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KLH-Dot-ELIS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应用钥孔(虫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aemocyanin.KLH)作血吸虫替代抗原所建立的KLH-Dot-ELIS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方法.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诊断急、慢性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0%和90.00%,与用虫卵抗原(SEA)建立的Dot-ELISA法敏感性相似.KLH-Dot-ELISA法对肺吸虫病人和肝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2.73%和13.33%,对正常人特异性为100.00%.KLH已是一种纯度高,商品化,匀质性好的产品.用其作血吸虫病诊断抗原比应用虫卵抗原要价廉7倍.因此KLH-Dot-ELISA法适宜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血清学检测方法作为筛查的主要工具和基本消灭地区的疫情监测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到现场。既往有研究者通过对血吸虫病不同流行程度地区的血清学人口资料横向比较,初步肯定了血清学方法在疫情评估上的价值^[1-2]。本文为进一步评价血清学方法在血吸虫病疫情未控制地区对疫情动态趋势或防治效果评估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用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10只家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50条/只45~50d后血清中氨基酸与含卵肝组织内微量元素。病兔血请中除胱氨酸外含17种氨基酸(门冬、苏、丝、谷、脯、甘、丙、缬、蛋、亮、异亮、酪、苯丙、组、色、赖与精氨酸),其中含量(μm/1)以甘氨酸(1373.19±403.54)和组氨酸(520.19±123.03)比感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病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细胞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生物体视学技术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瑞士杂交小鼠和ICR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细胞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表明:在未感染小鼠和感染了15d、30d的小鼠肝中均未检出肥大细胞,在感染的45d肉芽肿内偶可见肥大细胞分布在少数肉芽肿内。至感染60天肝内肥大细胞明显增多,两种小鼠的趋势相似。但瑞士小鼠的肝肥大细胞明显高于ICR小鼠。HE染色结果表明两种小鼠的肉芽肿细胞构成的也明显不同,而且随感染时间延长,细胞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IFA法诊断血吸虫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实用价值,1986年我们对IFA法原有的抗原进行改进,采用日本血吸虫病鼠肝卵冰冻切片为IFA抗原。对58例基本消灭日本血吸虫病地区镜检孵化均阳性的病人血清,39例非疫区健康人血清进行IFA检测。同时对该抗原与原有成虫冰冻切片、肝卵石蜡切片两种抗原进行阳性检出率、抗原制备工艺流程和经济成本等几方面的比较。并设COP为试验对照。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生物体视学技术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瑞士杂交小鼠和ICR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细胞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表明:在未感染小鼠和感染了15d、30d的小鼠肝中均未检出肥大细胞,在感染的45d肉芽肿内偶可见肥大细胞分布在少数肉芽肿内。至感染60d肝内肥大细胞明显增多,两种小鼠的趋势相似。但瑞士小鼠的肝肥大细胞明显高于ICR小鼠。HE染色结果表明两种小鼠的肉芽肿细胞构成也明显不同,而且随感染时间延长,细胞构成也有一定的变化。提示肝肉芽肿内肥大细胞与其它细胞共同参与并调节肉芽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实验动物感染日本血吸虫后早期循环抗原及抗体的发展动态,本文以竞争抑制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观察循环抗原的变化及酶联免疫及附试验(ELISA)观察抗体变化。 I-ELISA所用5种抗原,包括成虫3种——皮层抗原(TA)、胞浆抗原(CY)及微粒体抗原(MC),虫卵2种——可溶性抗原(SEA)及尿素溶性抗原(UEA).  相似文献   

