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基于近年中医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主要研究进展结合作者的研究实践,就有关工作进行总结并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主要包括病机研究的"衰老积损、热毒损肺"理论的提出,证候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制定,疗效评价中的文献评价和疗效的实证研究,诊疗指南的研究,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测评工具的研制,模型的建立与机制探讨包括内毒素损伤模型与应用和细菌性肺炎模型与应用及痰热壅肺CAP的病证结合模型建立与应用等。有关中医治疗老年CAP研究应着重4点:病机研究、证候学研究是突出个体化辨证治疗的理论基础,应着眼于基于疾病变化规律而完善证候学内容的规范/标准并达到共识,注重老年患者的特点;疗效评价及评价方法研究为获取高质量证据的保障,既要遵循国际公认的方法又要注重突出中医治疗优势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诊疗指南制定与应用为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了指导,应结合不同实际因素(地域、气候等)而不断完善或基于指南而制定适宜的临床诊疗路径;有关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及有关药理学研究等应用基础研究将为探讨作用机制、研究开发新药、优化治疗方法/方案提供依据,应结合中医药的疗效特点和临床应用的实际而注重有关方法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药新药研究的关键之一是临床疗效的评价,而疗效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科学合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论治,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主要模式。西医学疾病评价标准、实验室检查指标固然可以借鉴,但更要重视能反映中医药诊疗优势和特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辨证论治”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对疾病的诊疗特色,证候疗效即是从中医药角度对中药新药疗效进行评价[1]。笔者试图通过对证、病疗效相关性的探讨,为证、病结合临床模式及其评价提供依据,进而为建立单独以证的疗效评价为模式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思路或参考。1证候疗效研究的重要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和临床体系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对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疗效评价的全过程。“证候”是对疾病某一阶段患者整体病理状态的概括,具有整体、综合、动态和多样性的特点,关系到合理地确定试验病证、选择相应的效应结局指标[2],是中医有别于现代医学诊疗体系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同时也是对其理论体系的检验,要重视“证候”疗效的研究。根据证候选择治疗措施是提高中医疗效的重要前提,故评定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时,不应缺少反映证候改善程度的指标,尤其在评价中药复...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的实践与若干思考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李建生 《河南中医》2005,25(5):13-15
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出现的若干问题,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提出痰(热)瘀互阻、气阴两虚为COPD主要病机;在证候规律与证候标准研究方面,应结合计算智能等方法试图方法学的创新,深入研究证候与生活质量关系将赋予证候新的内涵;建立体现中医药治疗优势特色临床评价体系;在实验研究方面,临床研究是基础,模型的选择与研究是关键,应从多靶点、多层次揭示药物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湿热证是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中医药治疗湿热证UC具有疗效优势,而中医病证结合模型是连接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桥梁和纽带。文章整理、归纳了近年来UC湿热证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并提出随着UC机制的不断阐明和UC湿热证生物学基础的不断探索,动物模型的评价也应贴合临床发现进行相应优化。今后应构建临床拟合度更高的病证结合模型,建立精准的客观化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助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科学地阐释中医证候内涵及中医药机理。  相似文献   

5.
