虚、风邪入中型基本正常.结论:脑梗死(特别是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患者与睡眠呼吸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认为慢性肝炎是湿热之邪侵袭所致,随着迁延化、重症化而呈现气虚、阴虚,且重视其与肝、脾、肾的关系。张镜人将慢性肝炎辨证分为:①肝气失疏、睥运少健;②湿郁化热、热扰肝经;③肝脾两虚、气血不足;④肾阴下耗、水不涵木;⑤气滞血瘀、肝  相似文献   

12.
3.40 中风中经络,络脉空虚,风痰入络证的主方是( ) ①二陈汤合玉屏风散②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二陈汤③牵正散合导痰汤④四君子汤合导痰汤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 (CHD) ,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属中医“胸痹心痛”、“怔忡”等范畴。近年来中医临床证候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对CHD的论治独具特色 ,对冠心病中医证型实质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1 冠心病的辨证分型现状周氏〔1〕对 1949~ 1979年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进行统计 ,大致分为 :①以阴阳为总纲 ,按大纲分型 ;②基于冠心病心绞痛属于“本虚标实”的证候特点 ,按标本分型 ;③以心阳心阴为主 ,阴阳脏腑分型 ;④根据认识病因病机的不同角度 ,按阴阳、脏腑、气血、痰浊等混合分型 ;⑤按…  相似文献   

1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 个最佳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 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 ①相互对立性;②相互依存性;③相互转化性; ④相互转化和无限可分性。2.与血液循环无直接关系的脏腑是( ) ①心}②肺I③肝}④肾。3.非为五行相生关系者为( ) ①木与火,②火与土;③金与水;④±与木。4.人体脏腑功能系统的中心是( ) ①五脏f②六腑l⑨奇恒之府;④经络。5.实而不能满的生理特性是指( ) ①五脏}②六腑l③奇恒之府I④脏腑。6.水谷棺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关系到( ) ①宗气的生成#②卫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疾病中医辨证分型原则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方法论角度初步探讨了现代医学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原则与方法。认为其基本分型原则有三:①符合现代医学疾病发展基本规律。②符合中医证候辨治规范。③最少原则。分型方法有四:①借鉴相应中医疾病的辨证分型。②借鉴现代医学疾病分期。③借鉴现代医学某些仪器检查结果。④实践积累,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名老中医肖泽梁从事中医外科临床诊治数十余年,擅长汤、膏、丸、散治疗外科疮疡等疾病,其将疔疮的病因病机总结为:①嗜食肥甘厚味致体内火热之毒蕴结脏腑,熏蒸于肌肤;②外感风、火、暑、热等实时之邪,邪气相互博结体内;③毒虫咬伤、刺伤、扎伤未及时治疗致经络气血凝滞,火毒郁结。在治疗上以清热解毒为其大法,自创芩连解毒饮,并根据疔疮初期、中期、后期的不同临床表现辨证论治,辅以肖氏外科外用药治疗,内外结合,治疗疔疮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主要学术观点有:①疔疮辨证论治全过程中须时时顾护脾胃;②疔疮辨证施治过程,应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的发生阶段,适时采用凉血活血之品;③颜面部疔疮治疗禁切开、针挑、挤压等。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主要病因为老年体弱、积损正衰、劳倦内伤、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五志所伤、情志过极等。病机为风、火、痰、气、虚、瘀,导致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犯脑。根据其有无神志障碍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中脏腑又根据正气盛衰、邪气深浅分为闭证和脱证。笔者从中医辨证维护的角度对卒中的护理进行探讨,并根据临证中的具体情况分期论述,以期通过医护的密切配合提高本病的治疗水平,现将中风患者临床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7例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血清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结果:中风急性期患者在发病的72h内血清中PMN凋亡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组内比较PMN凋亡率呈进行性降低趋势(P<0.05)。中脏腑患者PMN凋亡率明显低于中经络组(P<0.05);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PMN凋亡率明显低于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或0.01)。痰湿蒙神证、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PMN凋亡率明显低于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结论:中风病的致病因素、病情轻重和辨证分型与PMN凋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眩晕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特点,总结中医临床治疗眩晕病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555例眩晕病住院患者的中医临床辨证及治疗特点。结果:555例眩晕患者风痰上扰证占69.37%,风痰上扰证在各年龄段分布均较多,尤以41~60岁年龄段患者多见,不同性别风痰上扰证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1)。运用最多的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占78.02%。结论:风痰上扰证为眩晕住院患者常见证型;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孙丽红 《国医论坛》2006,21(2):13-15
中风是一种遍及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与致残率均很高.笔者在<中医内科学>关于中风证治分型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认为中风可分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气虚血瘀、脉络阻闭,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风火上扰清窍,痰热内闭心窍,痰湿蒙塞心神,元气败脱、心神散乱等9个证型.通过对中风证型的分析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又认为活血化瘀法与中风证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活血化瘀法是古今治疗中风的一个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