8.
南京日本血吸虫病沟鼠疫源地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南京长江中心孤立的两个洲滩一潜洲,子母洲,面积333万m^2,500万m^2洲滩从长江中生成至今仅20多年,经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钉螺阳性率0.4~3.1%,沟鼠感染率53.7~64.2%,重300g以上的沟鼠感染率达92.9%,潍上无居民和家畜。因此,这两个洲难的血吸虫病主要在沟鼠中传播,研究表明,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消灭野鼠也有重要。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病抗病疫苗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抗病疫苗研究的意义、疫苗研制的对策和依据.认为抗病疫苗研究主要集中于抗虫卵疫苗(抗生殖疫苗、抗胚胎发育疫苗和抗毛蚴疫苗等)和抗免疫病理疫苗.设想在血吸虫感染前通过抗病疫苗接种,诱导宿主的“调节状态”(modulationstate)抑制虫卵肉芽肿(Gr)的形成,减轻慢性感染造成的病理损害.文中列举了抑制Gr形成的一些探索.日本血吸虫26和28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成虫31/32kDe抗原和虫卵14okDe抗原分子很可能是有希望的抗病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0.
南京长江中心孤立的两个洲滩-潜洲、子母洲,面积333万m2、500万m2,洲滩从长江中生成至今仅20多年。经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钉螺阳性率0.4~3.1%,沟鼠感染率53.7~64.2%,重300g以上的沟鼠感染率达92.9%,滩上无居民和家畜。因此,这两个洲滩的血吸虫病主要在沟鼠中传播。研究表明,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消灭野鼠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日本血吸虫病抗疫苗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抗病疫苗研究的意义、疫苗研制的对策和依据,认为抗病疫苗研究主要集中于抗虫卵疫苗和抗免疫病理疫苗。设想在血吸虫感染前通过抗病疫苗接种,诱导宿主的“调节状态抑制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减轻慢性感染造成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猪在血吸虫病流行中的作用,以便采取相应的血防对策,我们进行了日本血吸虫在猪体内消亡情况的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94年7月12日至10月10日赴日本进行了血吸虫病监测研修与考察.重点考察了富士川流域甲府盆地流行区,还考察了利根川流域千叶县与茨城县、广岛县,芦田川流域的片山地区,筑后川流域的佐贺县3个历史流行区.由于山梨县是日本的重流行区,且目前仍有中间宿主宫入贝(On-comelania nosphora)存在,17年监测研究工作成就卓著、经验丰富、资料齐全,特将日本山梨县日本血吸虫病监测的进展与经验报告如下.1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史与近况日本血吸虫病在日本流行于山梨县甲府盆地、静冈县富士沼泽地带、千叶与茨城两县利根川流域、崎玉县与东京都江户川荒川流域、福冈与佐贺两县筑后川流域以及广岛与冈山县片山地域.山梨县为较重的流行区.全日本感染人数约10万人.最早记述有关日本血吸虫病病状的文献是1847年藤井好直氏的《片山记》.日本血吸虫是1904年4月9日由日本学者桂田富士郎(Fujiro Katsurada)氏在山梨县解剖猫最初发现虫体,7月25日被命名为日本血吸虫(Schisto-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在日本的现状及最新动态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希望能给国内的同行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 1消灭血吸虫病后的流行地现状及日本国内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研究 原流行区山梨县卫生公害研究所的研究资料表明,彻底消灭血吸虫病宣言发表后的几年中,政府每年均拨专款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及监控,虽然作为流行中间宿主的宫入贝仍在原疫区大范围生息存在,但感染贝调查、鼠浸渍调查以及低年龄组人群抗体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血吸虫再流行的可能性很低。 除日本国内进行再感染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外,基于国际协作的原因,日本有几个研…  相似文献   

15.
晚期日本血吸虫病的家庭聚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晚期日本血吸虫病的家庭聚集性。方法:选择江西省玉山县81 例晚血和67 名非晚血的患者作为先证者和对照,调查其二级以内的亲属晚血患病情况,比较先证者近亲、远亲和对照组的患病率,并用 0 截尾 Poisson 分布和0 截尾负二项分布模型拟合晚血病例在人群中的分布,分析晚血的家庭聚集性。结果:先证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高于二级亲属和对照组亲属;晚血在人群中的分布超越了 Poisson 分布的概率范围而与负二项分布一致。结论:晚期日本血吸虫病具有家庭聚集性。  相似文献   

16.
Cystatin-ELISA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高特异性的血吸虫病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Cystatin捕获血吸虫吐出物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再进行ELISA试验检测日本血吸虫(Sj)病人血清中相应的特异抗体。结果 检测120例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84例非疫区正常人血清和36例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Cystatin-ELISA检测Sj病人阳性率为98.4%,与正常人及华支睾吸虫病人无交叉反应。其敏感性(98.4%)与SEA-ELISA法的敏感性(93.4%)比较无明显区别(P>0.05),但特异性显著高于后者(P<0.05)。Cystatin-ELISA敏感性和特异性亦均高于AWA-ELISA和ES-ELISA。结论 Cystatin-ELIS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一种有效的诊断血吸虫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晚期日本血吸虫病的家庭聚集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晚期日本血吸虫病的家庭聚集性。方法:选择江西省玉山县81 例晚血和67 名非晚血的患者作为先证者和对照,调查其二级以内的亲属晚血患病情况,比较先证者近亲、远亲和对照组的患病率,并用 0 截尾 Poisson 分布和0 截尾负二项分布模型拟合晚血病例在人群中的分布,分析晚血的家庭聚集性。结果:先证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高于二级亲属和对照组亲属;晚血在人群中的分布超越了 Poisson 分布的概率范围而与负二项分布一致。结论:晚期日本血吸虫病具有家庭聚集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态势及趋势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1 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经过50多年的有效防治,至1995年,已有5省(市、区)阻断了血吸虫病传播,至2003年,未控制流行的尚有7个省、110个县(市、区),主要分布在水位难以控制的江湖洲滩地区和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环境复杂的大山区.但全国人、畜血吸虫感染及钉螺分布与防治初期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许多地区已达到传播阻断或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用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日本血吸虫病血清中游离氨基酸与肝组织内微量元素,结果表明:血清中除胱氨酸外含17种氨基酸,其中生物体必须的异亮氨酸和赖氨酸较感染前的对照组显著增多,亮氨酸明显减少(P<0.05)。但芳香族和支键族的氨基酸比值无明显变化,显然与其早期疾病肝功受损还不严重及无门静脉短路有关。肝组织微量元素中Zn、Fe含量比正常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这些具有基础和临床医学意义的首次报道可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威胁人口高达6亿人,感染人数达2亿人,全球每年至少有2万余人死于血吸虫病。2000多年前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体内发现的日本血吸虫卵,足以证明日本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年代久远。日本血吸虫病曾流行于我国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经过50余年的防治,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本文仅就近年对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进展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