张栋  孙静 《吉林中医药》2009,29(8):655-658
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是中医药实验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研制有代表性、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已成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内容.从造模因素的选择、复制动物模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动物模型"证"的判定等方面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应做到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建立严谨客观的动物证候评价标准,使中医证候模型逐步走向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通过对冠心病病证结合的深入研究,规范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诊断标准,揭示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冠心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并确立疗效评价体系。在阐明方证对应理论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形成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探索冠心病心绞痛证候相关生物学基础,推广应用先后形成的相关量表和临床指南,提高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形成转化成果的新辨证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近年有关建立动物腹泻模型研究的综述,总结动物腹泻疾病模型和中医证候模型建立的主要方法和评价指标,分析腹泻病中医证候模型建立存在的困难和发展前景,探索建立气阴两虚证动物腹泻模型,为中医药开展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多采取病证结合模型来研究中医药防治腹泻病。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后,对目前肺癌中医证型本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认为明确肺癌的主要病机和发生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应用统一的证候分类标准,反映肺癌的本质特征,突出中医肺癌诊疗体系,对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对肺癌疗效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对中医药临床研究设计中有关辨证标准制定、观察对象分组、对照组(药)设定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必须在认真分析所研究疾病中医病冈病机及其表现特点,结合病的特殊本质而制定具有该病特点的目标适应证候和所需鉴别证候的辨证标准.以证候或病种为主体临床研究所纳入病例要分别注意在病或证方面的均衡性,采用以目标适应证候常见病种或目标适应病种常见证候的随机分组方法.设计对照时应考虑与所研究证候类似容易混淆和性质完全相反的证候为对照证候,并考虑对照证候脏腑功能失调基本相同.在无同类药物可供选择时,可从"相近"或选择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为对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通过对近10 a来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of COPD,AECOPD)期呼吸衰竭的中医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分析。结果:目前AECOPD呼吸衰竭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尚不规范,临床研究设计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疗效评价指标及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故应着眼于病机规律、证候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临床理论设计水平,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提供高级别的临床证据,为中医药临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论:中医药治疗AECOPD期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并为AECOPD期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证结合模式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COPD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况,提出病证结合模式下的COPD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框架下目前常用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COPD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应包括:医护人员注重的指标,患者注重的指标,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相关指标或中医疗效优势的指标等四部分。结论:病证结合模式下的COPD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对,临床治疗和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五诊十纲理论是国医大师邓铁涛首次提出的,是对中医传统四诊八纲的补充和创新。五诊十纲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预防医学思想、传统宏观辨证和现代微观辨证相结合,在四诊八纲的基础上加入"查"诊和"已病、未病"辨证,形成了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新体系。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多变,临证时须结合查诊和已病未病辨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早期诊断,中医辨证论治,中西医优势互补,以减少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所产生的社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症状、预后及生活质量,运用中医心理疗法进行干预,可在整体治疗的基础上突出个体差异,将“治身”与“治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调节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改善大脑皮质功能,促进肺的换气功能,提高生理功能的协调及免疫抗病能力。目前,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多停留在参考古籍层面,理论研究和创新不足,缺乏诊疗规范,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今后,需打破固有思维限制,不断从更深层次进行创新性、创造性研究,建立中医心理疗法的诊疗规范,制定针对特定疾病的评价量表,治疗流程标准化,同时将“不治已病治未病”作为中医心理疗法的基本出发点,对COPD患者早期进行干预,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多发梗塞性脑痴呆动物模型对于探求多发梗塞性脑痴呆疾病的病理机制、药物筛选、药效评价以及治疗方案优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建立具有较强稳定性,能够反映特定病理生理变化的多发梗塞性脑痴呆动物模型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目前建立了许多模拟人类多发梗塞性脑痴呆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根据中药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候选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并将多发梗塞性脑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保证动物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前中药药理研究与药效评价提供方法学保证,为有效的中药创新药物筛选与研发评价提供研究工具,以确保有效药物在临床上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生存质量(QOL)评估在多种疾病临床疗效评价中越来越受到关注。阐述了QOL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并对中医药治疗COPD的疗效特点与QOL的关系及中医药提高COPD患者QOL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阐明了研究具有中医特色COPD生存质量量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医肺康复疗法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以"不治已病,治未病"为指导思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疗效确切,可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道症状,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但也存在以下不足:①中医肺康复技术种类较为单一,后期能否将...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中医病证方药的研究不断加深,为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更加具体和深入。气虚血瘀证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证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癌症等疾病中多有出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因老年人多气虚,多血瘀的体质特点,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已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近年来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将其造模思路概括为病理造模、病因造模、病证结合造模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出现符合中医理论的宏观表征、肢体行为学表现,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评价造模方法,为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提供思路与借鉴,针对气虚血瘀证类模型的研究应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即病因-外在表征-病理机制-辨证论治,将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同现代科学结合,令造模方法规范化发展,构建相对完善的气虚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为今后探究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思路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刘倩  孙兰军 《天津中医药》2013,30(4):195-196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痹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  相似文献   

19.
疗效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疗效评价的前提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诊疗遵循的基本原则,具有明显的个体化特点与优势,但是基于当前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方法,却难以从中获得高强度的个体化诊疗证据。因此,只有构建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才能发挥中医诊疗优势,促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客观化与现代化。本文在着眼于中医辨证论治主观性与个性化特征的前提下,创新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与技术,提出了构建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的思路与方法,将中医证候指标、西医疾病指标,及生活质量评价等作为个体化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指标的数据类型和特征,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进行专家问卷调查、确定指标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个体化疗效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形成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